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正確。從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我們真正體會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講到「一切諸佛種種名號,爲衆生作佛事」。尤其是阿彌陀這個名號,這個名號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共同尊重、共同弘揚,這還得了嗎?釋迦牟尼佛代表一切諸佛如來恭敬贊歎,這《無量壽經》上說得很明顯,世尊贊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贊歎到頂處,那還有什麼話好說?所以這一句我不能不多說,不能不再再提醒同修,這種無比殊勝的機緣你要是失掉了,可惜!你後悔莫及!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說老實話,可以什麼都放下,連《大方廣佛華嚴經》我也放下,如果你要問我:「淨空法師,依你自己的意思要怎麼修行?」依我自己的意思,「一句阿彌陀佛」,我什麼經都不要講了,我到念佛堂死心塌地念佛,我成就了。今天還要我講這麼多東西,舍己爲人,我絕對不是喜歡講經,絕對不是愛講經,那你就搞錯了。我是不得已出來講經,如果這個經有人講,我會跟他頂禮,我會感激他,我就不要講了。沒有人講那就沒有法子,我們有弘護正法的使命。我們是叁寶弟子,有這個使命,爲佛法、爲衆生沒有什麼辛苦勞累,這些話談不上,該做的就得要做。所以我的願望是希望在五年當中,我這個體力也許還能夠支持得了,把我預定的《華嚴》、《法華》、《楞嚴》、淨土五經一論講一遍,留一套錄像提供往後同學們做參考。八十歲之後如果我身體還健康,還能講,我會走遍全世界只講一部經,《阿彌陀經要解》,我一遍一遍講,無數遍的講,盡形壽我弘揚這一部經,這是我真正的願望。我講《無量壽經》是老師的囑咐,我不能違背師命,我以這個報老師的恩,報佛恩。我要這麼多經典幹什麼?累都累死了,一部《阿彌陀經要解》薄薄的一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圓滿具備。
從這些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反過來看,大家會更清楚,佛講四十八願就是注解第十八願的;一部《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願的注解,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注解。所以我曾經跟同學們說,你們要想把《無量壽經》講得好,你不懂《華嚴》不行,爲什麼?《華嚴》是《無量壽經》詳細的注解;《無量壽經》講不好,《阿彌陀經》決定講不出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給諸位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注解,你這才真正懂得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全大藏經的總綱領、總題目。恭恭敬敬念這一句,十方叁世所有一切諸佛說無量無邊的法門,你這一句全都包括,一個法門都不漏,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然後你才曉得什麼道場最殊勝、最莊嚴?念佛堂。我們沒有念佛堂,隨處都是念佛堂,行住坐臥心裏面想著佛,口裏念著佛,耳朵裏聽的是佛,盡虛空、遍法界是我的大念佛堂,行住坐臥不離這個。
我再告訴我們學經教的同學們,今年是二00二年,我上講臺講經今年是第四十四年;這四十四年,你們也曾經聽了不少,我的講經就是得一切諸佛名號加持。我常說我不會講經,哪有這麼大的膽子,自己敢說自己敢講經?得諸佛加持。我們是尊敬諸佛,敬愛諸佛如來,以這樣無比殊勝圓滿大法救度一切衆生,我感激,我知道這個恩德之大。世間人爲什麼沒有報恩的心?他不知道恩德,這不能怪他。知恩報恩,知恩不知道報恩,這還能算是人嗎?畜生都不如,鬼神都不如。你不知道恩德,那情有可原。我們這麼多年,不敢講深入經藏,學佛五十年沒有離開經本。我的一生不參與佛門一切行政工作,一生非常單純,一生都在作學生,現在還是在作學生。每天讀誦經典,體會佛陀對我的教導,思惟我自己應當如何把佛陀教誨落實。我沒有其他的雜念,我接受古來大德「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的指導。
昨天下午兩堂課跟今天早晨兩堂課,我沒有能夠上,這是因爲在澳洲,我在澳洲還算是新移民,要參加每年例行身體檢查。今天上午去參加身體檢查,你們同學們都很關心,檢查結果是一切正常,醫生說我比去年更年輕,身體比去年更好了。
在此地讀到這一句,特別提醒諸位同修,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萬萬不能夠疏忽。《華嚴經》到最後五十叁參,吉祥雲比丘他給我們做的示範,念佛,一天到晚、一年到頭都不休息,不睡覺。我們覺得:不睡覺還行嗎?不吃飯還行嗎?你是欲界衆生,財色名食睡,我們把這個欲淡化,財不要了,行!色也可以不要,這個色是男女之色,可以放下。名,可以放下。吃不行,吃不能放下,少吃一點,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日中一食,我們現在吃叁餐,放下兩餐吃一餐,行!睡眠減少,愈少愈好,佛教給我們睡眠時間是一天四個小時。中夜睡眠,《阿含經》上講得很多,中夜是晚上十點鍾到兩點鍾,這是你睡眠的時間,兩點鍾就要起來。爲什麼那些人做得到?他做成習慣,一點都不難。李木源居士在中國大陸,看到有個念佛人,是個出家人、老法師,幾十年都沒有睡覺。很多人不相信,輪流去看,果然沒錯!他拜佛,拜得地下地板都磨穿,換了好幾次。人家是這麼修的。所以飲食爲什麼吃那麼多?妄想多嘛!
這個道理我有所領悟,我曾經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一生一天吃一餐,吃得很少;他的工作量至少超過我們平常人五個人,那麼大的工作量,一天吃那麼一點點東西。我在臺中我學他的生活,我一天吃一餐,在那個地方我持續五年,但是我的一餐比他吃的多一點,很小的小饅頭他一餐吃兩個,我要吃叁個。他一天生活費用在當時是臺灣錢兩塊錢,我一天要叁塊錢,也是一餐,生活簡單。當時臺灣錢跟美金兌換,大概是一比叁十,換句話說,一天的生活費用只要美金一毛錢,一個月生活費用只需要美金叁塊錢,李老師只要兩塊錢,我們不能不佩服。什麼原因?他的心比我清淨;他的工作比我多,他的心比我清淨。于是我從這個地方找到一個答案,身體是個機器,機器活動它需要能量的補充,就像汽車一樣,要動必須要加油;可是車有很多,有省油的車,有耗油的車。能量消耗到哪裏?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
我把這個意思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點頭同意,「是!確實是這樣的」。勞心勞力消耗得很少,妄念太可怕了,妄念消耗我們的體能占百分之九十五,所以你妄念愈少,你消耗的能量就愈少,你補充當然就少了。阿羅漢七天吃一餐,辟支佛半個月吃一餐,你說人家心多清淨!換句話說,一天吃叁餐還不夠,還要吃兩道點心,還要吃消夜吃那麼多,你就曉得他的能量消耗要多少?妄念多。可是諸位同學要記住,你需要這麼多能量補充,你要不補充,你的身體會壞掉。這個東西不要講面子,我能吃多少餐,照吃。但是你要是曉得這個道理,慢慢減少自己的妄念,讓自己恢複到清淨心,我們的飲食需要就少,睡眠需要也少了。睡眠是昏沈,所以一天四個小時睡眠沒有問題。釋迦牟尼佛對我們這個世界這些人道的衆生,了解得太清楚,四個小時睡眠足夠了;四個小時以上是貪睡,那就變成障礙。所以佛規定的這是正常的,晚上十點鍾睡覺,早晨兩點鍾起床,就趕緊起來要用功。我們用功的方法念佛是最好,誦經、念佛,學經教的你們有使命要弘護正法。要誦經,要念佛。
【雲何是諸佛加持。】
前面清涼大師引用「不思議法品」裏面十種爲衆生作佛事,我們特別多用了一點時間,講到第七「一切諸佛種種名號,爲衆生作佛事」,因爲我自己深深感覺到,所有一切加持當中,我感到這一個加持是第一。從哪裏看它確實是第一?古大德常講「一曆耳根,永爲道種」,人生在世,我們也可以把它擴大,九法界一切衆生,他在一生當中能聽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他就有福了。爲什麼?阿賴耶識裏頭種下這個佛的種子,將來緣成熟了這個種子起現行,必定引導他往生極樂世界,功德不可思議。什麼樣的經、什麼樣的咒、什麼樣的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真正不可思議。我們不能不知道,不知道這個事情,學講經這是冤枉。
第八種,「一切諸佛以佛剎境界,爲衆生作佛事」,佛剎境界,于是許多人莊嚴道場;但是莊嚴是不錯,是莊嚴道場,第九句有「嚴淨佛剎」,這個地方第八句是以佛剎境界,這兩句我們把它合起來講,嚴淨佛剎。佛剎的境界是什麼,我們能不能體會得到?用現在西洋人的方法來說是磁場,有很多人來到我們這個地方來,感覺到我們的磁場很好,這是佛剎境界裏面的一種。實際真正講到佛剎境界,給諸位說,應當是它的學風跟道風,學風是解門,道風是行門。這個道場如果沒有道風,沒有解行,你布置得再莊嚴、再華麗美觀,衆生得不到真實的利益。所以古時候寺院庵堂都是佛家的道場,大概都是用這些名稱,皆有獨特的道風跟學風。
佛教傳到中國,隋唐時代就建立了許多不同的宗派,這是爲什麼?爲了便利志同道合的同學們在一起學習起見而分的。譬如我們有一幫人喜歡《華嚴經》,杜順和尚在五臺山就開這個宗,以這部經爲主修,然後選擇與這部經有關系的經論做爲助修,正助雙修。像我們在學校念書,有主科有選科,我們不需要去涉獵整個《大藏經》,太多了,只取這裏面頭的一分。喜歡《法華經》的,天臺山的祖師大德在那邊建立道場以《法華經》爲主,所以也叫法華宗。華嚴宗也叫賢首宗,雖然杜順和尚開山,真正成爲一個學派是在賢首大師。天臺成爲學派是在智者大師,淨土宗也成爲一個學派,慧遠大師開山的。所以它有學、它有行,行是修,依據哪些經論裏面的道理、方法、境界,采取什麼方法來落實,我們怎麼作法,這是風氣,每個道場都不一樣。
同樣是念佛法門,我們開念佛堂,念佛的那些儀規並不相同。像我在前面舉的例子,有些念佛堂他們采取追頂念佛,就是念佛快,快板,一句接著一句;有些道場念佛念得很緩慢,一句佛號拖的聲音拖得…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五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