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複現十種一切化佛圓滿光雲,複現十種十方佛土圓滿光雲,複現十種佛境界雷聲寶樹圓滿光雲,複現十種一切琉璃寶摩尼王圓滿光雲。】
這裏我們看「琉璃」,前面看到玻璃,玻璃是現在講的水晶,珫璃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這是佛經裏面所講的七寶,七寶之一。
【複現十種一念中現無邊衆生相圓滿光雲,複現十種演一切如來大願音圓滿光雲,複現十種演化一切衆生音摩尼王圓滿光雲。】
到這裏是十句,這十句它的名稱都是智慧的大用,都是教化衆生,幫助衆生破迷開悟。在這個名號當中,具體的爲我們顯示出來。底下這一句總結:
【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圓滿光雲,悉遍虛空而不散滅。】
每一段這一句我們都看到兩次,十段裏面我們就看到二十次,就是『悉遍虛空而不散滅』。這個話在這段經文裏面重複二十遍,不簡單!絕對不是廢話,實實在在告訴我們,「悉遍虛空而不散滅」,現在沒有散滅,永遠是「遍虛空而不散滅」。華嚴這一會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這個時空包括在其中,這就是給我們透了一點消息。過去天臺智者大師可以給我們做證明,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誦到「藥王品」他入定了,在定中他看到靈鹫山,就是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的地方,他看到了,看到釋迦牟尼佛正在那裏講《法華經》。智者大師是唐朝初年的人,距離釋迦牟尼佛滅度將近兩千年,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鹫山講《法華經》,他出了定告訴大家,靈山一會現在還沒有散。佛在大經上常說「一切法不生不滅」,如果我們有能力突破時空的維次,看見過去、看見未來,過去未來統統在現前,時間跟空間都沒有了。然後才證實時間空間是什麼?凡夫的抽象概念。真性裏頭沒有這個東西,換句話說,一真法界裏沒有,無有一法不是周遍虛空而不散滅。
毗盧遮那佛講《華嚴》,現在正講得熱鬧,我們是被煩惱所障,不能親自參與這一會。你們現在聽到這個經都感覺到非常歡喜,我們現在在此地所說的這一點,就像從前,早年我還沒有接觸到佛法,偶爾到電影院去看電影,買票的時候它有一張小單子,把這個電影內容做個簡單的介紹。我們這部《華嚴經》是華嚴會上的簡單介紹,真正這一會熱鬧極了、莊嚴極了。希望我們從這個簡介生起仰慕之心,生起趣求之心,「我要去」,我也要像參與大會的這些菩薩一樣。因爲毗盧遮那佛是我們這一個世界的教主,我們這個世界是在世主妙嚴品這一品裏面,現在我們念的是他方世界,不是華藏世界,我們想想我們如何能夠參與這個大會?有一個方法,求生彌陀淨土。如果你真正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也有資格、有能力參與這個大會了。我們不是沒有緣,真有緣,問題就是自己曉不曉得。所以你真的要是明白、搞清楚了,這個經好好的聽就行了,需不需要下功夫?不需要,下功夫白費!爲什麼?入不了華嚴境界。
這個經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就想這個用意多深!普賢菩薩爲什麼勸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非是希望你親自參與華嚴這一會。這是娑婆世界末法衆生唯一的一條成佛大道,其他的法門我們實實在在沒有法子,爲什麼?都要斷惑證真,我們煩惱習氣怎麼能斷得了?說實在話,我們今天的能力也不過是伏煩惱習氣而已。你們同學如果要問我:「法師你怎麼伏的?」我是用經教,全心投入經教,把煩惱習氣忘掉了,不是沒有,暫時忘掉了。叁天不看經教,習氣就又起來了,你才曉得不容易斷;不但不能容易斷,伏都不容易。所以時時刻刻不放松,抓得緊,養成一個新的習慣,舊的習慣漸漸的遠離,起心動念都觀察到、思想到九法界苦難衆生。
尤其是現前我們這個世間,衆生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衆生確確實實是愚癡,就如同一些神靈透給我們的訊息,這個世界衆生膽大妄爲,敢造罪業。罪業造了有果報,他不曉得果報的可畏,果報是太可怕了,而且這個果報好象愈來愈近了,諸佛菩薩看到這個狀況都流眼淚,沒有法子來幫助。爲什麼?「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衆生的業力,佛沒有法子轉變,佛只能夠勸導。衆生如果覺悟,立刻回頭,回頭是岸,這個災難可以化解,這個災難可以推遲。要不知道回頭,要不知道改過,這個災難什麼力量都沒有辦法改變,我們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現在請看下方:
【此華藏世界海下方,次有世界海,名蓮華香妙德藏。】
這是土海的名稱。
【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寶師子光明照耀。】
這是世界的名號,這個世界也有佛在那邊教化。【佛號法界光明。】
這是佛號,彼世界的導師。
【于彼如來大衆海中,有菩薩摩诃薩,名法界光焰慧。】
這是主菩薩。
【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
這是他們的同學、同參道友。
【來詣佛所。】
下面是他們獻的供品,這個供品是光明雲:
【各現十種一切摩尼藏光明雲,遍滿虛空而不散滅。複現十種一切香光明雲,複現十種一切寶焰光明雲,複現十種出一切佛說法音光明雲,複現十種現一切佛土莊嚴光明雲,複現十種一切妙華樓閣光明雲,複現十種現一切劫中諸佛教化衆生事光明雲,複現十種一切無盡寶華蕊光明雲,複現十種一切莊嚴座光明雲。】
『光明』,表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世尊在經典裏面教導我們,自性般若智慧也有體也有用,體叫實智,真實智慧。體不起作用的時候無知,般若無知;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起作用的時候叫權智。權是什麼?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智慧的起用。我們看這些名號,知道這是權智起用,作用無量無邊。學佛最重要的就是要開智慧,唯有智慧開了,才能夠圓滿的解決一切問題。特別九法界六道叁途,沒有真實智慧解決不了。如果我們自己具足真實智慧,第一個好處是處衆不染,我們爲什麼會染著?沒有智慧。有智慧,決定沒有染著。所以世間人有聰明沒有智慧,聰明他還是被五欲六塵染著,換句話說,他還是被外面境界影響,還是被外面的境界動搖,爲外面的境界所轉;要是有真實智慧就不會,就沒有這種現象。總結:
【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光明雲,悉遍虛空而不散滅。】
【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爲供養。】
這是行禮獻供。
【即于下方,各化作寶焰燈蓮華藏師子之座,于其座上,結跏趺座。】
這是下方介紹過了。
所召雲奔,上方:
【此華藏世界海上方。】
這是定位。
【次有世界海,名摩尼寶照耀莊嚴。】
這是世界海的名稱德號。
【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無相妙光明。】
這是世界的名號,『無相妙光明』世界。像我們這個世界稱爲娑婆世界,佛教裏所有一切名詞,都有它所表的意義。娑婆是梵語,意思是堪忍,所以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些經論著作裏面講「堪忍世界」,就是娑婆世界。堪忍的意思是:這個世界是很苦的,衆生生活在這裏面他真能忍得住,真能忍受得了,所以稱爲堪忍。由此可知,這個名稱並不好。但是我們看此地這個世界,這名稱就非常好,「無相妙光明」,由此可知,這個世界裏面的大衆、一切衆生,決定是多數的已經不著相,有具足我們現在講高度的智慧,妙光明!很明顯的我們能夠看得出來,這兩個世界的衆生不能比。我們這個世界非常愚癡,那個世界的人非常聰明,孔老夫子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衆生,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到什麼地方投胎,佛法講緣分,什麼是緣分?愛好。這個世間人也是一群一群的,喜歡讀書的人,他往來的朋友一定都是讀書的人;喜歡畫畫的,他所生活的圈子都是一些畫家;喜歡音樂的人,他的生活圈子裏全是同一類的,一類一類。
這個世界的人大概都是喜歡修行的、喜歡聞法的,所以這樣殊勝的名稱「無相妙光明」,使我們看到這個名號就想到《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我們非常羨慕。我們爲什麼會生到這個世界來?這個世界貪瞋癡慢有很嚴重的程度,我們自己也是有這麼嚴重的煩惱,看到這個地方很適合自己的味道,到這個世界來投胎,「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所以實在講我們的生活空間也是盡虛空、遍法界,現在我們受了很大的局限,生活的空間變得很小,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局限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外面的力量。這個局限就是心量,起心動念我們的心量太小,都是想自己,想我這一家,能想到這個地方、地區、國家,那就相當了不起,值得社會大衆的尊敬。只爲自私自利,念念損人利己,這個圈子沒有法子脫離叁惡道,這種思想是叁惡道的圈子。
所以我今天教同學們,因爲我們現在發心,學院每個星期六的晚上我們舉辦溫馨晚宴,歡迎當地的居民、老人、貧窮的人,到我們這個地方來吃飯。他們很喜歡來,很喜歡跟我們接近,當然一定會問:「你們從哪裏來的?你們是哪裏人?」我們應該怎麼回答?我們從臺灣來的,這個回答不好。爲什麼?我們要啓發他們,幫助他們拓開心量,所以我們要告訴他:我們是地球人,你也是地球人,我們大家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應當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敬愛,這個好!自他心量都拓開了,不要再分哪個地盤。確確實實這個地球是我們生命共同體,我們沒有辦法離開地球獨立生存,這就是轉觀念,決定沒有錯誤。我們是地球人,不要分哪個國、哪個地區、哪個族群,不分!一律平等,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我們爲什麼要每個星期六舉辦溫馨晚宴?目的、意義在此。
如果將來我們有力量、有條件,我們…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七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