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凡四訓講記 (立命之學)▪P6

  ..續本文上一頁就會有偏差。正知正見,大覺大悟,一定是以清淨心爲基礎。所以要能包容,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必認真計較。[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法不是真實的。就是世間一切境界,古人也說:如[過眼雲煙]。這種看法跟[金剛經]非常接近。有什麼值得計較的?何必把它放在心上,妨礙了自己的清淨心。

  [務要和愛],這是了凡最大的弊病。一定要和氣;一定要能夠博愛,就是佛法講的慈悲。佛講的慈悲是平等的,所以叫大慈大悲。儒家講仁愛,仁愛跟佛法的大慈大悲確實相當接近。孔老夫子說:[仁者無敵]。[敵]就是敵對。這世間還有跟我對立的,那就不是仁愛了,仁愛是沒有敵對的。沒有敵對就是佛法裏面講的大慈大悲。雖然儒家講的話不一樣,其實裏面的內容是相同的,這是我們應當要修學的,真正利益自己得到。

  淨宗講[一心不亂]。有了對立,一心絕對得不到。有對立是二心,就是有對待。六祖大師講[本來無一物]。有一物存在就不是真心,所用的還是妄心。心裏果然清淨,決定沒有相對的,沒有對立的,真心才能顯露,清淨心才能現前,淨宗所修的一心不亂,我們才能獲得。

  不要說真正的一心不亂,就是相似的一心不亂,我們講[功夫成片],也是從這裏下手的。念佛人念了多少年,功夫成片沒有得到,就要找出毛病在那裏。將病根找出來了,然後再把病根消除。障礙就沒有了,功夫就可以成片了,功夫成片就決定往生。不必問別人,功夫到何程度自己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功夫成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事一心不亂是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亂是生實報莊嚴土。品位與功夫正好成正比。

  功夫成片裏面也有高下不等,所以有九品。上叁品的都能自在往生,中叁品的都能預知時至。上叁品的自在往生,就是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暫時不想走,也可以隨意多住幾年,一切皆能隨心所欲,確實能做得到。一心不亂功夫更高了。因爲事一心、理一心都不是我們凡夫一生中能達到的,但是功夫成片則人人可以做到。所以要想這一生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我們一般凡夫也可以做得到,這就是凡聖同居土裏的上叁品往生,是功夫成片帶業往生的。

  [務要惜精神],要愛惜精神。因爲了凡喜歡徹夜常坐,不知道保養身體,所以對于身體精神的保養要重視。上面大師所講的都是針對了凡的開示。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不要後悔,不要再去想它。想一遍則又造一次新業,阿賴耶識裏又落印象。所以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絕對不再去想它。要緊的是改正現在的,修正未來的。所以[疑]跟[悔]都是煩惱,在[百法]裏是屬于二十六個煩惱的心所。佛不叫我們常常去想過去。[此至人造命訣也]。[至人]是一個有高度智慧的人,真正覺悟的人。改造命運的秘訣,就是這一段的開示,開示的精要,就是從[務要積德]到[義理再生之身]六句。確是改造命運的秘訣。

  尤居士此節小注說得好:“改造命運第一步功夫便是痛改前非。一一積習悉皆掃除。一一病根悉皆拔去。時時處處常自警覺。嚴自克治。保善天真。如保赤子。改造命運全權在己。不屬造化。即上文所謂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是也。[積習]就是我們講的習氣,如前面所講的壞習慣,[悉皆掃除]。

  [一一病根悉皆拔去,時時處處常自警覺,嚴自克治]。對待自己要嚴格,不要常常原諒自己。常常原諒自己,前途就有限了。律己要嚴,對人要寬。對人要寬厚,對自己要嚴厲。要克服自己的毛病,對治自己的習氣。[保善天真]。[保]是保護,[善]是純善。什麼叫[天真]。心裏面一念不生就是天真。天天在打妄想,天真就失掉了。天真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清淨心。

  [如保赤子],好像慈母照顧嬰兒一樣,要全心全力,全副精神去照顧起心動念。

  [改造命運全權在己,不屬造化]。改造命運之事完全在我自己,與諸佛菩薩與天地鬼神毫不相幹。所以真正把這本小冊子明了了,從今以後你也不要再去看相、算命、看風水,都用不著了。仔細反省一下自己的命運,就知道了;怎樣去改造,也曉得了;不會再受別人的欺騙了。

  [即上文所謂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是也]。前面雲谷大師說,什麼樣的人叫[極善之人]?我們淨宗講極樂世界[諸上善人]。這個[上善之人]就是[極善之人]。那一類的人是上善之人呢?能夠改過的人就是上善之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天天都反省、改過,一直到沒有過可改了,那是成佛了。

  等覺菩薩還有過失,什麼過失?一品生相無明沒斷,就是他的毛病,就是他的過失,他還要改過自新。由此可知等覺菩薩還要改過,何況我們?我們看到這裏應該覺悟了,修行、修什麼?就是改過。從現在起發心改過,一直到等覺菩薩還是改過,過失都沒有了就成佛了。有過失就不能成佛,所以菩薩叫覺有情,菩薩是有情衆生,不過他覺悟。覺悟,就是知過能改。我們凡夫有情不覺。不覺就是不知過不會改,認爲自己樣樣都是對的。想想自己有沒有毛病?想了半天,一個毛病都沒有。所以常說凡夫沒有毛病,菩薩毛病很多。菩薩常常檢點,知道自己毛病很多,不斷在改,叁大阿僧只劫都還沒改完。你想想看,這毛病多少?凡夫居然沒毛病。這怎麼得了!就是什麼叫做[覺],什麼叫做[不覺]。知道自己一身毛病,這是覺悟的人,就是我們佛家講的菩薩;不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就是佛家講的凡夫。這很好懂!菩薩不是神。菩薩是一個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常常改過自新的人,稱爲菩薩,意思是覺悟的有情衆生。

  如果我們能更進一步改過自新,又能發阿彌陀佛之願。我們天天念[無量壽經],把[無量壽經]念得很熟,這只是初步工夫。第二步工夫就拿[無量壽經]當作一面鏡子,每念一遍就是照一次。照一次就是對照一下,去尋找自己的毛病。我們照鏡子曉得那個地方髒了,趕快把它洗淨,洗淨就是修正。心裏面肮髒不能覺悟,要讀經。經是一面鏡子,這個鏡子照一照,知道我們心裏那些地方有毛病,趕緊把它改過來。所以第一步是念熟,第二步是依教奉行,就是依照[無量壽經]來修行。

  修行第一要發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仔細想想我們有沒有?我們要把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願心,咱們跟阿彌陀佛是同心同願,真正的同志。同願、同志,就是一個人,換句話說你也變成了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阿彌陀佛是榜樣,我們要照這個樣子來塑造自己,把自己改變成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心一樣、願一樣。你想想,你怎麼不能往生,決定往生!心願相同,然後言阿彌陀佛之言,言語相同了。平常處世、待人、接物,念念不忘阿彌陀佛,念念不忘勸人念阿彌陀佛,這就是言阿彌陀佛之言,行阿彌陀佛之行。

  我們的身、語、意叁業都像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就是阿彌陀佛乘願再來。這比“義理再生之身”高明得多。這是即身成佛,成了阿彌陀佛了,把我們凡夫身搖身一變,成了阿彌陀佛再來。本來我們是業報身來投胎的,現在一變,變成了阿彌陀佛,乘願再來!這是改造命運最殊勝、最上乘的改法。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

  其實這裏面的重點是講妄念,妄想執著。身與數實在講不相幹,真正有關系的是心。身是受心的影響,主要的是心地。凡夫的心地,總而言之,自私自利。這是凡夫心,一定墮在數量裏。如果拿佛法來講,若用意識心,亦決定墮落在數量裏,也就是用八識,八識是有爲法。佛菩薩爲什麼能超越?轉八識成四智。他不用八識,所以不落在數裏面。

  [義理之身],自己覺悟之後,用的是覺心。前面[血肉之身]用的是迷情。如果用的是覺智,[豈不能格天]![精誠所至。金石爲裂。此至誠所以格天也]。這有一個典故。漢朝名將李廣,有一次行軍時,路邊草很深,草裏面有一塊大石頭。他看錯了,以爲是一只老虎。他拔弓箭射它,用的力很猛,箭射去插得很深。下馬一看是一塊石頭,自己也很驚訝,想我的力量這麼大,箭能插得這麼深!再射一次就射不進去了,才知是[精誠所至]。正像羅什大師七歲時舉大鼎一樣,沒有心、沒有念頭時把它舉起來。再一想我人這麼小怎麼能舉得動?再舉就舉不動了。李廣把石頭當成一只老虎,不知道它是石頭。知道以後箭再也射不進去了。這是比喻一個人以真誠之心,真誠沒有妄念,所以金石爲開。

  由這兩則小故事也能證實[華嚴經]講的[事事無礙]。事事無礙是心地清淨到相當程度,才沒有妨礙;如果心不清淨,事事都有障礙。所以觸事成障,心地清淨就沒有障礙了。

  [至誠所以格天]。[格]當作感格、感應講。儒家講的格物。“格”是格鬥,[物]是物欲。我們要舍棄欲望,就是這個意思。舍棄欲望,不會被欲望所轉,這叫[格物]。此地講[格天],天就是數,就是定數,也就是我們講的命運。以至誠感格而改變了命運,轉移了命運。至誠就是真心,至誠心。[觀無量壽經]講的菩提心,是至誠心、深心、發願回向心。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是商朝時候的皇帝。在早年也是胡作妄爲,以後得大賢伊尹的教導,他改過自新。這幾句話是他說的,這是他改過自新之後,對于伊尹感謝的話。

  [天作孽,猶可違]。天命所作的不善是可以改變的,我們修善積德就可以改變的。[天]就是指天命,[天命]也就是[數],我們一般講的[命運],是可以改造的。[自作孽,不可活]。[自作孽]是這一生自己造作的不善。[天作孽]是宿世的,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這一世所得的不善果報可以改,這就是宿命可以改。現前造的罪業,那就沒辦法了。現前繼續再造,你就不會改過。過去有惡因,現在再加惡緣,必定結惡果。過去有惡…

《了凡四訓講記 (立命之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