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殺生,我們對待小昆蟲都非常尊敬,別人看到:「哎呀,這個人神經病,這個人頭腦有問題。」我們不要去理會他,不要人家這麼一說,哦!我們覺得自己不好意思做了,錯了。我們要做出形象給他看,影響他,不要被他影響了。他那個影響是不善的,我們慢慢做出好樣子來影響,是善的。
你要不相信你試試看,夏天蚊蟲來咬你,晚上睡覺的時候你可以跟蚊蟲商量:不要咬我的臉,臉上咬了明天很難看,不要咬手,身上你可以隨便咬,咬的時候不要我有癢有痛。它會跟你合作,真聽話。我們做出這個樣子給人看:你看你被蚊子咬了,你咬了會痛會癢,我被蚊子咬了不痛不癢,這就是你不如我的地方。我讓它咬我什麼地方,它都很聽話、很合作,它有靈性。我講經講了你們都不肯做,肯做的人都有這個效果。他們來告訴我,我很歡喜,證明我講得沒錯,我不是騙人,真有這個效應。所以動物、植物都有靈性,我們尊重它就是尊重自己。自己真正德行成就,這些蚊蟲跳蚤不會來咬你了。爲什麼?牠尊敬你,它不好意思來找你麻煩。我們在印光大師傳記裏面看到,他老人家七十歲以後,他所住的寮房裏這些小動物一個都沒有。原來有。早年大師侍者想把這些東西清除,不殺它,把它趕走。印光大師搖頭說不必。爲什麼?「讓它在,在房間裏面警策我、勉勵我,我的德行還不夠,還不能夠感化它。」那是修行人的善知識,大師是示現做樣子給我們後學人看的。我們後學人看到聽到了,明白虛空法界剎土衆生原本是一體,他怎麼會沒有感應?全是通的。現在爲什麼不通?不通是因爲我們過分的妄想執著,這個樣子才不通的。假如我們把妄想放下、執著放下,我們跟他就能溝通;他知道我們的意思,我們也知道他的意思,可以和睦相處,可以大家在一起修六和敬。
所以你心定了,你才開智慧。要想心得定,要守住古人兩句話,「于世無求,于人無爭」,你的心就容易得定。如果你還貪求、還好爭,這個定不容易得到。一個爭、一個求,是破壞你禅定最大的一個敵人,我們要遠離。活在這個世間,一切無所求無所爭。你爭,我讓你。所以佛菩薩能跟一切衆生和睦相處,道理在哪裏?很簡單,你要的我不要,你求的我不求;你跟我做朋友,對你決定沒有傷害。他就歡喜跟你交朋友了,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你就有資格跟九法界衆生作善友,你說這多有意義、多有價值,這就是佛菩薩嘛!所以一定要開智慧,見聞覺知無一不是智慧,常生智慧。叁學後面我們選的是六度,菩薩修學的總綱領,《華嚴經》向下會細說;最後我們選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所以我們總共五個科目:叁福、六和、叁學、六度、十願。好記,一定要能記得住,時時刻刻能記得住。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這個大原則,不違背這個總綱領,這樣就對了。菩薩細行這就好辦了,先把總的綱領、原則掌握到。
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這幾句話講得好:「若無大悲,不入生死」,你就不能行菩薩道。大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緣是條件,沒有條件,無條件的愛心。衆生造無量無邊罪業,一點都不責怪他,而且憐憫他、同情他,爲什麼?同體大悲。他跟我是同一個法性,在有情衆生上說他跟我是同一個佛性。爲什麼他會做錯事?他在迷,我過去在迷跟他沒有兩樣,也常常做同樣的錯事,誰來原諒我,誰來憐憫我?今天我看到別人做這些錯事,要常常想到自己,我們自然就會體諒別人了。他愚癡,他不了解事實真相,同情他、憐憫他,爲什麼?他的造作後面有果報。因必定感果,哪有造因後頭沒有結果的道理?你造的善因一定得善果,我們看到歡喜;你造的惡因必定有惡報,我們看到很難過,愚癡、昏昧。
爲什麼會落到這個地步?世出世間聖人告訴我們:他沒有緣分。或者我們就一般世間人所說的,他沒有福氣、沒有福分親近善知識,他沒有這個福分。沒有福分接受聖賢人的教誨,這就是不讀聖賢書之過。我們親近善知識,接受聖賢人的教誨,具體而言就是讀聖賢書。世間法裏面我們讀儒書,出世間法裏面我們讀佛書,這是我們一生的依止,我們依止善知識。儒家《四書》、《五經》是善友,佛法裏面我們現在講的這幾部重要的經典,《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地藏菩薩本願經》、淨土五經一論、《法華》、《楞嚴》、《大方廣佛華嚴經》,不必再多了,這些足夠了。我們到這個世間來認真努力修學,對于這些經論信受奉行,「受持讀誦,爲人演說」,給諸位說,這就是菩薩應世。誰是菩薩?你就是菩薩!你到這個世間來沒有別的事情,就是幹這個事情,做出這個樣子給社會大衆看。世出世間一切法真的看得破,真的放得下,真的舍己爲人,盡心盡力爲一切衆生服務,這就是「行出生菩薩無邊行門」。這是就目前我們自己這個環境上來修學,簡單扼要,人人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的。廣說,那就是各個不同的宗派有各個宗派所依靠的經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我們只要把綱領原則掌握到,任何一個宗派的經論都是好的,都是值得贊歎的,都是值得去表演,把覺悟的形象做出來給大家看,感化衆生,勸導衆生回頭是岸。
「同生衆十普菩薩」長行最後一句:
【普相最勝光菩薩摩诃薩,得能于無相法界中,出現一切諸佛境界解脫門。】
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只說了四個字「依體起用」,做爲十普菩薩最後的總結,這個單元裏面的總結,從體起用。每一尊菩薩無不如是,自己確確實實是住在『無相法界中』,他才能夠起這樣廣大微妙的德用。這裏面給我們透露了一個訊息,我們應當要覺悟,這訊息是什麼?透露了我們自性的德用。所以經上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我們自己的真性、現象、德用,不是說別人,全都是自分。可是我們今天體相用這叁者都不能夠顯現,這就是世尊在經論上常講的迷失。我們迷失了自性,所以才出現十法界、六道輪回的現象,這個現象也是境界,是一個很不善的境界。諸佛如來的境界跟我們的境界相比,最明顯的差別:我們的境界有障礙,他們的境界沒有障礙。有障礙就有苦受,無障礙就無苦,無苦就是樂。然後我們明白了,佛法教學的目的,令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換句話說,就是令一切衆生離六道十法界,回歸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樂,沒有苦;十法界、六道苦,沒有樂,樂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樂爲壞苦,佛講苦苦、壞苦、行苦,苦有這叁大類,樂是壞苦。世間人不知道,迷惑顛倒。
我們要怎樣才能夠入一切諸佛的境界?菩薩名號裏頭就教導我們,『普相最勝光』;「最勝光」是智慧,「普相」是無相無不相,普是平等。什麼時候我們在一切現象裏面生平等心了,我們就入佛境界;換句話說,我們過正常的生活。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過的生活是正常的,我們的生活不正常。什麼叫不正常?有苦樂憂喜舍,這就不正常,你有五種受;五種受都沒有了,生活就正常。這五種受在欲界裏面最嚴重,我們要明了,欲界是被貪欲害了,欲增長貪,貪裏面包括著瞋癡慢,增長貪瞋癡慢。貪瞋癡慢必定是多欲多求,這兩個相輔相成,麻煩就大了,就造成了阿鼻地獄,阿鼻地獄從這兒來的。所以佛教導我們要離欲、要少求。佛講的話是真話、是好話,終極的目的無非是教我們恢複正常的生活而已,正常生活得大自在。一些大衆爲什麼不能體會到佛的苦口婆心、佛的慈悲教化?在佛法裏頭只用四個字來說明:業障太重,對于佛的慈悲教誨沒有辦法體會到。在古時候還有父母、尊長、善友在旁邊提醒你、輔導你,給你作增上緣、作個善緣,現在在這個時代,善緣斷掉了。
現在一出生下來,惡緣就追隨著你,惡緣裏頭最厲害的是電視。電視裏所表演的那些形象是教你幹什麼的?到你稍稍長大了,比電視更厲害的一個惡緣,網路。我沒有接觸過網路,我連電影都不看,電視也不看。我自己沒有電腦,聽很多人給我講,網路裏面那些汙染不知道要超過電視多少倍,這怎麼得了!換句話說,你每天所接觸的都是增長貪瞋癡慢、增長貪求五欲六塵,從小就天天這樣灌輸,這個不得了!古人講:「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你將來長大了,這個惡的習氣、惡的習慣怎麼能改得了!現在人墮落了,現在的人變壞了,現代的人把倫理道德完全拋棄掉了,什麼原因造成的?總不外乎這兩種。另外在旁邊上火的,報章雜志、現代這些文學著作。這樣下去後果是什麼?各個宗教經典裏面所講的末日。
于是使我們想起來科學家曾經給我們說過,就在這個地球上,過去曾經有很多次的高度的文明被大的災難毀滅了;毀滅之後人類又從頭來起,又發展到最高度的時候又被毀滅了。科學從考古裏面證實地球上至少有四次,現在發展到這個時代,大概又要遭毀滅,爲什麼?人性沒有了。這個人性反常招來的災難不僅是人禍,人害人,人報複人;人任意的破壞自然生態平衡,自然生態會報複;人任意的毀滅聖賢的教誨,鬼神會報複。聖賢人有慈悲心,不會報複你,我們知道每一個宗教都有護法神,護法神是凡夫,不是佛菩薩,護法神真的會很生氣。天地鬼神會報複,自然生態會報複,人與人之間互相報複,末日就來了。
我們現在冷眼在這裏觀察,這個末日一天一天接近,說不定就是明年,說不定就是後年,到底是哪一天,沒有人確實知道。我們在預感裏面,好象這個日子愈來愈近。這個災難能不能避免?答案也是肯定的,只要人覺悟,只要人回頭。從前方東美先生說,報紙雜志一律停刊,電視、廣播一律禁止,一律關閉;我想他老人家說的話用意很深。其實報紙雜志不必停刊,電視廣播照樣播放,修改這裏頭的內容,世界就有救了。一般人所講的黃色的、灰色的、黑色的一律把它淘汰掉,把聖賢人的教誨、善良的教誨、正面的多報導一些;這…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0九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