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叁七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叁七卷)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說偈贊佛,金焰菩薩偈頌第八首:

  

  【佛智無礙包叁世,剎那悉現毛孔中,佛法國土及衆生,所現皆由隨念力。】

  

  清涼大師在注疏裏面告訴我們,第八首偈就是「宿住隨念智力」,這個意思是說過去的境界,「本生本事,住宿世故」,所以稱爲「宿住」,「于此宿住而起隨念,念俱行智,名宿住智力」,這是對這個名詞術語的解釋,意思就是說我們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種種的行業、果報,這些事情在不在?佛法裏面講都在阿賴耶識裏面。阿賴耶稱爲「藏識」,「藏」是含藏不失,就像我們這個世間的檔案資料室一樣,全部都儲存在那個地方,並沒有失掉。你隨時起個念頭,這個檔案立刻就調出來、就起現行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一切衆生所造的行業、果報,實實在在講都有資料可查,你不能說是隱瞞,「我做這些事情沒有人知道」,那你就想錯了。有一些世間人,聽到閻王殿上有孽鏡臺,人做了很多錯事情不承認,好!你到孽鏡臺去照照鏡子,那個鏡子大概就像電視畫面一樣,把你過去生中所造的一些惡業,全都在那裏面放映出來,你自己看,然後再問你:「你承認不承認?」阿賴耶識的含藏比孽鏡臺還要利害,纖毫不漏。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還敢作惡嗎?學佛要明白這些事實真相,這是「諸法實相」。佛這一個智慧圓滿,知道自己生生世世,也能夠明了一切衆生。

  

  《瑜伽論》裏頭對這個名相的解釋,「若知前際」,前際是前世,前是講過去,過去無始你能夠知道,「隨念一切趣因,是遍趣力。若知前際姓名苦樂等事,名宿住力」。解釋這個名詞,主要是在後面這一句,知道你過去生生世世,你的行業、你所得的果報、你的色身、你叫什麼名字、你在這一生當中所受的苦樂種種果報,這個能力叫宿住力。偈文當中第一句是講能念,第二句「剎那悉現」,這是講時間的短促,查閱資料速度太快了,第叁句是講所念的事,最後是結歸智力。

  

  『佛智無礙包叁世』,我們特別要注意「叁世」,不僅是過去的,未來也知道。那我們要講,如果未來知道,那不就是變成宿命論嗎?我們的業報怎麼能轉?像《了凡四訓》,孔先生算定了凡先生的壽命五十叁歲,他遇到雲谷禅師,雲谷禅師教他斷惡修善,他活到了七十四歲。這個命到底是有定還是無定?佛菩薩怎麼講法?首先我們要了解,佛說一切法,沒有定法,佛不但是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佛說的是什麼?佛講的是事實真相,現前就今天而論,你是怎麼個結果,孔先生算的、雲谷禅師所教的是變數。

  

  我們每天起心動念,念頭裏頭有善、有惡、有無記,每天都有加減乘除,善加一點,惡少一點;惡加一點,善少一點,天天都有加減乘除,這個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大致上算命就算得相當准確。如果幅度大,大幅度的起降,這個命運就不准。佛菩薩知不知道?知道,你每天的變化他都曉得,這才叫真智慧。每天你會遇到什麼樣的緣,知道你每天起心動念,知道每天的造作,昨天給你講的命運是怎麼樣,今天又跟你說你的命運怎麼樣;換句話說,命要天天算,算一次不靈。天天要算、年年要算,年年加減乘除不一樣。所以你要問佛,像我們世間問個流年、問個終身,那是不可靠的、是不准確的。除非遇到一個愚人、癡人,他天天守住他這個命運,就像了凡先生一樣,每天什麼都不想,反正命算定了,那叫標准凡夫,他也不作惡,他也不作善,反正命定了,那就完全照著孔先生所算的過日子。如果他作惡作善就變了,他要是作大惡,等不到五十叁歲,可能叁十、四十就死了,惡報現前;他要做些大善,他可能就是六十、七十、八十,起變化。不管你怎麼變,佛都知道;換句話說,你時時刻刻起心動念,你所造的因,你所得的果報,佛沒有不知道的,「佛智無礙包叁世」。

  

  知道過去不難,知道未來就不容易。「宿住隨念智力」,著重「隨念」這兩個字,隨念是活的。如果沒有隨念,宿住智力就變成宿命論了,這兩個字加在裏頭好!活活潑潑。所以人生在世,不能不知道斷惡修善,斷惡修善要學佛菩薩,不爲自己爲衆生,這個功德無比的殊勝。幫助衆生回頭,幫助衆生覺悟。所以我常常勸導我們培訓班的同學們,我們在這一生很難得,不管你是什麼因緣,你今天剃頭出家了,你選擇這一個身分、你選擇這個行業,就要敬業把這個行業幹好。這個行業是什麼?佛在經典上常講「天人師」,你也是真難得,你選的行業是天人師。我們要問問自己:像不像天人師?這些年來我們在各個地方講經,打出一個總題目:「學爲人師,行爲世範」,這就是我們的行業,我們要學習做一切衆生的師表,師是表率;我這種行爲可以給你們做表率,可以給你們做榜樣、做模範,你學我這個行爲就對了。我這個行爲是什麼行爲?我這個行爲是佛菩薩的代表,用我這個形象代表諸佛菩薩。我這個代表像不像?這個形象果然像,我們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才真正在這個地方做自度度他的工作。這個工作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大經裏面講了太多次,教化衆生最重要的是契機,這個「機」是當前這個世界、當前這個世間的衆生,首先我們要觀察,現在這些衆生他有哪些錯誤?對于宇宙人生,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什麼地方他想錯了,什麼地方他看錯了,什麼地方他說錯了、他做錯了,像大夫治病一樣,先把他這個病源找出來,然後對症下藥。藥在哪裏下?藥在我們本身下。本身,不論我們有沒有這個毛病,說老實話,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諸佛菩薩已經成就圓滿的智慧、功德、色相,他還有什麼毛病?一點毛病都沒有。但是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來做什麼?來裝病,他不是真的有病。所裝的病就是現前社會大衆的病,然後再治療。這個治療是什麼?給社會大衆看:你看!我有這個病,你也有這個病,我治好了,你照我這個方法你也能治好。

  

  這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爲一切衆生做種種示現。菩薩要沒有這個智慧,怎麼行?衆生這些毛病不是一生一世學來的,根源深!生生世世累積的惡業含藏在阿賴耶識裏頭。過去爲什麼不發作?過去也發作,發作得少,發作得不嚴重,這是什麼原因?緣,過去的善緣多,惡緣少。我們知道,果報的現前是因加上緣才變成果報,有因沒有緣不會結果。譬如種子,植物的種子是因,它要結果,一定要這個種子種在土壤裏,還要有適合它生長的肥料、陽光、空氣,它才會發芽,才會生根、茁壯、開花、結果,果就現前。如果緣不具足,你這個種子把它放在一個玻璃杯裏面,你放一百年,它也不會生根,也不會發芽,沒有緣。古時候,人心純樸,好善好德,這就感應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應化到這個世間來教化大衆,這個善緣殊勝,所以阿賴耶識雖然有惡習種子,它不起現行。

  

  現代這個社會衆生念念當中,他念什麼?他念貪、瞋、癡、慢,排斥聖賢的教誨,這是惡緣殊勝,善緣沒有了。也有感應,什麼人應化到這個世間來?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喜歡作惡,你也喜歡作惡,這兩個就起感應道交。妖魔鬼怪來了,助長你的惡業,讓你在這一生當中毫無顧忌,拼命去造惡業,到你命終之後,惡的果報現前了。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是定法,修學大乘的人懂得這個道理,爲什麼沒有定法?「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不定,境界哪裏會定?果報哪裏會有一定?《地藏菩薩本願經》裏面所講的地獄,那是什麼時候的地獄?古時候的地獄,不是現在的。現在的地獄,在我們想象當中,比古時候的地獄不知道要大多少倍,爲什麼?古時候造惡的人少,現在造惡的人多,古時候那個地獄容納不下了。古時候造作罪業的人,說老實話,還有一點良心,良心還沒有滅盡,講起這個惡業還有一點不好意思,所以地獄裏面的刑罰就輕了。現在的人作惡,毫無忌憚,一絲毫羞恥的心都沒有,一絲毫慚愧的心都沒有,那麼我們曉得,現在地獄裏頭刑罰比過去經上講的,不曉得要重多少倍!這種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能夠體會得到!

  

  我們今天來到這個世間,參加了這個行業,佛的形象在哪裏?佛的形象就在我們身上。所以我跟許許多多宗教接觸,我都告訴他們:上帝的形象在哪裏?在基督徒,在天主教徒、猶太教徒。上帝形象裏頭最重要的:「神愛世人」,你們教徒代表神的形象,神怎麼愛世人,要你們的教徒做出來愛一切世人,你們代表神。佛家的大慈大悲、諸佛如來大慈大悲在哪裏?空空洞洞的,太抽象了,在佛教徒,佛門的四衆弟子代表諸佛菩薩,要把你的大慈大悲落實,真正慈悲一切。伊斯蘭教每一段經文前面說:「阿拉確實是仁慈的」,他們稱上帝稱阿拉。阿拉仁慈在哪裏?在回教徒,回教徒代表阿拉落實仁慈。這是作聖之途,這是聖人的學生、聖人的弟子,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的形象像不像?

  

  一切時、一切處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像不像菩薩、像不像佛?我這個樣子走出去能不能見人?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當然過去世業習深重,我們自己不曉得,佛知道。現前這些環境是緣,我們每天讀誦經教,經教是緣,希望用佛的經典教誨這一個善緣,把我們阿賴耶識過去生生世世修學佛法的種子引發出來。現在有個好的形象是果報,這個形象無論在什麼地方,一切人、一切物,這個「物」我們講「九法界衆生」,看到你這個形象都敬服。他對你尊重就是對佛菩薩尊重,就是對聖賢尊重,就是對一切衆生的真性尊重,這個道理幾個人懂?我們不能夠看輕自己,不能夠忽略了自己。看到一切衆生的病,我們要勇猛精進,在自己身上示現改過自新,做給人家看。這就是十種力,十種不思議的善巧方便,十種不思議的權智。

  

  今天世界上的這些衆生,普遍病根是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沒有慈悲…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叁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