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上)▪P4

  ..续本文上一页待众生受苦跟自己受苦一样,生起同体大悲。所以发大誓愿负责、承担救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究竟安乐彼岸的重大使命。依照本经来说,就是教导一切众生念佛,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注》

  (1)(兴大悲,愍有情)“兴”是兴起,“愍”哀愍。就是菩萨发起同情怜愍众生的心,把念佛法门介绍给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了脱生死,就是这两句的具体表现。

  (2)(演慈辩,授法眼)“演”是演说,“辩”是无碍辩才。也就是说菩萨发大慈悲心,不仅说法,还要身体力行,做好样子让众生学习。“授”传授、教导。“法眼”是能够认识一切诸法的真相,称为法眼。“授法眼”就是说菩萨见到了一切法的真相,他们把这种能力与智慧传授给众生。

  (3)(杜恶趣)“杜”杜绝,“恶趣”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杜恶趣”就是杜绝众生堕落到三恶道的门路。(开善门)是说明往生极乐世界的门路,令一切众生的智慧、德能都和佛一样,这才是真正的开善门。

  (4)(拯济负荷)“拯济”救度、帮助,“负荷”承担。这是说佛菩萨承担救度、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伟大艰巨任务。

  悉获(1)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2),不可思议(3)。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解》凡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菩萨们,他们都能获得诸佛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及圣明的智慧。在此处可以见到与普贤、文殊、弥勒的身分、地位相等的大菩萨无量无边,同时都来参加这一次的大法会。

  《注》

  (1)(悉获)全部获得。

  (2)(圣明)正确深明事理。

  (3)(不可思议)这里有两个意思:1、不是凡夫众生的思惟、意识所能想像理解。2、不是世间的语言文字所能言喻表达的。这是说佛菩萨的智慧、德能无量无边,不是我们凡夫众生所能推测想像的,也不是世间的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表达的。

  又有比丘尼(1)五百人,清信士(2)七千人,清信女(3)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4)梵众,悉共大会。

  《解》又有比丘尼五百人,男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还有欲界天、色界天、诸天的天人大众,都共同来参加这一次佛说无量寿经的大法会。

  《注》

  (1)(比丘尼)尼众,是指出家后受了大戒的女子。

  (2)(清信士)在家学佛的男居士。

  (3)(清信女)在家学佛的女居士。

  (4)(诸天)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大众。

  【大教缘起(1)第三】

  《解》这一品经文给我们说明本经之希有及世尊现瑞放光,阿难欢喜请问,因此发起为一切众生宣说此经的因缘。

  《注》

  (1)(大教缘起)“大教”指这部广大、圆满、直捷、方便、究竟的希有法宝。“缘起”是发起的因缘。

  尔时世尊(1),威光赫奕(2),如融金聚(3)。又如明镜(4),影畅表里(5)。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解》在灵鹫山大众聚会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神采奕奕,全身放大光明,好像融化的黄金一样的光亮。又像明镜影畅表里,这是用明亮的镜子,比喻佛的身心。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光色变化无穷,美妙无比。

  《注》

  (1)(尔时)灵鹫山大众聚会的时候。(世尊)释迦牟尼佛的尊称。

  (2)(威光)威神、光明。因为佛的智慧光明能破一切烦恼黑暗,所以称佛陀的光明是威光。(赫奕)“赫”明耀,“奕”强盛。佛光明耀强盛具有雄猛的威神力。

  (3)(如融金聚)“融金”融化的黄金。“聚”光色凝聚。

  (4)(明镜)明亮的镜子。

  (5)(影畅)光影通畅。(表里)外表、内里。这是用明亮的镜子,来比喻佛的身心里外光明。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1),悦豫清净(2),光颜巍巍(3)。宝刹庄严(4)。从昔(5)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6),生希有心(7)。即从座起,偏袒右肩(8),长跪合掌(9)。

  《解》阿难尊者心里想到,今天世尊色身诸根,显得特别的欢喜快乐、清净、庄严,并且放出巍巍的光明,光中又现出诸佛宝刹无比的庄严,过去从来没有看过,心里非常欢喜,今天得以瞻视敬仰,生起希有难遭遇之想。

  阿难尊者看佛这样殊胜的瑞相,于是从座位站起来,袒露右肩,长跪合掌,向佛敬礼。

  《注》

  (1)(色身)指身体。(诸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2)(悦豫清净)喜悦愉快而无分别、执著。

  (3)(光颜)颜是容颜,佛的容颜有光明。(巍巍)高大尊胜的样子。

  (4)(宝刹庄严)佛光明中出现诸佛的国土,具足众宝庄严。

  (5)(从昔)从前。

  (6)(瞻仰)瞻视敬仰。

  (7)(生希有心)生起希有难遭遇之想。

  (8)(偏袒右肩)“袒”袒露。“偏袒右肩”是把右肩露出来,这是古印度的礼节,表示行最敬礼。

  (9)(长跪)双膝跪在地上,表示恭敬。(合掌)又名合十。左右十指合而为一,代表一心。

  而白(1)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2),住奇特法(3),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4),最胜之道(5)。去来现在佛佛相念(6),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7),光瑞殊妙乃尔(8),愿为宣说。

  《解》阿难向佛报告说,世尊今天入念佛三昧的大寂定,住在念佛一生成佛的奇特法中。这也是诸佛共同所住的念佛三昧。就是阿弥陀佛教导众生平等成佛第一殊胜之道。

  阿难心里想:是过去、未来、现在佛与诸佛互相忆念,但不知今日世尊所念的是过去、未来诸佛呢?还是忆念现在他方诸佛呢?为什么世尊今天威神显耀,光瑞殊胜微妙,竟至如此美善!愿佛为我及大众宣说。

  《注》

  (1)(白)表白。晚辈对长辈说话叫“白”。

  (2)(大寂定)佛的禅定,这里是指念佛三昧。

  (3)(奇特法)奇妙特别的方法,这里是指念佛法门,奇特在不须断烦恼,只要把烦恼伏住,带业往生,即可一生成佛。

  (4)(诸佛所住)指念佛三昧是十方诸佛共同所住。(导师之行)导师给众生指示了生脱死的正路,引导众生出离六道轮回而入佛道。阿弥陀佛是大导师,能引导众生平等成佛。

  (5)(最胜之道)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道。

  (6)(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去来现在”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佛相念”佛与诸佛互相忆念。

  (7)(威神)威德神通。(显耀)明显光耀。

  (8)(光瑞殊妙乃尔)“光瑞”是佛放的光明瑞相,“殊妙”殊胜微妙,“乃尔”是竟至如此善妙啊!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1)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2)。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3)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4),诸天人民、蜎飞蠕动(5)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6),皆因汝问而得度脱(7)故。

  《解》于是世尊赞叹阿难说:你问得太好了!太好了!你为了悲愍利乐一切众生,而能问出这部一生平等成佛的微妙法。你今天这一问的功德,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和辟支佛;也超过累劫布施六道众生百千万倍的功德。为什么呢?将来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因为你(阿难)这一问而得到究竟圆满的解脱。

  《注》

  (1)(哀愍)慈悲怜愍。(利乐)利益众生给与快乐。

  (2)(微妙之义)指念佛往生不退平等成佛的这个法门,也就是指这部经。

  (3)(一天下)是指四天下之一。佛经上说须弥山周围有四大洲,为一日月所共照,所以称为四天下。一天下就是四大洲中的一个洲。

  (4)(累劫)累积的时间很长。

  (5)(蜎飞蠕动)“蜎”是小飞虫,“蠕”是小爬虫。

  (6)(含灵)含有灵性的众生。

  (7)(度脱)究竟圆满的解脱。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1),矜哀三界(2),所以出兴(3)于世。光阐道教(4),欲拯群萌(5)。惠以真实之利(6)。难值难见。如优昙花(7),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8)。

  《解》佛告诉阿难说:如来以无尽的大慈悲心,怜愍三界一切众生,所以出现到世间,为了推广至善圆满的佛陀教育,目的是为了拯救六道众生,给予众生幸福、美满、健康、长寿、自在、快乐、真实的利益。佛教我们受持一句佛号,一生成佛的大事因缘,实在是难值难见,像优昙花一样,希有出现。你今天所问,是给众生带来最丰饶的利益。

  《注》

  (1)(无尽大悲)无穷无尽的大慈悲心。

  (2)(矜哀三界)怜愍三界的一切众生。

  (3)(出兴)出现。

  (4)(光阐)光大阐扬。(道教)道是指成佛之道。

  (5)(欲拯群萌)“拯”拯济,“群萌”一切众生。

  (6)(惠以真实之利)“惠”恩赐。“真实之利”真实的利益,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

  (7)(优昙花)是一种花,此花一开,就有佛出世。

  (8)(饶益)丰饶的利益。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1),其智难量(2),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3)。身及诸根,无有增减(4)。所以者何?如来定慧(5),究畅无极(6)。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解》阿难:你应当知道,如来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智慧是一切大菩萨难以测量,究竟圆满,没有障碍。他能把很短的时间延长到无量亿劫,也能把很长的时间缩为一念。身及诸根无有增减,不生不灭。

  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智慧、道德、能力呢?因为他的智慧究竟通畅,无有局限,所以能在一切法中,得到最殊胜的大自在。

  《注》

  (1)(正觉)真正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

  (2)(难量)难以测量。

  (3)(无量亿劫)形容极长的时间。

  (4)(无有增减)不生不灭。

  (5)(定慧)禅定、智慧。

  (6)(…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