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都是曾經親近、供養過無量諸佛,培植衆德之本的人。你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要“一心歸依瞻仰阿彌陀佛”。這是佛傳給阿難求生淨土的方法,應當學習。
作是語時,阿彌陀佛即于掌中放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時諸佛國,皆悉明現,如處一尋。以阿彌陀佛殊勝光明,極清淨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剛、鐵圍、大小諸山、江河、叢林、天人宮殿,一切境界,無不照見。
《解》釋迦牟尼佛正說著此話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于掌中放出無量光明,普照一切佛國。因爲佛光明的加持,使在會中的大衆都親眼看見十方諸佛國土,如在眼前一尋之處。因爲阿彌陀佛殊勝的光明,極其清淨的緣故,所以普照此界的山河景物,例如黑山、雪山、金剛、鐵圍、大大小小的山河、江流、叢林、天人宮殿,一切境界,沒有照不到的。
譬如日出,明照世間。乃至泥犁、溪谷、幽冥(1)之處,悉大開辟,皆同一色。猶如劫水(2)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沈沒不現,滉漾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複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解》佛的光明就像日光的湧現,照亮整個世界,乃至于泥犁、溪谷、幽冥之處,都能照見,都是金色。就好像是劫水彌滿遍布世界,一切萬物沈沒不現,滉漾浩瀚,只見無邊無際的大水一樣,阿彌陀佛的光明就像這個比喻一樣。佛光所照之處,都是金色的,而且佛一放光,一切聲聞、菩薩的光明都顯不出來,只見佛光照耀,光明無比。
《注》
(1)(泥犁、溪谷、幽冥)“泥犁”是地獄道。“溪谷”指畜生道,因爲溪谷中有龍蛇等。“幽冥”指餓鬼道。
(2)(劫水)是佛經上所說的大叁災之一的水災。
此會四衆(1),天龍八部(2),人非人等,皆見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阿彌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聲聞菩薩,圍繞恭敬。譬如須彌山王(3),出于海面,明現照耀。清淨平正,無有雜穢,及異形類(4)。唯是衆寶莊嚴,聖賢共住。
《解》在這個法會中,四衆弟子、天龍八部以及護法鬼神等,都見到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他們看見阿彌陀佛坐在蓮花臺上,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又見到彌陀弟子,聲聞、菩薩恭敬圍繞著阿彌陀佛。譬如須彌山王,出于海面,明現照耀。而且清淨安穩,寬廣平正,沒有雜穢和異形類。物質環境都是衆寶所成,其中聖賢共住。
《注》
(1)(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2)(天龍八部)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
(3)(須彌山王)須彌山高出衆山,故稱須彌山王。
(4)(異形類)“異形類”指人道以外余道不同的身形。
阿難及諸菩薩衆等,皆大歡喜。踴躍作禮,以頭著地。稱念南無阿彌陀叁藐叁佛陀(1)。
《解》阿難及與會的大衆們,見到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生大歡喜心。大衆都踴躍的以最恭敬之禮,五體投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注》
(1)(南無阿彌陀叁藐叁佛陀)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中文的意思是歸依無量正等正覺。
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鍾磬琴瑟,箜篌樂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諸佛國中,諸天人民,各持花香,來于虛空散作供養。
《解》叁界諸天人民,乃至蜎飛蠕動等小動物,一切衆生,見到佛光,所有一切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慮、煩惱統統都得解脫。這時候就和諸佛菩薩一樣,都能夠慈心作善,歡喜快樂。鍾、磬、琴、瑟、箜篌等等樂器,無須人工彈奏,自然發出交響的五音。十方諸佛世界裏的諸天人民,也各持香花來到虛空中,對佛恭敬供養。
爾時極樂世界,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以佛威力,如對目前。如淨天眼,觀一尋地。彼見此土,亦複如是。悉睹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及比丘衆,圍繞說法。
《解》此時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有十萬億佛國土這麼遠。以佛的威神之力加持,就像面對面,如清淨的天眼,觀看一尋地這樣清楚明了。極樂世界大衆看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如此的明了。他們見釋迦世尊以及在會的比丘衆等,圍繞聽佛說法的狀況。
【慈氏述見第叁十九】
《解》這一品經,主要是說彌勒菩薩述說自己親見的境界,爲我們作證明,知道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真實不虛。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泉池、林樹,具足微妙,清淨莊嚴不。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1),雨諸香華,遍佛刹不。阿難對曰,唯然(2)已見。
《解》這個時候,佛對阿難、彌勒以及在會的大衆們說:你們都親眼看見極樂世界的宮殿、樓閣、泉池、林樹等一切景物,嚴淨光麗,形色殊勝特別,窮微極妙,清淨莊嚴嗎?你們有沒有看見欲界諸天,以及上至色究竟天的一切諸天天人,都在空中散百千香花,萬種伎樂,供養阿彌陀佛,周遍極樂刹土呢?阿難非常恭敬的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所講的我們大衆都見到了。
《注》
(1)(色究竟天)是色界十八天最頂的一層天。
(2)(唯然)這是表示非常恭敬回答:是的。“唯”是表示答應詞。“然”是的。
汝聞阿彌陀佛大音(1)宣布一切世界,化衆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
《解》世尊又問:你們聽見阿彌陀佛說法的音聲,周遍十方一切世界,教化衆生沒有?阿難回答說:是的,我們已聽到了。
《注》
(1)(大音)指佛陀說法音聲,普及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聞;並能普度一切衆生一生圓滿成佛。
佛言汝見彼國淨行之衆(1),遊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不。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複有衆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說,一一皆見。
《解》佛又說:你們看見極樂世界的菩薩們,遊行于虛空,其所居的宮殿皆能隨身,沒有障礙。你們見到他們飛行遍至十方,供養諸佛嗎?以及見到他們念佛相續不斷嗎?還有各種鳥類,住在虛空中發出種種聲音,這些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你們全都看見了沒有?彌勒菩薩代表與會大衆回答說:是的,是的,就像世尊所說的一樣,我們全都看到了。
《注》
(1)(淨行之衆)是具足清淨行持的大衆。此指極樂世界的菩薩們。
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1)者,汝複見不。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2),處于宮殿。又見衆生,于蓮華內結跏趺坐(3),自然化生。何因緣故,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解》佛告訴彌勒菩薩,西方極樂世界有胎生者,你們看見了沒有?彌勒菩薩回答說:世尊,我看見極樂世界有住胎的人,如夜摩天人住在天上宮殿那樣的快樂。又看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在蓮花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這是什麼因緣,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有胎生的,有化生的呢?
《注》
(1)(胎生)在這裏“胎生”是比喻。說明因疑惑心而念佛往生到邊地,在蓮胎中,不能見佛聞法。不同我們這個世間的胎生。
(2)(夜摩天)是欲界第叁層天。
(3)(跏趺坐)是盤腿而坐。表端身正心。
【邊地疑城(1)第四十】
《解》這一品是說明,有一類念佛往生極樂世界者胎生的原因。從而勸導人們,深信切願,莫生疑慮,一心求生淨土。以免墮入邊地疑城,導致五百歲中,不能見佛聞法,不得自在。
《注》
(1)(疑城)以疑惑心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邊地七寶宮殿中,因此處爲疑根未斷的人所居,故稱“疑城”。
佛告慈氏,若有衆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1),不思議智(2),不可稱智(3),大乘廣智(4),無等無倫,最上勝智(5),于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解》世尊告訴彌勒菩薩,若有衆生以疑惑心,雖也念佛不斷,發願求生淨土。但是他們不明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對于這些如來果地上的圓滿智慧,沒有真正明了理解,心存懷疑。但這種人深信六道輪回是罪是苦,往生極樂世界是福是樂,因而樂修善本,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注》
(1)(不了佛智)不能相信、明了佛的智慧。此句是總說。
(2)(不思議智)佛的智慧深不可測,即成所作智。
(3)(不可稱智)佛的智慧衆多,不是言語所能盡述的,即妙觀察智。
(4)(大乘廣智)佛的智慧深廣,能夠窮盡一切法門,即平等性智。
(5)(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佛的智慧至高無上,究竟圓滿,無與倫比,此即大圓鏡智。
複有衆生,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1)。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淨佛國,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然猶續念不絕,結其善願爲本,續得往生。
《解》又有一類衆生,積集善根,希求佛的智慧、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但是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對于往生清淨佛國,信願不堅,依據不專。然而還能念佛相續不絕,以念佛的功德,結其善願之力,仍然可以往生。
《注》
(1)(普遍智)即前之大乘廣智。(無等智)即前之無等無倫最上勝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即前之不可稱智與不思議智。
是諸人等,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1)佛國界邊,七寶城中。佛不使爾,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寶池蓮華,自然受身。飲食快樂,如忉利天。
《解》上面所說的兩種有疑心的衆生,一是因爲對佛智有疑,一是對自己的善根有疑惑。所以他們雖然生到極樂世界,但不能參加阿彌陀佛的法會,也就是不能見佛聞法。生于佛國邊地,七寶城中。這不是佛使他這樣,完全是他自己心裏所生的疑障。而生于邊地,也是于寶蓮花中自然化生,他們的飲食快…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