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念頭就是世尊在《十善業道經》裏面教導我們的「晝夜常念善法」,這是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這個方法好,雖不能斷煩惱,能伏住煩惱。我們念佛,用這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聲聲佛號裏面都具足「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我們的煩惱習氣才伏得住。如果你這一句佛號裏頭,沒有念念中與善法相應,這個佛號壓不住煩惱,那就是古人講的,「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爲什麼?壓不住。聲聲佛號裏頭有善願相應,與十善相應,與四弘誓願相應,這是我們舉最普通的,大家熟知的。念念不離四弘,念念不離十善,這樣才能夠把煩惱伏住。
清涼大師注解,「以攝生言詞,令發大心,以佛音聲,即同體大悲故。」所以四攝要懂得善巧運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以智慧、以善巧方便落實。『普攝一切衆生言詞佛音聲法門』,佛音聲這裏面最微妙的無過于六字洪名,這是佛聲音。這是大乘中的大乘,極微妙的大法,我們能不能以這個布施,以這個爲供養?要觀機,觀機裏頭你要看人、要看時節因緣、要看處所。我們在《內典講座》裏說過,人契機了時不契機,還不行,時契機了處所不契機,也不行。所以佛號可以在我們學院裏面放,他們可以聽到。能不能把這個介紹給他們?時節因緣時與處都不行,爲什麼?很容易讓人家産生誤會我們在傳教。
現在我們每個星期六晚上都舉行溫馨晚會,我們也可以有一些余興節目,時間不要長,爲什麼?老年人,不是年輕人,老年人的余興節目半個小時是最理想,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內容不能用現代的,現代的音樂歌舞說實在話我們聽了煩心,最好是找古老的古典音樂、西洋音樂比例要占多一點,占百分之八十,東方古典音樂可以占百分之二十。在此時此處,我們讓人家歡喜,讓人家安心,我們歡歡喜喜招待他。佛法的東西他不主動問我們要,不可以主動介紹,人情事故不能不懂,這是真正的學問。我們幫助社會、幫助苦難衆生,要做到盡善盡美;如果沒有智慧,好事會讓人以爲是惡意,産生反效果,那就大錯特錯了!
【念念中,以能雨一切佛法雲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衆生。】
機緣成熟,時節因緣我們講人、時、處,統統都成熟了,這個時候,『雨』是講布施供養,『一切佛法雲法門』,這是將所有的佛法應機施教,幫助學人提升他的境界。我們要知道這個大的時節因緣,大的時節因緣:我們現在是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又遇到這個世間動蕩不安、災難頻繁、人心恍惚,我們遇到這麼一個時代。我們應該怎麼作法?要明了我們在此地成立這個學院,學院是以培養佛門繼起弘法人才爲主,我們的重心是經教,但是一切經教都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所以我爲什麼這樣重複、這樣強調戒律重要,沒有德行的基礎,所有一切經論說老實話沒有辦法契入,你用再多的時間、再多的精力,勇猛精進,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佛學的學者而已,你是搞佛學你不是搞學佛。你沒有能力攝受一切苦難衆生,你不能做菩薩,你是世間一個佛學學者,是個佛學家,充其量不過如此而已!你自己對于生死沒法子解決,你又怎麼能幫助別人了生死、出叁界?這些都是實話,我們不能夠不明白。
古晉,諸位同學知道,我們建了一個念佛堂,那個地方跟此地的道風完全不一樣,那個地方不研究教理。這個道場快要建成了,建成之後我會去,我去看看、我去教他們。那個地方將來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六字洪名,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我希望將來那個地方,能夠做到慧遠大師廬山這個道場。這裏面有常住的人,常住人真正發心念佛不下山的,有參學的、隨喜的可以,短期的他到山上住個叁天、五天,半個月、一個月,隨喜,隨喜決定要遵守念佛堂規矩。希望這個念佛堂真正做到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不是開念佛機,住衆輪流念佛,分班輪流。每一個人在念佛堂,不能少過十六個小時;我們這邊十六個小時是八個小時研教,八個小時念佛,那邊是十六個小時念佛。有些隨喜的,到那邊聽經的行,我們那邊有四個紀念堂,四個紀念堂裏面播放講經的錄像帶,播《無量壽經》、播《阿彌陀經》,內容只有淨宗的五經一論,其他的統統沒有,這是對外的,外面來參學住短期的。
念佛堂裏面每天早課念一部《無量壽經》,那個地方是修行的道場、行門的道場,跟我們這個地方的道風不一樣,跟一般道場道風也不一樣。我們要真幹,要真正把了生死出叁界、求生淨土,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我們才會有成就,不能再含糊籠統,不能再放逸懶散。所以到那個山上萬緣放下,所有一切經論統統放下,不搞了,要想學經論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我爲真正想念佛的同修建這麼一個道場,如果裏頭也雜修亂修,一事無成,那就真正可惜了!環境實實在在是好,距離古晉都市開車大概要五十分鍾,山路。活動的空間足夠,但是李金友這個地方土地面積有五千英畝,那就是界限,不下山,不出這個界限。
東晉時代廬山遠公,廬山「東林念佛堂」就是這樣成就大家的,一百二十叁個人各個成就,無比殊勝的功德,我們希望能夠在古晉這個高山上面重現。這是我們說到這一句,一定要了解現前這個世間,世法佛法裏面實際上的狀況,我們應當怎樣作法,真正的覺悟衆生,就是現前衆生。現前衆生不得利益,你要是說往後衆生得利益,他方世界衆生得利益,實在講沒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現前衆生一定要讓他得利益。
【念念中,以光明普照十方國土周遍法界示現神變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衆生。】
這是第八句,清涼大師說,「以照遍滿法界土及神變,令得初地已上智眼,見平等法」,這是講的華嚴境界。在我們現前應當怎樣學?我們是凡夫,不是聖人,沒有聖人的智慧德能,但是可以發大心,我們來學習。『光明』是智慧,『普照』是要以智慧幫助一切衆生開智慧。今天我們利用高科技,利用衛星電視、網路弘揚佛法,也就是利用這些工具,我們來學習,大家在一起學習。學習什麼?學習真實智慧,解決我們當前複雜苦難的問題。現在時間到了,這一句我們留到下一堂接著再說。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七八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