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土,圣人与凡夫天天在一齐,时刻不相离。凡夫仗诸佛摄受,不须断惑可以带业往生。所谓上智者系指一般凡夫真信真愿,想生净土。下愚是指无量寿经上讲的边地疑城众生,他们对佛圆满的智慧怀疑,对自己的善根亦不敢相信。虽然不信而仍肯念佛,遂生到边地。边地是有期限的,其时间为五百年,五百年后仍能忏悔觉悟,依旧可以入品。此五百年如善导大师所说,是此世界的五百年,不必修九次第定,也不必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法门。
二五、如此最胜独异法门,释迦殷勤示劝,恒沙如来,广舌赞扬,岂欺我哉。
弥陀经与无量寿经都说,十方世界恒河沙数诸佛如来出广长舌相,一体赞叹此念佛法门。可见此法门是第一殊胜,真实不虚。我们能信能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即不辜负诸佛的期望。
二六、佛法有无量门,有难有易,欲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阿弥陀佛名号,疾得无上菩提。
佛法有无量法门,难易悬殊,想找一个快速成就的法门,只有念佛,可以很快得到无上菩提。念佛法门确实如古德所说,最简单、最容易、最快速、最稳当,所以诸大菩萨都选择这个法门。
二七、五浊恶世,求阿鞞跋致(不退转)甚难。若信念佛三昧,乘彼佛愿力,摄持接引,决定往生。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生生不退,佛阶可期。
现在这个世界可以说浊恶到了极点。浊是污染,恶是恶念恶行,尤其今天大家所崇尚的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浊恶情况更严重。我记得三十年前在方东美家中,正好他家有客人,有人问他:美国将来亡国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他停了一两分钟,很严肃的说:“电视,电视将来毁灭了美国。”三十年后的今天,美国世风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很可能不幸为方教授所言中。电视播放的完全是杀盗淫妄、贪嗔痴慢,在此环境中要求阿鞞跋致,精进不退太难了。七地以上才能不退心,八地菩萨称为“不动地”。佛在大经上说,成佛须无量劫,一般人进的少退的多,所以需要这么长时间。观无量寿经上说,下下品往生者即不退转,只要十几劫就成就了。下中品往生者六劫即花开见佛悟无生,证到八地菩萨果位。上中辈往生者,以我们娑婆世界时间计算,三五年就成佛。知道这些事实,方肯专心念佛。若信念佛三昧,乘彼佛愿力,摄受接引,决定往生。“三昧”是印语,意为“正受”,把念佛当作一种享受,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不必假借其他任何法门帮助,只要一门深入,即可念得心开。“心开”即禅宗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生生不退,成佛可以预期。
二八、净土广摄诸根,咸登不退,大本三辈,上品以解悟为本,中品以戒善为本,下品纯恶无善,惟临终遇善友,一念信心,灭罪往生。
净土广摄诸根,咸登不退。此“根”字系指“上中下三根”而言,若解释为都摄六根,亦未尝不可。“大本”是无量寿经,讲三辈往生。观经说九品,三辈九品不过开合不同。上品以解悟为本,对宇宙人生真相有几分了解,真明了就会真发心。中品往生的人皆持戒修善者,中品下生是世间善人。下品纯恶无善,下上品是小恶之人,下中品是破戒之人,下下品是五逆十恶之人。下品临终遇善友规劝,肯悔过念佛,忏罪往生,绝非偶然,还是他过去生中累集的善根福德,相当不容易。
二九、悟后求生者,藉极乐境缘,结习易断,三昧易修,速成忍力,度诸众生也。未悟求生者,为亲近弥陀,易于见性,永明所谓,但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悟后求生属上三品,读经念佛,了知西方极乐依正庄严境界,工夫久了,其烦恼习气自然易断,不起现行,念佛能念到事一心。俟见思烦恼断尽,无明也破了几分,得理一心,念佛三昧容易修成。“忍力”为六波罗密中之忍辱
波罗密。修行人对理事都清楚,有能力自度度他。其有未开悟者亦能求生,因其老实念佛,生到极乐亦能开悟。永明大师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念佛人不要希求开悟,生到西方自然就开悟了。
三十、禅净二门,各宜专务,不必兼修。但彼此相非,深昧佛旨。经云:不谤大乘,则谤者不生可知也。
有人说禅净双修、净密双修,还有说禅净密三修,都不是好办法。修行贵专,双修三修就分心了。永明大师所说禅净双修不是对我们说的,是专对参禅人说的。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看到当时一窝风参禅,不但不能开悟,连禅定都得不到。劝他们念佛,他们贡高我慢,不甘心接受,所以永明示现参禅的,在禅教里大彻大悟,回过头来,专念佛求生净土,度化他们回头念佛。禅净二宗均是佛说,皆大乘法,绝不可互相诽谤,否则即是诽谤大乘。
三一、经云:娑婆世界修行一昼夜,胜于极乐世界行善百岁。盖以此土难于进修,彼土易为功力故也。例此而言,则风尘世路中修行一日,胜于深山净刹修行百千日无疑矣。是故帝乡可游也,红尘可入也,所谓净愿不可忘也,净行不可缺也。嗟乎、风尘亦何能染人,第恐人自染风尘耳。
有人读到这段文字,认为在娑婆世界修行胜过极乐,又何必到西方呢?此乃断章取义,修行人离开都市跑到深山里修行,固然很好,而修行几十年,自以为身心清净,道行不错,一旦回到花花世界,往往被名闻利养所迷,以致贪嗔痴慢的念头又起来了。
帝乡是首都,皇帝所住的地方。真心觉悟的修行人虽然在繁华都市而不染红尘,净愿不忘,净行不缺,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世间毫无贪念,因其愿心坚固。在享福的时候没有不造业的,福享完了,苦报就来了。修行人享的是清福,身心清净不造业。心中无妄想、无分别、无恐怖、无牵挂、无忧虑、无烦恼,虽然生活清苦而清净自在。外面再繁华、再热闹,也沾染不上,所以说风尘何能染人。
三二、心作南车,愿为先导。处处道场,时时佛事,净愿净行,常得现前。自然达清泰之上邦,面无量之寿圣。
“南车”是指南针。修行要在心地上用功,一切时一切处,愿生西方,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一丝毫不牵挂。日常生活不求享受,生活愈简单愈好,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寿圣”即阿弥陀佛,“清泰”即安养。
三三、当念流光如驶,衰老日侵。勿虚渡好时节,定课外有余暇,但只加持佛号。若楞严咒大悲咒等,客路俱不必也。
在中国一般寺院道场早课即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大师告诉我们这些都可以不必要了。我们现在是在娑婆世界作客,要把大好时间念佛,不要把这些不相应的方法继续下去。光阴过的很快,人天天衰老,定课之外还有多余时间就念佛,一切经咒均可免,心才能专一。
三四、暇莫暇于不失时,富莫富于常知足,强莫强于勤精进。
闲暇不要把光阴漏失,念佛实在太方便,对日常生活绝无妨碍,随时随处均可念,时间不要空过。佛说知足最富,家财万贯而不知足,乃是穷人、可怜人。强人是能了生死出轮回之人,世间名利场中的显达者并非强人,因其依旧搞六道轮回。
三五、今时净业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情与爱犹未拔除故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著一句佛号。一切境缘,无能动摇,烦恼魔军,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乡,已浑身坐在莲华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驾,而始信其往生哉。
念佛求往生没有把握,毛病就发生在情爱未断,念的再好,情爱不断,也不能往生。现在摆在眼前有两条路:一个是情爱不断,必在六道轮回;一个是情爱永断,往生极乐世界。愿去那条路由自己选。如将世间恩爱视同嚼蜡,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境界,只靠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是我的归依处。一切物质生活享受统统放下,心中清净,此人虽在娑婆而心已在极乐,有把握往生,不必等弥陀来接,已是西方世界的人。
三六、古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又云:道念若同情念,则成佛多时。圣果以还,鲜有不被其系累者。烦恼无尽,而生死根本,则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勉之。
世人情念很重,如果把这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一句佛号,早就成佛了。无始劫来的习气,加以现在社会种种诱惑,一个普通人不可能不动摇。小乘圣者,阿罗汉以下三果以上,大乘圣者法身大士以及权教菩萨,也保不住,很少不被其累。情爱是生死根本。有一年我在大专讲座教课,有人提出问题,她说:“如果没有情爱,作人还有什么意思?”我说:“那很好呀!高雄有个爱河,你可以跳进去,永浴爱河。”可惜一般人不知道它的厉害,生生世世被它整惨了,今生如再不觉悟,来生可能更苦。情与爱如能断掉,生到极乐上辈往生。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即花开见佛,等于亲证八地菩萨。上中品往生者,七天即花开见佛,等于在一生中超过至少两个阿僧祇劫。平时对情爱看得淡,临终时就放得下。否则临终一点把握没有,有人助念也靠不住。
三七、末法浇漓,人趋诈伪,唯以净业栖心,则慧芽增长,道种成熟,异日佛前,莲华化生,便是上上根人也。
人心虚伪,不诚实,实在是自己骗自己。我们处在这个社会,应当一心一意修净土,念念把心住在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常常读诵三经,思维经中境界;自然烦恼减轻,智慧增长,现在这样做就是上上根人。
三八、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一切观门,无不从玆流出。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此语是佛四十九年说法之精要语。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我们心想生的,六道以及三恶道都是我们心想生的。我们心里如常常怀恨在心,即地狱境界现前;常想贪得无厌,就堕饿鬼道;是非邪正利害不明,必堕畜生道;常存五戒十善之心,来生不会失人身;上上十善再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可生天堂;常存四谛“苦集灭道”之心,是声闻;十二因缘是缘觉;六度是菩萨;慈悲平…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