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經曆?人在這個世間壽命不長,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雖然說是科學技術醫藥發達,你仔細去調查,古人這句話還是有效,確確實實,叁十、四十、五十、六十走的人有多少?太多太多了,醫藥發達能夠延長人壽命嗎?不能。諸位細細讀《了凡四訓》你就明白,命運的改變不是在醫藥,是在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可以延年益壽。不是在醫藥,醫藥能治病,不能夠延長壽命,不能治命,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醫藥再發達,科學再發達,決定不能改變因果,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因一定要受惡報。這在前面我們講十種智力的時候,第一種是「處非處智力」,佛清楚明了,我們學了之後要記住,改變我們以往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
第二句自受用,「一切智性如虛空」,《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話是真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都是講實話。說到更親切之處,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講了叁個不可得。心是能現能變,佛又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不可得,能現能變不可得,所現所變怎麼可得?一切法不可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果然清楚明白了,你從內心裏放下了,知道一切法都不可得,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得大自在,這是受用法樂,我們常講的法喜充滿。法樂怎麼來的?由前面六波羅蜜成立妙智,這個妙智就是智波羅蜜;你有這個智慧,你才受用法樂,我們一般講你才能夠真正得到法喜充滿,你才真正有智慧、有能力去幫助衆生。不能夠具足福慧你想幫助人,你也沒有辦法幫助;我們要幫助別人,要成就自己,一定要有福慧。
福是前面五條,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是福德,般若是智慧。般若應用在前面五條裏面,布施有方便願力智,持戒也有方便願力智,忍辱、精進、禅定亦複如是,這裏頭都有方便願力智;所以前面五條叫波羅蜜,這個時候你知道「一切智性如虛空」,你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知道「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你做得非常積極,做得非常圓滿,心地幹幹淨淨,一塵都不染,這是自受用。所作所爲利樂有情,這裏頭生大歡喜;青年守則十二條裏有「助人爲快樂之本」,你的快樂是從哪裏來的?修前面五度饒益有情,快樂是從這裏來的。你不能修前面五度利益一切衆生,你快樂從何而生?生不起來。這個我們得多想想,想通了再想怎麼落實,怎樣去做?真正想通了不難,它就是實際生活,而且落實從家庭裏面開始,逐漸向外擴大。
華嚴圓教十度齊修,你的心善、言善、行善,用六度做出來爲你一家人服務,你的父母一定會感覺得很快樂,「我的子女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爲什麼?因爲你落實了十波羅蜜,你都做到了;你的子女一定會明了、會贊歎,「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你爲一家人服務,你給這一家人帶來了幸福美滿,你建立了一個真正的佛教家庭,六度六和敬的家庭,這是菩薩事業。在家學佛哪裏不能成佛?你能這樣作法,你在家就成佛了,真正究竟圓滿佛,不是假佛。自自然然,你會把你家裏面的這些成就,『舒光普照』就是影響,你的智慧光明德行的影響,會波及到你的鄰裏鄉黨、親戚朋友,大家都向你看齊,大家都贊歎你。自利不就利他了嗎?我爲什麼要做這個樣子?我做這個樣子原本目的就是要影響一切衆生的,我這樣做是爲一切衆生而做的,我不可以做得不好,我不可以不認真。我要是做得不好,我要是做得不認真,換句話說,産生不了影響,我錯了。我能産生最好的影響,最究竟最圓滿的影響,我成功了,所以化他原來是自利。
自受用裏頭真實智慧是觀空,空有無礙。《心經》說得很好,「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是一樁事不是兩樁事。所以觀空不是消極,觀空是非常積極。如果觀空消極了,什麼事情都不想做了,那叫惡取空,那是把空的意思解錯了。空的真義果然是他的那種看法,這個世界早就毀滅了,世界早就不存在了,哪有諸佛菩薩?哪裏會有十法界?由此可知,空有是一不是二,心地愈清淨的人,比我們一般人做事情愈積極、愈認真、愈努力。所以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就能體會,釋迦牟尼佛從事的職業是教學,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介紹「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他從事這個行業;你看他對他的事業多麼認真,一點都不馬虎,這是教我們的,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每天給大衆上課八個小時,一年到頭沒有假期,四十九年沒有休息,這種敬業的精神,我們看看古今中外哪一個人能夠跟他相比?我們今天想起來慚愧,我們現在一天才四個小時,跟釋迦牟尼佛相比已經打了對折,自己還覺得很累、很辛苦,怎麼說都說不過去。無論是在教在學,釋迦牟尼佛都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求學的時候你看看他能舍棄榮華富貴,能夠放下名聞利養去求學;求學很辛苦,尋師訪道,學成之後全心全力教化衆生。所以這兩個階段我們都要看清楚,他是怎麼學的?學了以後他是怎樣爲大衆服務的?我們要學佛,釋迦牟尼佛活的樣子,活生生的典型,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是放不下、看不破。
我第一天拜訪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教,頭一天他就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以後我讀《釋迦譜》、《釋迦方志》,《大藏經》上有這兩樣等于說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古人寫的,我才曉得章嘉大師教導我的是有根據的,不是他隨便說的,釋迦牟尼佛做到了。開始學佛的時候,我們不說學佛,我們說求學,開始求學的時候,他學習的動機我們要知道,他的動機從哪裏來的?從出去遊玩,看到生老病死苦,衆生不能避免;縱然自己做了國王,生老病死這四個問題還是不能解決,這不是做國王能解決得了的,國王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不但國王有,欲界天王也有。他動機在這裏,如何能夠離苦得樂,能夠斷絕八苦、叁苦;叁苦是講叁界,苦苦、壞苦、行苦。這樣才去求學,求學的目的解決苦難,這個苦難他知道,衆生有自己也有。
如果爲自己,不必舍棄王位,聘請好的老師來教;要爲一切衆生那就不一樣了,他發的心是要解決一切衆生這些苦難,那就不是做國王能辦到的。想想什麼身分能辦到?老師教學。所以他不搞政治了,他去搞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多元文化社會教育是他老人家開端的,真的是全世界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祖師。他怎麼學?他如何來建立教學?如何來推展教學?我們如果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你到哪裏去學?你沒有地方學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菩薩學處。所以世尊在一切經上所說的他全部都做到了,他是真正做到之後,深刻的體驗才告訴我們。所以他的話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疑惑是我們,我們有疑惑。我們的疑惑從哪來的?業障起來的。
我們的業障很難消除,原因總是圖自己的方便,圖自己方便不能不損害別人。我怎麼會損害別人?我不能給別人做一個最好的形象,我沒有辦法提醒別人,這樣對別人就損壞。所以佛菩薩念念把衆生擺在第一,把自己擺在後面。做一個好的形象要做到底,決不是半途而廢,決不是有頭無尾,始終如一。他老人家示現,從出生到圓寂八十年如一日,求學教學一生也是如一日,沒有松懈過。所以我們看人,這個人有始有終,這個人根機成熟了;敷衍塞責有始無終,他哪裏會有成就?他不能夠相續,斷斷續續,興致來了,裝模作樣一下;興致沒有了,立刻就松懈了。所以今天,人學好學善不如鬼神。
『是故得成無礙力』,這一句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入不二法門,你才真正無礙,《華嚴經》上講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四種無礙從哪裏來的?我們曉得「受用法樂,成熟有情」,這兩種無礙,理事無礙;『舒光普照十方剎』,事事無礙。這末後一句就是「衆生無邊誓願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九法界的衆生,都受到你的智慧光明福德的幫助,這是普照,這是大圓滿的成就。諸佛如來的大圓滿,一定要落實在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之中,這是我們真的學佛,我們真正是佛的弟子。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四四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