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上)▪P4

  ..續本文上一頁待衆生受苦跟自己受苦一樣,生起同體大悲。所以發大誓願負責、承擔救度一切衆生,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從生死的此岸到達究竟安樂彼岸的重大使命。依照本經來說,就是教導一切衆生念佛,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注》

  (1)(興大悲,愍有情)“興”是興起,“愍”哀愍。就是菩薩發起同情憐愍衆生的心,把念佛法門介紹給衆生,幫助一切衆生了脫生死,就是這兩句的具體表現。

  (2)(演慈辯,授法眼)“演”是演說,“辯”是無礙辯才。也就是說菩薩發大慈悲心,不僅說法,還要身體力行,做好樣子讓衆生學習。“授”傳授、教導。“法眼”是能夠認識一切諸法的真相,稱爲法眼。“授法眼”就是說菩薩見到了一切法的真相,他們把這種能力與智慧傳授給衆生。

  (3)(杜惡趣)“杜”杜絕,“惡趣”指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杜惡趣”就是杜絕衆生墮落到叁惡道的門路。(開善門)是說明往生極樂世界的門路,令一切衆生的智慧、德能都和佛一樣,這才是真正的開善門。

  (4)(拯濟負荷)“拯濟”救度、幫助,“負荷”承擔。這是說佛菩薩承擔救度、幫助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偉大艱巨任務。

  悉獲(1)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2),不可思議(3)。如是等諸大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

  《解》凡是向往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菩薩們,他們都能獲得諸佛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及聖明的智慧。在此處可以見到與普賢、文殊、彌勒的身分、地位相等的大菩薩無量無邊,同時都來參加這一次的大法會。

  《注》

  (1)(悉獲)全部獲得。

  (2)(聖明)正確深明事理。

  (3)(不可思議)這裏有兩個意思:1、不是凡夫衆生的思惟、意識所能想像理解。2、不是世間的語言文字所能言喻表達的。這是說佛菩薩的智慧、德能無量無邊,不是我們凡夫衆生所能推測想像的,也不是世間的語言文字所能形容表達的。

  又有比丘尼(1)五百人,清信士(2)七千人,清信女(3)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諸天(4)梵衆,悉共大會。

  《解》又有比丘尼五百人,男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還有欲界天、色界天、諸天的天人大衆,都共同來參加這一次佛說無量壽經的大法會。

  《注》

  (1)(比丘尼)尼衆,是指出家後受了大戒的女子。

  (2)(清信士)在家學佛的男居士。

  (3)(清信女)在家學佛的女居士。

  (4)(諸天)指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大衆。

  【大教緣起(1)第叁】

  《解》這一品經文給我們說明本經之希有及世尊現瑞放光,阿難歡喜請問,因此發起爲一切衆生宣說此經的因緣。

  《注》

  (1)(大教緣起)“大教”指這部廣大、圓滿、直捷、方便、究竟的希有法寶。“緣起”是發起的因緣。

  爾時世尊(1),威光赫奕(2),如融金聚(3)。又如明鏡(4),影暢表裏(5)。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解》在靈鹫山大衆聚會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神采奕奕,全身放大光明,好像融化的黃金一樣的光亮。又像明鏡影暢表裏,這是用明亮的鏡子,比喻佛的身心。現大光明,數千百變,光色變化無窮,美妙無比。

  《注》

  (1)(爾時)靈鹫山大衆聚會的時候。(世尊)釋迦牟尼佛的尊稱。

  (2)(威光)威神、光明。因爲佛的智慧光明能破一切煩惱黑暗,所以稱佛陀的光明是威光。(赫奕)“赫”明耀,“奕”強盛。佛光明耀強盛具有雄猛的威神力。

  (3)(如融金聚)“融金”融化的黃金。“聚”光色凝聚。

  (4)(明鏡)明亮的鏡子。

  (5)(影暢)光影通暢。(表裏)外表、內裏。這是用明亮的鏡子,來比喻佛的身心裏外光明。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1),悅豫清淨(2),光顔巍巍(3)。寶刹莊嚴(4)。從昔(5)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6),生希有心(7)。即從座起,偏袒右肩(8),長跪合掌(9)。

  《解》阿難尊者心裏想到,今天世尊色身諸根,顯得特別的歡喜快樂、清淨、莊嚴,並且放出巍巍的光明,光中又現出諸佛寶刹無比的莊嚴,過去從來沒有看過,心裏非常歡喜,今天得以瞻視敬仰,生起希有難遭遇之想。

  阿難尊者看佛這樣殊勝的瑞相,于是從座位站起來,袒露右肩,長跪合掌,向佛敬禮。

  《注》

  (1)(色身)指身體。(諸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2)(悅豫清淨)喜悅愉快而無分別、執著。

  (3)(光顔)顔是容顔,佛的容顔有光明。(巍巍)高大尊勝的樣子。

  (4)(寶刹莊嚴)佛光明中出現諸佛的國土,具足衆寶莊嚴。

  (5)(從昔)從前。

  (6)(瞻仰)瞻視敬仰。

  (7)(生希有心)生起希有難遭遇之想。

  (8)(偏袒右肩)“袒”袒露。“偏袒右肩”是把右肩露出來,這是古印度的禮節,表示行最敬禮。

  (9)(長跪)雙膝跪在地上,表示恭敬。(合掌)又名合十。左右十指合而爲一,代表一心。

  而白(1)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2),住奇特法(3),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4),最勝之道(5)。去來現在佛佛相念(6),爲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爲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7),光瑞殊妙乃爾(8),願爲宣說。

  《解》阿難向佛報告說,世尊今天入念佛叁昧的大寂定,住在念佛一生成佛的奇特法中。這也是諸佛共同所住的念佛叁昧。就是阿彌陀佛教導衆生平等成佛第一殊勝之道。

  阿難心裏想:是過去、未來、現在佛與諸佛互相憶念,但不知今日世尊所念的是過去、未來諸佛呢?還是憶念現在他方諸佛呢?爲什麼世尊今天威神顯耀,光瑞殊勝微妙,竟至如此美善!願佛爲我及大衆宣說。

  《注》

  (1)(白)表白。晚輩對長輩說話叫“白”。

  (2)(大寂定)佛的禅定,這裏是指念佛叁昧。

  (3)(奇特法)奇妙特別的方法,這裏是指念佛法門,奇特在不須斷煩惱,只要把煩惱伏住,帶業往生,即可一生成佛。

  (4)(諸佛所住)指念佛叁昧是十方諸佛共同所住。(導師之行)導師給衆生指示了生脫死的正路,引導衆生出離六道輪回而入佛道。阿彌陀佛是大導師,能引導衆生平等成佛。

  (5)(最勝之道)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道。

  (6)(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去來現在”過去、未來、現在叁世。“佛佛相念”佛與諸佛互相憶念。

  (7)(威神)威德神通。(顯耀)明顯光耀。

  (8)(光瑞殊妙乃爾)“光瑞”是佛放的光明瑞相,“殊妙”殊勝微妙,“乃爾”是竟至如此善妙啊!

  于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爲哀愍利樂(1)諸衆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2)。汝今斯問,勝于供養一天下(3)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4),諸天人民、蜎飛蠕動(5)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6),皆因汝問而得度脫(7)故。

  《解》于是世尊贊歎阿難說:你問得太好了!太好了!你爲了悲愍利樂一切衆生,而能問出這部一生平等成佛的微妙法。你今天這一問的功德,超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和辟支佛;也超過累劫布施六道衆生百千萬倍的功德。爲什麼呢?將來十方世界所有的衆生,都因爲你(阿難)這一問而得到究竟圓滿的解脫。

  《注》

  (1)(哀愍)慈悲憐愍。(利樂)利益衆生給與快樂。

  (2)(微妙之義)指念佛往生不退平等成佛的這個法門,也就是指這部經。

  (3)(一天下)是指四天下之一。佛經上說須彌山周圍有四大洲,爲一日月所共照,所以稱爲四天下。一天下就是四大洲中的一個洲。

  (4)(累劫)累積的時間很長。

  (5)(蜎飛蠕動)“蜎”是小飛蟲,“蠕”是小爬蟲。

  (6)(含靈)含有靈性的衆生。

  (7)(度脫)究竟圓滿的解脫。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1),矜哀叁界(2),所以出興(3)于世。光闡道教(4),欲拯群萌(5)。惠以真實之利(6)。難值難見。如優昙花(7),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8)。

  《解》佛告訴阿難說:如來以無盡的大慈悲心,憐愍叁界一切衆生,所以出現到世間,爲了推廣至善圓滿的佛陀教育,目的是爲了拯救六道衆生,給予衆生幸福、美滿、健康、長壽、自在、快樂、真實的利益。佛教我們受持一句佛號,一生成佛的大事因緣,實在是難值難見,像優昙花一樣,希有出現。你今天所問,是給衆生帶來最豐饒的利益。

  《注》

  (1)(無盡大悲)無窮無盡的大慈悲心。

  (2)(矜哀叁界)憐愍叁界的一切衆生。

  (3)(出興)出現。

  (4)(光闡)光大闡揚。(道教)道是指成佛之道。

  (5)(欲拯群萌)“拯”拯濟,“群萌”一切衆生。

  (6)(惠以真實之利)“惠”恩賜。“真實之利”真實的利益,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

  (7)(優昙花)是一種花,此花一開,就有佛出世。

  (8)(饒益)豐饒的利益。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1),其智難量(2),無有障礙。能于念頃,住無量億劫(3)。身及諸根,無有增減(4)。所以者何?如來定慧(5),究暢無極(6)。于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

  《解》阿難:你應當知道,如來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智慧是一切大菩薩難以測量,究竟圓滿,沒有障礙。他能把很短的時間延長到無量億劫,也能把很長的時間縮爲一念。身及諸根無有增減,不生不滅。

  佛爲什麼有這麼大的智慧、道德、能力呢?因爲他的智慧究竟通暢,無有局限,所以能在一切法中,得到最殊勝的大自在。

  《注》

  (1)(正覺)真正覺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

  (2)(難量)難以測量。

  (3)(無量億劫)形容極長的時間。

  (4)(無有增減)不生不滅。

  (5)(定慧)禅定、智慧。

  (6)(…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