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學生。佛教是教育,佛菩薩造像代表所教的宗旨義趣,不能當成神明看待。彌勒菩薩教我們“生平等心,成喜悅相”,才能進入佛門。
四大天王是護法神,是佛教導我們,如何善護自己的心行。“東方持國天王”,代表“負責盡職”。教導我們要盡自己的本分與義務,要講求中道,不能過之,也不能不及。天王手上拿的琵琶代表做任何事須知緩急適中,不能過分。儒家講中庸,佛家講中道。我們學會了,就是護自己的法。以這種態度與精神做人、辦事,沒有做不好的。
“南方增長天王”,代表求進步。儒家講日日新,佛法講精進。不進則退,時代永遠在進步,這是法則。無論道德、學問、技能、才藝,乃至生活品質,都要逐漸提升,所以佛法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天王手中的劍代表智慧。求進步必定要靠高度的智慧。
“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代表“方法”。如何能使自己的智慧增長,盡分盡職,做人做事皆得圓滿?這兩位天王教我們“多看”、“多聽”,才能增長智慧德能。這是中國人講的“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現代講“考察”、“觀光”,增長自己的學問、技術,取人之長,舍人之短,以建設自己的社會、國家。廣目天王手上拿著一條龍或蛇,代表變化。社會上人情事物變化多端,要我們仔細觀察,掌握機先。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著一把傘,代表防止汙染,特別是見聞中,不爲邪知見所汙染。
佛教用藝術表法的方式,很廣泛、很普遍,令人見到這些佛菩薩形像、音樂、種種供具,即知其教學旨義,而佛法的教育圓攝其中。每一尊佛菩薩像,皆代表教育意義,他們的造形、手上拿的道具,皆有很深的學問。很多人不明了,以爲佛教是泛神教,多神教,低級宗教。你說冤枉不冤枉!
佛法的內涵無盡的深廣,說之不盡,其法味無窮。若能澈悟,則對自己的生活、工作、處世、待人、接物,皆有很大的幫助,令人真正獲得大圓滿。佛教確實超越國界、超越種族、超越宗教,無所不包,是一門非常圓滿的教育。我們有責任宣揚,願將如此良好的教育向世界大衆介紹。在經論裏,佛時時叮咛囑咐,“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意甚深,其心良苦!願與我同會諸位大德善友,善體此意共勉之。淨空在此致最敬意,並祈諸位大德多多惠予指教,謝謝!
答問
問:家庭主婦,天天燒飯、洗衣,如何才能不起煩惱心?
答:每天做同樣的工作,一定會覺得很厭煩。尤其是家庭主婦,好像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許多人都覺得苦惱。假如能將觀念轉變過來,就會做得非常快樂。凡夫觀念中執著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爲什麼替他們做,愈想煩惱就愈多。若學菩薩道,發大誓願要普度衆生,他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樣了。
行菩薩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羅蜜”。主婦菩薩在家庭裏爲一家人服務,就是修布施波羅蜜。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叁種。財施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指在外面賺錢,供養一家人生活。內財是用自己的體力、智慧爲一家人服務。在家事裏做出圓滿的叁種布施。你將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條、幹幹淨淨,使家人生活舒適,讓鄰居羨慕,這是“持戒波羅蜜”,持戒就是守法。你能有耐心的做,不疲不厭的做,即是“忍辱波羅蜜”。每天還要改進,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進波羅蜜”。雖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即是“禅定波羅蜜”。清淨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滿,是“般若波羅蜜”。于是覺了,原來菩薩的六波羅蜜,即從擦桌子、掃地、洗衣、煮飯圓圓滿滿的成就。這就是《華嚴經》上善財童子所表演的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你將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間所有主婦的榜樣,一切家庭的榜樣。這就能度鄰裏,推展開就能影響社會、國家、世界,乃至盡虛空遍法界。這才曉得菩薩在家裏掃地、擦桌子、煮飯、洗衣,原來是在做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的大願大行。這是學佛、是正念、是諸法實相。若能如是觀,則法喜充滿,如何會起煩惱!佛法的修學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中;不落實在生活中則沒用。若明白這一點,以此類推,在公司上班,也是修六波羅蜜。菩薩在各行各業、示現男女老少,各種不同的身分,修學即是本分生活,平等不二,皆是第一,沒有第二。
問:信基督教及別的宗教以後,有機會了解佛法,這樣子會不會違背耶稣基督?
答:決定不會。耶稣基督見到你學佛行菩薩道,必然也非常歡喜,因爲你的生活更充實、更圓滿。早年我在多瑪斯修道院教學,學院安排我講授佛教精神生活。學生皆是神父與修女,程度都很高。他們是研究生,必須是大學畢業,然後讀叁年神學院,才被選進這個研究所。那時我爲他們講授佛學課程,我覺得機緣可惜,如果聘請我講他們的經典,我想學生得的受用就更大。佛法是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若真正有智慧,心地清淨,無有一法不是佛法。基督教也是佛法,天主教也是佛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智慧之法,所以不要將佛法看成宗教。
上帝也是佛,佛經上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上帝是衆生,上帝有佛性,當然成佛,這是一定的道理。
問:現代生活步調非常快,如何將步調減緩?如何減少煩惱?
答:發菩提心,修菩薩道,問題就少了。最具體的方法是不看電視、報紙、雜志,你在家修行六波羅蜜。與自己生活行業有關的資訊,可以知道,可以接受;與工作沒有關系的事,不須操心。這樣就日日天下太平,自在快樂!因此必須放下與自己生活不相幹的事物。中國古人常講,“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身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當別人向你請教時,有智慧則能爲人解答疑難。
問:初學者對于不同的宗派,應抱何種態度?
答:原則上說,所有一切宗派皆可涉獵,但只求解;然後必須依照自己的願望、愛好,與生活環境,選擇一個法門,這樣修學就更快樂自在。其成功關鍵在親近一位好老師,如佛在經上常講的,要求“明師教誨”。真正心地光明、有智慧的老師,你接受他的指導,很快就能得利益。佛法的修學,我自己親身的體驗,叁個月應有與往日不一樣的感受,六個月當有很顯著的進步,但是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才能獲得。
問:家中配偶是虔誠的基督徒,他非常慈悲,希望把家裏的佛教徒都變成基督徒,他說不希望我下地獄,我應該如何處理?
答:你可以讓他先認識佛教。一九五八年我在臺中跟李老師求學時,遇到一樁事,可供參考。臺中佛教慈光圖書館,是李炳老建立的。每逢星期叁,老師在此處講經。當時李老師命我作圖書館的管理員。有一天早晨來了一位客人,在閱覽室看書。他是對面教堂裏虔誠的基督徒,談起來還是同鄉,自然就格外親切,他就想度我,覺得我很可憐,拜偶像,將來都要墮地獄。我了解他的動機,爲他泡了一杯好茶,恭敬的聽他教訓。他講,我都點頭;他講了兩個鍾點,我點兩個鍾點的頭。我們館內的同事還有很多在看書、看報的人,看了我們談話模樣,好像佛教徒一句話都不能對答,總讓這位基督徒在佛門指責批評。所以,他愈講愈高興,似乎得意忘形。
講了兩個鍾點,他也很累了,我就請他休息一下,接著我向他請教一個問題,他允許了。我說,假如我們要批評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這篇文章仔細看過再批評?他說是的。我說,你在此批評佛教兩個鍾點,你有沒有看過佛經?有沒有來聽過佛教的講經?他說沒有。我說,你未免太大膽,太過分了一點,你的兩個鍾點批評,是對佛教嚴重誤會與曲解,不怕在座的人笑話你!我這麼一說,他滿面通紅,轉頭就走了。
這個人不錯,第二天他帶牧師來看我,態度也很恭敬。我送了一些佛書給他們,並說歡迎你們批評,你們精神可佩,佛教徒太多了,墮地獄的人太多了,你們若度這麼多的人,功德無量。但是想救這麼多人,你們必須要研究佛經,要認真來聽經。若不把佛經明了透徹,知己知彼,而後才能百戰百勝,否則對于佛法一無所知,這樣的批評只是被人見笑而已。他還能接受,我也很佩服他們。
先讓他認識佛教,了解佛教,然後再批評佛教,才說得過去。佛教是智慧,連上帝都歡迎。異教徒學佛,你要幫助他,學佛決定不影響宗教信仰。他是基督徒,如果佛教要拉他,而改信仰佛教,這樣就違背佛教的精神,違背倫理。譬如,教你背叛父母而尊重老師,世出世間皆無這種道理。佛教對于上帝非常的尊敬,上帝如一國的元首。佛陀是大衆的導師,辦教育的人士,所以任何宗教徒都應該學佛。
不學佛就是不求智慧,修學佛法與信仰宗教沒有抵觸。明白這個道理,家人要是勸你到基督教堂去,你就歡歡喜喜去上他的教堂,去受洗。你在教會裏作菩薩,把真實智慧介紹給教友,讓基督教友都有智慧,如此則可化解許多誤會爭論,致力于世界和平,這正是菩薩普度衆生的大事因緣。
問:如何修清淨心及保持青春美麗?
答:這是大家迫切需要的課題,清淨心很重要。修清淨心最重要的是“看得破,放得下”。你的心爲何不清淨?放不下。爲何放不下?看不破。佛法所說宇宙人生的真相,與現代科學所發現的,可說是完全相同。
現代科學家已經明了沒有物質存在,所謂物質只是波動的現象而已。佛法講物質現象是從那裏來?由不覺心動而來。這是心波的現象,比電波、光波更微細,比電波傳達的速度更快。電波與光波,一秒鍾的速度是叁十萬公裏。而心的波動,一念即是盡虛空遍法界,確實是橫遍十方,豎窮叁際,不可思議。現代科學家尚未發現心波,但已經知道物質是波動的現象。我們所見到的一切相,即是此波動的相續相,它確實是刹那生滅,生滅同時。
佛在《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滅”。這種說法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一刹那是不思議的生滅。佛經講“不生不滅”,其實是生滅的。因…
《生活的藝術(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