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 清淨明誨章講記▪P9

  ..續本文上一頁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控製住了,有人比喻叫石頭壓草;其他法門斬草除根,那當然是很徹底;淨宗不必斬草除根,用石頭把草壓住就行了,看不見了,它不起作用了,這樣就能往生。所以淨宗的成就,比其他法門真的來的容易。我們說老實話,這個淨戒,我們一生當中不容易成就,五欲、六塵這個妄念要斷是真難;但是這一句佛號,念得功夫得力把妄念伏住,我想每一個人都做得到,這是淨宗法門無比殊勝之處,古德講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我們明白事實的真相,努力在斷除這些煩惱,你斷得愈幹淨,當然愈殊勝。我們把煩惱伏住,帶業往生是生凡聖同居土,如果我們能將煩惱斷掉,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生到實報莊嚴土。這不一樣,修學其他法門,將妄念斷掉了,像經上講的真正清淨了,滅性亦無了,他的境界才是方便有余土的境界,我們淨宗要有了這個境界就到實報莊嚴土的境界,這個不能相互爲比的,這就顯示出淨宗修學是真的是叫“易行道”,比起一切法門來說——容易、穩當、快速,一生圓滿成就。

  2、淫心不斷·必墮魔類

  底下一段,佛給我們說明,你修行要是不斷淫念,不但不能出叁界,必墮魔類——妖魔鬼怪。這一段經文是:

  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

  “智”從哪裏得來的呢?

  不斷淫念當然決定不是真實的智慧。

  我們曉得真實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是從真心本性裏面流露出來的,那是般若智慧。此地所講的智慧,就是佛法中常說的“世智辯聰”——世間的聰明智慧,他有。“禅定現前”,這個禅定是世間禅定,如果修學得非常的如法,那就是經上所講的“四禅八定”,這一種禅定現前的時候,我們一般世間人要是看到了,也會非常贊歎。譬如他一入定,能夠十天、半個月不出定;甚至于定功更深的,一入定可以二、叁個月才出定,我們看到這種人,必然是五體投地,佩服得不得了!這真有功夫,這是得禅定的。

  得禅定能不能出叁界呢?

  不見得。

  假如他有這個功夫,又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那決定成功,決定得生。如果他不求往生淨土,將來一定往生色界天、無色界天,不能出叁界。如果他這個淫念不斷的話,他就墮到魔道去,那就非常非常可惜了。

  “魔”的特征是什麼?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認識他?

  前面跟諸位報告過,魔不要怕,要緊的是你要認識他。你認識他,就不受他的害,他也障礙不了你。你要不認識他,你就上當了,你受他的害,他會障礙你。

  “魔”的特征就是“淫心不斷”。這就是魔,這決定不是佛,縱然打著佛的招牌,他的淫念、淫行不斷,我們就知道這是魔王出現了。

  上品魔王。

  “上品”是定功深的。魔他也有定功,也有智慧,甚至于講經說法也頭頭是道,或許也有些神通(有定就有神通)。神通根據《楞嚴經》上所講的二種來源,一種是從禅定裏面生的,另外一種是魔附身。後一種神通不是這個人的,是魔附在他的身,于是乎這個人有神通了,魔要是離開了,他這個通的能力完全失掉了。“佛、菩薩決定不以神通做佛事”,換句話說,不用這個方法來接引大衆。

  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衆。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這一些妖魔鬼怪,在我們現今這個社會裏面,《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所謂是“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這個時代,這些人很多很多,如果我們不認識他,學佛要是跟他學,是不會成就的;到最後縱然你學得很好,也變成了魔王、魔民、魔女,那就太可惜了!他們自己稱說,他是成佛了,是成菩薩了,或者說他是佛菩薩再來的,但他的教誡當中,決定不禁止淫欲的念頭,甚至于還贊歎,那麻煩就更大了。

  3、辨別佛魔

  底下這一段,科判是“預辨佛魔教儀”,就是佛教給我們,你預先能夠辨別哪個是佛?哪個是魔?換句話說,佛、魔你都能認識清楚。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爲善知識。

  佛這個講得清楚、明白。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末法時期,我們現在正是末法時期。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分爲叁個時期:第一正法時期,是佛滅度後一千年,這個時候佛法非常純正,沒有變質。時間愈長,這個承傳就生了變化,所以到第二個一千年,佛法漸漸變質了,沒有那麼純了,叫像法;“像”是相似,還像個樣子,“相似”,不完全正了。到了第叁個一千年以後叫“末法”,佛法是愈傳愈模糊,大幅度的變質了,這叫做末法時期。末法有一萬年,一萬年之後,佛法在這個世間完全消失、沒有了,叫滅法。我們這世間沒有佛法了,必須等另外一尊佛在我們這個世間又出世了,他講經說法,這個世間才會再有佛法。

  下面一尊佛是誰呢?

  彌勒菩薩成佛。彌勒菩薩什麼時候成佛呢?

  《彌勒下生經》裏面,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以我們這個世間年月來計算,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才到我們這個世界來成佛。由此可知,這個世間有佛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彌勒佛下來這個年代怎麼個演算法?諸位讀經就曉得,彌勒菩薩現在住在兜率天彌勒內院,就是菩薩修行的道場。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這個世間的四百年,一年也照叁百六十五天計算,四千年這個數字一乘,就是彌勒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的年代,這個計算不會差誤的。

  現在是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換句話說,末法還有九千年。佛在《無量壽經》、《法滅盡經》裏面,爲我們說出將來佛法統統都滅盡了,最後滅的是《無量壽經》。

  那最先滅的一部經呢?

  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這部《楞嚴經》。《楞嚴經》最先滅,《無量壽經》最後滅——佛法滅盡了,它住世還有一百年;由此可知,《無量壽經》的功德不可思議。

  本段是說佛滅度之後,“末法”就是指我們現代。現代這個社會是,“多此魔民熾盛世間”。“熾”是形容詞,像火燒得非常地猛烈,這是比喻;“盛”是盛行。在這個世間“廣行貪淫,爲善知識”。這在叁、四十年之前,還少見,偶爾聽到,不常聽到,現在無論是在國內,或在國外則常常聽到、時時聽到,甚至于還有特別提倡雙修的。那就是這部經上所講的,他是真正的善知識嗎?自命爲善知識,佛不承認的。如果不幸跟他們學,佛在此地告訴我們:“令諸衆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這個就是受他的害。受害之人多,我們也遇到了不少,有少數覺悟了、回頭了,這是幸運的;還有一些執迷不悟,那就難講了,這後果不堪設想,真的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學佛不能不辨別清楚。

  汝教世人修叁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在佛法裏面常說的叁摩地、奢摩他、禅那,這叁種定的名稱,古德在《楞嚴經》注解裏面講得很清楚,大多數古德有一個共同的說法:“叁摩地”,我們以天臺止觀來講偏重在止,“止”就是止息一切妄念;“奢摩他”偏重在觀。諸位要曉得止裏面也有觀,觀裏面也有止,只是偏重不一樣;“禅那”是止、觀並重。修行首先是要把一切妄念息掉,所以說的是叁摩地;我們通常講斷煩惱,“斷”就是止的意思,因此,佛告訴我們,要真正修定。我們念佛人,要真正想修念佛叁昧,也就是像《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那就一定要先斷心淫;這個不但是講事上,連念頭都不能有,有念頭,對于叁昧都會産生障礙,你決定得不到。前面講你縱然禅定現前,那是世間禅定。四禅八定是世間禅定;出世間的禅定,就是超越叁界六道的,這一種定功你得不到。爲什麼得不到呢?被淫念障礙住了,這是必須要知道。這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這樣教導我們,你看佛再說,“是名如來先佛世尊”;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以前,一切諸佛教化衆生,沒有第二個例子,統統是這個方法。下面的詞句非常肯定;“第一決定清淨明誨”,“決定”是非常非常的肯定,清清淨淨、明明白白的教誨,必須要牢牢記住,要依教奉行。

  4、不斷淫欲是魔教

  底下佛再說明,確定我們修行成功與失敗關鍵到底在哪裏。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沙石成故。

  這段佛先舉一個比喻;比喻好懂,所以佛在大經裏面,常常用這個方法來啓發我們的智慧。

  爲什麼說不斷淫欲,你的禅定就不能成就?

  這個比喻說“如煮沙石”。我們曉得煮飯要用米才能夠煮成,你放一鍋沙、一鍋細石頭,想把它煮成一鍋飯,那是決定不可能的。所以佛講了“縱經千劫”,這是說煮的時間很長;你煮得再長,還是熱沙,還是熱石頭,它決定不會變成米飯。爲什麼呢?它不是米,米才是蒸成飯的根本,這個不是。同樣的道理,大定是清淨心的成就,心不清淨怎麼能成就大定?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

  這個就錯了,求佛的妙果是要清淨心;這個《無量壽經》的經題上,就明白的爲我們顯示修行的綱領——清淨、平等、覺。這是講真修的人,希望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成就的人。換句話說,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修,都是善根深厚之人,就像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如果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你今天不可能遇到第一法門,縱然遇到了,你也不會生歡喜心,也不會信願受持。由此可知,聽到這個法門生歡喜心,一心想學,就是你無量劫的善根成熟。

  過去生中這樣長的時間修學,爲什麼沒有成就呢?

  現在讀這一段經文,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這個淫欲的念頭沒斷,被它障礙了,所以沒有成就。這一生當中,把這個事實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我們一定要把這一個障礙去掉;去掉這個障礙,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決定得生淨土。一旦生淨土,就是一生當中圓成佛道,這不但是我們自己的願望,也是十方一切諸佛對我們的期望,我們…

《大佛頂首楞嚴經 清淨明誨章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