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八五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八五卷)

  

     諸位同學,請看「如來現相品」第四大段,「現瑞表法」:

  

  前面現相是召集有緣,十方有緣的菩薩都到道場來集會,我們在前面看到了。世尊在這個地方又現瑞相,瑞相有叁種,第一個是放光,放眉間光,放光表示法主,第二個是現華表義,第叁個是現衆表教。古德常說:「人能弘法,非法弘人」,法一定要人弘揚,所以先要把主說出來。如來有再好的法,要是沒有人學,這個法是空的。法怎麼落實?一定有人依教奉行,世尊在經上講的「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受持的人是主。義是義理,義理是教的根本,所以義在教的前面;最後,再說教學方法。

  

  這一段我們就要特別留意,現在這個道場來的人愈來愈多,如果我住在此地,來的人會絡繹不絕。人家問你們,你們這個道場學的是什麼?你們這個學院學習的是什麼?答不出來怎麼行?我們的課目很多,但是現在我跟同學們建議,兩年之內我們要打根基,課目再多基礎是相同的,好象蓋房子一樣做地基。基礎的課程也有好幾種,我們統統都要學,決定不能夠疏忽。但是跟修學一般課程一樣,有賓有主,我們基礎課程裏面你是以哪一門爲主,你就專攻這一門,你們自己要決定。我們基礎的課程有四部經,這是我們在從前在「華藏圖書館」訂的,經典方面我們有《無量壽經》、有《阿彌陀經要解》、有《普賢菩薩行願品》、有《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四部是經;除這個之外,儒家的東西有《四書》、有《了凡四訓》,道家的東西有《感應篇彙編》,這七門是我們的基礎課程,統統都要學,要專精一門。這幾門裏面,你專精哪一門?輔導我們課程的,那就是基礎的基礎,也可以專攻,這是從淨業叁福裏面得來的。淨業叁福第一條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所以你也可以專攻《十善業道經》;第二福落實在《沙彌律儀》,也可以專攻《沙彌律儀》,你要專攻你就一定要落實,你要去做;第叁福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我們七門加上這叁門,十門功課,這十門功課是我們的基礎,我們淨宗的基礎。

  

  我不要求你們門門都要精、門門都要學,專精一門這樣就好。人家問你學什麼?你能答得上來。問你學什麼?不知道學什麼,這成什麼話?你們修什麼?我們修的是共同的法門:念佛。這十門課程,用什麼方法修?用念佛的方法修,所有一切法門到最後統統歸到念佛。你看看《華嚴》,《華嚴》,總共菩薩提出叁百一十個問題,世尊爲他們詳細解答就是這一部《華嚴經》。修行法門問得多,在「離世間品」,「離世間品」是行,清涼大師把全經分做四分:信解行證,論到修行問題多,兩百個問題。世尊每個問題開十條來答複,兩千個答案!開了兩千個行門,全都是綱領。這兩千個行門是八萬四千法門的綱領,最後結歸在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

  

  所以你們同學多想想,我讓你們想一個星期,下一個星期你們每一個人寫一個條子給我,你專學哪一門,你就得真幹。這十門我都講過,早年講的有錄音帶,最近這幾年都有光碟,你們可以做參考。如果有幾個人志同道合,我們有叁五個人、兩叁個人我們學一樣的,這個很好,這樣你們就成爲一個小組,互相在一起切磋琢磨,對你們的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求學,老師很重要,同學更重要,沒有同學那你很孤單,你有問題沒有人討論、沒有人商量,所以同參伴侶是菩提道上成敗關鍵的因素,真正志同道合!

  

  我過去在臺中親近李老師十年,我十年有老師、有同學,我們同學不多,七個人,連我在內。我們七個人在一起同學十年,這個交情很深厚。那個時代我們同學都是在家居士,不能天天聚集在一塊,我們每個星期有一天集會,星期四,每逢星期四在「臺中蓮社」的小講堂,我們七個人在一起覆講;覆講完之後,研究討論叁個小時。每個星期叁個小時一次,你才知道學東西是多麼艱難!你們現在的緣分是多麼殊勝,我們那個時候作夢都不敢想。你們同學一天到晚在一起,就算一天有叁個小時討論,你們的一年就等于我的七年,你們要是認真幹,兩年就超出我在臺中十年,這都是事實。

  

  我跟李老師學經教的時候,學了一年叁個月,我就要求一定要出家,李老師問我爲什麼?我就這一點給他說明,我說老師在臺中已經教了十年,他的這些學生聽經聽了十年,我才到這個地方來一年,我怎麼能追得上?因爲沒有出家有工作,每天要工作八個小時,怎樣用功頂多也只能用四個小時,難!我出家把工作辭掉,我一天至少,不能再少了,我可以用功八個小時。我跟老師講,你在臺中教的十年,我兩年一定趕上。老師聽了我這個理由,才點頭同意我出家。沒有迎頭趕上,那你怎麼辦?我不但迎頭趕上,現在你們都看到,超過了,超過很多。你們這些同學要有我這個心、有我這個志、有我這種毅力,你們要超過我才行。你們將來在此地學幾十年還不如我,那你要慚愧,你就錯了!現在有這麼好的修學環境,真的一樣都不要操心。

  

  大的環境,澳洲政府的官員,今天我們去見的,還有議員,對我們非常好,這是我們的善護,最好的護法。本地的人民接納我們,歡喜我們在這個地方修學,我們如果不用功,對不起這些護法;不要說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施主拿這麼多錢給我們建道場。這個錢來自十方,你們有福報在這裏享受。拿什麼回報?這個經上我們念得太多,在家佛弟子財供養,出家佛弟子回報的是法供養。什麼叫法供養?自己修行證果這是法。他們的目的就是供養我們,讓我們專心修學,希望我們開悟,希望我們證果,希望我們往生作佛,他就有福了。這些話在講席裏不曉得講過多少遍,你們如果不肯相信、不肯修學,現在享福沒有錯,將來有果報。古大德常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將來要還債,還債的時候你就苦了。說實在話,這是經上佛都教給我們,佛沒有妄語,不是死了以後來生就還債,沒這麼便宜!必墮叁途,叁途罪受完之後,還債的時候才到。

  

  所以我常說,出家人這碗飯不好吃,做個乞丐去討飯,人家布施你的,那個沒有問題,爲什麼?那個布施給你的,對你絕對沒有想到你將來要回報;出家人不一樣,在家人把你看作福田,你是福田僧,我要到你這裏來布施供養、來種福的。所以想想自己是不是個福田?如何是福田?持戒守法。這個法是佛陀的教法,遵守佛陀的教法依教奉行,你就是福田。課程你不能說我沒有給你安排,但是我沒有督促你,爲什麼沒有督促?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世間兒女都不聽父母的,出世間徒弟不聽老師的,所以我們只有勸勉,沒有督促。這個道場建立了,將來誰來督促?護法神來督促。我天天拜護法神,請護法神來督促,護法神最公平了。

  

  館長雖然往生了,有許多同修告訴我,館長在我們這個道場,我相信!爲什麼?她對大家非常關心,人雖然走了,精神常在,她的靈性不滅,常常在照顧我們。我遇到爲難的事情,我還求她,求她幫助我解決。上一次悟徹法師在此地不聽話,你們打電話給我、傳真給我,我有什麼法子?我只有在館長遺像面前燒香作禮,我說:「這些人出家是你答應的、你接引的,現在出了事情,我沒有法子解決,你只好出面解決。」真的管用,到第二天早晨悟徹給我打個電話,他說他要回臺灣去了,真的靈!監學督促,我看還是要館長來才行,所以我們不能離開她。我們把她的照片放得那麼大,供養在講堂裏頭,每一個房間裏都有她的照片,她護持我們,我們求她來督促我們。

  

  道場建立之後,一切設備都上軌道,你們不用功,她可能就把你趕走了。我不會趕你的,護法神會趕走你。遷單,佛教的名詞叫遷單,館長會遷你的單,護法神會遷你的單。我這一生就在錄像室裏頭講經,其他事情不聞不問。你們做得好,我會在這裏多住一些時期,我把我的影響力供養你們;你們做得不如法,我就離開了。現在古晉那個道場快要建好,我有四個地方可以選擇,哪個地方如法,我就在哪裏住;做得不如法,我就不在那裏住。所以我不選擇人也不選擇處所,我選擇你們是不是真的用功,是不是真的依教奉行?不是我的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我們共同都是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誨。

  

  我們把這十門基本的課程學好,然後可以選擇一部大經大論;如果你不選擇,你就一生專攻你的這一門,也了不起!古來祖師大德有一生專攻《阿彌陀經》的,一生當中講《阿彌陀經》講兩叁百遍的,正確!這是給後學做典型、做模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你才能得念佛叁昧,你才真正有把握往生淨土,親近彌陀。到西方極樂世界,無論學什麼樣經教,容易了。老師是阿彌陀佛,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同學都是等覺菩薩,那才是真正修學的環境,最好的佛學院,我們要爭取。所以希望大家多想想,沒有事情多揣摩揣摩學哪一門,跟你自己的根性相應,跟你的程度相應,跟你的生活習慣相應,你學起來很輕松、很愉快,你會在學習當中不斷的提升法喜,才真正嘗到古人講的讀書樂,才會激發你好學的心。爲什麼?世間所有一切樂沒有讀書樂,尤其是讀佛書,佛書那個味道你嘗到之後,《四庫全書》、《四庫荟要》我都不要了,爲什麼?那個味道沒有佛經濃!

  

  你必須要嘗到味道,像吃東西一樣,嚼出味道出來了。你們現在吃東西沒有嚼,囫囵吞棗,一進口就吞下去,什麼味道不知道。所以樂趣你沒有得到,得到樂趣人就精進、就發憤,正所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他拼命去做,他覺得痛苦的事情,他不想做了。我看你們今天學佛不是快樂,是很痛苦,沒有得到法樂,沒有得到法喜,問題出在這個地方。所以你要是依照我提供你的修學參考,我是把我自己修學的過程、我修學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八五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