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間一切緣統統放下,心裏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自己家裏小佛堂只供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印光大師就是這樣的,佛像後面牆壁上他老人家寫一個大字「死」,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等覺菩薩再來的,還需要修嗎?他修成了,圓滿了,還要做出修行人的樣子,一個初學人的樣子,教我們,這是他的大慈大悲,人家早就成佛了,圓滿的佛果。我們是小學生,他還要裝成一個小學生的樣子給我們看,還要用個「死」字來提醒自己,想想到死了,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你能帶得走?你還有什麼好留戀的?這個時候你能不放下嗎?佛法裏常常教給我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走,你來的時候什麼沒有帶來,去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你來的時候是業力來的,你走的時候還帶著業力去,業力不可思議。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
我們明白了,我活在這一生當中,過去不必說了,過去沒有學佛不知道,今天我明白了,今天我懂得了,從今天起,我要修我的來生。如果我造惡業,我的來生是黑暗的,果報是叁途六道。如果我真的能夠改過向善,依照佛陀教誨來修行,我的前途是光明的,金色光明,「蓮華垂布金色光」,我要學做一個出汙泥而不染,這就對了。在這個世間,現在的社會,真的是五濁惡世,濁是混濁,清淨的反面,混濁到了極處,惡是十惡業,看看這個社會衆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十惡。這個世界,最近,我是不看報紙、不看電視廣播,我的訊息是同學們告訴我的,世界的動亂一天比一天嚴重,災難頻繁,次數愈來愈多,災難的程度愈來愈大,全世界各個地方發生的。他們來跟我說,我一聽就明了,爲什麼?我知道因,我明了緣,惡因加上惡緣,這果報自然現成,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們處在這個環境,要加倍的斷惡修善,要快速的轉迷爲悟,災難再大,我們自己有好地方去。
李木源居士前天告訴我,他作夢夢到一個地方,他說那個地方太好太好了,鳥在空中飛,鳥飛的樣子像蝴蝶一樣,都感覺得一片祥和,動作都很緩慢。居住的房屋是白玉的,我們今天講七寶宮殿。夢到一個童子,夢到有一個金色的人給他叁粒藥丸叫他吃。他最近生病,吃了之後,告訴他要喝水,他就拿個杯子喝水,喝了幾口水醒了,醒過來之後手上果然拿了個茶杯。他非常驚訝!天天想夢中境界。吃了那個藥,那藥非常的香,醒過來口裏還有清香,他的病逐漸就恢複了,醫生去檢查,果然他的腫瘤消了,不可思議。所以不要怕死,不要貪生,災難來了有好地方去,好心准有好報。決定不要造惡業,把握修善積德的機會,這個很重要,這個機會裏頭最殊勝的是依教奉行。
『其光演佛妙聲雲』,這一條重要,光是我們的智慧,我們覺悟了,我們明白了,要把佛陀的教學從我們身上表演出來,做出來給社會大衆看。我常講,我們做什麼?你看看現在社會大衆毛病在哪裏,廣大的群衆,他的想法錯誤、看法錯誤,他只看到不善的這一面,善的那一面沒有看到,他所想的,現在國內外普遍一個錯誤的思想是競爭,這個思想錯誤。我們表現出什麼?我們教他「于人無爭、于世無求」,他們好象如果不競爭,將來就不能在這個社會生存,我們不競爭,看看我們能活得了、活不了。我們不爭不求,我們活得很快樂,讓他看了之後,從這裏面去反省,不需要爭,會活得很快樂。
競爭提升是鬥爭,他們心目當中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這個戰爭就是第叁次世界大戰,這是很大的惡業,這個戰爭要是爆發,你要曉得這個世間多少人生命財産消失了。你殺別人,人家殺你,殺人者人恒殺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所以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說,我勸導美國,不要做世界警察,應當做世界的聖誕老人,你看聖誕老人哪個不喜歡?誰都愛他,警察誰都怕他,小孩聽說警察,趕緊躲起來。我們要是讓全世界廣大群衆愛戴,你就成功了。所以你要愛人,人家就會愛你,你懷疑別人,別人懷疑你,你恨別人,別人恨你,你報複別人,別人報複你,這天經地義,是天理。我們教化衆生,這就是佛菩薩教化衆生,我們做一個樣版,做一個模型,佛菩薩的教誨落實在我們的形象上,我們用這個形象顯示佛菩薩對九法界衆生的教化,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其光演佛妙聲雲」。
『普蔭十方諸剎土』,「普蔭」就是教化的影響力,確確實實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給九法界衆生做榜樣,總得明白這個道理。現在衆生不懂得孝養父母,不懂得尊敬師長,我們要做出來。現在衆生在社會,人與人之間沒有道義,不懂得道義,不懂得仁義,不知道情義,不知道恩義,我們要做出樣子,知恩報恩,做出來給大家看。現在世間人都想占別人便宜,我們要表演處處吃虧、處處忍讓,讓他們在這裏面體會我們這種生活好不好,值不值得學習,讓他去反省,讓他去反思,這就是光明普照。『永息衆生煩惱熱』,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的表現,都是希望衆生息滅他的煩惱習氣,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過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道德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彼此尊重的生活,彼此敬愛的生活,彼此互助的生活,決定沒有侵占,決定沒有奪取,決定沒有控製,你說這個心多清涼、多自在。第五首:
【菩提樹王自在力,常放光明極清淨,十方衆會無有邊,莫不影現道場中。】
『菩提樹王』,這一句是比喻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也比喻依教奉行的人功夫得力,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開智慧了,得自在了。換句話說,沒有學佛之前,過的是煩惱的生活,我們常常聽到「好煩」,他過的煩惱的生活。爲什麼?他起心動念、一切作爲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也就是說,什麼人當家做主?自私自利、貪瞋癡慢,他的生活怎麼能離開煩惱!學佛的人轉變了,真正學佛,不再隨順煩惱習氣,不再有自私自利,不再有貪瞋癡慢,這個東西放下了。放下之後誰做主?我們沒有明心見性,不要緊,依靠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教導我們戒定慧、叁學六度,我們依靠這個。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佛教導我們依四攝法,同學們有問我們,如何攝受教化衆生,四攝法我講得很多,講得很詳細,一定要把它落實在你的家庭,你的家庭是道場。落實在你的事業裏面,無論你經營哪一個行業,也是道場。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一切時一切處,因緣聚會的時候,無不是菩提道場,這自在了。
『常放光明極清淨』,你要把你的智慧、把你的福德、把你的相好,展現給有緣的大衆。什麼叫有緣?跟你親近的人,有緣跟你接觸到的人,你現給他看,時間雖然短,感受雖然不是很強烈,他阿賴耶識裏頭已經種下菩提種子,這一生當中雖然機緣不成熟,沒有得度,來生後世,這是他得度的真因,這個真因給他種下去了。所以歸根結柢一句話,就是一切經最後的一句「依教奉行」。
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依據什麼樣的經論,我常常勸同學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不要搞得太多太雜,爲什麼?太多太雜,你清淨心得不到。清淨心是根本智,得清淨心之後你就會開智慧,清淨心是定,定能生慧,慧能通達一切法。這就是「常放光明極清淨」,光明跟清淨是一體。你要令社會大衆跟你接觸的時候有明顯的感覺,跟你一見面,無論時間長短,他感觸強烈程度不一樣,一定要叫這個人感觸到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見面就感覺到,一接觸就感覺到。你自己要不真正做出來,人家憑什麼會感覺到?如果我們自己自私自利、貪瞋癡慢,處處都想占別人便宜,處處起心動念都是想損人利己,那人家一接觸,看到你的相貌很可怕,某人很厲害,某人不可以惹他。當自己達到某一個程度,會有強烈的氣氛,外國人講磁場,跟你接觸磁場不一樣,氣氛不相同,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常放光明極清淨」,意思就長了,這裏頭意思就深了。
『十方衆會無有邊』,這一句是講你影響的範圍、影響的時間,範圍大,時間長。我們今天給「十方衆會」,就是九法界衆生,我們給他是好的影響,還是惡的影響?由此可知,真正修行人,這一生當中,永遠生活在智慧之中,一切時一切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離般若智慧,也就是不離清淨平等正覺,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對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誠的感恩。你要能夠覺悟到一切衆生,包括植物、礦物、微塵、小草,對我都有真實的恩德,我們要懂得感恩。『莫不影現道場中』,「道場」就是我們修學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教化衆生的環境,統統都顯現出來。真正關鍵還是在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記住,什麼叫道場?我們在行道,我們在修道,這個場地就是道場。如果我們不懂得修學,不懂得行道,場地建得再好,不是道場,有場無道,這就不叫道場。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叁一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