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六八卷)
諸位同學,請看「如來現相品」大衆念請第十一句到第二十句,就是「雲何是諸佛眼」底下十句:
清涼大師引用本經「不思議法品」,諸佛世尊有十種法普遍無量無邊法界,這十條,我們曾經將前面五句介紹過,第五句是「有廣長舌,出妙音聲,周遍法界」。我們今天從第六句看起,「身,應衆生心,鹹令得見」。每一句上面都有「一切諸佛有無邊際」,上面都有這一句。中國人語言文字都喜歡簡單,所謂是簡要詳明,把上面省略掉,只有第一句有,往後它都省掉,我們知道就好。「身應衆生」,衆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決定不失時。所謂時節因緣,什麼時候有感,什麼時候就有應,感應非常快速。應身無量無邊,應身從哪裏來的?《楞嚴經》上說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確實是如來真實智慧,看出這是事實真相。我們這個身從哪裏來的?實實在在說,也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同一個道理。但是佛在覺,衆生在迷,不同就在此地。除此之外,除了迷悟之外,衆生跟佛完全一樣,沒有兩樣。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迷了的時候,你不了解事實真相,覺悟的時候明了,都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金剛經》上才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不要以爲相是真的,那你就完全搞錯了。
相既然是虛妄,我們想想看,相當然可以受用,你可以自由自在的享受,但是決定不能執著,決定不能分別,爲什麼?它是虛妄的,它是無所有,是不可得的。正如同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畫面上的影像,你可以享受它,可以娛樂,你不能得到它,它確實無所有。螢幕畫面上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它能現相;雖現相,它還是什麼都沒有。不是它現相,這螢幕上真的就有相,沒有。螢幕上要有相,那個相就是死的相,就變成畫片,不能有第二個相。你們天天看電視,如果會看的話,會開悟。所以螢幕上這個畫面,是無所有,是不可得。《般若經》這一句話,「無所有,不可得」,說了幾千遍。六百卷《大般若》裏,佛說這麼多遍,用意在哪裏?用意叫你記住。你不記也會記住,爲什麼?看的遍數太多了。最重要的開示,佛總是無數次的重複。所以,虛空法界一切萬象,你可以享受,你不能執著,你不能占有,你要曉得這些現象確確實實是無所有,剎那剎那在變化。
那我們看到一個現象,好象往往像我們自己這個身相,在這個世間也能夠活上幾十年,以爲這就是真有,錯了。活上幾十年是什麼?相續相。第一個相滅掉,第二個相又生了,第二個相生的這個相跟第一個相非常相似,它確確實實不是一個,它很相似,于是你就搞錯了,你以爲它還在住世,其實錯了,它沒有住世。這個事情,從攝影機你會覺悟到。我在年輕的時候喜歡照相,我也曾經有一段時期非常喜歡玩攝影機,八厘米的小電影。我曾經有兩個攝影機,我自己照、拍攝,自己剪接。我有一套放映的設備,放小電影。這個攝影機照相的速度有兩種,慢的速度是一秒鍾照十八張,快的速度是一秒鍾照二十四張。我們用這個攝影機照,比現在的電視錄象機容易覺悟,爲什麼?它有一張一張底片。一秒鍾二十四張,你把二十四張底片打開來看,每一張相似,你就看到相續相。每一張每一張,那是生滅相。所以《金剛經》上講「如露亦如電」,「如露」就是相續相,「如電」,電是閃電,那是生滅相。從那個小電影機上,我明白這個道理了,我自己有這個經驗,不是真的!我們這個身體剎那生滅,你要不相信,你用攝影機來照,電影攝影機來照,你照這一張,這一張是你現在的照片,這一張永遠就過去,不會再來了,照第二張,第二張決定不是前面這一張。你就曉得,前面這一剎那滅了,後面這一剎那生了,這就是《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那個生滅時間太短促了,短促到讓我們幾幾乎乎誤認爲生滅是同時的。
我們從這個電影,現在電影大數都是一秒鍾二十四張,鏡頭開關二十四次,我們就已經被這個幻相迷惑,以爲它是真的。佛在《仁王般若波羅蜜經》上告訴我們,這個生滅現象速度有多快?佛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我們彈指彈得快,我彈的話,一秒鍾可以彈四次。佛說「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你就想想,就用我這個速度:一秒鍾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是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鍾多少個生滅?二十一萬六千個生滅,這個鏡頭不得了。我們現在拍電影的,一秒鍾才二十四個生滅。佛說我們這個意識心裏面,一秒鍾有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我們要問:佛這個話,是真實的還是方便的?我學經教學了這麼多年,我明白這是佛方便說,真實呢?真實比這個還要快。佛這個方便說,我們就已經覺得不可思議,實際上比這個還要快。我講經,在前面都曾經講過,時間久了,怕很多同修忘記了。
你要是真正了解生滅的真相,你才曉得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句話你真的懂得了。說一切法不生不滅,就是說明生滅幾乎是同時。所以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無所有,這是事實真相。佛現身真相如是,我們現身真相也如是。佛的身是從哪裏現的?從法身現的。法身在哪裏?遍一切處,整個虛空法界是佛的法身。我們這個身是業報變現的,業報在哪裏?也遍虛空法界。所以,佛的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一一身、一一現象又何嘗不如是?一個道理!這是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你才肯真正放下,心裏頭不會把任何一個東西放在心上,爲什麼?那是錯誤的,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了解真相就覺悟了,于一切現象當中不再起妄想分別執著,那叫真的放下了,這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或者我們把這個標准放寬一點,分證位的境界,分證位就是《華嚴經》上圓教初住菩薩以上,他們見到這個境界了。
所以,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享受是自在,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可以享受。所以你看看《華嚴》毗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那就是我們自己本有的依正莊嚴,我們本來有的。我們今天學佛沒有別的,恢複我們本來有的依正莊嚴。如果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以爲這個世間一切法真有,你真可以得到,你錯了,你在打妄想。你沒有去看看,這個世間哪一天不死人?你到殡儀館、你到醫院去看,你看那個人死了,他帶什麼走?空手而來,空手而去。佛講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不能造惡業。你帶著惡業去,這個惡業的力量也是剎那在變化,「唯識所變」,剎那在變化,惡業變化的是什麼境界?變化叁途境界:地獄、餓鬼、畜生,你將來會有這個境界出現,你到這個境界裏面去享受,那享受是苦報。這些道理、事實真相,真的唯有佛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不能不知道。佛對我們大恩大德,恩德在哪裏?就是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明白了,他老人家不說,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作夢都想不到,不可能了解的。
我玩小的電影機,我大概至少玩了有十年的時間,現在統統丟掉了。由小攝影機,以後進步到電視的錄像,全部放棄了。我在這裏面真正學到東西,真正有悟處,我沒有白玩。但是玩的人很多,又有幾個人玩這些東西當中覺悟?我之所以能覺悟,得力于佛法。在學經教的時候,聽到「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突然就想到用這個來證明。真的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真正是無所有、不可得,我用這個做了證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我明白了。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自己要不從生活當中有相當深刻的體驗,這些話你聽了之後是似懂非懂,爲什麼?沒有辦法改變你自己的思想,沒有辦法改變你自己的行爲。如果你的思想、行爲改變了,你真懂了,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一切隨緣度日,那怎麼會不自在!
幫助一切沒有悟的衆生,是覺悟人的使命,是覺悟人的責任,應該這樣做。做得再好,不居功,沒有功。有什麼功勞?應該做的。就好比左手受傷,右手去幫忙它,右手還能居功嗎?「我對你這麼好,我幫助你,你要感激我」,會有這個念頭?沒有,完全沒有,心地永遠是清淨寂滅相。再問:世間這些法裏頭,有沒有真妄?有沒有邪正?有沒有是非?有沒有善惡?給你說,迷的時候有,悟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悟的時候,就是能大師所說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師說「本來無一物」,悟的時候本來無一物。迷的時候統統都有,爲什麼有?因爲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就什麼都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入般若空慧,什麼都沒有。到什麼都沒有的時候,衆生有感你來應的時候,來應的時候,你隨順九法界衆生,也是什麼都有,你要幫助這些迷人斷惡修善、積累功德,沒開悟的人這是正法。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到九法界裏面示現,裝模作樣,還給我們講經說法,全是爲衆生,與自己毫不相關,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
「身應衆生,鹹令得見」,身現威儀,一定要給衆生示現正面的形象。現相標准在哪裏?完全是對衆生的弊病。這我常常講,譬如在今天,衆生都不知道守規矩,我們示現守規矩,衆生不知道孝順父母,我們示現孝順父母,衆生不知道尊敬別人,我們要做出尊敬別人的樣子,這就是教化他。衆生與人不能和睦相處,我們示現與一切衆生都能和睦相處。所以,佛菩薩到世間來幹什麼?就幹這個。要用現在的比喻話來說,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是唱戲的,是做演員的,經上不是常說「遊戲神通」?做遊戲神通的,來演這場戲,演得很逼真,讓看戲的人覺悟。佛法的教學,高度的藝術!釋迦牟尼佛做出來給我們看,表演給我們看,確實是如是,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要懂這裏頭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要曉得,我們學佛,向釋迦牟尼佛學習,懂得佛的意思,懂得佛生活行爲的准…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六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