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九七卷▪P3

  ..續本文上一頁裏頭都講,《論語》講「祭神如神在」,神是講祖先,後人祭祀他的祖先要真誠,至誠感通。往年在臺中李老師常常給我們說這些:古人祭祖,齋戒叁天。在祭典的前叁天齋戒,把什麼都放下,就跟閉關一樣,到時候家裏人把菜飯送來給你吃,吃完之後他們拿走。你這叁天做什麼事情?專門想念你的祖先,你祭祀的那個祖先已經過世,想他當年在世時候的言行舉止,想他當年在世時候的種種教誨,去想叁天叁夜;到祭典那一天,你會感覺到他真的來了。冷靜、閉著眼睛會聽到他咳嗽的聲音,真的來了。

  

  你說這個事情可能不可能?我們學佛的人會肯定可能,爲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佛法講這個原理,你懂得這個原理,你就曉得這個事可能,不是假的。我們常常想念這個人,這個人在。一般宗教裏面常說「上帝與我同在」、「神與我同在」,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爲什麼?你常常想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得很明白、很清楚,「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你心裏想,從心想生。心想就像我們看電視按頻道一樣,你想按哪個頻道,畫面就現前了。所有一切的應化,諸佛菩薩的應身、化身,給諸位說,都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說他是不是真來?他沒有來去。精神的世界,就是佛法裏面講的性識,性識都是周遍虛空法界,哪個地方有感,哪裏就有應,佛菩薩如是,鬼神亦如是。

  

  諸佛菩薩是自然的,鬼神還有心,因爲他是凡夫;雖是凡夫,他有五通,所以他也有感應。五通裏頭有他心通,別人心裏想他會起感應。我們這裏想,就像發出的電波一樣,他能收得到,他會回應給我們,我們要相信。你要不相信就沒有感應,你要相信就有這些感應。但是如果有這些感應,你要有智慧判斷,這一點很重要。夫子對于鬼神感應的態度,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敬鬼神而遠之」。要不要敬?要。爲什麼?他有佛性,我們一定要尊敬他,祭祀是供養他。「遠之」,這一句話教育的意義非常深,有時候鬼神會借著靈媒透出一些訊息,這個時候你就要有智慧來判斷,這個訊息可靠還是不可靠?可信不可信?如果沒有智慧,會被鬼神捉弄,大致上你沒有道德,你喜歡這些。

  

  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清朝亡國就亡國在信鬼神,誰信?慈禧太後信。她不信佛菩薩,她把宮廷裏面讀經廢止,她搞什麼?她搞扶鸾、扶乩。國家重要的大事,她自己猶豫不決,駕乩扶鸾,被鬼神欺騙了。我年輕的時候曾經看過扶乩,我向章嘉大師請教,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小時候在福建念書,十一、二歲的時候,我看到那些大人扶乩,我在旁邊仔細觀察,我相信,那不是人僞造的。爲什麼?扶乩的人不認識字,多半是什麼?拉黃包車的。那個時候連叁輪車都沒有,真正是苦力,挑水的、賣柴的,都是苦力,不認識字。找兩個這樣的人來,一個人在一邊扶著。他們那個乩做得很考究,竹子編的,像一個畚箕一樣,前面雕刻一個龍頭,龍的舌頭伸得很長,那就是一支筆,沙盤裏面寫字。神靈附體的時候他那個乩就會動,扶的人手隨著它動,沙盤上寫字,字寫得規規矩矩,我們在旁邊看都認識,旁邊有人把它記錄下來。動作很慢,半個小時大概可以寫四、五十個字。

  

  可是我到臺灣之後,我去參觀圓玄學舍的扶乩,它有乩童,專門是這個人,換了別人就不行。我就懷疑,我小時候看到過是隨便在哪裏找個人都行,人家都是找不識字的,臺灣變成什麼?專業。我去看,我很仔細的看,那個乩筆在沙盤裏面寫字的時候,寫得太快,他口裏頭念念有詞,別人在記錄。我看了好半天一個字都看不出來,我很懷疑,所以我向章嘉大師請教,我把我看到的事情給他講。他給我說,靈鬼附身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絕對不是佛菩薩,這些靈鬼冒充佛菩薩,真正佛菩薩不會搞這些事情,所以它不是真的。但是有些靈鬼是好心,是想幫助這個世間人避免一些災難,指導大家趨吉避凶,好的。你要仔細觀察,有些是跟你開玩笑的,來戲弄你的,那你的虧就吃大了。

  

  慈禧太後自私自利的心太重,衛國保民的心太少,所以正神不來,邪神來了,都給她做一些錯誤的決定,政權毀掉了。夫子這個話我們要記住,「敬而遠之」,「遠」就是對于靈媒傳來的訊息不能完全接受,要仔細去思量它合不合理;還要反省我們自己的德行、我們自己的存心,跟這個訊息相不相應?如果我們自己喜歡神通、喜歡感應,喜歡求自己的利益,喜歡求自己的趨吉避凶,這很難講了。如果遇到真的是正神,正神所傳的訊息合情、合理、合法,往往跟我們想的、跟我們想做的相應,確實增長我們自己的信心。我們不爲自己,爲社會大衆,特別爲苦難衆生。

  

  今天講到苦難,有些人在物質生活方面沒有問題,迷惑顛倒那是苦難,沒有智慧,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都有錯誤,感召來的是不善的果報,這才叫真正是苦難。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慈悲救世,無一不是用教學,教你開智慧,教你了解事實真相,這樣的心行感應大概都是真實的,尤其是佛菩薩的感應,所以「信樂」兩個字非常重要。衆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這個事情不但古書裏面記載得很多,現前的感應只要稍稍留意你都會見到,而且常常會見到、常常會聽到。我們再看下面第五首:

  

  【于一佛身上,化爲無量佛,雷音遍衆剎,演法深如海。】

  

  這首偈是化身說法,前面一偈是應身。應身跟化身不一樣的地方我們要懂得,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是應身,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也示現投胎到這個人間來,應身;虛老和尚遇到的乞丐文吉,那是化身,那個不是應身,就是來幫你幾天忙,忙幫完了,人走了就沒有了,變化的。應身是一定跟我們人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的形相完全相同,也從小慢慢長大。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八相成道是應身,化身沒有這個,突然之間來了,也突然不見了。以前我跟諸位同學說的,周邦道先生的夫人遇地藏菩薩,那是化身,這個事情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周夫人非常老實,心地慈悲厚道,我們在學校念書,周先生是我的校長,我們稱她的夫人稱師母,對待學生比對待她自己的兒女還要好。我們這些流亡學生,一生對父母有的時候不知道感恩,對于周師母的恩德念念不忘。現在這些學生超過八十歲的人很多,大家談到都非常懷念。我們同年在抗戰期間過那些艱苦的日子,我們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師母給我們的照顧比父母還要周到,怎麼不感恩?我們那個時候念書,老師不容易,老師確確實實給我們做了典型、做了模範,這些對于我以後學佛能有這點成就有密切的關系。在這首偈,我們來看經文:

  

  『于一佛身上』,「一佛」是指應身佛。『化爲無量佛』,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看到,凡是看到佛身,決定是應身、是報身,不會是法身,法身沒有形相。在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大衆所見的阿彌陀佛是報身佛,那是實報土,所以見的是報身佛。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所見到的阿彌陀佛是應身佛。我們常常在經上讀到,「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應身化的,報身、應身都能化佛。化這麼多身幹什麼?哪個地方衆生有感,佛就應,化身去應。文殊菩薩在五臺山的道場,坐在那裏沒有動,虛雲和尚有難他知道了,化一個身過去,化那個身是乞丐。這個地方我們曉得,「化爲無量佛」,無量佛各種身分都有,不定是什麼身分,真正是應以什麼身分得度他就看到什麼身分。

  

  我們就《華嚴經》來講,《華嚴經》末後五十叁參,五十叁位善知識全是應化身;就本經來說,是毗盧遮那如來的應身或者是化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在佛家祖師大德注疏裏面記載,我們也曾經見到過化無情之身,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那是化身,那個不是應身。修行人偶爾接觸到,或者是見色、或者是聞到香、或者是聽到音聲,豁然開悟了。風吹樹林的聲音,坐禅的人聽這個聲音豁然開悟,那個境界是佛變化的。那個變化的時間很短,這個修行人機緣成熟,就差那麼一點點,他來幫助他一下,讓他豁然大悟。「化爲無量佛」,這無量佛裏頭,九法界依正莊嚴都包括在內,不定現什麼相。但是從經文的意思來說,他說法,說法多半是現有情身。

  

  『雷音遍衆剎』,「雷音」是形容說法的音聲,我們常常講如雷灌耳,雷有震動人心的意思,能令人驚醒過來。凡夫確確實實如在夢中,迷在五欲六塵之中,醒悟不過來。佛說法如同雷聲一樣,讓他驚醒過來、覺悟過來。音聲遍衆剎,剎是佛剎,十方諸佛剎土。是不是真的能遍?真的。我們爲什麼聽不見?我們這個耳根有障礙,耳根就好象收音機一樣,壞掉了,本來它可以收聽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頻率,現在不行了,現在只能聽一個,一個頻率,第二個頻率就聽不到,機器有故障。我們要問,我們說法的音聲能不能遍虛空法界?在理上講是講得通,爲什麼?聲波,聲是波,波動必定周遍法界。但是聲波我們曉得,它傳播的速度不快,而且距離愈遠,波就愈微弱。從物理上來講,這個波很難周遍虛空法界。但是這個波裏頭有心,有意識在裏頭,我們說話這個言音有我們的意識在裏頭、有我們的精神在裏頭,那就不一樣,它這個波的速度就不相同。

  

  這就不是物理,這是屬于心理。屬于心理,波動剛剛起,立刻就周遍虛空法界。不要說我們把這個話說出來,起心動念爲什麼佛菩薩曉得,爲什麼鬼神曉得?起心動念已經就起波浪,就有波了。只要一動,那個動相就是波動,念頭才起已經有波動。諸佛菩薩耳根靈敏,六根沒有障礙,衆生這個念頭才一動,他那裏就收到,真的是「遍衆剎」。人實在講不曉得這個道理,以爲沒有人知道,說穿了確實自欺欺人,佛菩薩曉得,鬼神曉得。末後一句『演法深如海』,不但口說而且要表演,甚深無量無邊的大法,在我們這個身體表現出來,用我們的言語詳細說出來。一個目標:幫助一切衆生覺悟,沒有別的意思。佛菩薩與衆生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九七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