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凡四訓講記 (改過之法)▪P5

  ..續本文上一頁罵人,惡言侵犯別人。“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這完全是從事相上改,把毛病找出來一樣一樣的改過。了凡先生從前也是在事上改。你看他行叁千善事,十一年才圓滿,那麼長的時間,收到的效果也不太大。第二次他用了四年的時間行叁千善事,求得一個兒子,費的時間還是長,實在講,得效果如願所求。這皆是從事上改的。

  佛門裏面,從事上改的就是[持戒]。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大小乘的修學都是從戒行上做起,是從事上修的。尤其是小乘戒,小乘戒是論事不論心。

  大乘戒就不一樣了,大乘戒如梵網戒。[梵網經]並沒有完全翻譯成中文。這是一部很大的經,傳到中國來也就是只翻了全經最重要的一品│[心地戒品]兩卷:上卷是講菩薩心地,下卷是講菩薩戒行。實在講,重要的是在心地,上半部改過自新,從心上改;下半部是從事上改。當然從心上改,而能兼事是最上乘的。

  強製于外。其難百倍。且病根終在。東滅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病根是心![東滅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不是[廓然之道],這不是根本之計。這是治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病根還在,沒有拔除。換句話說,身很像那麼一回事了,心不清淨。外表像樣,心地不然;這在佛門裏講是小乘人。所以小乘人很固執,確實妄想可以伏住一些,分別、執著相當堅固,沒有辦法舍掉。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過在殺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複入鼎镬。種種痛苦。徹入骨髓。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盡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

  這一段是從理上改。我們要知道事實真相,想想它的道理,我們自然就不忍心吃衆生肉了。前面不明道理,很勉強的做,這勢必很難,強製執行,心不悅服,自己跟自己在鬥爭,相當痛苦。明理就可以將之化解。

  所以常常要想到,“上帝好生”,這是自然的。尤其現在科學也逐漸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講自然生態平衡。自然生態就是此地講的上帝好生之德,自然生態一定是均衡的。自然生態若被破壞,整個世界衆生都遭難。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其實人在一切動物中是最壞的、最殘忍的、最惡的。老虎、毒蛇只有在饑餓時,才傷害其他的動物。它吃飽了,別的動物在它旁邊走來走去,它動也不動。由此可知,它是不得已。人不一樣,人並不是到逼不得已才殺害衆生,是任意的殘殺。畜牲實在很少造惡業。所以我們想想,人造的惡業是一切畜牲都做不到的,造的罪業太大了!所以在六道中我們有什麼值得驕傲!

  墮畜牲道很苦。但它不造業,它在消業障。我們得人身若不學佛,人身有什麼好處?天天在那裏造罪業。畜牲消業,我們造業。它的罪業消了,它就出頭了,生叁善道;我們造業,業果熟時我們入叁惡道。它們准備出來,我們准備進去。有什麼值得驕傲的?這些都是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明了。何況一切衆生都貪生怕死,我們殺害它,是它沒有能力抵抗。所以說弱肉強食,因爲沒有法子抵抗。雖然不能抵抗,它能甘心嗎?它要是不甘心,怨恨一定存在。能免得了冤冤相報嗎?

  有一位同修來問我超度[墮胎]嬰靈,問我有沒有效?我就告訴他沒效。你以爲超度就沒事了?他說那萬一這小孩生下來是個殘障,那不是很痛苦?不如就叫他不生。我們要曉得,生一個小孩殘障,那是來討債的。你欠他的債,還不讓他來討,還要殺他一條命。換句話說,你過去欠他的債,現在再加上命債,以後更不得了!現在科學家只看到眼前這一段,不知道後世的因果。因果通叁世,這決定是大罪。他說小孩還沒有成形,只懷一、兩星期。我說不行,神識一投胎他就來了,成形不成形沒有關系。他一投胎,他就找上你了,你跟他過去世就有瓜葛了。所謂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他是來報恩的,你把他殺害,恩將仇報,以後變成仇人。明明是孝子賢孫來報恩的,你殺害了他就變成仇人了,冤家了。這還得了?不得了!你做一點功德,花幾個錢,安個牌位就能超度?沒這種事!那是騙自己,安慰自己。不是事實!

  所以諸位能真正看到前後因果,太可怕了!不可以不慎重,不能不明理,不可以不曉得事實真相。殺害衆生來養自己,這是大過失;現在人認爲這是正常的。有些宗教還認爲是上帝供給他吃的。如果說這些衆生都是給我們吃的,上帝就不稱其爲上帝了,上帝又那裏談得上有好生之德呢?談不上了!這一個錯誤的觀念,使我們造作許多的罪惡,自己都不知道。這就是知見上的錯誤。一切衆生被殺害時,被屠割時,你看到那狀況,慘叫的音聲,這就是他不服氣。佛經裏講:[人死爲羊,羊死爲人],生生世世互相殺害報複。所以說吃它半斤,還它八兩;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這是因果定律。

  我們真正的相信,真正的肯定,我們決定不會有一念殺害衆生之心。爲什麼?我不希望將來世世償命。我們決定不會貪圖不義之財。爲什麼?知道將來世世要還債。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人自然就安分守己,本本分分了。這絕不是消極,絕不是退轉。奮發精進,創造自己美好的前途。這一世好,來世更好,求得生生世世都好。沒有智慧,不知道事實真相,是決定求不到的。

  這一段文講肉食,我們看到衆生被殺害,那種痛苦的狀況[徹入骨髓]。拿來養自己,怎麼能忍心?何況[食過即空]。衆生貪圖美味,怎樣去烹調。知道味道,享受味道的,就是舌頭。舌頭下面就不知道了。爲了叁寸舌不知殺害多少衆生?不曉得造多少罪業?

  所以說[疏食菜羹,盡可充腹]。要是素食沒有營養,吃素食長壽的人很多,吃素食健康的人很多。從小吃長齋,出家人肥肥胖胖的,滿面紅光多的是!怎麼可以說沒有肉食就沒有營養?這都是錯誤的觀念。殺害衆生,吃它的肉養自己,不但跟衆生結冤仇,還損自己的福報。一個真正的聰明人,絕對不肯幹這種事情。

  又思血氣之屬。皆含靈知。既有靈知。皆我一體。

  一切動物不但有生命,也有靈性,跟我們人沒有兩樣。除了佛菩薩之外,誰知道“皆我一體”。

  縱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親我。豈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無窮也。一思及此。將有對食傷心。不能下咽者矣。

  了凡先生一定是全家吃素,因爲他曉得道理,他知道事實真相。現在人還有些錯誤的觀念,我們大人吃素;以爲小孩太小了,怕他營養不良,還要多多給他一點肉食。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這是怕他的業障太少,怨家債主太少了,多跟他結一點怨業,如此而已。跟他講他不相信,還毀謗我們頭腦太舊了,不懂得科學,不懂得營養,還在毀謗造業。其實不然。真的錯了!所以覺悟要趁早,愈早愈好。小孩愈小吃素愈好,他的福德根基厚。這正像[無量壽經]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所講的[先人無知]。[先人]就是長輩,沒有智慧,使我們不知不覺中犯下了過失,造了很多的罪業。就飲食這一條就不得了,罪業就很重了。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幹。于我何與。本無可怒者。

  過去喜歡發脾氣,嗔恚心重。如果自己能認真反省,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別人有過失,我自己也有過失。我不能原諒別人的過失,別人能原諒我的過失嗎?想到這個地方,就不會有責備人的心了,反而有憐憫之心。[矜]就是憐憫。他無知、愚昧,才會犯過。對于真妄、邪正、是非、利害,沒有能力分辨,所以不能改過自新,不能斷惡修善。應當要憐憫他。不要去責備他,這是佛菩薩處世、待人、接物的態度。

  [悖理相幹,于我何與]?即使是無理的冒犯,其實與我也不相幹。

  [本無可怒者]。即使相犯,我這個身,身不是我。我們的清淨心永遠不接受侵犯的。清淨心裏本來無一物。我們今天處世、待人、接物,可惜沒有用清淨心,用的是妄想心。妄想心不是自己。佛門所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真心,是清淨心。清淨心裏一念不生,清淨心決定不受外境的幹擾。所以與我無關,何必去計較,何必去執著?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諸位想想,那一物與我們相幹?所以[本無可怒]。

  這都是從理上去觀察。所以說[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不會受外境所動了。外面什麼境界,內心都不爲所動。順境裏不起貪心,逆境裏不起嗔恚心,順逆境界裏都能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慈悲。這是真正的改過。

  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則謗毀之來。皆磨煉玉成之地。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

  這是教我們從心地上改。在方法上,這是最上乘。[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叁參,曆事煉心,就是從心地上改過修行。所以要自己認真去反省。

  [天下沒有自是之豪傑]。英雄豪傑在佛門裏就是稱的佛、菩薩。佛是英雄,菩薩是豪傑。出人頭地,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夠做得到,這叫英雄。所以佛的大殿叫[大雄寶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寶殿,就是這個意思。常人做不到的,不能改過自新;佛能改過自新,佛能把所有的毛病都改正了,這才是英雄,這才叫豪傑!所以沒有自以爲是的佛菩薩,大聖大賢沒有一個不謙虛的,沒有一個不忍讓的。謙敬是性德的流露。

  [亦無尤人之學問]。真正有學問的人不會怨天,不會怪人。學問是智慧。是從真性裏流露出來的。儒、佛都是如此。儒家講智慧也是從本性裏流露出來的。所以儒家講[誠意正心]。誠意就是真心,是從真誠心裏流露出來的。這是智慧,這叫學問。所以一個有學問有智慧的人不會怪人,不會怨天尤人。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德]就是成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言行還會有人批評,還會有人毀謗,這就是無德。不要怪別人,反過頭來想自己,是自己的德學沒有成就,還不能感動那些人。

  所以[…

《了凡四訓講記 (改過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