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我不應該爲他服務。」錯了,大錯特錯了!我高人一等,高在哪裏?
釋迦牟尼佛都爲信徒服務,這是經書裏頭都有記載的。看到年老的人,年老眼花,穿針穿不進去,佛看到了,馬上接過來替他穿針;看到年歲大了,挑個擔子擔得很辛苦,世尊看到了,立刻把他擔子接過來,幫他挑一挑。隨時隨處都有爲衆生服務的心,都有幫助衆生這種行持。他沒有說「我是佛,你們是衆生,你應該供養我。」佛的十號裏頭有「應供」,佛時時刻刻供養衆生。四十九年爲衆生講經說法,那是供養。不辭辛苦,把自己所知道的苦口婆心的傳給大衆,教給學生,我們世間人看到任勞任怨。學生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學生,六群比丘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陽奉陰違。這些都是菩薩示現的,給後世肩負起弘護正法的弟子做個樣子,不要怕有壞的同學來找麻煩,世尊當年在世,僧團就如此。
說是要一帆風順,那是多大的福報?釋迦牟尼佛究竟圓滿的大福報,福慧二尊足,僧團裏頭還有一些找麻煩的人。遇到這些人,釋迦牟尼佛怎麼處置?依舊用德行來感化。默擯,默擯是用德行來感化。這些學生認爲釋迦牟尼佛做得還不夠好,釋迦牟尼佛承認,不斷的來求改進,不斷的再提升自己境界。絕對不把過失推給別人,回過頭來認真反省、檢討、改過自新,一直到他回頭。有的時候這一生不能回頭,來生;來生不能回頭,後生,佛教化衆生生生世世,我們要有這種精神、要有這種毅力。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神通變化,這個神通變化就是古德常常教人的通權達變。佛法不是定法,活活潑潑,活活潑潑就是通權達變,你通達善巧方便。就是戒律也不是死的,每一條戒律佛都講「開遮持犯」,你要是不懂,你就死在戒條之下、死在經句之中,那就變成佛呆子。你懂得條條是活活潑潑的,在什麼情況之下應該怎麼作法,不是死的,它的精神永遠不滅,它的方法活活潑潑。第十首:
【如來一一身,現佛等衆生,一切微塵剎,普現神通力。】
這首偈尤其殊勝,你看看經文前面不是說佛,是如來。『如來一一身』,「如來」是從性上說的,是講的法身。法身沒有形相,能現一切相。法身是性,法身是理,法身是體,一切衆生本有的,圓滿具足法性身。法性身是一不是二,怎麼說「一一身」?「一一身」是起作用,起作用的時候顯現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形相,無量無邊。『現佛等衆生』,從法身現應身、現報身、現化身,現多少?「等衆生」。這個虛空法界有多少衆生,他就現多少佛身。『一切微塵剎』,前面講一切世界微塵數剎土,這一句話實際上就是講的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微塵剎土裏面的依正莊嚴。正報是一切有情衆生,依報是一切無情衆生。『普現神通力』,「普」,平等的。「神通力」是覺悟一切衆生的,不但讓一切有情衆生覺悟,還要幫助無情衆生覺悟。《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衆生有沒有靈性?有。爲什麼有靈性?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所以,情與無情同一體。有情衆生是我們的法身,無情衆生還是我們的法身。
我們如何對待諸佛菩薩?要將對待諸佛菩薩的心態,對待樹木花草、對待山河大地,跟諸位說,這就叫做普賢行。你有這個心,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自然然就是普賢行,你入普賢的境界了。普賢境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破壞十法界,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可以共存,同時共存,同處共存。爲什麼?彼此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礙在哪裏?礙在迷惑顛倒,礙在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完全通達明了,哪裏有障礙?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跟諸佛如來生活在一起沒有障礙,我們跟修羅、羅叉、魔王、地獄生活在一起也沒有障礙。爲什麼?心是清淨的,心是平等的。由此可知,障礙的發生是心不平等、心不均平,障礙起來了。障礙一起來,心必定不清淨;心不平等、心不清淨,必定不真誠,完全與性德相反。我們違背性德時間太久了,過去無量劫中迷惑顛倒,今天養成一種堅固的習氣,轉不過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化,如果跟著佛學四十九年不間斷,大概一般中根的人都會覺悟、都會回頭。
22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九九卷) 2002/1/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17-05991
我怎麼會知道?我是過來人,我有經驗。我是個中根人,學佛五十年了。二十六歲學佛,今年七十六歲,整整五十年。我這五十年天天讀經,講經四十四年沒有中斷,天天在講,我現在才轉過來。如果五十年的修學當中要是有間斷,肯定墮落,你的境界怎麼會轉得過來?所以我才體驗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那個教誨,天天不中斷,真的頑石也會被軟化。古人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地方真正見到長時熏修的力量。我們今天一般人功夫不能成就,修學沒有成績表現,什麼原因?你沒有真正用功夫。你們同學當中我也很清楚,你們對我不錯,很愛護師父,那是感情,沒有用。真正尊敬師父、真正愛護師父,應該是什麼樣的心態?依教奉行。你們細心看我,我真的愛老師、敬老師,老師不在了,你看我所住的地方、我所工作的地方、我的講堂,把老師照片都挂上,念念不忘。老師過去了,我還是這個心態,你就曉得老師在世的時候,我是怎樣心態對老師。我的尊敬、我的愛護是依教奉行,老師教我的,我記在心裏念念不忘,如何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講經說法,這叫真愛護。否則的話,假的不是真的,陽奉陰違,那怎麼叫愛護?糟蹋老師!
南方法喜慧光明菩薩贊頌:
【爾時衆中,複有菩薩摩诃薩,名法喜慧光明,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這是說偈儀,這是南方,前面講過的是東方。前面雲集我們看到他的名稱,主菩薩名「普照法海慧」,此地『法喜慧光明』,名字小有不同,意思相同。在佛法裏面這些事情我們常常遇到的,這裏頭有很深的意思,告訴我們名是假名建立的,意思對了,名言可以稍稍不同,用意是避免我們的執著。凡夫分別執著這個習氣很重,佛用這些名號用得非常巧妙,教我們在名號裏頭能夠體會到真實的意思,而不執著名號。就是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裏面教導我們聽經聞法的叁個原則: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才能真正懂得經典裏頭的真實義,「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要緊。如果在這些名相上起了分別執著,如來真實義你就得不到,你變成一種專門從事于考據,去對比,而于實際上的教學你是一無所獲,這個錯誤就犯大了。
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他講「光明」就是「照法」的意思,前面名稱講「普照法海慧」,所以光明就是照法的意思。說偈儀裏面跟東方菩薩沒有兩樣,『承佛威神』,這一句話在《華嚴經》重複無數次,重複的次數愈多,愈是重要的,我們不能不曉得,應當要認真的去學習,這就是得佛力的加持。學講經的人,老師總是常常叮咛、囑咐要求佛加持,求佛加持不是感情的求,要有實際的行動去求。爲什麼?我們跟佛是感應道交,我用什麼感,佛就有應。李老師傳給我的,我傳給大家了,我不吝法。我在李老師會下十年,就得力于老師這個傳授,「至誠感通」。做人一生當中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不能沒有誠意;你要沒有誠意,你就不是人了,做人做個假人、做個虛僞的人。你要曉得,虛僞的人、假人果報是叁途地獄。叁途地獄,現在搞一個人的形狀套在身上,假裝著做人,你是這麼一個人!早晚你的假面具會被拆穿,拆穿之後你是妖魔鬼怪,你是叁途衆生,這個多可怕!有什麼意思?
古人講「不誠無物」,儒家講「格物、致知、誠意」,儒家教人做人的根本是「誠意」。今天在這個社會,要講到真的,每一個人都害怕,爲什麼?那一定要吃虧上當,別人都是虛情假意對我,別人都是欺騙我,都是要占我的便宜。我們就要想想,我是希望將來上天堂?還是下地獄?要是願意下地獄、願意作叁途衆生,可以跟他們一樣,你怎麼對我,我也怎麼對你。如果你不願意搞叁途地獄,希望生天堂、希望到極樂世界,那就不能跟他們一樣,一定要守定做人的原則:誠意。現前吃虧,將來不吃虧,眼前上當,將來不上當。將來是什麼時候?轉眼就到,時間不太長。
我活了七十六年,真的在感覺當中是一剎那,還能活七十五年嗎?所以將來是剎那間事,我們要覺悟到。過去做了傻事,沒有關系,現在覺悟了、現在回頭了,決定不會再犯過去的錯誤,回頭是岸,來得及!只要一口氣沒斷,趕快回頭,忏除業障、改過自新,這都有救!所以頭一個不怕吃苦,歡喜吃苦,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別人對我誤會,不怕別人傷害我,心地坦然,決定舍棄自己的煩惱習氣,隨順佛陀教誨,你就完全對了。別人、天下人對我虛情假意,我對天下人真誠不妄;天下人忘恩負義,我要做知恩報恩,准有好處,好處肯定在來生。聰明人要有前後眼,那你真的聰明,你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你才能真正的把握現在,這個人有智慧、有福報。世間人有可以隨順、有不能隨順,要以智慧去揀別。
誠、誠意,誠意到極處,至誠就感通了。用這個來跟佛求感應道交,不是天天在佛面前拜佛許願,那個未必能得到感應。爲什麼?佛有大智慧,不會害你;你的心邪、你的心不正,還求佛菩薩加持你做壞事,哪有這種佛菩薩?世間正人君子也不肯爲,君子之所爲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你有善、你有美,就能感得佛菩薩來加持你。李老師傳授給我,我這一生受用不盡,「至誠感通」。我們本來不通,不通要把它學通,那個時間太長了,哪一年才能學得會?最快的方法是求感應,感應要真誠到極點,真誠見佛、真誠學佛,真誠的做弘護正法的工作。做這個工作的目的是希望正法久住…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九九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