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P13

  ..续本文上一页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以此偈来看电视,就是修行。电视画面看得清清楚楚,电视音响听得清清楚楚,你在这里面学如如不动,不要被他转了。演喜剧,他笑,你也跟著笑;演悲剧,他哭,你也跟著哭。你就完了,自己做不了主,你被电视转了。修行人看电视不被电视转,能转电视,你就成功了。《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境界现前,你不被他所转,你就能转他。转他,就能教导他、改变他,帮助他改邪归正。如果你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定力、智慧,自己都保不住,如何能转别人?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是菩萨学处,处处成就无上菩提,问题就是你会不会。

  禅宗大德测验学生,常常问学生:“你会么!”这个意思无尽深广。如果你真会了,点点滴滴都是佛法,这才是真正成就。宗门讲“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教下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宗门教下语虽有异,意实无殊。因此,所有宗派法门殊途同归,我们都要以恭敬心对待,绝不可分高下。若认为我念佛很高,你参禅不如我,念咒不如我,这就错了!心不清净、不平等。真正觉悟的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假如每个人都能一心为善,正念现前,社会上哪里会有邪教?哪里会有邪知邪见?古德常言:“破邪显正”,我们今天把这句话反过来说,“显正破邪”,正法显扬了,邪就不能存在。邪知邪见之所以充斥社会,就是因为没有正知正见的教学,于是邪知见一出来,大家好奇就向它学习,这是盲从。所谓“只怕不识货,不怕货比货”。如果正法能够提倡,教人辨别哪些是邪法,哪些是正法,大家认识了,自然就会选择了。

  儒家是正法,教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人五伦八德。但是这个时代要打倒孔家店,正法不要了。佛法是正法,教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大家认为佛法是迷信,破除迷信,打倒迷信,产生了很大的误会。佛不迷信,佛的口号是“破迷开悟”,把破迷开悟当作迷信打倒了,那怎么叫不迷信?当然一窝蜂都学邪教去了。因此,我们要多想想,如何能“显正破邪”,这在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都用得上。

  “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太阳”比作正法,“魍魉”是妖怪,比作邪法;“精”是精纯,“一”是唯一。光天化日之下,妖怪自然不能存在,这个道理是相同的,这是自古以来圣贤之真传。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改过要从根本改,才能改得究竟彻底。譬如,砍掉一棵有毒的树,不必寻枝摘叶,只要从根斩断,枝叶自然就枯萎了。前面讲改过的方法,从事上改,就像从树叶上下手。从理上改,就像从树干上下手。从心改,就是从根下手,这是究竟改过之法。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

  我们学佛用功要抓纲领,从根本上起修就不难了。佛经浩如烟海,大藏经有三万多卷之多,如果这么多典籍都要去研究学习,那就是寻枝摘叶,不知到哪一年才能入门?所以,要从根本学。

  我学佛五十年,讲经四十二年,总结佛法的精髓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用什么心?用“真诚心”,真则不假,诚则不虚;用“清净心”,清净决定没有污染;用“平等心”,平等没有高下;用“正觉心”,决定没有迷惑;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没有自私自利。这五种心就是大乘佛法讲的“大菩提心”。我们的生活行为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佛是觉的意思,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就是念佛,这是念自性佛。抓住这个纲领,修行就容易了。果然能够契入境界,所有经典都能通达、学习。因此,世出世间法都要知道根本,抓住精要纲领就容易学习。

  最上的从根本修是“治心”,效果是“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心才动,立刻觉察到;一觉察到,念头就息了。正是古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觉得快,不要让恶念相续;恶念才起,第二念就是正念,这是最好的方法。

  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

  假如做不到从心而改,不得已而求其次,就是要“明理”;道理明白了,恶念邪思自然就离开了。如果其次的功夫也做不到,就只好在枝枝叶叶上下功夫。这三种改过的方法,就是佛家讲的三种不同根性,上根的人从根本下手,从起心动念处断一切恶;中等根性的人,用“明理以遣之”;下根之人,只有“随事以禁之”。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上根之人虽然从起心动念处改起,但是也决定不能疏忽事相,不能认为我的心很清净,戒条可以不必遵守,这是错误的。错在哪里?有真功夫的人,一定慈悲;慈悲是做出榜样,这是自利利他。引申而言,世尊所制定的戒,包括国家的法律,我们都要遵守。《梵网经》讲菩萨“不谤国主”,国主就是国家领导人。《璎珞菩萨戒经》讲“不漏国税”,自古以来,不论中国、外国,国民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不能偷税,这些都是属于持戒。国家的宪法、法令规章是有形的,无形的,如道德观念、风俗习惯都要遵守。现在由于交通便捷,资讯发达,常常有机会到国外去旅游。到国外,他们的法律、风俗习惯跟中国不一样,我们要入境随俗,要遵守。因此,戒律的含义,广大无边。

  “执下而昧上”。如果执著法令规章,而不明理,又不懂得从心改过,这样改法就很笨拙。但能这样遵守也是好办法,纵不能避免过失,亦能减少过失。

  下面是改过之法的第二段,“改过效验”,就是说过改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顾”,但是。“明”,明显。凡发愿改过,需要有真正的好朋友时时刻刻提醒你。为什么?凡夫健忘,一转眼就忘掉了,如果有好朋友常常提醒,又会嫌啰嗦。怎么办?释迦牟尼佛有聪明智慧,他用什么方法?名号,这是艺术的教学。譬如,“释迦牟尼佛”是梵文音译,“释迦”翻作仁慈,“牟尼”翻作清净。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缺乏仁慈,心不清净。所以,佛用“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来提醒我们,待人要仁慈,舍己为人,对自己心要清净。我们念这个名号就是提醒自己,听到别人念也是提醒自己。所以,我们看到寺院大殿的幢幡,上面写的都是佛菩萨名号,这都是教学工具。

  供养佛菩萨像,用意也是如此。释迦牟尼佛代表仁慈清净,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无条件爱护一切众生。众生有苦有难,全心全力帮助,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看到观世音菩萨像,就要想到我要向观世音菩萨学习,以无条件的爱心帮助一切众生。若能如是用心效法,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

  地藏王菩萨代表孝亲。“地”是大地,“藏”是宝藏。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能离开大地,我们食衣住行都要靠大地来供养。大地生长五谷杂粮等,供养我们所日常生活所需;地下埋藏金银珠宝这些资源,提供我们物质资具。“地”代表我们的心地,“藏”是我们真心含藏著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需要去开采。我们用什么方法开采?“孝亲尊师”,这是供奉地藏菩萨的用意。因此,我们看到或是听到地藏菩萨名号,就要懂得“孝亲尊师”。

  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我们要求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行,我们要把释迦的仁慈清净,观音的慈悲,地藏的孝敬,文殊的智慧,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上,这就是普贤。弥勒菩萨代表欢喜心,佛法讲平等、慈悲,生平等心,成呈喜悦相。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心要平,色要端庄、欢喜,这是教我们如何与大众相处。全是表法。所以,供奉佛像功德很大,意义在此。

  既使出家人的名号都不例外,譬如我叫“净空”,人家一提到这个名字,我就想我有没有清净?我有没有放下?放下就是空。我有没有做到名符其实?如果名实不相符,要生惭愧心,精进用功。你们看到我,这个名号也是提醒你们,听到别人念也是提醒你们。

  佛的名号无量无边,代表我们真心本性的性德无量无边;菩萨名号无量无边,代表我们的修德。我们是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性德不显,要靠修德。修德有功,性德就现前。这是佛教的教学,真是妙极了!所以,佛教里所有佛菩萨形像以及护法神形像,都具有教学表法的意义,绝对不是迷信,绝对不可以当作神明来供奉。

  不仅名号、造像是表法,所有一切设施、建筑无不表法。寺院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这个建筑外面看是两层,里面是一层。这是教我们对外要随俗,“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外面两层代表社会秩序,可以不平等,因为外面平等了,社会秩序就破坏了。外面一定有尊卑、有父子、有兄弟、有长幼的秩序,不能破坏;自己内心要平等。

  香代表“戒定真香”,燃香供佛,就要发愿“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是自性真心之香。

  供佛最重要的是水,水代表清净心、平等心。看到这杯水,就要想到我的心是不是像水一样干净,一尘不染?是不是像水一样平等?诸位要记住,佛前不能供茶,茶有颜色,代表污染,一定要供清水。水代表清净、平等,提醒我们要修清净心、平等心。

  这是佛苦口婆心,用种种善巧教导我们。由此可知,佛对我们恩德之大,设想之周到,我们不能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哪里有迷信!懂得这些表法的意义,就是“明须良朋提醒”,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所以,佛门教学的设施,真正了不起!在几千年前,佛就用艺术的方法来教化众生。

  “幽须鬼神证明”,“鬼神证明”就是感应,这是需要鬼神来帮助我们。感应的事情太多了,我在这…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如何契入佛境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