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老師。同學雖然很多,我們有七個同學志同道合,好象是一個小組一樣。我們七個同學,每一個星期有一天,晚上有叁個小時在一起學習。學習的方式,是把老師所講的經覆講一遍。李老師過去在臺中講經,一個星期只講一次,星期叁他老人家講經,我們同學們聚會是星期四,在臺中蓮社小教室,我們七個人推一位同學,把老師昨天講的東西重複講一遍,講完之後我們七個人研究討論,十年如一日,真幹!我們那個時候對于這種修學環境非常珍惜,爲什麼?不容易找到。
但是今天在我們這個道場,因緣比我那個時候求學,不曉得殊勝多少倍。你們同學今天住在一起,沒有工作。我們那個時候上班,每天上班八個小時,所有的同學都是在家居士,都有家庭,都有事業,你就知道多難!多不容易!你們今天,天天住在一起,每天都可以在一起討論研究,你們今天這個緣,我年輕的時候作夢都不敢想,哪有這樣殊勝的法緣,有這麼完備的道場,這麼好的設施,這麼多的圖書典籍,什麼都不缺乏。你們要是真肯學,像我那個時候的學法,你們一年等于我七年,你們在這上面真正幹上叁年五年,你們就超過我了,我比不上你們。我在臺中苦學十年,你們在這個地方兩年就超過,兩年二七是十四年,你要是不能夠好好利用這個環境,你就大錯特錯了。所以,這裏頭的善友,同學是最重要的,真正找到志同道合,就是時間訂下來,能夠在約定的時間一定參加研究討論、參加聽講。討論之前,自己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備。心都在經教上,妄想雜念自然就少了。心不在經教上,要想斷妄想雜念,難!
有人問我,我在這個時代,這麼長的時間,爲什麼沒有被汙染?這個話問得很好,我之所以沒有被汙染,我天天這個心在經教上。沒有講經的時候,學講。在臺中十年,老師一個星期講一次,我們有六天的時間准備聽講,聽講完之後准備覆講,我們心在這裏。離開老師之後,我就上了講臺,一個星期至少講叁次,最少的,平均差不多一個星期至少要講六次。早年講經,一次是一個半小時,天天都要讀經,天天都要參考古大德的注解,要解答同學們的疑問。我從上講臺到今天,四十四年了,諸位曉得,我往年很幸運遇到韓館長,所有一切事務她一個人承擔,這真正護法。她是早年聽我講經聽了十年,她聽經的時候很認真寫筆記,常常拿著她的筆記本來問我,她聽出味道出來了。一家人歡喜弘護,幫我叁十年,我什麼心都不操,除了講經研究經教之外,我什麼事也沒有。哪個地方請講經,得閑的時候我一定會去。往年在國外,我都是一個人走,無論到哪個國家、到哪個地區都是一個人。因爲這樣一個緣故,所以能保持清淨,沒有被世俗汙染,心有專注,心得法喜。如果心不在經教上,你要說是不被世法染汙,那你是聖人,你決定不是凡夫,你是佛菩薩再來的。
我用的是這個方法,這個方法雖然對戒律沒有那麼樣的嚴格執持,也算是道共戒。道共戒嚴格講是證果,我們沒證果,天天在學習,是道共戒裏面的相似法,産生了效果。因爲天天在學教,天天在講經,天天在勸人,勸人也就是勸自己,勸的遍數多了,自自然然起心動念言語行爲就跟經教上相應,遍數不多不行。我四十四年沒有中斷沒有休息,愈到晚年愈契入,愈得叁寶加持。求叁寶加持,從初發心那一天就誠誠懇懇的哀求。李老師送我四個字「至誠感通」,他傳給我的法,至誠心求感應,我得力他這四個字的教誨。第五句:
【身諸毛孔悉現神通。】
清涼大師大師說:「五地雙行,現通利物。」這又提升一級了。第五句是五地菩薩,「雙行」是自行化他,顯現神通。『身諸毛孔悉現神通』,這句話我們怎麼修?菩薩行,他真的毛孔放光,光中出現無量的菩薩,我們怎麼做?我們應該要學習最圓滿的形象。從全身耳目顯示出「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全身表現出「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就是你全身在現神通。這二十個字,是我學佛五十年的心得。你要問:佛法是什麼?佛法不外這二十個字,我們要表現在形象上,做出來給人看。要是用佛法的名詞,就比較多一點。就《華嚴經》來說,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完全表現在我們全身每一個毛孔,每一個細胞,你就能入佛境界。淨宗學人,要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顯現在身心,心裏頭有,身上表現出來,這樣的人哪有不往生?不但往生,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毫無障礙。換句話說,自行即是利他。自行,你自自然然有好的形象,好的形象就是教化衆生,教化衆生就是利益自己,爲什麼?一定得叁寶加持。第六句:
【念念普觀一切法界。】
清涼大師說這一句是智慧現前。你看這個順序,自行化他,智慧才能現前。你自己修得再好,不肯講經說法,說老實話,你這個智慧是很難現前。你要想智慧早一點現前,快一點現前,上講臺到處介紹佛法給別人,隨時隨處,歡喜說法,不怕別人問難。別人提出問題,我懂得的,我答複他,我不懂得,就說我還沒有學到這個地方,教學相長。菩薩怎麼成佛的?阿羅漢、辟支佛爲什麼成不了佛?不肯教人。不肯教人,永遠成不了佛。菩薩爲衆生「作不請之友」,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過。菩薩開智慧,二乘沒有聽說開智慧的,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念念普觀一切法界』,這是弘法利生,智慧現前。「普觀」是平等觀,宇宙人生實相明白了。第七句:
【十方諸佛共與其力。】
這就是我常說的得佛加持。你看看前面所具備的,你不肯自行化他,不能依教奉行,不能把你自己所學的落實在你自己形象之中,你怎麼能得到佛力加持?當年李炳南老居士在臺中開經學班,他那個經學班,就是我們現在在新加坡辦的弘法人才培訓班,他不叫這個名詞,他叫經學班,培訓弘法講經的人才。老師天天講,天天囑咐:「你們一定要求叁寶加持。」爲什麼?有真的得叁寶加持,有雖然求也沒有得到叁寶加持,什麼原因?你沒有真誠心。「我是很誠心誠意」,你那個誠心誠意是假的,不是真的。什麼是真的?依教奉行是真的。你學的這部經,老師叫你講這部經,你有沒有真的搞明白搞清楚?解了經義,經義明白、了解,你有沒有去做?「我只想學著講,我還沒有想去做」,得不到加持。你把你所學的,把你所講的,統統做到,肯定得叁寶加持,你不求加持,叁寶也會加持。你要是不能依教奉行,你每天在佛像前面磕叁千個大頭,佛也不會加持你。如果你學教是爲了名聞利養,爲了自私自利,怎麼可能得到佛加持你?
得佛力加持,最快的條件是什麼?「我想成佛」。就像《壇經》裏面說的惠能大師,他到黃梅去參五祖,那個時候二十四歲,年輕人,五祖問他:「你到這個地方來想做什麼?」他說:「我想作佛。」我相信五祖在一生接觸許多出家在家信徒,那個時候惠能是在家人,可能頭一次聽到這個願望,來作佛的。在黃梅住八個月,衣缽就傳給他,他是來作佛的,得佛力加持。沒有心作佛,還想作凡夫,做個富貴的凡夫,這個怎麼能得佛加持?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要了解事實真相,這就是《楞嚴經》上講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的念頭錯了,你不能舍世間的福報,你怎麼會成就?釋迦牟尼佛,世間福報現成的,人家放下了,表演給我們看的,就是他最後留給我們的遺教「以苦爲師」。回過頭來看看我們,我們不能吃苦,稍稍有一點不方便,面孔就顯露出來,一臉的不高興,這怎麼能得佛力加持?我們看看古人傳記,佛門史書山志裏面所記載的,多半是苦行的這些大德,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真正行道修苦行的,得佛力加持的很多。我們一般人講感應,李老師教給我的「至誠感通」,通就是應,我們以真誠心感,佛來加持就通了。所以我們讀到這一句,『十方諸佛共與其力』,不是一尊佛加持你。
所以今天我們這個道場希望做得如法,真正如法就是大家都能夠依教奉行。每一個人,只要是住在道場的人,無論是在家出家,都能夠真正修《弟子規》、《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這個道場十方諸佛一定加持,不求佛都會加持,爲什麼?我這一生當中所看到、所聽到的,沒有一個道場裏頭住衆真幹。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講經,只看到一個道場,我五體投地的佩服。香港大嶼山聖一法師的道場,它是禅宗道場,每天依照禅宗的規矩坐香,禅堂坐香四十多個人。聖一法師邀請我去,我看了之後非常驚訝,從來沒有看過,也沒有聽說過,真幹的道場。聖一法師現在年歲大,八十多歲了,這兩年來身體不好,我去看過他。他那個道場也是很不幸,風水破壞了。本來那個地方是清淨道場,人迹罕至。他沒有開路,到那裏去一定走小路,要步行,車不能進去。現在他那個山下面,大嶼上的背後建了一個飛機場,飛機場把它道場的風水磁場破壞了,很遺憾。原來沒有機場的時候非常甯靜,那個後山沒人去。
修行的環境,對于初學的人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在此地,許多人問我,爲什麼選擇在圖文巴這個地方?你看看,許多法師到澳洲來,都是選擇大都市,雪梨、墨爾本、黃金海岸、布裏斯本,都是選擇大城市,我爲什麼找到這個小地方來?他們選擇的大城市,人口都是百萬、幾百萬以上,我們這個地方人口只有八萬人。我們的希求是成就道業,不求別的。我們希望道場的環境甯靜,是一個讀書修行的場所,希望選擇一個文化水平高的地區。我們看中這個地方,人口很少,環境甯靜,沒有娛樂場所,下午五、六點鍾以後,街道上冷冷清清,住在這個地方,心不敢講容易得定,容易得清淨,五欲六塵誘惑的少,我們找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讀書養道,希望能成就自己。這個地方佛力加持,只要自己真幹,不但「十方諸佛共與其力」來加持你,十方菩薩加持你,十方護法善神都加持你,就看你怎麼作法。佛菩薩、許多善神都在等著,都在看,我跟大家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住在此地,不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不止!無量無邊諸佛菩薩、法界衆生都在這裏看著。我們同學當中,有少數人好象是覺察到了。這個事情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我們自己要發憤。既然出家了,一定要爲佛爭光,不能丟佛的人,要叫佛菩薩因我而有面子,我們才對得起佛菩薩。所以不能不依教奉行,不能不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斷除自己一切障緣,成就道業。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八九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