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四八卷▪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要懂,我們要修真實的功德。接受供養的四衆同學一定要懂得惜福,要知道報恩,要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

  

  常住之物不能任意損壞,諸位念念《地藏經》就知道了。偷盜常住物、任意損壞常住物,這個罪報佛不能救。爲什麼?常住物是十方信衆供養,是十方信衆真誠恭敬心供養的,這還得了!不是乞丐討飯施主供養你一點,那個不是恭敬心,那是憐憫心,可以受,沒有什麼問題。寺院道場裏面一針一線、一草一木,是信衆護法虔誠心供養的,我們能受得了嗎?他們供養的目的何在?目的是希望幫助我們安心辦道,希望我們開悟,希望我們證果,希望我們成佛,他的目的在此地。換句話說,我們不能開悟,不能證果,不能成佛,你就對不起他,你就虧欠于他。現在佛門四衆同修有幾個人知道這個事實?我們非常有幸,爲什麼?我們沒有離開經典,天天讀誦,逐漸逐漸明白了。我們曉得,任意糟蹋常住物,這罪非常重;如果我們時時刻刻遇到了知道愛惜、知道保護,無量無邊的功德。

  

  大的來說,道場是前人創建的,如果年久失修,我們盡心盡力把它修複,這個功德比建新道場功德還要大,佛經裏頭說的。爲什麼?舊道場這個地方曾經成就過多少人?用我們現在話來說,磁場不一樣,這個地方有很多的護法神,曾經有很多修行證果的人在這裏成就的,這個地方有靈氣。所以你恢複它,比你建一個新道場功德或者是福德都會更大。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不肯全心全力去維護,而這個道場損壞了,這個罪過很重。現在有許許多多道場,建立在繁華的都市,而且都是高樓大廈。因爲人口繁密的地區,土地得來是愈來愈不容易了,寸土寸金。這樣道場建立,跟鄰居隔得很近,特別是鄰居要蓋大樓,施工的時候一定引起地面的震動,對我們自己道場肯定造成破壞。這種破壞,我聽說有許許多多地方,隔壁鄰居施工都簽約,施工的那一個施主他要負責來維修、要賠償,這是合理的,確實合理合法。如果沒有這個法律,我們自己要懂得怎麼防範,如有損壞要全心全力去維修。爲什麼?四衆同修在這個地方居住,心安道就隆;如果住在這個房子,這個房子變成危樓,時時刻刻可能會倒掉,心不安,道業就不能成就。比一般建設商業大樓,那是爲了名聞利養,不可以一概而論。爲名聞利養這個利益很小;成就一個菩薩、成就一個祖師、成就一個大善知識,這個功德無量無邊。誰知道?我們如果不是幾十年在經教裏用了這一點功夫,我們也不會知道。這是大的。

  

  小的,飲食;再小的,像這些文件用品。這從前李老師常常教導我們,我們受他的提示,一張信紙、一個信封,再有就是電話,最容易造成罪過,常住物!十方人你要想到常住這個錢財,是十方人恭恭敬敬,真的自己省吃儉用,想到這個地方來修一點福,他們心目當中這個地方是福田;如果我們任意去糟蹋,那個罪報不得了!電話要不要使用?沒有必要的時候絕不使用,必要的時候要知道長話短說。人家說十分鍾、二十分鍾才講清楚的,我預先要想想,我要在叁分鍾當中把它講清楚、講明白,愛惜常住物!特別是出家人要修清淨心。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們,我們彼此互相之間要有什麼問題需要溝通,最好用傳真。傳真比電話要節省很多費用,而且電話裏頭廢話很多,傳真你寫成文字,廢話就少了。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如果沒有聽清楚,你再問又啰嗦了;傳真過來沒有看清楚,再看一遍、多看幾遍,你說省多少事!還有底案保存可查,這個好,非常非常之好!比電話好得太多了。

  

  這些話我也常常講,諸位一定要知道愛惜常住物;一定要知道我們人生在世,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對我們都有大恩大德。我們出門到哪裏去辦事,沿途上這些花草樹木,它們生長在那裏提供我們欣賞,讓我們行走這個路,尤其是遠程,不會感覺得寂寞,那是它們在供養我們,你知不知道它的恩德?佛知道、菩薩知道,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這是遠行菩薩『今具演』,具體表演給我們看。他表演什麼?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表演的是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這是修的「清淨方便波羅蜜」,我們應當要學。後面講到第七地,說得就更詳細、更明白了。

  

  

  

  雲音淨月菩薩贊頌第九首:

  

  【一切願行所莊嚴,無量剎海皆清淨,所有分別無能動,此無等地鹹宣說。】

  

  這一首是贊頌八地菩薩,他所修的是願波羅蜜,也是後得智的一種。七地修方便,八地修願。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在華嚴圓教裏頭,不但是地上菩薩,就是十信位的菩薩也是「一修一切修」。在十度齊修它有偏重,像八地偏重在願波羅蜜。『一切願行所莊嚴』,菩薩不只是一位,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在因地當中所發的弘願也是無量無邊。菩薩一修一切修,一門就圓滿一切法門,一願圓滿一切弘願,所以「一切願行所莊嚴」。佛爲了說法方便起見,把一切的弘願歸納爲四大類,我們通常稱爲四弘誓願;諸位一定要理解,絕對不是說只有這四種願,四願每一願裏頭,形相都是無量無邊際。無論是度衆生,十方無量無邊的剎海,每一個佛剎裏頭有無量無邊的衆生,菩薩發願幫助這些衆生,你想想看這個境界多麼廣大!所以這一願裏面就具足一切菩薩的行願。斷煩惱是幫助衆生,學法門也是幫助衆生,煩惱無盡,法門也沒有邊際。佛道我們今天明了了,佛道也是沒有邊際的。就以中國祖師大德來說,天臺家講的四種佛道,藏通別圓;華嚴教裏面講的,四十二個位次都是佛道,分證佛位、究竟佛果,都不是簡單的。「一切願行所莊嚴」,莊嚴的是身相,莊嚴的是土相,我們講的依正莊嚴。八地菩薩是不動地,這是真實的果位,于一切順逆境界、善惡之緣,不會再起心動念,這個時候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利益衆生。

  

  『無量剎海皆清淨』,我們今天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常常講的「五濁惡世」,濁就是染汙,很不清淨、極不清淨,惡是極度的不善。我們要問八地菩薩在我們這個地方,他是不是也看到清淨的境界?答案是肯定的,確實八地菩薩住在我們這邊,他住的是清淨法界,我們住的是濁惡法界。這又是什麼道理?這就說明法不是真的,《金剛經》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法是隨著心在轉變的;菩薩心清淨,所以他身清淨,他的生活環境清淨。世尊在《楞嚴經》上說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八地菩薩能轉境界了,不會被境界所轉。八地菩薩真正了解,清淨心性是真的,穢惡的現象是假的,真妄無礙,理事無礙,性相無礙,所以他能轉,我們不能轉。我們爲什麼不能轉?心不清淨。人家到不動地了,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以「無量剎海皆清淨」。

  

  「無量剎海」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個都不漏,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的剎海,寂光土、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一味清淨!我們有沒有能力入這個境界?這要看自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境隨心轉」,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心隨境轉是假的。但是一般世人我們想想,哪一個不被境界所轉?所謂觸景生情,情是什麼?六根接觸到外面六塵境界就起妄想、就起分別、就起執著,就被外面境界所轉了。但是你要曉得,你這是妄識被境界轉,真心不被境界轉。爲什麼?真心沒有妄,它怎麼會被妄境所轉?由此可知,真心可貴。什麼是真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個時候就是真心。佛菩薩教人沒有別的,喚起我們的真心而已。你看看《壇經》上的例子,惠能在五祖會下得道,得什麼道?恢複了用真心,他不再用妄心了。禅宗裏面所講的「明心見性」,這用真心,跟諸佛如來用同一個心。《華嚴經》上所念的同生衆、異生衆,同異是什麼差別?用心不一樣。你用的是妄心,就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這是跟佛不一樣,異生衆;這些菩薩摩诃薩跟佛用的心是一樣,同生衆,用真心不用妄心。我們修行修什麼?就修這個。果然轉過來,就是轉迷成悟,就是轉凡成聖。

  

  你看惠能對惠明講的話,惠明用妄心,去追趕惠能,想把衣缽奪回來,被他追上了。他在沒有出家之前是四品將軍,是個軍人,惠能不是他的對手,把衣缽放在一邊,自己躲藏起來。當然他看到衣缽,拿到衣缽就算了,不會再去傷害人了;哪裏知道真正有護法神守護衣缽,惠明居然拿不動。這個時候他知道了,這衣缽這麼重,他是個將軍,衣缽他拿不動,惠能輕而易舉就拿動,從這個地方他就覺悟了。所以立刻就忏悔、就回頭,說「我是爲求佛法來的,不是爲衣缽來的」,馬上念頭一轉,這個念頭轉得快,惠能大師就出來,「好,你既然是爲法來的」,那就幫助他,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明心見性。用什麼方法幫助他?他教他坐下來,把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聽他的提示。他怎麼提示?他說:「不思善、不思惡」,這就是講你把兩邊放下,「正在這個時候,如何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這一句話提醒,他真的就回頭了。不思善、不思惡,性宗裏面講的不著兩邊,中道不存,你的真心現前了。你思善思惡是妄心,兩邊都離開了還有個中道,你還執著一個中道,那還是妄心。告訴你兩邊不立、中道也沒有,你能不能悟入?惠明就在這個時候悟入了。

  

  我們在《壇經箋注》裏面看到的,惠能大師一生,他的學生當中有四十叁個人明心見性,惠明是其中的一位。一句話能把你點醒,我們今天讀了這一句話爲什麼不醒?有,有讀經開悟的,有聽經開悟的,也有念佛開悟的,有參究開悟的,各人善根機緣不相同,悟入那你就是用真心,用真心與諸佛跟法身菩薩同一個境界了。對于世出世間一切問題,真的是迎刃而解,你立刻就得大自在,你就智慧充滿了,從此之後你生活在智慧的境界裏,我們今天講,你過的是智慧的生活;沒有悟,你過的是煩惱的生活。煩…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四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