..續本文上一頁地方,我們在這裏做一點小小的過失,天地鬼神有天眼,我們的牆壁障礙不住,他們看得清清楚楚。真正可怕!這些衆生的神通還是小的,因爲距離我們很近,他們實在都看到。
[鑒]就是看到。[臨]就在我們面前。我們看不到他,他實在就在我們面前,他看我們看得清清楚楚。佛菩薩則更不必說了。佛、菩薩是大慈大悲,看到我們做什麼壞事,他心清淨,他不會找我們麻煩。可是鬼神不一樣,鬼神是凡夫,看到我們做惡,他生氣,有時要找我們麻煩。佛菩薩無所謂,但護法神是衆生。他看不順眼,也要找你麻煩。因爲護法神是凡夫,他沒有成佛成菩薩。
鬼神更是凡夫,所以[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我們有重大的罪惡,這些鬼神就要來懲罰我們,這就遇到一些災難災殃了;輕的,就是我們常說的折福。要是真正明白這個事實,怎麼能不怕!
所以[無量壽經]裏有好幾段經文,讀了真正叫人敬畏。西方極樂世界人數無量無邊,個個天眼洞視。[洞視]就是都沒障礙,一點障礙都沒有。天耳徹聽,能力是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一切諸佛刹土,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他看得見;我們耳朵聽不見的,他聽得見。所以想想我們還有什麼地方能隱瞞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連那些人都不能隱瞞,又如何能瞞過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呢?沒有法子隱瞞。
我們真正明白這一樁事實,深知念佛求生淨土,形式上的回向不回向是沒有什麼關系。我們的心願他們都知道,不必嘴裏講我要求生淨土。不必說他們早就知道,起心動念時他們就曉得了。好好的念阿彌陀佛,這是真話,其他的廢話可以不必講了。求一心不亂,求上品上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是第一等大智大福德人。不惟是也。閑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懔懔。
前面所講是在一般時、處,這裏是講我們一個人在私室獨居時。一個人在自己房間裏關起門來,有時就不檢點了,可以馬虎隨便一點了,不知[慎獨]功夫要緊。因爲有人在,自己總會約束一點,沒有人在就放逸了。
李老師講過,古時候好像是鄭康成[鄭玄],他跟一些同學們在一起,有一次大家自我反省,提出自己有什麼過失,把過失說出來。每位同學反省時都能把自己的缺點說出很多,唯獨鄭玄想不出來。最後大家問他,你再想想,他說我在想。想了很久,想出來有一次上廁所時沒有戴帽子,這就是我的過失。可見古人慎獨的功夫。在自己房間關著門,衣服都整齊,像見賓客一樣,這樣的慎重。現在人會說何必這樣做作?古人他就是這樣做法,就叫慎獨。在他們的觀念中,縱然是掩蓋得很嚴密,天地鬼神也見到。如果馬虎一點,隨便一點就是失禮。隱密之處也如臨天地鬼神,所以態度是恭恭敬敬,不敢有一點放逸。就是講這樁事情。
[閑居]是指私人的臥房,在裏面也是[指視昭然]。雖在私室中,亦如十目之所監視,十手所指。就像在大庭廣衆之下一樣的檢點,一樣的謹慎,不敢隨便。
[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文]是文飾。就是掩蓋自己的過失,還用花言巧語去掩飾。其實是掩飾不住的。[掩]就是騙人。自欺欺人,實在是[肺肝早露]。肺肝是內髒,一般人看不到,可是天地鬼神都看得清清楚楚,是用這個來比喻。比喻我們在暗室,你在臥室裏面,一舉一動,起心動念,天地鬼神沒有不知道的。我們以爲掩藏得很密,那不過是自欺欺人,早就被人看破了,一文不值。想到這裏,怎麼不害怕!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
人知恥,就有敬畏之心,就能改過,就能滅罪。我們講忏除業障。學佛的人天天去拜忏,拜一輩子不但業障沒消除,愈拜愈多。原因在那裏?他不曉得從那裏去忏悔。今天在寺院拜忏,就是此地講的[文之甚巧]。他不是真忏悔,而是在掩飾他的罪惡,罪惡愈積愈重。所以拜忏,愈忏罪愈多。真正修行是知恥,畏敬。我們能夠在念頭上轉就好了。
[一息尚存],只要你一口氣沒有斷。[彌天之惡],[彌天]就是大惡,佛經裏所說的五逆十惡,必墮地獄。這樣的人在一口氣沒斷時,有沒有救呢?還有救。[猶可悔改],他還能改過自新。他要是真正的知恥,真正的生敬畏之心,悔過發願求生西方,一念、十念決定往生。
我們在[無量壽經],在[觀無量壽經]讀到的。在印度、在中國,在過去有這個例子。譬如唐朝時的張善和,他是屠夫,臨終十念往生。在古印度有阿阇世王,我們在[觀無量壽經]裏讀過,他殺父親害母親,破和合僧,也是無惡不作。[大藏經]裏面有一部[阿阇世王經],釋迦牟尼佛專講這個人的因緣果報。他在臨命終時,一口氣還沒斷,他真正忏悔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他往生的品位是上品中生。實在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才曉得往生極樂世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我們平常積功累德,平常修行往生的。另外一種是做大惡的人,臨終忏悔往生的。所以我們不可輕慢造作罪業的人,說不定他在臨終時忏悔的力量強,往生的品位比我們還要高,這是很可能的。我們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浪子一回頭比一般好人還要好,平常一般好人比不上他,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對于惡人不可以存輕慢之心。
知道這個道理之後,我們決定不能存僥幸的心。造惡臨終忏悔還可以往生,我現在多造一點惡不要緊,臨終時還來得及。我們要是存這個心就壞了。存這個心,可以說決定墮叁途。諸位要知道,臨終忏悔往生是很不簡單的事情。表面上看是一生,其實他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不知道有多麼厚,在這一生當中他迷了,臨終時他又醒過來了,這才行。過去生中沒有深厚的善根[大家可以去參觀病院,你就曉得了],幾個人在臨命終時頭腦清醒?這是第一個條件。如果臨命終時昏迷了,求忏悔的念頭忘掉了,那不就往惡道去了。我們明了事實真相,決定不敢存這個念頭,爲什麼?太難了!真是千萬人中,難得有一個臨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這是第一個條件,沒有這一個條件就辦不到。我們能保證自己臨終時頭腦清楚嗎?第二、要遇善知識。第叁、要立刻回頭,一心忏悔,念佛求生淨土。我們能保證臨終時這些條件都能具足嗎?若不能,還是老老實實,平常積功累德,這才穩當可靠。所以說是萬人修萬人去的法門。
尤注說得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茍有悔罪之心便開自新之路]。這要愈早愈好,愈早覺悟愈好。趕緊回頭,不要再造惡業了!
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
這種例子很多,世俗、佛門中都有如前所說。
近代我們見得到的,美國首都華盛頓周廣大往生,他雖然不是一個做惡的人,但給我們證明臨終遇到佛法,一念十念是可以往生的。周廣大是一個經商的好人,不是個惡人,一生沒有遇到佛法,臨終前叁天才聽到善友說西方淨土。他聽了就歡喜,沒有絲毫懷疑就接受了,就發願求生淨土,一心念阿彌陀佛。這是他過去生中的善根現前。一發願求生,他病痛就沒有了。這是佛法講的華報。真心一發,叁寶就加持。雖然有病,沒有痛苦。雖然病重,精神提得起來。從本身上來講是自己的願力、法喜,人逢喜事精神爽,特別有精神,這是本身的力量;另外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所以他能提得起精神來念佛。念了叁天佛,他看到西方叁聖從雲端下來,接引他往生。這是最近發生的事,如何不信。
諸位要曉得修行重實質不重形式。周先生沒有聽過經,也沒有讀過經,沒有受過叁皈,也沒有受過五戒,不過是善友勸他念一聲阿彌陀佛。真的!阿彌陀佛西方叁聖接引他往生。修行重實質,重心地,重真心。
[修不嫌早。悔不嫌遲。臨終安詳。超拔之征]。臨終悔過還是來得及的。凡是臨終死得好,他來生去處一定好。這是可以斷定的,好死好生,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人好死在我們中國是五福之一。五福最後一條是考終,這是講的安祥。死得安祥,沒有痛苦,他來生決定是生叁善道,決定不會墮叁惡道。
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爲貴。
這個事實,儒、佛都說,可見得它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改過要勇猛。真正勇猛的去改過,縱然是大惡,縱然是久惡,都能忏除。[一念猛厲]就是真實的忏除業障,所以[足以滌百年之惡也]。[滌]是洗刷幹淨。[百年]是講長久累積的惡業,都可以忏除洗淨。
比喻[千年幽谷]。千年的黑洞,我們點一盞燈,黑暗就沒有了,就照明了。[一燈才照,則千古之暗俱除]。這就把燈、光明比喻你勇猛改過,這個一念改過的心,就能夠把長時間的積惡都洗刷掉。所以過失不論大小,不論久近,是以改爲貴。我們一定要改過。
佛法裏常講,法器難得。如果不是法器,決定不能續佛慧命。器是器皿。譬如這個杯子一定要幹幹淨淨,我們盛水才能飲用,如果這個茶杯不幹淨,裏面有一點毒藥,你盛滿一杯水喝了,還是要中毒的。毒就是惡業。要成法器,就是先要把我們的惡業淘汰盡,我們接受的佛法才能自利利他。
前面講修福爲什麼先要改過?這就是先使自己成爲一個法器,諸佛、菩薩、天地鬼神賜福,我們才能接受,真正是福,不會變質。如果自己接受的器皿不幹淨,煩惱重重,惡業很多,佛菩薩給我們的福,會變成更毒的藥了,怎麼能受得了!這就是先要改過自新,然後才能修福的道理。否則過要是不改,我們修的福是彌增大惡。爲什麼?沒有福報,造的惡小,沒有能力造;福報大,造的惡就更重更大,將來墮地獄墮得更深,墮得更苦。世間貧窮人,縱然想造罪惡,造不大;富貴人造的惡就比平常人造的都大,這也是一定的道理。
明了修福先要改過,就是先要消災。先不要求福,先消災,然後修的那個福才能真正得到受用。如果自己積習不消除,我們要去修福,福…
《了凡四訓講記 (改過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