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四七卷)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說偈贊佛,雲音菩薩贊頌第五首:
【普藏等門難勝地,動寂相順無違反,佛法境界悉平等,如佛所淨皆能說。】
這一首偈是贊頌五地菩薩,「難勝地」。偈頌裏面也是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是說明證得五地的果位,是要積福與智慧,所以經文裏面有「普藏」;而且還要具足十種平等心,所以有「等門」。『普藏等門難勝地』,「普」是說前面叁地、四地所修積的福智,叁地修福,四地修精進,五地修禅定。「難勝」是講的定功,它底下講的『動寂相順無違反』,這是甚深的定境,定中的境界。在這個地方我們能夠看得到積集福德、精進求智是多麼的重要,有福有智才能解決問題,沒有福智,永遠淪落在凡夫地搞六道輪回。在六道裏面沒有福智,果報必定在叁途,我們對于這一樁事情有沒有警覺?我們讀菩薩的偈頌,應當有所感觸,應當有所啓發。佛在經論當中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最可貴處就是聞佛法,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這是得人身的可貴。如果得人身,把佛法的修學疏忽了,依舊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得人身還有什麼可貴處?跟得畜生身、餓鬼身想想看有什麼差別!這一樁事情不能不冷靜下來多想想。佛法始終求覺悟,覺悟沒有邊際,其深無底,到等覺菩薩依舊不舍棄勇猛精進。
我們凡夫實實在在說,爲過去生中無量劫來不善習氣所染,實在講是嚴重的染汙,遇到佛法了,也很難回頭。這什麼原因?遇到佛法沒有相當的理解,解得不深,你就不能不隨順妄習。總得要有相當深度的理解認知,你自自然然就會克服你的煩惱習氣,也就是說你能放得下了。現在我們這個狀況,老實說就是很多人講的,「這個事情我看得破,放不下,忍不過。」忍不過、放不下,真正的原因沒有真的看破;真看破了你肯定能放下,歡喜放下,再也不執著了。
我們這個學院現在依然在籌備期間,澳洲這個地方在今天整個世界上來看,它是個福地。從什麼地方看?從新年放長假看。許許多多公司機構,我聽說放假放兩個禮拜到叁個禮拜,甚至于有五個禮拜,這在其他國家地區看不到的。過去我們在美國住過多年,我們曉得,美國一年當中最長的假期只有五天,澳洲有五個星期,希有難逢,農業國家的製度。回想起在一個世紀之前,我們中國還是處于農業社會,過年假期很長,我小時候還經曆過。中國人過農曆年,從哪一天放假起?臘八開始,十二月初八。放到哪一天?放到二月二龍擡頭。不只五個星期,差不多將近兩個月,十二月初八放到二月初二。那個時代的人有福,不像現在這個時代,身心負擔很重,每天生活都很緊張。所以我們今天看到澳洲人,心情舒暢,這個身體輕松、沒有壓力,這個地方人的福報。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積的因,這一生當中生活上殊勝之緣,果報現前了。所以唯有福智能解決問題,給我們帶來真實幸福美滿的生活。
因爲正遇到澳洲的長假,工人都放假、都休息了,我們的工程進度一定要到明年四月間才能完成,所以我們現在處在籌備期間,一切都還沒有上軌道。工程的進度聽說很快,只要開工大概一兩個月,我們的工程大致上就告成。我們要建一個比較大一點的、多用途的殿堂,建兩個教室。有一棟房子還要移動,另外一棟房子要拆了重建,做爲常住的辦公室。我們住在此地,常住的大衆人數並不多,所以在這段期間工程沒有完成的時候,每個人事務上面負的責任很多,預定的課程往往跟不上。今天我問過這邊常住同學們,他們要求給他們叁個月的緩沖期間,我說很好。工程完成之後,嚴格要求,無論是從事于弘法跟護法,都要認真努力學習。弘護不能不通達教理,不通達教理我們在修學、在護持上往往出現差錯,那不是護法,是障礙佛法。障礙佛法自己並不曉得,如果知道自己做錯事,他就不會錯了;做錯事自己並不曉得,以爲自己做得很如法。所以弘護在今天一定要聽經。
弘法我們分成兩個組,一個組將來發心弘法,在講臺上講經說法,這個必須得「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你才會有成就。至于發心護持,擔任常住執事的,他們工作量比較大,這八個小時念佛,他可以減一半,或者每天在念佛堂念兩個小時;經一定要聽,經不聽理不明,你的想法看法與佛法就不相應。弘護之間免不了要産生誤會、産生障礙,這樣就不是護法了,這樣就是破壞佛法。照理說護法是哪些人來做?是從弘法退居下來的,我已經弘法多年了,年歲大了,退居下來護持佛法,這就沒有問題。也就是說,護法的人像學校裏面的校長、教務、總務、訓導,這些綱領的執事;擔任這個執事的是什麼人?過去都是教員,對于教學非常有經驗,他知道教員希望校長怎樣去製定教學政策,希望教務如何安排課程,他從教員出身的,他懂,他知道教員的甘苦,他能夠爲他們服務。職員是爲教員服務的,教員是爲佛法服務的、爲衆生服務的,弘護是一體。沒有德行、沒有學問,這個事情怎麼能做好?對于經論的信解是學問,經典裏面的教誨落實到我們生活當中是德行。
我一生從事于教學工作,我希望護持的人怎樣幫助我,我今天應當如何幫助人。如果我沒有這麼多年教學的經驗,人家如何幫助我我想不到;通過自己長時間學習的經驗心得,這才明了。我們現在遭遇到的困難,就是發心弘法、護法都是初學,都是沒有經驗。雖然是初學沒有經驗,我們畢竟相處有好幾年了,這些年當中你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多少能夠吸收一些佛法的知識,至少知道弘護是一體。在這個道場,無論你是院長、副院長、還是當家,乃至于在家同修發心到這個地方來擔任義務工作的,我們是一體。這一體還包括從外地到我們道場來參學的,在我們的心目當中是一家人,一體。這個概念不管你有沒有,總而言之一句話,你聽得耳熟,其他地方聽不到的,這個地方聽得耳熟,聽過許許多多遍。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落實?把你所聽到的變成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你就得受用了,你就知道怎樣護持了,護持正法。
往年韓館長是一個好榜樣,她雖然有缺點,她缺點少、優點多,她的缺點不是重要的,她的優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跟她相處叁十年,說實實在在的話,她走了之後能再找到一個像她這樣的人嗎?她明白一些道理是早年二十年聽經,她初學是真聽,聽了有疑問的、有不明白的,常常來問。自己寫筆記,她寫作很勤快,底子很深。圖書館建立成功之後,她擔任館長,事務方面的事情多了,一身承擔;她還是聽經,但是不像從前那麼用功,那是什麼?事務的事情太多。我們弘法的人省心了,她替我們操心,她所想的很周到、很圓滿。在她生病之前跟我商量過好多次,因爲圖書館産權是登記在她的名下,她要轉給我,不但全部要轉移,而且把她自己住在溝子口的房子也要送給我。我跟她講我不要房子,那個房子還是送給圖書館,做圖書館的招待所,她同意了。我說:你不要這麼著急,等你病好了之後,我們再來辦轉移手續。誰都沒有想到她一病不起,你就想她的存心,她的心善良。沒有想到她這一次一病就不起了,她常常生病也住過很多次的醫院,所以我們對這個事情並不是很著急。走了以後還一再囑咐她的兒子要繼續護持佛法,她的願望十二條你們大家都看到的,所以她的功德是圓滿的。
她走了以後一年,她兒子把圖書館收回去,他是繼承人,這是別有因緣,館長沒有過失。館長是這個道場的守護神,一般人看不出來,有智慧的人、明白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的護法,一個世紀裏頭難得出現一個。她兒子把圖書館收回去了,這個無所謂,我們一生要成就的是道業,我們不要事業。往年我追隨李炳南老居士,老師常常告訴我們,「不怕沒有廟,只怕沒有道」,他講了很多很多遍,我們的印象很深刻,所以我們對于廟、道場不重視,我們重視道業。道業是什麼?對于如來的經教我們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這是道業。我們離開「華藏圖書館」,佛菩薩安排的,你們想想看,如果不離開「華藏圖書館」,哪裏有今天的道場?哪裏有這麼樣的殊勝?哪裏會有香港的道場?現在我們在新加坡雖然沒有道場,我們在古晉建了一個道場。你看看離開一個,我們得到叁個,而且叁處都比「華藏圖書館」殊勝太多倍了,佛菩薩的安排!
所以我對于高貴民,他的作爲我是感恩戴德,他要不收回去,你們許多同修知道我的個性,我非常重義氣,我非常念舊,我怎麼可能離開臺北?那是我跟館長辛辛苦苦叁十年經營的一個小事業,不能說她走了我們就不要了,我必須要把這個責任承擔起來;她兒子接收,我得大自在了。我一生所發的願: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館長走了之後,我這個願恐怕不能夠圓滿,我得要管,她兒子接過去之後我還是不要管了。章嘉大師早年告訴我,「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薩替你安排的,你自己一點都不要操心。」我相信我的老師,老師教導我的,我一生信受,我才能有這麼一點成就。如果老師的教誨陽奉陰違,你怎麼可能有成就?我們住在此地也是佛菩薩安排,得到這一個國家聯邦州政府、地方政府這些議員們都歡喜照顧。我們跟他們過去沒有往來,一接觸有這麼好的法緣,這是叁寶威神的加持,不是我們自己有什麼德行。我們感恩叁寶威神加持,但是我們如何報答叁寶,如何報答這個地方?認真努力修行,在這個地方證果了,這個地方人真的就有福了。我們關懷這個國家、這個地區所有一切的人民,我們全心全力爲他們服務,這是形式上感恩報恩,實質上是我們修學有具體的成就;如果拿不出修行的成就,我們對不起叁寶,我們對不起這個國家地區所有一切衆生。
你們住在此地,如果真正理解、真正明了,我會全心全力照顧大家;如果你們是陽奉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四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