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八七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八七卷)

  

     諸位同學,請看「如來現相品」,現瑞表法,光示法主第五句:

  

  【遍照十方一切佛剎。】

  

  這一句前面跟諸位說過了。第五以下是講光的作用,清涼大師注解「遍照下,展」,實際上就是講光明的德用。這裏面有五句,第一句是『遍照十方一切佛剎』。

  

  【其中國土,及以衆生,悉令顯現。】

  

  這個意思非常的明顯,十方國土裏面的衆生都在光中顯現出來了。由此可知,這個光的大用,用現代的話來說,破除時空的障礙,科學家所講的時空維次。現代科學家確實很聰明,我們不能說他不聰明,他怎麼會知道有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一直到無數度的空間?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數度的,現在確確實實證明的,證實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的存在,但是科學家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突破。我們在此地看到光,光突破了。這個光不是普通的光,我們今天太陽的光沒辦法突破,大概現在科學家所發現各種不同波度的光波都不能夠突破。這個光何以能突破?諸位想想,這個光是自性本具的光明,是性德的流露,性裏面沒有障礙。今天科學家所能夠探測到的種種不同的光波,它的來源是情識裏頭生的,換句話說,是識心裏面變現的光波。而實際上的光還是自性的德相,但是通過意識把它扭曲了,扭曲成許許多多不同長短的波段,這有了障礙。

  

  我們今天看到陽光普照,這很明亮,但是我們在陽光之下見不到天人,天道我們見不到,也見不到鬼道,九法界我們只能看到人法界、看到畜生法界。但是人法界裏面沒有辦法看完全,看局部,畜生法界也能看到局部,看不到完全,我們的眼有障礙,我們眼前的光聲也統統有障礙,六根六塵全都有障礙。這些都擺在我們面前,有幾個人覺察到?幾個人明白?真正明了事實真相的,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才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好比一個人完全恢複健康了。我們今天是在局部麻木之中,真的叫麻木不仁,我們要靠佛、靠菩薩幫助我們恢複自性本具的智光,這些光統統是自性本具般若裏面流露出來的,所以它沒有障礙。『其中國土』,「國土」是盡虛空遍法界諸佛剎土,以及一一一佛土裏面無量無邊的衆生,統統都顯現了,剎那際。

  

  【又普震動諸世界網。】

  

  「世界」把它說成爲「網」,實在說世尊爲我們製定的這個服裝,現在世俗裏面稱爲福田衣,佛法裏面稱爲袈裟,這袈裟上一格一格的,這就像個網。代表什麼意思?代表重疊的世界。這個世界是重疊的很難懂,我們舉眼前的例子,諸位每天在家裏看電視,電視這個節目有許許多多不同的頻道,你按哪一個頻道,這個畫面立刻就現前了。你們想想,如果你的電視機有幾十種頻道,在外國有多到兩百多個頻道的,你想想這兩百多個頻道的畫面,是不是在電視螢幕上重疊?確實如此。你從這個現象你去推想宇宙是重疊的,怎麼重疊?不同維次空間是重疊的。極樂世界在哪裏?就在此地,換個頻道就是的。我們看看古人在臨往生的時候跟家裏人講,極樂世界就在堂屋,這是什麼意思?說明宇宙是重疊的,華藏世界也在此地,十法界是重疊的。淨土宗祖師大德常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實在沒有去,那你怎麼生的?原來是換個頻道!

  

  這個地方佛光好,把你這個螢光幕上所有的頻道統統顯示出來!我們今天沒有這能力,一個頻道顯,其他的頻道就隱,就不能現前;菩薩有能力同時將所有頻道全部都現出來,這是神通。給諸位說,這種能力是我們的本能,你稍稍契入佛法,你聽到了一點都不奇怪。爲什麼?正常的。我們今天才叫不正常,只能顯示一個頻道、一個畫面,不能在這一個畫面看出重重無盡的畫面。『諸世界網』,這個網用得很有意思。『普震動』,前面講的六種震動、十八動相,這是什麼意思?震動一切衆生的心。那要問,這種現象是永恒的沒有消滅,華嚴法會就在此時此處,菩薩、如來放光我們沒有感到震動?對的。你爲什麼沒有感覺到震動?你麻木不仁,你已失去知覺。確實有震動,你失去知覺,你沒有感觸到。如果你是知覺靈敏,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哪有不受震動的道理?這個震動是令你覺悟,是給你警惕,你知道勇猛精進,你知道遠離懈怠懶散。可是人在愚癡、麻木的狀況之下,他沒有這個知覺,沒有這個感覺。

  

  【一一塵中現無數佛。】

  

  「塵現如來」,這些話我們讀了、看了,千萬不要以爲這是神話,你把《華嚴經》看作是釋迦牟尼佛的神話小說、文學作品,那你所得到的利益只是欣賞文學作品,你不能入其境界。我們曉得「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什麼叫如語?他所說的完全是事實真相,一絲毫虛假都沒有,不可思議的境界。確確實實一微塵能現無量無邊世界,一一世界都有佛在那裏教化,它怎麼不現無量佛?我們今天是見不到佛,迷了見不到佛。你看看禅宗,禅宗大徹大悟之後,善知識常常要測驗考考他,是真的悟還是假的悟?問他:「在哪裏?佛在哪裏?如來在哪裏?真心本性在哪裏?」我們看到這個學生隨便拈一法,做一個表示,這個善知識點點頭肯定。隨拈一法,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拈一片樹葉、拈一個樹枝、拈一粒塵土,全是華嚴境界!悟了確實是。迷的人不行,所以禅宗傳到後世弊病叢生,後人也學前人一樣,你問我,我隨便舉個東西就是,裝作那個樣子,不是自己境界,那完全叫冒充,不是真的是假的。

  

  從哪裏看得出來?從他起心動念、行止威儀,從這裏能看得出來,覺悟的人跟不覺悟的人完全不同。沒有覺悟的人心量很小,覺悟的人那個心量跟虛空法界一樣,這是最明顯的你看到這個人有沒有覺悟,這是學不來的。起心動念一個念頭,他想什麼?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他心裏想念的是這個。不像我們凡夫,凡夫心裏牽腸挂肚,拉拉雜雜的東西不知道有多少,那是垃圾、染汙;覺悟的人這些東西全都沒有了,心裏本來無一物。所以大徹大悟之後,證得法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一分法身,九法界的衆生不能爲比,怎麼比也比不上。一個還在情識裏頭,前面我們講如來藏,情識纏繞著如來藏,如來藏不起作用;覺悟之後破了一品無明,如來藏透出來了,叫「出纏如來藏」,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出世間上上藏」,超越了。講如來藏、講自性清淨心,我們凡夫都有,但是被煩惱蓋覆,見思、塵沙、無明這叁大類的煩惱蓋覆住,像濃雲密布,陰天下雨,太陽被雲層遮住,日光不能夠遍照大地。日光就好比如來藏、好比自性清淨心,我們一切衆生統統都有。佛就是出纏的如來藏,我們通常講這個人修行證果、成佛了,就是這麼一樁事情。

  

  『一一塵中』,在正報講一一毛孔、一一毛端,『現無數佛』。如果你要是真正體會得這一個事實真相,你才懂得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是什麼意思,那是什麼境界;你才曉得佛門許許多多忏儀裏面,我們常常見到的「一切恭敬,一心恭敬」,乃至于儒家《禮記》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你才會真正懂得聖人講這句話的意義與境界。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聖人這些話你聽了、讀了,始終入不了他們的境界。一切恭敬,《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隨諸衆生性欲不同,普雨叁世一切諸佛妙*輪雲,顯示如來波羅蜜海。】

  

  第五句是說隨機說法。隨機說法裏面給我們講了叁條,一個是*輪雲,一個是出離雲,一個是大願雲。這一句是講*輪雲,清涼大師說「示其所行」。『隨諸衆生性欲不同』,「性」是根性,佛門裏面常常把一切衆生的根性分做五大類,五種根性:人天根性,聲聞根性,緣覺根性,菩薩根性,如來根性。我們是屬于哪一種根性?屬于大乘還是小乘?現在很難講,現在是人天根性都不可多得。爲什麼?如果他是人天根性,五乘佛法裏面人乘、天乘,人乘最低了,人乘要具足五戒十善;如果沒有五戒十善,那不是人乘,不是人乘你屬于什麼?沒得乘!如果你還有貪瞋癡,貪心偏重的你是餓鬼,瞋恚偏重的你是地獄,愚癡偏重的你是畜生,沒有乘!我們今天學佛最低限度要具足人的身分,具足人的身分、人的標准是倫常八德,我們通常講人格,取得人道的資格。淨業叁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乘。天乘比人乘高,佛在經上給我們說的,「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舍,這個人來生生天。他修的是上品十善、慈悲喜舍。什麼叫上品十善?你的十善業與慈悲喜舍相應,那就是上品十善,這個我們要懂。再往上去是聲聞,要斷見思煩惱,菩薩要斷塵沙煩惱,再往上去那是佛乘,法身大士。

  

  佛法的教學,給諸位說,世尊在《法華經》上講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佛教化衆生都希望一切衆生各個作佛、快快成佛,那是佛的願望;給你講叁乘、給你講五乘,方便說,是把你的境界逐步往上提升。一下提升提不起來,好象辦學校教育培育人才,從哪裏辦起?從幼稚園辦起,小學、中學、大學,隨著你的根性。還有一個「欲」,欲是你的愛好。諸佛菩薩教化衆生通情達理,他不違背你的愛好。實在講,衆生辜負佛菩薩,佛菩薩不辜負衆生。衆生喜歡錢財,哪個不愛財?佛教給你獲得財富之道,你不聽;衆生喜歡聰明、喜歡智慧、喜歡健康長壽,佛都教你怎樣能夠滿你的欲望。這是一切經論上講的叁種布施,你布施財,你的財源滾滾而來。爲什麼?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你看看今天這個世間有許多發大財的人,前生修財布施,他要沒有這個因,他這一生怎麼能得財富?所以世間人不懂,「他會經營、他很聰明」?都不是,再聰明命裏頭沒有,還是沒有。

  

  方東美先生非常聰明,真有智慧,沒有財富,一生做個…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八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