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了往往造更大的罪業。
真正善知識,真正好老師,傳不傳這種學生?不傳。爲什麼不傳?害他。這就是佛門講的,他不是法器,不是法器不能傳法。不是說這個人很聰明很有智慧,舉一反叁就是法器,不是的。若這個人心地清淨、善良,沒有貪、嗔、癡、慢,這是法器,再笨都不怕。我們看倓虛法師[影塵回憶錄]後面有個曬蠟燭的出家人,他真是笨頭笨腦,一點智慧都沒有!但是他心地清淨,他老實,他沒有壞心眼。老和尚看中他了,他是法器,叫他去拜佛,去拜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叁千拜。他拜了叁年,開悟了,悟了以後能作詩、作偈,辯才無礙,後來講經說法,廣受人歡迎。雖然自己有成就,生活很節儉,對人非常謙虛有禮。這就是法器!是真實的福報!所以傳法能成就人,也會害人。自古以來,世出世間的善師,好老師,傳法是要選擇人才的。選人的標准,是德行第一,其他的不考慮。以其可以培養。所以我們自己如果想真正成就,在這一生真正往生,能夠自利利他,一定要從改過下手。這是[惟以改爲貴]。
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
這四句是勸勉我們要把握時間及時改過。世間無常,佛經上講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想改也來不及了。知道這確實是人生第一樁大事,就要認真的去做、把握機會、把握時間、天天反省、天天改過,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行爲,就是把自己錯誤的行爲都修正過來。現在許多人,以爲修行就是每天念念經,拜拜佛,念念佛就叫做修行。這樣做、與自己的惡習氣毫不相關,完全流于形式,不起作用。我們念經是修行,念一個鍾點,這一鍾點沒有妄想,精神集中在經文上。甚至連經文的意思都不要去想,因爲想還是打妄想。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修清淨心,把妄想止住而已。念經、念咒、念佛都是這個目的,這是修心。心清淨了,身就清淨。
我們這些年來,真正體會到心清淨、身清淨,就不會生病。平時飲食起居要謹慎,身清淨就不生病;境界清淨,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所以年歲雖長,不會有疾病。不會衰老,李炳南老居士是最好的榜樣,他天天講經說法,還有很多應酬,這就是說明,能這麼大的年歲還保持健康長壽而不生病,六根聰明不輸給年輕人,就是他的心清淨,身清淨。
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
一個人作惡,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過,惡名流傳到後世,孝子賢孫都沒有辦法爲他洗刷。像中國曆史上,大家曉得曹操不善,其實秦桧才是真不善。這個惡名,後世子孫怎麼好,也不能從曆史上替他洗刷掉。
幽則千百劫沈淪獄報。
這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惡業必墮地獄,墮地獄是很可怕的事。佛經上講地獄,時間長短有很多種的講法。最淺顯的,像李老師在[十四講表]裏所列的,那是我們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懂的,也是根據佛經上說的,地獄的一天等于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年。中國人常自誇有五千年曆史,若在地獄才不過兩天。你想地獄有多麼可怕!地獄的壽命,短命的都有一萬歲。也算它一年叁百六十五天,地獄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年,可不得了!這個苦日子沒有出頭的時候,真是百千萬劫難出頭!在這一生當中,造作地獄罪業很容易,可是墮落下去之後想出來,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們要是深信佛講的是真實話,我們怎麼敢輕舉妄動,造作一切重罪!
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墮落在地獄,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也沒有辦法度脫。地藏菩薩雖然是幽冥教主,能度得了嗎?度不了!墮落在地獄裏,實在講是要有非常善根、福德的人,地藏菩薩才能幫他的忙,跟他說法,他即能悔改,徹底的悔改,這就超越地獄了。人在受非常苦難時,往往什麼好話都聽不進去。愈是受苦,惡念愈是增加,愈是不平,愈是怨天尤人,好話怎麼聽得進去。說了好話,他反而說你諷刺他,更恨你。人間受苦難的人尚且如此,何況地獄!所以往往受地獄苦,又造重罪,因此地獄果報很難超越,道理在此!地藏菩薩能度的是什麼人?是真正有善根有福德的人,這些人以一念差錯,墮到地獄去了。這種人還有救!地藏菩薩勸他,他肯聽,後悔覺悟了,就容易出來。若不是善根深厚、一念差錯的人,是沒法子救的,佛菩薩救不了的。看到這樣子,想到這件事情,怎麼會不害怕?
第二、教我們要有畏懼之心。知道我們絲毫的過失,瞞不過天地鬼神,諸佛菩薩們人人皆知道。所以縱然在暗室,起心動念都不可有邪念。沒有邪念,自然就不會做惡,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改過要從心上改起。心善了,言語、行爲自然都善;心不善,言語、行爲裝得再善,也是假的,不是真的。
第叁須發勇心。
勇于改過。前面第一條講知恥近乎勇。知恥是開悟自覺;不知恥是迷惑顛倒。所以知恥是開悟的條件,勇猛是功夫的條件。知恥是從內心裏覺悟,內心裏真正覺悟了。畏懼是外力的加持,使我們不敢做壞事。就是自性裏面的甚深慚愧。知恥是真正[慚心所],畏懼是[愧心所],慚愧是兩個[善心所]。[百法明門]裏十一個善法,就有慚愧。人能有慚愧心,必定有成就。
印光祖師一生自號[常慚愧]。就是他常常懷著知恥畏懼的心情來修持,所以才能勇猛精進。真正做,須發勇心。
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
[因循]就是得過且過,我們常說混日子,混時間。“因循退縮”,不進則退,這是一定的道理。不求長進,沒有進取的心。進取須是在德行上。現代人也是勇猛精進,他是求五欲六塵,在貪、嗔、癡、慢上勇猛精進,而未知後果之可畏。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要在道德學問上精進。道德學問比學術還要高。學問和學術不一樣。學問是智慧,是從真如本性流出來的,就是佛法講的[般若智慧]。學術在佛法講是[世智辯聰]。我們今天勇猛精進錯了方向,往六道、往叁途裏去了。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的方向是超越叁界,永脫輪回。與諸佛菩薩看齊。這就對了!所以[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必須奮然振作,要奮發,要把精神提起來,勇猛精進。不要懷疑,不要再拖時間。現在就做,不要遲疑,不需要等待,說做就做,就從現在開始,絕無退縮。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
[抉剔],[剔]就是拔掉。小過失就好像“芒刺在肉”。我們身上若有個刺,就很痛苦,總想盡辦法趕快把它剔掉。過失在心裏比這個更痛,我們不能不覺察。不覺察就是麻木不仁,刺進去不知道痛就是麻木。我們現在皮肉沒有麻木,良心麻木了。
大者如毒蛇齧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爲益也。
大的罪惡,就好像毒蛇咬了我們的手指。毒蛇咬了手指,沒有猶豫,趕緊把手指斬掉!爲什麼?不斬掉,毒一散開,必死無疑,就沒救了。這是要下定決心,斷一切惡。每一天昏沈,提不起精神,是業障現前。妄念很多,煩惱很多,憂慮很多,牽挂很多,樣樣不能順心,不能稱意,都是業障現前的相。佛門常講“業障”,什麼是業障,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要看得清楚。晚上睡覺做惡夢,是業障;生活習慣沒有規律,是業障。要認真反省要警惕,能把這些過失都改過來,業障就消除了。業障少的人,必然法喜充滿,身心輕快,沒有負擔,這是業障少。業障少就是煩惱少。煩惱少,心地自然清淨,常生智慧,于世出世間法,身心世界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要有決心,要能省察,先要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勇敢的去把它改正過來,不要憂慮,不要害怕。
[此風雷之所以爲益也]。末後這一句是引用[易經][風雷益]這個卦相。[易經]六十四卦,[風雷]這個卦相就是利益,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果斷、決心。人能有果斷決心,改惡修善,說做就做,這才能得到真正利益。沒有猶豫,立刻改過自新,就是[易經]裏風雷這一卦裏所顯示出的卦相。
具是叁心。則有過斯改。
改過自新必須要具備這叁心:知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知恥是自覺,[慚心所];敬畏是[愧心所];具足慚愧,才産生出勇猛心來改過。由此可知,過失爲什麼改不掉?原因就是沒有恥心與畏心,沒有力量産生勇猛心。勇猛心是從知恥、敬畏裏生出的。人不知恥也不怕別人笑話他,就沒有辦法修善了!
如何培養叁心?我們現在爲什麼在一切經典裏選擇[無量壽經]來讓大家受持?一切經不是不好,沒有[無量壽經]講得圓滿。[無量壽經]是事、理,因、果面面都說到了。分量也不多,現代人容易受持。何況這是一切經典的精華。
我們現在[早晚課誦],是專爲淨宗學會同學重訂的課誦本。以前的課誦本是古德所編的,他們編的課誦本對治當時人的毛病,果然有效;我們現在人的病跟從前人不一樣,所以早晚課我們要修訂。早課念[無量壽經]第六章,以求與佛同心同願。晚課念叁十二到叁十七章。這六章是講五惡、五痛、五燒,就是改過自新。每天念一遍,反省我們現在的毛病,認真的改過自新。念此六章經就是忏悔文。念了要警惕,要覺悟,要痛改前非,以求與佛同解同行。這樣課誦就得到效果。所以要具足叁心。
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具足叁心,有過即改。就像春天的冰。春天天氣暖和了,冰薄了,沒有冬天結得那麼厚。[遇日,何患不消乎]?太陽出來冰就化掉了。就是智慧增長,業障消除了。
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
[發恥。畏。勇叁心爲改過之因。示事理心叁路詳改過之法]。前面說的是理論,現在給我們講方法。方法歸納起來有叁大類,這叁大類功夫不一樣,改過的效果也不相同,先講[事],從事上改。
如前日殺生。今戒不殺。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
[怒]是發脾氣,[詈]是罵人。喜歡發脾氣,喜歡…
《了凡四訓講記 (改過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