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 清淨明誨章講記▪P16

  ..續本文上一頁用不相同,都是從專、從精上得來的,這是我自己四十多年來修學的經驗,可以提供諸位同修做參考。學多了不是好事情,現在佛學院請我去教書,我不幹。爲什麼呢?我知道那個不會有成就的,那叫大雜燴。不專精很難成就,這就是真正覺悟之後,下定了決心,貪心斷除了。自己知道在這個娑婆世界,在我們現實的社會,我這一個身叫最後身;爲什麼呢?下一次不來啦!超越叁界輪回啦!“示一往還”,我這一次來了,以後再不來。下一次呢?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縱然下一次再來,那是菩薩身分乘願再來,絕對不是凡夫業力來投胎的,這就正確了。所以要認識清楚,要堅定信願,要依教奉行,把所有一切障礙統統擺脫掉,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4、邪魔混迹佛門

  雲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爲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衆生。墮無間獄。

  這是世尊指示出末法時期,魔子魔孫趁著佛法衰微的時候,混迹在僧團裏面,破壞正法。這一樁事情,佛在經典裏面曾經告訴過我們。

  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魔曾經跟佛說:“我要破壞佛法。”

  佛告訴他:“諸佛如來所說的正法是任何魔外,都不能夠破壞的。”

  魔就說:“等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都出家,都披上袈娑來破壞佛法。”

  佛聽了之後,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流眼淚了;本段就是指這一樁事情。所以佛說:“譬如獅子蟲,還食獅子肉。”這就是現代人所講的,滲透到佛門裏面來;他們不是佛弟子,是妖魔鬼怪滲透在僧團當中。因此真正佛弟子,不僅是在家,出家也不例外,四衆同修都要有慧眼,都要能辨別;尤其是自己要時時檢點反省,我們有沒有被這些妖魔鬼怪汙染了?有沒有受他們的影響?有沒有被他們把我們拖到火坑去了?這個是不可以不警惕的。

  “賊人”,就是指妖魔鬼怪;不僅是指此地的妖邪,連前面的魔鬼統統都包括了,也包括後面的妄語。“假我衣服”,他也出家了。以中國人來說,也穿了海青,披了袈裟。“裨販如來”,“裨販”是買賣。現在社會上常聽到“開廟店”,把佛法當作生意買賣來做,那就是標准的“裨販如來”;當然他造業多了。“造種種業”,欺騙衆生,這都是佛法。拿造業當佛法,這還得了嗎!造哪些業呢?我們這一段經文講的,殺、盜、淫、妄都是佛法。這個不得了啊!還要宣說這是大乘法,這是上上乘法。甚至惡意的批評那些嚴持戒律、依教奉行、規規矩矩的佛弟子,說他們是“小乘道”、很執著、不圓融,認爲自己講的殺、盜、淫、妄很圓融啊!批評這些清淨戒律的叫小乘道,這個罪業非常非常的重。“由是疑誤衆生”,令一切衆生對于佛法生起懷疑。正法懷疑了,相信邪法,他將來的果報當然是叁途。所謂是“以盲引盲”,妖魔鬼怪領著大衆,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啊!將來統統墮入叁途。這個事實真相,世尊在此地爲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叁摩提。能于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于身上爇一香炷。

  這是佛家修行方法的一種,這是舍身供養。大乘經裏,佛常常如是的開導。但是真正照這樣去做的,形式上中國有,外國的佛教很少,我們沒有見過。在中國佛弟子出家受具足戒的時候,要在頭頂上燃香;臺灣因爲氣候炎熱,所以只燃叁炷,從前在大陸,多半是燃十二炷香。在家同修受菩薩戒,燃在手臂上;燃臂香通常也是燃叁炷,也有燃六炷、九炷的,這是根據佛在經上所說的。國外或是邊疆、西藏、蒙古,這些大德他們沒有。我們要問世尊這個開示,他知不知道呢?他知道。知道爲什麼不燃呢?諸位要曉得,佛給我們講的是表法的意思,不是叫你真的把它燒掉了。

  我們燃臂香、燃頭頂香沒有多大關系,這個意義在哪裏呢?是叫我們時時刻刻記住:我曾經在佛菩薩面前立下誓願——舍己爲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這個意思,重要的意義在這裏。時時刻刻要想起燃指、燃臂,取的意義是:我的手、我的臂要爲一切衆生服務。不是叫你真的把它燒掉了;真的燒掉了,你做事就不方便啦!觀世音菩薩兩只手不夠用,還要千手千眼,我們兩只手,都把它燒掉了,你用什麼幫助衆生呢?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意思。燃燒的時候,常常記住是以我們的智慧、體力、技能,盡心盡力爲一切衆生服務,爲一切衆生工作,千萬不要會錯了意思。你要真的回家把身也燒掉了,手也燒掉了,那佛看到了搖頭——你把我的意思會錯了。在中國佛門裏面燃臂香、頂香的確是很好;爲什麼呢?一看就想到:我發願要盡心盡力幫助別人,爲社會、爲大衆服務;這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意思。

  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于法已決定心。

  這是佛對于真正發道心修學叁摩地的人印證贊歎:這個人在這一生當中,無始劫來的宿債都能夠償還清了……。雖然不是一樁一樁事上還清了,你這個利益衆生、服務衆生的心是真正的圓滿。爲衆生服務,爲衆生做事,這就是還債的意義,所以他能夠“長揖世間”,這是永別六道生死輪回。雖然他還沒有修行證果,還沒有證得無上菩提,但是他于正法確確實實已經有堅定修學的決心了。爲什麼呢?在事相上,他已經表現得很明白——爲一切衆生決定不辭辛勞。發這個願要認真去做。

  若不爲此舍身微因。縱成無爲。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我們就這個經典大意來說,佛在此地明白的告訴我們:如果你發的心不圓滿、不堅定、不究竟,修行是不會有成就的;有這個心還要真有這個行爲,才能成就。如果心願有了,可是做不到,這個不行!做要盡全力去做,那就圓滿了。我有十分力量,但只做到九分,這不叫圓滿;一定要把十分的力量統統用出來,叫你的心力、身力統統圓滿了,這個債才還清。如果不圓滿……,諸位要聽清楚:我發心圓滿了,但實際上做不圓滿,那不行。爲什麼呢?你發圓滿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圓滿心一定有圓滿行。換句話說,你有心無行,出不了輪回;再換句話說,還得要還債,這個世間的因緣果報,沒有能幸免。

  釋迦牟尼佛在此地,給我們說了一樁事情——“如我馬麥正等無異”。這是一個公案,我們世間人講,這裏頭有一段故事。佛在別的經上說得很詳細,這個地方很簡單,沒有說這個故事的內容。釋迦牟尼佛也是凡夫修成的,他不是生下來就成佛。久遠劫以前,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接觸到佛法,但是也是個修行人,是個外道,他也有五百個徒弟。那個時候在世間也有佛出世,這一群外道遇到佛和一些出家人,從皇宮裏面應供回來。這是國王齋僧請出家人,佛帶了弟子們去應供,這時精舍裏面,有一個比丘生病不能去,所以大家吃完飯之後,就帶了一份回去,給這個病比丘吃。這些飯菜很好,香味很濃,這些外道聞到香味生了嫉妒心,就罵這一群出家人說:這一群禿頭啊!(出家人剃頭的,禿頭啊!)不配吃這麼好的供養,那個喂馬的麥,他們有得吃就算不錯了。這個外道頭罵出家的比丘,他的徒弟也跟著罵。就造這麼一個口業,一直到這一世,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了,還遭受這個果報。事情是:當時有個國王,請釋迦牟尼佛去應供,請到那邊之後,過了五、六天他就被魔迷惑了,把世尊這一群人忘掉了,沒有人送供養。剛好遇到饑荒托缽也討不到食物,幸虧遇到一個養馬的善心人,他說:“我沒有東西供養,這個馬吃的麥子……,世尊,你們如果可以吃,我分一半給你。”所以世尊有吃了叁個月馬麥之報。

  諸位,這個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一念嗔恨心罵了幾句話,後來都要遭果報。這是說這一段的因緣,就是你造的業,後來一定要酬償,連成佛了都不能夠避免,何況你是六道凡夫!佛在這部經上跟我們講的,跟在其他經論上不一樣;這部經是對真正發願,真正下定決心,要在這一生永脫輪回、圓成佛道的人講的。所以佛講的句句是真實話,一句委曲婉轉都沒有;因此,這個戒行、清淨心要求得特別嚴格。這好處是我們自己得,與佛不相幹,諸位一定要知道。

  汝教世人修叁摩地。後斷偷盜。

  前面叫我們斷淫、斷殺,這第叁一定要斷偷盜。

  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叁決定清淨明誨。

  這是一切諸佛如來,對六道凡夫決定的、清淨明白的教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音zhi:酒器,容量四升。)。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複。

  佛在此地舉了一個比喻:如果偷心不斷而修禅定的,就好像一個人用水去灌杯子(卮),這個杯子下面有漏洞,水灌下去就漏掉了,永遠不會裝滿;這就是說用偷心修禅定決定不能成就。

  若諸比丘衣缽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餓衆生。

  佛陀當年在世,出家人的生活確實是如此,他的財物,所謂“滋生之具”;我們人身體生活在世間,維持生存必需要的衣食不能夠缺少。印度那個地方是熱帶,所以衣服很少,叁衣一缽便足夠。缽是乞食的,“叁衣”不單是遮體,晚上睡覺,大衣就當被子蓋的。這個“具”,我們現在拜佛用來做拜墊,並不是本來的意思。“具”是什麼呢?是鋪在地上做被單用的(衣是蓋在上面的),所以叫臥具。當時出家人的財物就叁衣一缽,如果有多的統統都布施了,決定不積蓄。但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的氣候跟印度不一樣。我們中國是在溫帶,四季分明,冬天叁衣不能保暖,一定要棉衣,一定要很厚的被子。因此,佛法到了中國,“叁衣”就變成一個紀念的意義了。像我們現在穿的這個衣服,全是中國的服裝,這個諸位要曉得。現在出家人穿的服裝,是明朝一般老百姓穿的服裝;我們穿的海青,是漢朝時候的服裝。漢朝讀書人是不勞力的,讀書人穿的禮服是海青大袖子的,短袖的是工作服,從事出力的工作,所以我們的服裝完全是中國服裝。佛的服裝就是披衣,五衣、七衣、大衣,這是叁衣,現…

《大佛頂首楞嚴經 清淨明誨章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