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P5

  ..续本文上一页等是佛。存什么心就变什么境界。

  净土三经中无量寿经是净宗之基本,把西方世界圆满介绍出来。观无量寿经说明西方依正庄严之理论、修行方法、九品因果,所以观经是无量寿经之理论说明。小本阿弥陀经劝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净宗修行离不了从心想生这个原则。所有一切法门均依此理而建立,佛法如此,世法亦不例外,一切世间法亦从心想生。

  三九、大集经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念佛无异于参禅,而且是“无上深妙禅”。要注意“但”字,即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其他夹杂。有人劝我学禅,我也不动心,因为我这个禅比你的高明,我这是无上深妙禅。有人劝我学密,我这个佛号就是一句密咒,比你的殊胜多了。

  凡夫无始劫来,妄想习气很重,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为什么不想佛呢?如果什么都不想也不行,来生一定生无想天,那是外道。要想佛的相好,想佛的功德,想佛的发心、学道、修行、成就,以及大愿普度众生,想这些就是想不生不灭法。禅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起来要转的快。

  四十、智觉禅师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智觉禅师即永明延寿大师,他说这两句话,关键在“相应”。中国字是很有意义,如想字,心上有一个相,就是心里在想。在六书中应属于会意。又如念字,上边是今,下边是心,就是现在的心。心里有才相应,心里没有就不相应,念阿弥陀佛,心上真有阿弥陀佛就叫相应。“真有”即“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念相应一念佛,一念时间很短,贵在能持久。念念相继,所以大势至菩萨叫我们“净念相继”。“一念相应一念佛”就是“净念”,“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相继”。能这样作就不必注意六根,六根早已都摄在其中了。如会用这个秘诀,必然工夫得力,法喜充满。

  四一、佛是本觉之理,念即始觉之智,故知正念佛时,始本会合,理智冥契。能所俱忘,自他不二。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超情越见,离句绝非,直捷圆顿,无过此者。除却念佛外,岂有别有妙观可成耶?

  大师在这段文中将念佛成佛的道理说出来,如对道理不明,于修学信心很难建立。学佛人往往学了几年,很容易被其他法门或言辞所动摇而改学其他或退转,此皆不明念佛成佛之理所致。本觉之理即真如本性,阿弥陀佛的名号即真如本性的名号,念佛即恢复本性最好的方法。大乘佛法无量法门最后的目标即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方法有许多,在众多修行方法中,念佛法门为一切诸佛所称道。

  智是能入能证,理是所入所证,能所是一不是二,只要能作到净念相继,就是修圆满成佛的方法。正念佛时,能证的般若智慧—始觉智,与所证的真如本性—本觉理,融成一体。始本会合,理智冥契。念佛是大智慧,文殊普贤诸大菩萨才是真念。能念的是智,所念的是理。阿弥陀佛是理,自他不二,我与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与佛立刻感应道交。能念所念是一,此一即本性。前面说过,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真如自性,想是八识。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均由此而来,根源是一个,尽虚空遍法界本来是一体。

  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法不是哲学。哲学中有能所,佛法虽说能所,而能就是所,所就是能,能所是一不是二。情是情识,见是见解。出世圣人如诸大菩萨,世间圣人如孔孟,他们虽然为大智大圣,而情见仍所不免。佛则无情见,即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完全融化于真如自性之中。举个例,百川之水,未入海前,皆有分别,如长江黄河。俟入海后,即融成一片,入了法性大海。只要有情有见即入不了大海。

  “离句绝非”,即“离四句绝百非”。“四句”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此四句是根本,再展开即变成百句,这些全是情见,真如自性中没有这些东西。能说得出的都不出这四句范围,全不是真实的,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所说一切法都是方便法,不是真实,真实的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也想不出,一想就错了,一想就落到第六意识,一想就是无明。楞严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所以念佛在理论上与禅宗完全相同,而方法比禅宗容易多了。禅宗用观心参话头,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念佛简单容易,效果比禅要殊胜。道理不懂,只要老实念佛一样成功。修大乘法成佛不是直接,念佛是直接成佛,没有五十一个阶级。同时也是圆顿法门,念佛如坐电梯,其他法门如爬楼梯。华严会上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圆顿证入,他们的圆证如果是究竟圆满,为什么还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呢?所以华藏世界的圆证即不如西方世界的圆证。如果一样,文殊普贤没有理由求生极乐世界,所以说超过华藏即是超过禅与密,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死心蹋地的修念佛法门吧!

  四二、余光有几,至稳至易之途,仅以六字真言劝勉,此是海上奇方,能疗急病,标本齐治,缓急咸宜,贵在深信力行专持耳。

  余光有几,来日无多,中年以上定有感触。最稳当容易成佛之道,只要六字真言,即大神咒,如神奇妙方,可以医治急症。此指生死大事,标本兼治,“本”是永脱轮回,“标”是现前得到清净自在。念佛快慢大小声或默念均无不可,贵在深信专持。

  四三、若其心念念厌离五欲,系想阿弥陀佛,愿乐亲近,如子忆母,不为业境之所牵,不为他歧之所惑,决之西方,定于极乐世界,莲华化生,见佛受记。

  念佛人的心要舍离五欲六尘,心里只挂念阿弥陀佛,喜欢亲近阿弥陀佛,如小孩依靠母亲,时时刻刻念著母亲,不受环境或其他法门所动摇,决定会生西方,莲花化生,见阿弥陀佛,蒙佛授记作佛。

  四四、必不杂人天渴爱,不混凡夫之浊,不沾魔外之恶,不堕二乘,不同权教,决择善法,修习令满,止于至善。

  不能把人间的情与爱夹杂在念佛之间,更不可被邪门外道所诱惑,堕其术中,仍存贪嗔痴慢之念。佛在世时,魔外常来扰乱。魔王波旬有一天对佛说:我将来一定要破坏你的佛法。佛说:佛法是正法,无任何力量可以破坏。魔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统统出家,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佛听了之后,落泪无语。

  末法时期,佛门弟子中混杂了许多魔王子孙,披上袈裟,把众生误导到歧路,非常难以分辨。当今之世,修福都不容易,你要到魔王子孙处修福就坏了。我曾讲过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这段经文非常重要,必须熟读之后可以辨别邪正,如照妖镜。你认识他,你就不会上当,他也不会来缠绕你。将来灭法时期,楞严经先灭,楞严灭后,妖魔鬼怪无人认识,都把他当佛菩萨看待,就会上当了。小乘人只是自利不肯利他,权教不是圆顿法,均非究竟。至善即念佛法门。

  四五、眼常瞻佛相,耳常闻佛教,鼻常触佛香,舌常称佛号,身常礼佛像,意常缘佛法,六根所注,无非佛境,如是相继,无间无杂。

  此条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注解。眼看佛像,耳常听经,鼻闻坛香,口称佛号,身礼佛像,心中常想佛的相好以及经典中之教训,这就是“都摄六根”,不夹杂就是“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继”。

  四六、了知生佛一如,心土不二,托彼依正,显我心性。既不迷性外有佛,亦不执彼土非心,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最胜极异方便,普摄行人,归于净土。

  “生佛一如,心土不二”,是理。“托彼依正,显我心性”,是事。用此法显现自己的真如本性,如以为心外有佛,为我所念就错了。虽然错了,若真肯念心外之佛,依旧可以往生,不过品位不高。不假任何方法来帮助,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到底,乃是最殊胜、最不可思议的法门,普被三根,利钝全收。

  四七、为末世对治重障,以烦恼虽多,惟淫欲为生死根本,最能障往生法。故令行人观凡夫身内淫火,即如来藏性空真火,循业发现,深观得悟成智慧光,非唯不障往生,且能将送行人托上上品。所以净名赞淫怒痴,以其体即藏性,而染净功用,在反掌间耳。

  末法时期,烦恼最重,念佛人多,往生者少。为何不能往生,就是淫念未放下,淫欲是六道生死轮回之根本。下面所说是很高的境界,我们可以听而决定作不到。如果你真能作到,你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法身大士,不是凡夫。这是见性以后的境界。“令行人观凡夫身内淫火,即如来藏性空真火,循业发现。”这几句话若是讲,两小时也讲不完,诸位可以看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深入浅出,说的很清楚。“深观得悟成智慧光,非唯不障往生,且能托上上品。”

  楞严经将这个道理说的很明白,亦即华严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很多同修也曾听到过,密宗有修双身法者,如果不是这个境界修双身法,果报在阿鼻地狱,那才可怜,所以密宗学不得。我们将来成佛修不修密宗呢?修。等我们将来修到八地菩萨再修。八地如同博士班,我们现在幼稚园一年级还不够资格。净土宗修行远离淫欲,远离贪嗔痴。密宗是在贪嗔痴淫欲中修真清净心,那是八地菩萨以上的修行,我们开什么玩笑。

  黄念祖居士是密宗金刚上师,他到晚年劝人念佛。说密宗修行,在中国大陆十亿人口四十年中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念佛往生者不计其数。密宗在一切污染中修清净心,净宗是离开染污修清净心,难易之别在此。密也不贪财,金银财宝愈多愈好,他不动心。我们不行,我们佩服他,但不敢领教,一沾边必堕落。

  “净名”即维摩经,维摩居士是在家佛,释迦是出家佛,同时在世间有两尊佛。他说“淫怒痴即戒定慧,以其体即藏性。”今天密宗说,不必断淫即可成佛,所以很多人相信。凡以此法接引众生皆为妖魔鬼怪。章嘉大师,密宗活佛,是好老师,他教我由戒学起,对我说了许多密宗事,但不教我学密。

  四八、诸经广赞净土。曰:不可思议功德。曰:世间难信之法。曰:一切佛护念。曰:无上深妙禅…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地藏经的启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