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土,聖人與凡夫天天在一齊,時刻不相離。凡夫仗諸佛攝受,不須斷惑可以帶業往生。所謂上智者系指一般凡夫真信真願,想生淨土。下愚是指無量壽經上講的邊地疑城衆生,他們對佛圓滿的智慧懷疑,對自己的善根亦不敢相信。雖然不信而仍肯念佛,遂生到邊地。邊地是有期限的,其時間爲五百年,五百年後仍能忏悔覺悟,依舊可以入品。此五百年如善導大師所說,是此世界的五百年,不必修九次第定,也不必經過叁大阿僧祇劫。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法門。
二五、如此最勝獨異法門,釋迦殷勤示勸,恒沙如來,廣舌贊揚,豈欺我哉。
彌陀經與無量壽經都說,十方世界恒河沙數諸佛如來出廣長舌相,一體贊歎此念佛法門。可見此法門是第一殊勝,真實不虛。我們能信能願,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即不辜負諸佛的期望。
二六、佛法有無量門,有難有易,欲易行疾至,應當念佛,稱阿彌陀佛名號,疾得無上菩提。
佛法有無量法門,難易懸殊,想找一個快速成就的法門,只有念佛,可以很快得到無上菩提。念佛法門確實如古德所說,最簡單、最容易、最快速、最穩當,所以諸大菩薩都選擇這個法門。
二七、五濁惡世,求阿鞞跋致(不退轉)甚難。若信念佛叁昧,乘彼佛願力,攝持接引,決定往生。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生生不退,佛階可期。
現在這個世界可以說濁惡到了極點。濁是汙染,惡是惡念惡行,尤其今天大家所崇尚的民主自由開放的社會,濁惡情況更嚴重。我記得叁十年前在方東美家中,正好他家有客人,有人問他:美國將來亡國第一個因素是什麼?他停了一兩分鍾,很嚴肅的說:“電視,電視將來毀滅了美國。”叁十年後的今天,美國世風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很可能不幸爲方教授所言中。電視播放的完全是殺盜淫妄、貪嗔癡慢,在此環境中要求阿鞞跋致,精進不退太難了。七地以上才能不退心,八地菩薩稱爲“不動地”。佛在大經上說,成佛須無量劫,一般人進的少退的多,所以需要這麼長時間。觀無量壽經上說,下下品往生者即不退轉,只要十幾劫就成就了。下中品往生者六劫即花開見佛悟無生,證到八地菩薩果位。上中輩往生者,以我們娑婆世界時間計算,叁五年就成佛。知道這些事實,方肯專心念佛。若信念佛叁昧,乘彼佛願力,攝受接引,決定往生。“叁昧”是印語,意爲“正受”,把念佛當作一種享受,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不必假借其他任何法門幫助,只要一門深入,即可念得心開。“心開”即禅宗之“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生生不退,成佛可以預期。
二八、淨土廣攝諸根,鹹登不退,大本叁輩,上品以解悟爲本,中品以戒善爲本,下品純惡無善,惟臨終遇善友,一念信心,滅罪往生。
淨土廣攝諸根,鹹登不退。此“根”字系指“上中下叁根”而言,若解釋爲都攝六根,亦未嘗不可。“大本”是無量壽經,講叁輩往生。觀經說九品,叁輩九品不過開合不同。上品以解悟爲本,對宇宙人生真相有幾分了解,真明了就會真發心。中品往生的人皆持戒修善者,中品下生是世間善人。下品純惡無善,下上品是小惡之人,下中品是破戒之人,下下品是五逆十惡之人。下品臨終遇善友規勸,肯悔過念佛,忏罪往生,絕非偶然,還是他過去生中累集的善根福德,相當不容易。
二九、悟後求生者,藉極樂境緣,結習易斷,叁昧易修,速成忍力,度諸衆生也。未悟求生者,爲親近彌陀,易于見性,永明所謂,但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也。
悟後求生屬上叁品,讀經念佛,了知西方極樂依正莊嚴境界,工夫久了,其煩惱習氣自然易斷,不起現行,念佛能念到事一心。俟見思煩惱斷盡,無明也破了幾分,得理一心,念佛叁昧容易修成。“忍力”爲六波羅密中之忍辱
波羅密。修行人對理事都清楚,有能力自度度他。其有未開悟者亦能求生,因其老實念佛,生到極樂亦能開悟。永明大師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念佛人不要希求開悟,生到西方自然就開悟了。
叁十、禅淨二門,各宜專務,不必兼修。但彼此相非,深昧佛旨。經雲:不謗大乘,則謗者不生可知也。
有人說禅淨雙修、淨密雙修,還有說禅淨密叁修,都不是好辦法。修行貴專,雙修叁修就分心了。永明大師所說禅淨雙修不是對我們說的,是專對參禅人說的。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看到當時一窩風參禅,不但不能開悟,連禅定都得不到。勸他們念佛,他們貢高我慢,不甘心接受,所以永明示現參禅的,在禅教裏大徹大悟,回過頭來,專念佛求生淨土,度化他們回頭念佛。禅淨二宗均是佛說,皆大乘法,絕不可互相誹謗,否則即是誹謗大乘。
叁一、經雲:娑婆世界修行一晝夜,勝于極樂世界行善百歲。蓋以此土難于進修,彼土易爲功力故也。例此而言,則風塵世路中修行一日,勝于深山淨刹修行百千日無疑矣。是故帝鄉可遊也,紅塵可入也,所謂淨願不可忘也,淨行不可缺也。嗟乎、風塵亦何能染人,第恐人自染風塵耳。
有人讀到這段文字,認爲在娑婆世界修行勝過極樂,又何必到西方呢?此乃斷章取義,修行人離開都市跑到深山裏修行,固然很好,而修行幾十年,自以爲身心清淨,道行不錯,一旦回到花花世界,往往被名聞利養所迷,以致貪嗔癡慢的念頭又起來了。
帝鄉是首都,皇帝所住的地方。真心覺悟的修行人雖然在繁華都市而不染紅塵,淨願不忘,淨行不缺,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對世間毫無貪念,因其願心堅固。在享福的時候沒有不造業的,福享完了,苦報就來了。修行人享的是清福,身心清淨不造業。心中無妄想、無分別、無恐怖、無牽挂、無憂慮、無煩惱,雖然生活清苦而清淨自在。外面再繁華、再熱鬧,也沾染不上,所以說風塵何能染人。
叁二、心作南車,願爲先導。處處道場,時時佛事,淨願淨行,常得現前。自然達清泰之上邦,面無量之壽聖。
“南車”是指南針。修行要在心地上用功,一切時一切處,願生西方,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一絲毫不牽挂。日常生活不求享受,生活愈簡單愈好,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壽聖”即阿彌陀佛,“清泰”即安養。
叁叁、當念流光如駛,衰老日侵。勿虛渡好時節,定課外有余暇,但只加持佛號。若楞嚴咒大悲咒等,客路俱不必也。
在中國一般寺院道場早課即念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大師告訴我們這些都可以不必要了。我們現在是在娑婆世界作客,要把大好時間念佛,不要把這些不相應的方法繼續下去。光陰過的很快,人天天衰老,定課之外還有多余時間就念佛,一切經咒均可免,心才能專一。
叁四、暇莫暇于不失時,富莫富于常知足,強莫強于勤精進。
閑暇不要把光陰漏失,念佛實在太方便,對日常生活絕無妨礙,隨時隨處均可念,時間不要空過。佛說知足最富,家財萬貫而不知足,乃是窮人、可憐人。強人是能了生死出輪回之人,世間名利場中的顯達者並非強人,因其依舊搞六道輪回。
叁五、今時淨業人,終日念佛忏罪發願,而西方尚遙,往生弗保者無他,情與愛猶未拔除故也。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不管忙閑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一切境緣,無能動搖,煩惱魔軍,無始情識,銷铄無余,此人雖現處五濁之鄉,已渾身坐在蓮華國裏。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駕,而始信其往生哉。
念佛求往生沒有把握,毛病就發生在情愛未斷,念的再好,情愛不斷,也不能往生。現在擺在眼前有兩條路:一個是情愛不斷,必在六道輪回;一個是情愛永斷,往生極樂世界。願去那條路由自己選。如將世間恩愛視同嚼蠟,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境界,只靠一句佛號,阿彌陀佛是我的歸依處。一切物質生活享受統統放下,心中清淨,此人雖在娑婆而心已在極樂,有把握往生,不必等彌陀來接,已是西方世界的人。
叁六、古雲:愛不重不生娑婆。又雲: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多時。聖果以還,鮮有不被其系累者。煩惱無盡,而生死根本,則唯貪愛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愛一分疏淡,則淨業一分成熟。勉之。
世人情念很重,如果把這個念頭換成阿彌陀佛一句佛號,早就成佛了。無始劫來的習氣,加以現在社會種種誘惑,一個普通人不可能不動搖。小乘聖者,阿羅漢以下叁果以上,大乘聖者法身大士以及權教菩薩,也保不住,很少不被其累。情愛是生死根本。有一年我在大專講座教課,有人提出問題,她說:“如果沒有情愛,作人還有什麼意思?”我說:“那很好呀!高雄有個愛河,你可以跳進去,永浴愛河。”可惜一般人不知道它的厲害,生生世世被它整慘了,今生如再不覺悟,來生可能更苦。情與愛如能斷掉,生到極樂上輩往生。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即花開見佛,等于親證八地菩薩。上中品往生者,七天即花開見佛,等于在一生中超過至少兩個阿僧祇劫。平時對情愛看得淡,臨終時就放得下。否則臨終一點把握沒有,有人助念也靠不住。
叁七、末法澆漓,人趨詐僞,唯以淨業棲心,則慧芽增長,道種成熟,異日佛前,蓮華化生,便是上上根人也。
人心虛僞,不誠實,實在是自己騙自己。我們處在這個社會,應當一心一意修淨土,念念把心住在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常常讀誦叁經,思維經中境界;自然煩惱減輕,智慧增長,現在這樣做就是上上根人。
叁八、經雲: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衆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此數語,便是念佛叁昧秘要,一切觀門,無不從玆流出。
“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此語是佛四十九年說法之精要語。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我們心想生的,六道以及叁惡道都是我們心想生的。我們心裏如常常懷恨在心,即地獄境界現前;常想貪得無厭,就墮餓鬼道;是非邪正利害不明,必墮畜生道;常存五戒十善之心,來生不會失人身;上上十善再加“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可生天堂;常存四谛“苦集滅道”之心,是聲聞;十二因緣是緣覺;六度是菩薩;慈悲平…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精華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