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生親身體驗的,還有同修們的感應太豐富了。佛法的修學就是學做個好人、明白人,還是要有善根、福德、因緣。你要是不具足這叁個條件,這一生沒有緣遇到佛法;你有這個機會遇到,證明你過去生中有善根、福德、因緣。
美國“達拉斯佛教會”會長蔡文雄居士,長住在外國,不相信鬼神。有一年他的父親過世,他回臺灣奔喪。他的父親臨終前,他看到有一尊佛像在窗戶裏面,窗戶就好像佛龛一樣,佛像在當中。他至少看了十五分鍾,這麼長的時間,決定不會看錯,他的印象很深,非常驚訝!他問別人有沒有看到?別人看不見。他學佛的信心從這個地方開始,這是佛來度他。以後他做生意賺了錢,有次逛古董店,看到一尊石雕的佛像,就是他父親走的那一天現在窗口的那一尊佛像,他立刻就請回去。最先供在家裏,後來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勸他把這一尊佛像供在道場,因爲他是會長。這是他學佛的因緣。
他還告訴我一樁不可思議的事情。有一次在舊金山,他跟幾個朋友開車走錯了路,走到一個小鎮,這個小鎮他從來沒去過。車接近小鎮的時候,他突然感覺很熟,他把這裏的道路、建築狀況跟同車的人講。開車進去之後,跟他所說的完全一樣。他非常驚訝,多年以來得不到答案。後來問我,這是什麼緣故?我跟他說,大概你前生住在這個城市,而且住的時間相當長;否則,你不可能知道小鎮裏面的狀況。他一想有道理。很可能他前生是中國人,在舊金山作礦工,生活在這個地方,死在這個地方。還算不錯,沒做什麼壞事,這一生又得人身,生意也做得不錯,又能夠學佛。這證實了他前世的業因。
像這一類的事情,我遇到的太多了。我自己本身也有好多次,到外國某個地區,從未去過,一去突然感覺很熟悉。如果沒有前世,怎麼講都講不通。你說這是突然之間有靈感,爲什麼到其他的地方沒有這個感應?由此可知,人決定有過去生。既有過去生,肯定有來生,因果通叁世。
“一心忏悔,晝夜不懈”,這是做功夫。“忏悔”就是改過。我們念念都有過失,一不覺就迷了,迷了就是過失,一定要時時刻刻提醒,晝夜不間斷。真正下定決心改過自新,要效法佛菩薩,學習佛菩薩。
“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叁月,必有效驗”,這是講克期取證。若能真正精進努力,晝夜不懈,經過七天,或者十四天,乃至一個月、兩個月、叁個月,锲而不舍,就有感應。
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哪些感應?舉例來說。“冗沓”,事務繁忙。在從前總是不開心,郁悶不樂,現在心胸開闊,常常歡喜。或是從前處事待人接物,總覺得糊裏糊塗,沒有智慧;現在經過斷惡改過修持之後,覺得自己有智慧,處事待人接物不迷惑。或是從前事務繁忙,就會感覺很累、很疲倦,提不起精神,處處有障礙;現在經過這樣修持之後,處理這些繁雜事情,一切順利,再繁再忙的事都感覺有頭緒、有條理,輕而易舉,不覺得繁雜,也不會厭倦。或是從前遇到冤家對頭就討厭、恨他,總想罵他幾句;現在看到這些冤家對頭,不但不會罵他,還歡喜跟他行禮,以善心、禮節來對待。這都是好的吉兆,這是在人事上說的。
還有一些是夢中的境界。“黑”,髒東西。或是夢中吐出黑色的東西。我自己有這個經驗,在學佛之前惡夢很多,常常在夢中驚醒。學佛之後,前十年還有惡夢,十年之後,惡夢沒有了。這都是好的預兆,好的感應。或者夢到往聖先賢。我是因爲常常講經,所以夢到不少次參加佛菩薩講經法會。佛菩薩在夢中跟你說法,幫助你,教導你。這是一類。還有一類,或是作夢的時候飛起來了,在空中飛行,騰雲駕霧。或是夢到天宮,夢到佛國,這都是非常好的勝事。這些種種勝事,都是改過修行的預兆,這是消除過失、滅除部分罪業的現象。
“畫”是終止。不能因爲得到這些好現象,就停止不進。雖有種種瑞相現前,一個真正用功的人,見如不見,亦不必說與人知,或炫耀自己的成就。應當緊記,“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在心上,自己依舊要一心忏悔,晝夜無間。如果得此境界,自己以爲了不得,比別人高,心生貢高我慢,不但不能提升,立刻往下墮落。所以,這些殊勝的境界現前,若無其事。縱然覺得自己智慧開了,還是作未開想,功夫才會進步。
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複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
了凡先生舉古人改過的例子,勉勵他的兒子。蘧伯玉是春秋時代衛國大夫,改過自新做得很有效果,在曆史上留給後人做典範。他二十歲就知道改過自新、斷惡修善的重要,所以認真努力改過。雖然天天努力,改了一年,覺得過去一年改得不徹底、不究竟。這樣年複一年,到自己五十歲,回過頭來仔細想想,過去四十九年所做的還是錯了。
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效法。一個人最大的過失,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過失。因爲你不知道自己有過失,你就不會有心改過。沒有改過的念頭,過失由小過累積成大過,由大過累積成巨過,後來的果報不堪設想。人爲什麼死後墮叁惡道?原由就在此地,不知道自己的過失,不知道改過。
由此可知,了凡先生所講的“明須良朋提醒”,非常重要!到哪裏找一個好朋友提醒你?說老實話,父母都做不到。父母果然天天提醒你,你一定會怨恨父母,會覺得父母唠叨、太繁瑣了。所以,佛菩薩的方法妙極了!用種種藝術、表法來提醒我們。
譬如,前面講的“供水”,心要像水一樣永遠保持清淨平等,這是供水表法的意義。凡是見到水,就要提醒自己心要清淨平等。如果只是佛堂那一杯水是表法,其他不是,那你什麼都學不到,還是過分的分別、執著。“燃香”,無論在任何場所聞到香的氣味,就是提醒自己要修戒定慧。香是提醒鼻根的,不管什麼味道,都用一個“香”代表;只要聞到氣味,就要想到戒定慧。在佛前供花、供果。花代表“因”,花開得好,因好;因好,果一定好。果代表善因得善果,惡因結惡果。凡是看到花,都要懂得修好因。乃至于看到人家穿一件衣服上繡的花,都要作如是思惟。無論在什麼地方看到果實,就要想到我們希求的是好果報,好果報一定要修好因。這都是佛家的教學,都是如來的教誨,哪裏要說一句話!盡虛空遍法界,眼之所見,耳之所聽,鼻之所嗅,舌之所嘗,身之所觸,無一法不是佛法。這才明了虛空法界無處不是菩薩學處,無處不是道場,一切時一切處,處處皆是!
所謂“佛法無邊”,這句話你要是會學了,懂得了,一切時一切處決定不迷。如果執著佛堂供的是表法,離開佛堂之外,就不懂得什麼叫表法,這就學得太笨拙了。孔老夫子言:“舉一隅不以叁隅反”,夫子就不教了,因爲太笨了。因此,要能觸類旁通,佛法教你一樣,你懂得了,一切就都懂得了,樣樣都通了。所以,佛法教學達到最高的藝術境界。
從功夫上來講,蘧伯玉是最好的典範,我們要向他學習,這一條決定不能疏忽!了凡先生到晚年也學蘧伯玉,這是功夫有相當根底了,才知道勇猛精進的重要,要加速度把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功效愈來愈顯著,日常生活愈來愈快樂,事業愈來愈順利,確確實實做到災消福來,一點都不假。
吾輩身爲凡流。過惡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其有過者。心粗而眼翳也。
“猬集”,比喻惡業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樣多。我們身爲凡夫,過失、惡業太多了,就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樣聚集在一起。想想過去,好像沒有覺察到自己有什麼過錯,這是因爲心太粗,心眼昏聩,所以見不到自己的過失。
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這裏告訴你惡業之征兆。業障深重,一定有不好的預兆,只要仔細觀察我們周邊的人物就能發現。這個人沒有記性、糊塗、昏庸,跟他說什麼事情,很快就忘了。還有沒事亦無人招惹,自生煩惱。或怕見正人君子,見到正人君子,自己好像很難爲情。或者聽到人家講正當的語論而不喜歡。爲什麼?自己作惡多端養成了惡習氣,而正論與自己所作所爲完全相反,所以很不樂意接受。或是布施以禮送人,別人雖然接受卻不感激,自己反遭怨恨。或晚上作惡夢,精神提不起來,語無倫次。以上數端皆是業障深重之相。
我們自己要反省,若自己有以上所舉的一條或兩條,就要警覺到自己的過失、惡業相當嚴重,要趕快回頭,立即奮發,改過自新。千萬不要耽誤了自己,一定要奮發,別人幫不上忙。
叁、積善之方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了凡先生引用《易經》的兩句話,爲我們說明。自古以來,凡是厚實、積善的人家,其後代往往會發達。縱然沒有大的發展,也能夠平安過日,不至于招惹一些凶災。這兩句話可以從曆史上來作證,現前我們細心留意也能觀察到。這個人家過去的先人以及他本身積惡,欺負別人,盡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這個人家必定不能久享富貴。縱然現前他是大富大貴,也只能享一時之福,終究會衰敗。
有些人看到這個現象就心生疑惑,這家人無惡不作,爲什麼還享大富大貴?這是他本人或家裏的前輩過去生中修的福大。但是他修福不修慧,沒有智慧,所以這一生造作惡業,造作惡業必定折福。譬如,他過去生中修的福有億萬財富,這一生雖然發財,但是心術不善,處處欺壓別人,做一些損人利己之事,他的福報會折損,千萬財富會變成百萬財富。可是他還有百萬財富,比起…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