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教員,靠一點微薄的薪水鍾點費過日子。那個時候臺灣《卍字續藏》出版,我把這個訊息告訴他,他非常歡喜,想買這套書都沒有錢。他的因地我們學佛的人知道,過去生中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所以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沒有財布施這一生物質生活困難。什麼樣的因,他有什麼樣的果報,凡夫之人,很少能夠脫離命中的定數,很難!這樁事情《了凡四訓》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那裏面所說的句句都是真話,我們要想知道自己的命運,要想改造自己的命運,《了凡四訓》是一部非常好的參考書。這是佛說法教化衆生,先得觀機,你是什麼樣的根機,你有什麼樣的愛好,這個愛好與前世有關系,佛能觀機。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你的生活狀況,你阿賴耶裏面含藏的習氣,佛能夠隨順你,恒順衆生,教學就收到良好的效果。『普雨叁世一切諸佛妙*輪雲,顯示如來波羅蜜海』,「妙*輪雲」就是「波羅蜜海」,我們前面念過十波羅蜜。塵中現佛,佛再示現圓滿的波羅蜜,這叫*輪雲。
【又雨無量諸出離雲。】
『雨』是比喻,從上降下來,這當動詞講。諸佛垂教,教化衆生,佛在上衆生在下教導你,用這個字來形容、來比喻。『無量出離雲』,「出離雲」是什麼?底下說得很清楚:
【令諸衆生永度生死。】
幫助衆生永遠離開生死。世間有許許多多的宗教都說有永生,永生在哪裏?在天堂,人生到天堂就得永生。這句話並沒有說錯,但是許許多多人誤會了,得問是哪一個天堂?天堂等級很多,佛法裏面講欲界天堂、色界天堂、無色界天堂,這統統不究竟,沒有能夠得永生。無色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是多長的時間?佛在經上說,一個大劫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成住壞空這四個叫四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世界成住壞空八萬四千次,沒有法子計算。但是時間再長總有到頭的一天,八萬四千大劫到了怎麼辦?到了還是要輪回,還是要墮落,這個事情麻煩了,沒有脫離叁界六道。所以真正想脫離叁界六道,還要用功夫,再往上升一級就出了叁界,出了叁界在佛法裏稱他作阿羅漢、辟支佛。
他們那個天堂行,叁界六道的生死沒有了,出離了,「出離雲」。這是不是真的出離?不是。爲什麼?他沒有出離十法界。六道生死沒有了,十法界還有生死,什麼生死?變易生死。六道裏頭有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到四聖法界,分段生死沒有了,變易生死還有。可見得這些東西要不講清楚,含糊籠統說天堂就永生,很容易誤事,我們不能不搞清楚。要到什麼時候才圓滿?到一真法界如來究竟圓滿的果地那才圓滿。爲什麼?到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換句話說,他還剩下最後一次的變易生死。這些名詞我在此地不加以解釋,前後經文都會說到。
【複雨諸佛大願之雲,顯示十方諸世界中普賢菩薩道場衆會。】
諸位要知道,『普賢菩薩道場衆會』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怎麼知道?西方極樂世界「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西方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清涼大師在此地說這是「示說法主」,意思就是講「將說普法,令知法主大願,普周剎塵內故」,他注得好。說法主是誰?名字我們看到:普賢菩薩,《大方廣佛華嚴經》說法主是普賢菩薩。爲什麼不是如來?我過去曾經問過李老師,佛爲什麼不說法,菩薩來說法?李老師告訴我,佛表性體,真如本性的理體,理體沒有話說,「本來無一物」,說什麼?理體沒得說的。所以說法一定要菩薩,菩薩代表性體起用,起作用那就當然有說、有現相;理體只有現相,沒有說法。從體起用,這又說了。
所以佛門裏面供養佛像,一定是一佛二菩薩,佛像是代表真如自性、代表理體,菩薩代表從體起用。從體起用,這個作用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德用,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解,一類是行,所以不需要叁個菩薩,兩個菩薩就夠了。毗盧遮那佛,這兩位菩薩,一位是普賢,一位是文殊。文殊代表解門,普賢代表行門,把普賢擺在第一,把文殊擺在第二,你就曉得這個經典裏面所說的是重視行門,解來輔助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代表本體、代表自性,觀音、勢至代表從體起用,就是阿彌陀佛的大用。觀音代表行,大勢至代表解,解行兩門就全部都包括了。諸位將來給人家介紹大殿裏面供養的佛像,你就懂得這個意思,佛只現相不說法,說法是菩薩說。
『大願之雲』,大願不就很明顯嗎?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顯示十方諸世界中』,給諸位說,普賢菩薩第一。這意思是什麼?諸位一定要記住,行第一,你學佛你能解不能行,什麼成就都沒有。怎麼行法?我解一句我就行一句,我能解兩句我就行兩句,這樣就對了。
諸位同學,前面我們講到隨機說法,經文列舉叁法,這都是下面我們會看到的。第一個是講「*輪雲」,清涼大師在《疏鈔》裏面說的是「示其所行」。第二句講「出離雲」,「示其所度」。第叁句講「大願雲」,「示說法主」。雖然這是法身菩薩的事業,我們在初學也能夠得受用。第一個我們要效法菩薩,要向菩薩學習。菩薩心裏面想的是什麼?口裏頭說的是什麼?身體做的是什麼?我們學佛無非就學這叁樁事。菩薩的心真正覺悟,換句話說,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真的明了,這個明了就叫做智慧。佛家回向偈裏面常常念,「願得智慧真明了」,明了的事理、性相、因果無量無邊,如果從事相上把它歸納不外乎叁大類,一個是真正明了人與人的關系,第二個是真正明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第叁個真正明了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這叁種關系搞清楚、搞明白,真正能做到平等對待,或者我們說平等的尊重、平等的尊敬,和睦相處,整個宇宙是融洽的,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障礙的法界。
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的障礙都是不了解事實狀況,不了解它的真相,隨著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産生無量無邊的障礙,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我們如何真正達到全方位的了解?一定要效法佛菩薩。佛菩薩的心一念不生,一念不生這叫大定,了了分明一念不生。不像我們凡夫,念頭一個接一個,前念滅,後念生,這個念頭滅不掉。佛告訴我們,這個念頭是妄念,不是真的,既然是妄,當然可以斷掉,你今天斷不掉是你沒功夫;你要有功夫,你當然可以斷掉,爲什麼?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的。如何把這個妄念斷掉?方法太多了,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我們今天在八萬四千法門裏面采取哪個法門?我們采取「持名念佛」,這個法門方便。方便在哪裏?我們用一個念對治所有妄念,這一念是六字洪名。所以念佛你得會念,你念佛幹什麼?把妄念給念掉。有人說,我不念佛,念一二叁四五行不行?行,那也是個法門,你喜歡用哪個法門就用哪個法門,總而言之是把你的妄念念掉,你就成功了。
那要問,你爲什麼選阿彌陀佛?我們要問,你爲什麼要選一二叁四五?這不是擡杠嗎?它有什麼意思?所以經上講要隨順衆生的根欲,你喜歡什麼法門你用什麼法門,門門都通大道,門門都明心見性。只要你一門深入,你把你的妄想雜念給打掉,你就成了。所以不必強迫別人跟我一樣,你這個念頭就壞了,這個念頭就變成你修行一個大障礙,佛都不勉強人,你爲什麼勉強人?我們要學佛恒順衆生,絕不勉強任何一個人。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只要你真誠一門深入,你會把妄念斷掉,妄念斷掉就成佛了,這就叫從根本修。所以我們取的是持名念佛,要懂得持名念佛的目的何在,爲什麼用它?用它有大好處,那就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念一二叁四五,阿彌陀佛加不上你,幫不上忙。不但阿彌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諸佛都加持,這個便宜占大了。爲什麼?一切諸佛都贊歎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幫助阿彌陀佛,所以做彌陀弟子,那是無上的光榮。可是你要做彌陀真弟子,你不能做冒充弟子,冒充的彌陀弟子,那你的罪過就無量無邊。
真念佛、會念佛的人,什麼時候念佛?妄念起來了,阿彌陀佛,這個念頭馬上就換過來了。絕對不要去想這個念頭是好的念頭、是不好的念頭,統統不要想,只要念頭一起來,馬上就換成阿彌陀佛。我們這個身體在世間,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與一切大衆相處,學菩薩行。菩薩是怎麼行法?大乘經上講的六度四攝,這是菩薩行。《華嚴經》上講的四攝、十波羅蜜,把六度展開爲十度,我們學這個,勤修四攝法。四攝法我跟大家講過很多遍,這是佛教給我們與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交際的方法。現在講交際,我們一般講接觸的方法,你跟人接觸,跟事、跟物接觸,你都要遵守這四個方法。這四個方法,如來常用的方法。方法有了,實際內容就是六度、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十個綱領。
布施是什麼意思?舍己爲人,要有心,常常有舍己爲人。我每天早晨爲什麼叁點鍾起床?爲什麼這麼辛苦?爲人,做出精進的樣子給別人看。你在這個道場裏面能這樣做,你是道場同學、伴侶裏頭的好榜樣,不是爲自己,我爲大家。我這樣做大家看到了,他會跟進,他要不做,他會生慚愧心。我天天這樣做,帶頭做,菩薩大衆裏頭的帶頭人,舍己爲人。持戒波羅蜜是守法,決定遵守如來的教誨,也就是經上教導我們的一定要依教奉行,守法。忍辱是耐心,沒有耐心怎麼能成就?精進是改進,天天改自己的毛病,改就有進步,天天求進步。禅定是自己有主宰,心有主宰,心絕對不會被外境所動搖。般若是智慧,對于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方便,後面這四種是善巧方便,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會處理得恰到好處。佛教給我們的,佛處事待人接物就是這樣的,我們要學習,這是「*輪雲」。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八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