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上)▪P5

  ..續本文上一頁究暢無極)究竟通暢,無有障礙。

  阿難谛聽(1),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

  《解》阿難你要真誠仔細的聽,細心去體會,佛所講的道理和方法,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我一定爲你們大衆詳細解說。佛這一說明,就說出了這一部希有方便最殊勝無比的念佛法門,能令一切衆生一生往生不退平等成佛。

  《注》

  (1)(谛聽)真誠仔細的聽。

  【法藏因地(1)第四】

  《解》這一品是說明法藏比丘在因地中發心修學的狀況。

  《注》

  (1)(法藏)“法”是世間、出世間一切萬法。“藏”含藏。自性中含藏一切萬法,故稱爲法藏。這是阿彌陀佛成佛以前的法名。(因地)從凡夫地初發心修學,到圓滿成佛以前,這一段修學期間都叫因地。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1)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2)如來(3),應供(4),等正覺(5),明行足(6),善逝(7),世間解(8),無上士(9),調禦丈夫(10),天人師(11),佛(12),世尊(13)。在世教授(14)四十二劫。時爲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解》佛告訴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數劫以前,有一尊佛出現在世間,叫做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他在世間教化衆生四十二劫,常常爲諸天以及世間人民講經說法。

  《注》

  (1)(無央數)無量無盡的數量,是形容極長的時間。

  (2)(世間自在王)“世間”就是人事環境和物質環境。能在這兩種環境中都得到圓滿自在,所以稱爲世間自在王。

  (3)(如來)今佛如同古佛再來,所以稱爲如來。(以下是佛的十種通號,表現一切諸佛都具足這十種無盡的德能。)

  (4)(應供)“應”應當,“供”供養。佛是世間德行、學問最圓滿的人,應當接受一切衆生的供養。

  (5)(等正覺)平等、正確、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

  (6)(明行足)“明”智慧,“行”德行,“足”具足。佛的智慧、德行都圓滿具足,所以稱爲明行足。

  (7)(善逝)“善”善巧。“逝”遠離妄想、煩惱、分別、執著。佛能善巧教化衆生,而又不分別、不執著,所以稱爲善逝。

  (8)(世間解)佛對世間一切法的事理都能通達了解,所以稱世間解。

  (9)(無上士)具有最圓滿德行的知識分子。佛是具足圓滿德行的知識分子。

  (10)(調禦丈夫)“調禦”調伏製禦。佛以大丈夫力,說種種法,能調禦、製伏一切衆生的煩惱,令得大涅槃。

  (11)(天人師)“天”天界,“人”人間。佛是天上、人間的模範老師,所以稱天人師。

  (12)(佛)注見經題。

  (13)(世尊)具足上面十種智德,爲世人所尊崇的,稱爲世尊,意思是世間所尊敬的導師(前十種德號是佛的別稱,世尊是總稱)。

  (14)(教授)教導、傳授,也就是教化衆生。

  有大國主名世饒王(1),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2)。棄國捐王(3),行作沙門(4),號曰法藏。修菩薩道(5)。

  《解》當時有一位國王,名叫世饒王。常去聽佛講經說法,聽了以後生大歡喜,而且對佛所說的道理都能明白、理解。于是發起無上的菩提心,舍棄他的王位,跟隨世間自在王佛出家修行,法名叫法藏。常常修學菩薩覺悟成佛的方法。

  《注》

  (1)(世饒王)“世”世間,“饒”是豐饒。“世饒王”形容這位國王治理政績達到民富國強,所以有世饒王的美譽。

  (2)(尋發無上真正道意)“尋發”隨即發起。“無上真正道意”就是無上的菩提心(要求成佛、普度衆生的心)。

  (3)(棄國捐王)舍棄國家王位。“棄”、“捐”都是舍棄的意思。

  (4)(行作沙門)“沙門”是古印度修行人的通稱。含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的意思。這裏指出家修行的人。

  (5)(修菩薩道)菩薩所修學的一切法門,能令衆生覺悟成佛的方法。

  高才勇哲(1),與世超異(2)。信解明記(3),悉皆第一。又有殊勝行願(4),及念慧力(5)。增上其心(6),堅固不動。修行精進,無能踰(7)者。

  《解》法藏比丘的智慧、才能超過世間所有的人。信心、理解能力、記憶力(信、解、明、記)在同學當中都是第一。而且他有殊勝的行願,具足念慧的力量,能增長他的信心、願心、行心,使他堅固不退。這種精進修學沒有人能超過他。

  《注》

  (1)(高才勇哲)“高才”才德過人。“勇”是大志大願,有強烈的願望幫助一切衆生。“哲”是對一切深廣無際的道理都明白。這裏贊歎法藏比丘高才勇哲、才德過人,他具有堅強的大志大願幫助一切衆生,並且對一切事理都通達明了。

  (2)(與世超異)超過世間所有的人,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3)(信解明記)“信”,信佛所說的法,信自己有能力接受老師教導。“解”對自己所信的佛法都能理解。“明”明了,“記”是不忘記(這是講他的信心、理解能力和記憶力)。

  (4)(殊勝行願)“殊勝”特殊超勝。“行”行爲,“願”願心。“殊勝行願”,指法藏比丘所發的超過一切諸佛菩薩們在因地時所發的大行大願(指以後的四十八願)。

  (5)(念慧力)五根、五力中的念力、慧力。(根是能生的意思,能出生一切佛法,所以稱爲根。五根是:1、信—深信不疑 2、進—精進不退 3、念—憶念不忘 4、定—一心專注 5、慧—智慧。)“力”是所生的善法産生強而有力的作用,能斷煩惱,所以稱力。這五種是斷煩惱、開智慧的基本條件。

  (6)(增上其心)“增上”增長上進。“其心”是他的信心、願心、行心。

  (7)(踰)超越。

  往詣(1)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2)贊佛,發廣大願。頌曰。

  《解》法藏比丘回到老師—世間自在王佛的住處。見了老師,恭敬的頂禮長跪,向佛合掌,以偈頌來贊佛,並在佛前發了廣大的心願。偈頌的內容是:

  《注》

  (1)(往詣)到。

  (2)(伽他)印度語,中文叫“孤起頌”。“孤起”是與前後經文沒有重複;“頌”是贊頌,類似中國的詩歌。

  如來微妙色端嚴(1)

  一切世間無有等

  光明無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2)

  《解》如來微妙的身相端正莊嚴,一切世間沒有任何人能與佛相等;如來的智慧光明無量,普照十方世界,日、月、火、珠的光明,在佛光之中都顯得黯然失色,好比燈光在太陽光下一樣。

  《注》

  (1)(色端嚴)身相端正莊嚴。“色”是身相,“端”端正,“嚴”莊嚴。

  (2)(匿曜)光明隱而不顯。“匿”是隱藏,“曜”光明。

  世尊能演一音聲

  有情各各隨類(1)解

  又能現一妙色身

  普使衆生隨類見

  《解》世尊能以一種音聲演妙法。每一類衆生聽起來都像是佛在說自己的語言,而且都能明白理解佛所說的道理。同時佛又能示現微妙的身相,一切衆生見了都認爲佛是自己的同類身相,且是自己最喜歡的身相。

  上兩首是贊歎佛光明諸身相。下面七首是法藏比丘所發的大願。

  《注》

  (1)(隨類)隨著各個不同種類衆生的語言。

  願我得佛清淨聲(1)

  法音普及無邊界

  宣揚戒定精進門(2)

  通達甚深微妙法(3)

  《解》法藏比丘發願,希望自己能得到像佛一樣的清淨音聲,讓說法的音聲能普遍傳揚到無邊的法界。宣揚叁學六度大乘法門,目的是讓一切衆生都能通達明了深廣無盡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注》

  (1)(清淨聲)沒有過失,遠離煩惱的聲音。

  (2)(戒定精進門)“戒定”指戒定慧叁學。“精進”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度,是菩薩修學的六個綱領。

  (3)(甚深微妙法)“微妙法”通指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修學方法。

  智慧廣大深如海

  內心清淨絕塵勞(1)

  超過無邊惡趣門(2)

  速到菩提究竟岸(3)

  無明貪嗔皆永無(4)

  惑盡過亡(5)叁昧力

  《解》法藏比丘發願要具足像佛一樣廣大無邊的智慧,內心清淨,斷絕一切煩惱,超越九法界,迅速成就圓滿究竟無上的佛果。永斷無明、貪嗔,從此再不迷惑,再不起造一切過失的行爲,這都是修學念佛叁昧的效果。

  《注》

  (1)(絕塵勞)就是斷滅一切煩惱。“絕”是斷絕,“塵勞”比喻煩惱。

  (2)(無邊惡趣門)“無邊”說明這裏不單指叁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凡是煩惱沒有斷盡的都是惡趣。所以九法界(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都是惡趣,只有佛法界才是最善圓滿果報。

  (3)(菩提究竟岸)指圓滿成佛。

  (4)(無明貪嗔皆永無)意思是講一切煩惱永遠都斷盡了。“無明”不明白事實真相,就是癡。“無明貪嗔”這就是說貪嗔癡叁種根本煩惱。

  (5)(惑盡過亡)“惑”指一切無明煩惱,“過”過失、罪業。“惑盡過亡”一切無明煩惱、身語過失罪業都不會再造了。

  亦如過去無量佛

  爲彼群生大導師(1)

  能救一切諸世間(2)

  生老病死衆苦惱

  《解》法藏比丘發願,也要像過去無量諸佛一樣,做九法界一切衆生的大導師,修行成佛,才有能力救度一切衆生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的苦惱。

  《注》

  (1)(爲彼群生大導師)“彼群生”指九法界一切衆生。“大導師”能引導一切衆生平等成佛稱爲大導師。法藏比丘發大誓願修行成佛,做一切衆生的大導師。

  (2)(一切諸世間)亦指九法界一切衆生。

  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進定慧六波羅(1)

  未度有情令得度(2)

  已度之者使成佛

  《解》法藏比丘發願,要常常不間斷的修學菩薩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大綱領。幫助尚在六道中生死輪回的衆生,教導他們了脫生死…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