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上)▪P5

  ..续本文上一页究畅无极)究竟通畅,无有障碍。

  阿难谛听(1),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解》阿难你要真诚仔细的听,细心去体会,佛所讲的道理和方法,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我一定为你们大众详细解说。佛这一说明,就说出了这一部希有方便最殊胜无比的念佛法门,能令一切众生一生往生不退平等成佛。

  《注》

  (1)(谛听)真诚仔细的听。

  【法藏因地(1)第四】

  《解》这一品是说明法藏比丘在因地中发心修学的状况。

  《注》

  (1)(法藏)“法”是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法。“藏”含藏。自性中含藏一切万法,故称为法藏。这是阿弥陀佛成佛以前的法名。(因地)从凡夫地初发心修学,到圆满成佛以前,这一段修学期间都叫因地。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1)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2)如来(3),应供(4),等正觉(5),明行足(6),善逝(7),世间解(8),无上士(9),调御丈夫(10),天人师(11),佛(12),世尊(13)。在世教授(14)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解》佛告诉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数劫以前,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叫做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他在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二劫,常常为诸天以及世间人民讲经说法。

  《注》

  (1)(无央数)无量无尽的数量,是形容极长的时间。

  (2)(世间自在王)“世间”就是人事环境和物质环境。能在这两种环境中都得到圆满自在,所以称为世间自在王。

  (3)(如来)今佛如同古佛再来,所以称为如来。(以下是佛的十种通号,表现一切诸佛都具足这十种无尽的德能。)

  (4)(应供)“应”应当,“供”供养。佛是世间德行、学问最圆满的人,应当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5)(等正觉)平等、正确、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

  (6)(明行足)“明”智慧,“行”德行,“足”具足。佛的智慧、德行都圆满具足,所以称为明行足。

  (7)(善逝)“善”善巧。“逝”远离妄想、烦恼、分别、执著。佛能善巧教化众生,而又不分别、不执著,所以称为善逝。

  (8)(世间解)佛对世间一切法的事理都能通达了解,所以称世间解。

  (9)(无上士)具有最圆满德行的知识分子。佛是具足圆满德行的知识分子。

  (10)(调御丈夫)“调御”调伏制御。佛以大丈夫力,说种种法,能调御、制伏一切众生的烦恼,令得大涅槃。

  (11)(天人师)“天”天界,“人”人间。佛是天上、人间的模范老师,所以称天人师。

  (12)(佛)注见经题。

  (13)(世尊)具足上面十种智德,为世人所尊崇的,称为世尊,意思是世间所尊敬的导师(前十种德号是佛的别称,世尊是总称)。

  (14)(教授)教导、传授,也就是教化众生。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1),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2)。弃国捐王(3),行作沙门(4),号曰法藏。修菩萨道(5)。

  《解》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世饶王。常去听佛讲经说法,听了以后生大欢喜,而且对佛所说的道理都能明白、理解。于是发起无上的菩提心,舍弃他的王位,跟随世间自在王佛出家修行,法名叫法藏。常常修学菩萨觉悟成佛的方法。

  《注》

  (1)(世饶王)“世”世间,“饶”是丰饶。“世饶王”形容这位国王治理政绩达到民富国强,所以有世饶王的美誉。

  (2)(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寻发”随即发起。“无上真正道意”就是无上的菩提心(要求成佛、普度众生的心)。

  (3)(弃国捐王)舍弃国家王位。“弃”、“捐”都是舍弃的意思。

  (4)(行作沙门)“沙门”是古印度修行人的通称。含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意思。这里指出家修行的人。

  (5)(修菩萨道)菩萨所修学的一切法门,能令众生觉悟成佛的方法。

  高才勇哲(1),与世超异(2)。信解明记(3),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4),及念慧力(5)。增上其心(6),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踰(7)者。

  《解》法藏比丘的智慧、才能超过世间所有的人。信心、理解能力、记忆力(信、解、明、记)在同学当中都是第一。而且他有殊胜的行愿,具足念慧的力量,能增长他的信心、愿心、行心,使他坚固不退。这种精进修学没有人能超过他。

  《注》

  (1)(高才勇哲)“高才”才德过人。“勇”是大志大愿,有强烈的愿望帮助一切众生。“哲”是对一切深广无际的道理都明白。这里赞叹法藏比丘高才勇哲、才德过人,他具有坚强的大志大愿帮助一切众生,并且对一切事理都通达明了。

  (2)(与世超异)超过世间所有的人,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3)(信解明记)“信”,信佛所说的法,信自己有能力接受老师教导。“解”对自己所信的佛法都能理解。“明”明了,“记”是不忘记(这是讲他的信心、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4)(殊胜行愿)“殊胜”特殊超胜。“行”行为,“愿”愿心。“殊胜行愿”,指法藏比丘所发的超过一切诸佛菩萨们在因地时所发的大行大愿(指以后的四十八愿)。

  (5)(念慧力)五根、五力中的念力、慧力。(根是能生的意思,能出生一切佛法,所以称为根。五根是:1、信—深信不疑 2、进—精进不退 3、念—忆念不忘 4、定—一心专注 5、慧—智慧。)“力”是所生的善法产生强而有力的作用,能断烦恼,所以称力。这五种是断烦恼、开智慧的基本条件。

  (6)(增上其心)“增上”增长上进。“其心”是他的信心、愿心、行心。

  (7)(踰)超越。

  往诣(1)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2)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解》法藏比丘回到老师—世间自在王佛的住处。见了老师,恭敬的顶礼长跪,向佛合掌,以偈颂来赞佛,并在佛前发了广大的心愿。偈颂的内容是:

  《注》

  (1)(往诣)到。

  (2)(伽他)印度语,中文叫“孤起颂”。“孤起”是与前后经文没有重复;“颂”是赞颂,类似中国的诗歌。

  如来微妙色端严(1)

  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2)

  《解》如来微妙的身相端正庄严,一切世间没有任何人能与佛相等;如来的智慧光明无量,普照十方世界,日、月、火、珠的光明,在佛光之中都显得黯然失色,好比灯光在太阳光下一样。

  《注》

  (1)(色端严)身相端正庄严。“色”是身相,“端”端正,“严”庄严。

  (2)(匿曜)光明隐而不显。“匿”是隐藏,“曜”光明。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1)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

  《解》世尊能以一种音声演妙法。每一类众生听起来都像是佛在说自己的语言,而且都能明白理解佛所说的道理。同时佛又能示现微妙的身相,一切众生见了都认为佛是自己的同类身相,且是自己最喜欢的身相。

  上两首是赞叹佛光明诸身相。下面七首是法藏比丘所发的大愿。

  《注》

  (1)(随类)随著各个不同种类众生的语言。

  愿我得佛清净声(1)

  法音普及无边界

  宣扬戒定精进门(2)

  通达甚深微妙法(3)

  《解》法藏比丘发愿,希望自己能得到像佛一样的清净音声,让说法的音声能普遍传扬到无边的法界。宣扬三学六度大乘法门,目的是让一切众生都能通达明了深广无尽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注》

  (1)(清净声)没有过失,远离烦恼的声音。

  (2)(戒定精进门)“戒定”指戒定慧三学。“精进”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是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

  (3)(甚深微妙法)“微妙法”通指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修学方法。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1)

  超过无边恶趣门(2)

  速到菩提究竟岸(3)

  无明贪嗔皆永无(4)

  惑尽过亡(5)三昧力

  《解》法藏比丘发愿要具足像佛一样广大无边的智慧,内心清净,断绝一切烦恼,超越九法界,迅速成就圆满究竟无上的佛果。永断无明、贪嗔,从此再不迷惑,再不起造一切过失的行为,这都是修学念佛三昧的效果。

  《注》

  (1)(绝尘劳)就是断灭一切烦恼。“绝”是断绝,“尘劳”比喻烦恼。

  (2)(无边恶趣门)“无边”说明这里不单指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凡是烦恼没有断尽的都是恶趣。所以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都是恶趣,只有佛法界才是最善圆满果报。

  (3)(菩提究竟岸)指圆满成佛。

  (4)(无明贪嗔皆永无)意思是讲一切烦恼永远都断尽了。“无明”不明白事实真相,就是痴。“无明贪嗔”这就是说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

  (5)(惑尽过亡)“惑”指一切无明烦恼,“过”过失、罪业。“惑尽过亡”一切无明烦恼、身语过失罪业都不会再造了。

  亦如过去无量佛

  为彼群生大导师(1)

  能救一切诸世间(2)

  生老病死众苦恼

  《解》法藏比丘发愿,也要像过去无量诸佛一样,做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大导师,修行成佛,才有能力救度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的苦恼。

  《注》

  (1)(为彼群生大导师)“彼群生”指九法界一切众生。“大导师”能引导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称为大导师。法藏比丘发大誓愿修行成佛,做一切众生的大导师。

  (2)(一切诸世间)亦指九法界一切众生。

  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进定慧六波罗(1)

  未度有情令得度(2)

  已度之者使成佛

  《解》法藏比丘发愿,要常常不间断的修学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大纲领。帮助尚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众生,教导他们了脱生死…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