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八0卷▪P2

  ..續本文上一頁應當走。

  

  這一句裏面最重要的,無數衆生『墮惡道』,我們要反省反省,我自己可不可能墮惡道?確實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做惡的衆生墮惡道。前兩天你們看到,達爾文來了兩位同修,悟行師常常在那邊講經說法,達爾文成立了一個淨宗學會,他們都是淨宗學會的成員。這一個居士是菲律賓人,不懂華語,他每天晚上打坐,定中看到這個世間有災難。那一天他告訴我,臺灣學佛的人,他舉了一個比喻,好象煮一鍋飯,上面是熟的下面是生的。這個話的意思是臺灣學佛的人心不純,表面上很熱鬧,裏面是生的。他也講到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在家居士真修,出家人真修的少,在家人真修的很多。全世界都有災難,他所觀察到的,真的跟李老師往生前所講的一樣。李老師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訴身邊的學生:「世間亂了,諸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唯一一條生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老人最後的遺教。這個亂象現在在我們面前,每一個人都看到了,想到老師的遺言,如果我們不能夠專精淨土,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取得淨土的條件,全在老實,世出世間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再牽挂,徹底放下了。專念阿彌陀佛,專求極樂世界,給諸位說,這個心就是大菩提心,古人所謂「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我們在這個世間學東西學得好辛苦、學得好艱難,我講經的時候也常講,我們發心「法門無量誓願學」,到哪裏學?到極樂世界去學。在此地不學了,時間來不及,我們的精力也不許可,煩惱習氣太重。我們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要以真的爲主。這個經教喜歡聽,聽聽就算了,不把它當作一回事情,不把它放在心上,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把《無量壽經》放在心上,或者是把《阿彌陀經》放在心上,決定正確。要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念念斷惡修善,我們才能夠永離惡道。叁惡道的業因是什麼?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貪瞋癡慢,這是叁惡道。我們心心向佛,與惡道的因與果都相背。如果念念當中還摻雜著自私自利,還摻雜著貪瞋癡慢,我們念佛都不能往生,你發的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什麼是智慧?深信因果是智慧,深信佛在經教裏面的教誨是智慧,不再沾染世間的惡習氣,我們才能夠永離叁途六道之苦。

  

  前面十條講助佛弘化,每一條裏面都得這一段裏的十種利益。第一種是離惡道苦,所以首先我們自己要反省,如果我們還造惡道的業,怎麼能離惡道苦?諸佛菩薩教化衆生,把這個列在第一條,教化的目的在離苦得樂。佛菩薩幫助我們,幫助我們是指導我們、教導我們,我們自己必須斷惡道的因,才能不受叁途六道的果報。最後歸結到帶業往生,才能得到圓滿的效果。

  

  

  

  第二句:

  

  【念念中,一一國土,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衆生住邪定者,入正定聚。】

  

  向下十句實在就是說明,爲什麼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其目的何在?這十句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換句話說,我們接受佛陀的教誨,目的在哪裏?也在這十句。第一句是教我們要了生死出叁界,至少不能夠墮惡道,叁惡道實在是太恐怖,非常可惜現代很少人知道。縱然有人說也很少人能聽得進去、能夠接受,真正是膽大妄爲,敢造惡業,果報現前後悔莫及。什麼原因造成的?從小家裏的老人沒有好好的教導他。中國文字裏面,「父」是什麼意思?規矩。這個字的意思:你作父親,你要教你的兒子懂規矩,這個字顯示的是家庭教育。現在很少人懂得父這個字的意義,做父親的人都不懂了,當然對子女的教育就談不上。古人講「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怎麼得了?成年之後習氣養成,再教難,太難太難了。所以現在有許許多多做父母的,常常遇到我在我面前訴苦,兒女不聽話,兒女悖逆,提到兒女都非常傷心。這是什麼?你看到果報了。你曉得這個果報怎麼形成的?他在兩叁歲、叁四歲的時候,你沒有注意教他,現在養成這個習氣,不好改了。

  

  『衆生住邪定者』,說老實話,現在衆生住邪定的是說什麼人?說修行人,真修他不是假修,住邪定。一般不是修行人,他的心不是邪定,是邪思,他哪有定?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所思所想違背常理、違背性德,違背聖賢人的教誨;說得明顯一點,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與十惡業完全相應。他的思想、他的言行造作與五逆十惡相應,這還得了嗎?必墮惡道!這一句是對修行人講的,他走錯路,他入邪定聚。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教你『入正定聚』。什麼是「正定」?把你的心安住在大乘佛法裏面,這是正定,安住在《無量壽經》、六字洪名裏面,給諸位說,這是正定裏面的正定。不要夾雜不善,不要夾雜不淨,稍有夾雜就把你的正定聚破壞了;在念佛人來講,正定聚就是念佛叁昧,稍稍夾雜不善不淨,念佛叁昧就失掉,失掉是功夫不得力了。在世間法裏頭,就中國人而言,你的心安住在孔孟教導之中,那也是正定聚,你是世間正人君子,你不會墮落叁途。

  

  在古時候怎樣教學?教因果。從小就要常常跟他講因果報應的這些故事,讓他有深刻的印象,給他講倫理道德。尤其是做父母的人,在兒女面前要做出榜樣給他看。祭祀祖先那樣的認真、那樣的誠懇,要知道那不是迷信,那是教育,你的兒女看到,對祖先都這樣的誠敬,對父母那就不必說了,誠敬之心油然而生。我們自己對于祭祀祖先,不認真、不誠敬、隨隨便便馬馬虎虎,你的兒女看到了,對父母、對祖先這樣就可以了。所以家庭裏頭父母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教育。今天兒女不聽話、兒女悖逆,你怪誰?怪自己疏忽童年的教育。還有一些,那真的是怪自己不懂得如何教育兒女,你生下兒女你不懂得教他,你自己也不肯學習,這就沒法子了。所以教育的根是在家庭,現在這個根有了問題,于是連帶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全都成了問題,世界焉能不亂?世界怎能沒有災難?第叁句:

  

  【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衆生,隨其所樂,生于天上。】

  

  前面叁句都是人天佛法,衆生有許許多多羨慕天人,佛菩薩幫助他生天。佛菩薩幫助衆生,確確實實隨順衆生的愛好,一絲毫都不勉強,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學習,只要是把境界向上提升,都是好的,都沒有錯誤。他的欲望想生天,你要幫助他生天,要把天上的狀況講給他聽,許許多多宗教典籍裏面都講到,佛經裏面講的尤其多。早年我住在韓館長家裏的時候,那時候我們還沒有圖書館、沒有道場,她的家住在景美,鄰居是一個天主教堂。這個教堂裏面主持人是方豪神父,這在臺灣也是有名的一位史學家,難得。他初中畢業,一生專功宋史,變成宋史的權威,在許多大學裏面開課。以後他好象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政大文學院的院長。我們是鄰居所以很熟,他對佛教很尊敬,到我的住所來看看,看到我們住所裏頭有《大藏經》,他非常驚訝,他借去看,我也介紹他看一些東西。看了之後,《大藏經》送回來的時候給我說:「佛經裏面講的天道比聖經講得詳細,好象真的去過的樣子。」這是方神父說的。

  

  從他這些話裏面我們就曉得,佛經裏面對于天道講得真的是透徹,二十八層天,每一層天裏面生活狀況都說得很清楚。所以想生天的人可以跟他談談:你想生哪一層天?那一層天裏面的生活狀況,往生到那個天道裏頭要具備些什麼條件?幫助他、成就他。爲什麼不勸他學佛?沒有必要,讓他歡歡喜喜生天,諸佛菩薩也在天宮裏講經說法。所以他生天之後他會遇到,他跟我們接觸、看到我們這個形象,阿賴耶識裏頭佛的種子已經種下去,說不定他將來在天道成熟,好事情!我們要懂得隨著衆生的好樂,「樂」念去聲,就是他的愛好,幫助他、成全他。從這個地方諸位就看到,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絕不拉信徒,絕對不是說你生天不好,生天不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說這個。這是教育,一定要懂得「恒順衆生,隨喜功德」,沒有絲毫勉強。在這個地方啓發他的善根,幫助他善根增長。第四句:

  

  【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衆生,安住聲聞辟支佛地。】

  

  這也是衆生喜歡的、好樂的,『聲聞、辟支佛』是小乘,小乘根性的人,也不容易,也很難得,我們要全心全力照顧他、成就他,決定不能輕視他、慢待他,那就錯了。小乘,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絕對沒有定性小乘,一定有回小向大,這是一個過渡的時期,要好好的幫助他。我們幫助他,就是把大乘的種子給他種下,照顧他,用小乘的經教教導他,是好事情。小乘比大乘重視根本戒,這是講我們現代這個時代。古時候大乘都是從小乘過來的,真的是戒經裏面所講:「不先修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你躐等,你的修學不能成就。所以我爲什麼強調因果、強調《沙彌律儀》,如果我們今天不相信因果報應,不從儒家《弟子規》認真學起,不學習《沙彌律儀》,那就像古人所講的一樣,無有是處!無論你學哪個法門,你都不會成就。

  

  我早年親近章嘉大師,沒有出家,章嘉大師常常說:「戒律重要」,因爲我初學佛的時候羨慕經典裏面的道理,對修行的方法我不重視。那個時候有錯誤的觀念,認爲這種生活方式是古代的,是叁千年前印度人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不必知道、不必學習,我們是現代人,這是一個錯誤觀念。章嘉大師知道我這一個成見很深,要是跟我講解,在那個時候我會辯論,所以每一次見面離開的時候輕描淡寫說這麼一句,加深我的印象。叁年之後他老人家圓寂,我在他的火化場搭了一個帳篷住叁天叁夜,在那裏思惟:我跟大師叁年,他教我些什麼,我學到些什麼?這一反省,這句話的印象最深刻,「戒律重要」,說那麼多遍,我想應該是有道理。現在大師不在了,我就到寺廟裏頭找一點關于戒律的這些書來看。「戒是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沙彌律儀》是基本做人的道理、修行的基…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八0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