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特別法門,包括我們在內,娑婆世界不例外。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特別契合我們娑婆世界衆生,所以把它擺在最後。在佛法叁千年承傳當中,觀世音菩薩的知名度真的是超過阿彌陀佛,這個世間哪一個人不知道佛教有一個觀世音菩薩?的確還有很多不知道阿彌陀佛的。那個排列是有關系的,不能把位子搞錯,這裏面真的所謂是學問、見識。
前天我叫你們整理一個相片本子,你們裏面順序就不妥當,從這個地方看到你的智慧、看到你的見識。你們幾個人各人貼各人的照片,照片都是那麼多,你們叁個人貼叁本,我拿來看看,叁本排的次序不一樣,從這個地方看到你的程度之優劣。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過去我們跟韓館長叁十年,韓館長在這方面有過人之處,很多人比不上她。她動作敏捷,她做事情有一套程序,所以很短的時間處理許多事務。像平常你們在廚房燒一餐飯,通常家裏頭五、六個人吃飯,大概是四個菜一個湯,韓館長需要多少時間?給諸位說,二十分鍾,她東西就拿得出來。我們一般人二十分鍾燒一個菜都燒不好,她怎麼能夠把四菜一湯都做好?不能不佩服她,她做事情有條理、有順序,許多事情她能一次把它完成,動作快,反應快。這個廚房裏面的東西她沒有學過,她年輕的時候是富貴人家出身的。她們家裏人從事航海業,私人的輪船公司,那個時候中國經營航海業的她們家最大,比它大的是國營招商局,中國航業招商局是第一,她們家是第二,有四十多條輪船跑全世界,她是這樣出身的。什麼事都會做,家裏老人教,她學得快,那個也是不常下廚房的,可是一看就會了。
在圖書館,你們許許多多人在廚房裏面都是館長教的。特別是法會期間,有很多居士發心來主廚,館長是總指導。她天天下廚房去嘗菜,「你這個作法要改進」,天天在教,很內行的行家對她都不能不服。她的耳根很利,有音樂天才,那個唱念,她是在家居士,參加幾次法會跟著大家聽聽,她都會了,回來教你們。我們圖書館的法器,館長教的,她很喜歡唱,很喜歡敲法器,教導你們。她自己常常跟我開玩笑,她前生大概是趕經忏的和尚,一聽就會。所以我們根性鈍一點不怕,要好學、要肯學,要認真努力的來學習。我們學好了度衆生,拿我學的這一套布施供養。尤其是生活方面衣食住行的供養,非常必要。佛接引衆生,大乘佛法常講「先以利欲勾,後令入佛智」,這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原則。首先你要能教他稱心如意,你要懂得衆生的心理、懂得衆生的愛好、懂得衆生的需求。菩薩修的福德,福德不是自己享受,是供養衆生,他心裏歡喜。他歡喜你、他感激你,你說的話他聽,然後你才教他斷惡修善。這是因果教育,我們人生爲什麼這麼苦?過去造作不善的因,現在造作不善的緣,不善的因跟不善的緣集合起來,不善的果報就現前了。這個事情要常講,要舉出許許多多例子給他看,他才能相信。
學佛第一個目標是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像《了凡四訓》一樣。我前生沒有修福報,現在努力的修,中年以後福報現前,晚年就不受苦了。沒有福報的人,在中年要是疏忽不肯修福報,你晚年必定受苦,誰照顧你?尤其在今天這個時代,兒女靠不住,兒女心目當中不會照顧老人,你要防著這一招。用什麼方法?修福,我全心全力樂意照顧老人、照顧病人,將來我老的時候有很多人照顧我。不是我要求他們來,是自然而然的,這是果報。你不修善因,你怎麼會有善果?所以頭一個用這些方法能勸人回心向善。我們大家在一起生活,從內心裏頭真誠的愛心、無條件的愛心照顧每一個人。我們今天選擇圖文巴這個地區,原先我們也沒有做過調查,佛菩薩安排的,這個地方是什麼?佛法裏面講的福田,我們遇到這個地方,到這個地方來好種福田。什麼福田?這個地方退休的老人很多,缺乏人照顧,我們到這個地方看到這些老人,就像看到自己父母一樣,全心全力照顧他們,我們在這裏種福田。誰懂得這個道理?大好的福田、真正的福田在此地,我們遇到了。我們居住這幾條街,我看了都是老人,有的是老夫妻兩個,有的是一個人,他們很寂寞,年歲大了都退休了,縱然物質生活還能過得去,精神生活非常缺乏。所以我們每個星期六舉辦一次溫馨晚宴,安排一點節目給他們欣賞,我們在種福田。如果這邊有這個緣分,我們真的想建一個退休村,這是我想了幾十年的「彌陀村」。
前天昆士蘭大學兩位教授來訪問,提到他們非常關心世界和平、社會安定,學校裏面現在開這個課程來研究討論這樁事情。如何有效的能真正落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所以他們有一個和平的研究中心。他說現在全世界有八個學校開這樣的課程,而以昆士蘭大學規模最大,舉辦的時間最長,最有效果,這是好事情。前些年,說這個話大概是四年前的樣子,我訪問這些大學,每到一個學校,我都給校長、給教授們建議,希望能夠設立一個多元文化研究所,就是培養這些和平工作人員。希望從研究所裏面培養學生、培養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出來以後,我們可以在大學裏面辦一個學系,最好辦一個學院:多元文化學院。它現在以「和平」很好,「多元文化和平研究所」,將來擴展成「多元文化和平學院」,這裏面培養的那就是一種特殊外交人才。他將來做什麼工作?專門做不同種族的團結、不同宗教的團結,這是世界和平的根本,能夠把族群之間、宗教之間一些誤會隔閡化解掉,世界和平就能落實。我當時談話,有些校長、教授他們聽了都很贊同,告訴我他們認真來考慮這個問題。昆士蘭大學已經在做了,格麗菲斯大學也在做了,這兩個學校都找我,我最近要抽個時間去訪問。如果我們將來有機緣,我會在這附近找一塊土地,我們建一個「多元文化和平村」,我們不叫彌陀村,叫彌陀村佛教的色彩太濃厚了,多元文化和平村。我們這裏面用最低的收入照顧老人,歡迎不同宗教、不同族群我們大家在一起過幸福美滿的晚年,給世間人做個好榜樣。好,現在時間到了。
我們繼續看勝音菩薩最後一首偈,這個意思還要補充。
【一切剎土微塵數,常現身雲悉充滿,普爲衆生放大光,各雨法雨稱其心。】
講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前面雖然說了不少,名號的義趣要懂。說到念佛,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常常聽到古大德常說,在許多注疏裏我們都能看見,說這些話確實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贊歎的。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如果就文字表面上來解釋,這個名號是梵語音譯的,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這個名號完全翻成中文就是「無量覺」,這就字面上來說的。它的意思是一切無量,只要于一切法真正覺悟了,沒有一法不是無量的,這個事情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了。如果不能夠好好的學習《華嚴》,「一切無量」我們很不好懂,也很難接受。不覺是有量的,覺了真的是無量的。世尊用無量壽、無量光,來解釋這個佛號,這個解釋很好。「壽」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光」是空間。用這兩句話來解釋,那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宇宙,也是《華嚴經》上講的盡虛空遍法界,大乘法裏常講十方叁世;光是十方,光照十方,壽通叁世,十方叁世就是一切時空裏面所包括的,那不是無量嗎?真的一法都不漏。就佛法上來說,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包含在其中,乃至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法門也在其中,都不能超越這個名號。所以這個名號就能代表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的名號,是總名號。
我們在經典上看的古人注解,有所謂「總相」、「別相」,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名號裏頭的總相,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的名號是別相,總名別名。既然包一切諸佛名號,哪裏不包菩薩名號的道理?菩薩名號全包了,你想想聲聞、緣覺乃至一切衆生的名號,都包括在其中,一個也不漏,「名號海」這個意思我們就體會到了,真的是名號海。一切名號當中,阿彌陀第一,這個意思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一點。但是古人更有一種說法,這個說法我們在講席裏面也講過多次,但是今天有許許多多同修你還沒有聽說過,已經聽說過的多聽幾次不妨礙,加強印象。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最興旺的時代,帝王大臣熱誠的護法。外國最普遍的像日本、韓國、越南都派留學生到中國來學佛,佛法從那個時候傳到這些亞洲周邊的國家。這些都是著名的學者,他們曾經在一起討論過,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哪一部經教是第一,足以能夠代表全部的佛法?大家共同有個見解,都認爲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一切經中《華嚴》第一。在那個時候經過他們的公認,推出《華嚴》是經中之王,一切經論都是《華嚴》眷屬,把《華嚴》稱爲根本*輪。好象一棵大樹一樣,這是根本,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像這樹裏頭枝枝葉葉,很有道理。《華嚴》最後歸宿歸到哪裏?歸到極樂世界。佛講西方極樂世界的根本經是《無量壽經》,再一追究,《華嚴》歸《無量壽》,《無量壽經》變成第一的第一。《華嚴》如果不歸《無量壽》,《華嚴經》沒有結論、沒有圓滿,「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圓滿了。整部《華嚴經》講的是普賢行,普賢行歸極樂世界是大圓滿。所以《無量壽經》就比出來了,《無量壽經》是真正第一。
《無量壽經》的經本,我們現在所讀的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會集得好,五種原譯本、過去的兩種會集本、一種節校本都比不上。夏老居士絕對不是普通人,他來到這個世上幹什麼?就是來幹這一樁事情,幫助末法九千年的衆生,有一條了生死出叁界的明確大道。他來幹這個的,這是他的使命,他不是普通人。像早年蕅益大師出現在這個世間,是來幹什麼?注解《阿彌陀經》,注得好,使淨宗的學人對于這個法門斷疑生信。印光大師對他的贊歎:即使古佛再來給《…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九五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