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令其頓生悔愧之心,轉其邪執,令得滅惡益故,即對治悉檀;爲策進修習小法者,使其回小向大,求生淨土,究竟成佛,令得入理益故,即第一義谛悉檀。”
從是西方:標示現處也。從者由也,是者指此土娑婆世界,西方是因極樂在西故說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是標遠近。過是經過,十百爲千,十千爲萬,十萬爲億,或雲千萬爲億,現在由娑婆向西而去,非經過一億百億千億萬億的佛土,乃是經過十個萬億之叁千大千世界的佛土。故說:過十萬億佛土。佛土:佛所教化之國土(土讀去聲,同度字同音),叁千大千世界爲一佛之教化土。問:何謂叁千大千世界,答:當知!于大海之中,有一須彌山(此雲妙高,純是四寶所成,高八萬四千由旬),外有七金山,七香水海,次第相間,圍繞須彌,如七重城塹,次第圍旋,第七山之外,即大堿水海,彌漣四方于須彌,四面堿水海中,浮四大洲,在東曰:東勝身洲(梵語:弗婆提,此雲身勝,其人身形殊勝,從人立名,身高八肘,壽二百五十歲),在南曰:南瞻部洲(此雲勝金,是樹名,洲有此樹,樹汁入水,沙石成金,超勝余金,從樹立名,人高叁肘,壽百歲以下,現在我等所居,即南瞻部洲也。以世界現在的五大洲推之,乃南瞻部洲中,百千小洲中之一小洲而已,以近代地理學會通,即北冰洋之北,爲金山外山根,是北地軸所依,南冰洋之南,爲鐵圍山內山根,是南地軸所依),在西曰:西牛貨洲(梵語瞿耶毗,此雲牛貨,以牛爲貨,從物立名,人高十六肘,壽五百歲),在北曰:北俱盧洲(又名郁單越,此雲勝處,勝叁洲故,人高叁十二肘,壽一千歲,無中夭者),一洲中複有無數小洲,無數國土,堿水海外有鐵圍山環繞如外城,同一日月所照,上至六欲天,此爲一小世界,爲初禅天所覆,合一千個小世界爲一小千世界,爲二禅天所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爲中千世界,爲叁禅天所覆,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爲一大千世界,爲四禅天所覆,共有十億須彌、十億日月、十億四天下,一大鐵圍山總環繞之,謂之大千世界,因叁次言千,故說:叁千大千世界,約豎言則謂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約橫言則謂大千,此爲一佛之化土也。
有世界名曰極樂:標依報也(依報指國土,衆生共同所居故名爲依,隨所作業,依有勝劣,故名爲報),此句乃爲下文正宗分中,廣示依報莊嚴之張本,世尊自唱極樂國土殊勝以爲發起,是告諸大衆,以依報之實有,使一切衆生深生確信之心,令其羨慕欣求往生。世界:世是世代,以遷流爲義,有現在、過去、未來叁際之時分也(約豎言),界是界限,約方位而言,有四方、四維、上下、十方之國土(約橫說),時處合一名謂世界。
極樂:梵語須摩提,譯爲極樂,又雲安樂、安養、清泰,雖名異其義則同,乃西方世界之一,以彼國依正二報殊勝莊嚴,永離衆苦,第一安樂,一切人天之樂,無有可比,故曰極樂。又以十方佛刹,皆具四土(一、凡聖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叁、實報莊嚴土,四、常寂光土),各分淨穢,唯極樂四土俱淨,此皆彌陀如來不思議行願稱性功德的所感,乃十方佛土所無,極樂同居獨擅,唯一無二故以極樂稱之。
問:“經過十萬億佛土,方到極樂,豈不是太遠?”
答:1約事:雖有十萬億土之遙,若以法華所明,東方世界之多,而以抹土點塵計之,則十萬億者,極爲至近,又按華嚴所明,二十重華藏世界,每重則有無數微塵世界佛刹土,吾今所住娑婆世界,是在華藏世界中,第十叁重,乃微塵刹土佛世界中之一塵,極樂與娑婆同在第十叁重,以無數微塵刹土之多,現在所說:極樂僅是過娑婆十萬億,則亦未足爲遠。2約理:則不離咫尺,以吾人一念心性豎窮叁際,橫遍十方,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是我一念心中所現,而法界唯心則自心本具極樂,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如是更何有疑極樂遠近之慮哉!然吾人因顛倒執著妄想遮蔽,故不能證得,若能發一念真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實相現前,親證本心,即生自心淨土,見自性彌陀,則極樂本不離自心,所謂全事即理,全妄即真,性修不二,自他圓融,何可以遠近計之!
當知!十萬億者,若對凡夫肉眼來說,即有很遠之感,若淨業成就,臨終在定之心,則目前便是極樂,古德雲:“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願學者細味之!
複次:善根不具深厚者,對于“過十萬億佛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一段文,未免生疑,謂如何能知離此土十萬億外有一極樂世界,現在可以舉事實來證明:即如現在的五大洲,昔時海陸空行的交通未發達時,未能知道,而現在則知之!例此則可知道離此十萬億世界外實有極樂。再以理論上來證明:佛說有無量世界,但我們看不到,則如近世天文學發達,知道空中每星球都是一個世界,照此事實來證明,這是我們看得見的事實。以此例來說:常人的眼看不見的若以顯微鏡照之則能見到(經雲:“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昔時未有顯微鏡,何能得信,現在科學昌明,愈證明佛說之不謬),又如極遠之物,亦非常人的眼可能見到,若以望遠鏡則能見到,照以上理論推之,可斷定佛說無量世界中,必有一個極樂世界,這非凡夫俗眼所能見到,唯佛眼則能徹見清楚,凡世間一切事物均不可以不曾親見者謂之不實,例如未曾見過孫國父,或未曾到過杭州,乃至不曾見過自己之曾祖父祖母,豈可謂之說無有孫國父、杭州,乃至無有曾祖父祖母之談!若確以不親見爲無實有者,則世間諸曆史均成無效矣!願智者叁思之!
當知佛具一切種智,親證宇宙萬象真理,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所不知,又以佛眼能照見十方無盡世界,如掌中物,故其能知離此娑婆十萬億土外,有一極樂世界,是以佛智圓知,佛眼遍見十方微塵世界悉能洞察無遺,況離此十萬億而不知不見乎?祈大家深信之!至速發願實行念佛求生,則無論何人均可往生彼國得享安樂。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標正報也(正報是指身言,衆生各別正受之身曰正,隨所作業,因而身有勝劣曰報,極樂正報莊嚴乃彌陀不思議的願行所感),此句乃爲下文正宗分中,廣示正報莊嚴的張本,世尊自唱彌陀名號爲發起,是告以正報實有,以起衆生確信之心,令其專誠念佛,其土指極樂世界,有一世界必有一佛教化,故曰有佛。其佛是誰?號曰阿彌陀,依德受稱曰號,即極樂教主之萬德洪名也(釋義及翻譯請見經題中之說明)。
今現在說法:此標度生之儀也。今者此時也,即指釋迦如來說此經之時。言現在者,揀別過去、未來,以釋迦如來宣說此經時,而彌陀如來亦正在彼土爲衆說法,故曰今現在說法。
又複當知現在說法,非獨指世尊說此經時謂現在,即釋迦如來未出世前(十劫前),亦可稱現在,以彌陀如來成佛已經十劫推測,則釋迦如來未出世時,彌陀如來早已日日在極樂爲大衆說法久矣。雖釋迦滅後時至今日乃至未來亦可稱爲現在,以彌陀無量壽故。蓋佛佛度生心切,故知彌陀無日不在彼土爲衆說法,所以現在二字貫通于前後也。又非唯彌陀獨自說法而已,即水鳥風樹等,亦莫不正在演說微妙法(如正文中所明),如大本雲(無量壽經名大阿彌陀經):“彼國蓮華出無量光,光中出無量佛,一一諸佛皆說妙法。”
複次:娑婆世界,國土有成住壞空之劫,衆生有生住異滅之相,極樂世界依報則國土不壞,正報則壽命無量,阿彌陀佛無時不爲其衆生說法,而現在娑婆衆生何福薄于至極,釋迦世尊入滅已久,彌勒如來尚未下生,何日能得親睹佛身,親聞說法呢?古德雲:“佛在世時我沈淪,我得人身佛滅度,懊惱自身多業障,不見如來真色身。”此真可爲一歎!今彌陀正在彼土大說而特說,勝緣難遇,良機罕有,正應發願求生,速證菩提之時,不然則非獨自誤,大有辜負二慈尊之老婆心極矣!
本經以信願行叁爲宗旨,故經中處處指陳,即此別序文中,亦有勸信、勸願、勸行之意以作發起,正宗亦說叁資糧(信願行叁爲往生淨土叁資糧),現在先爲提示:“有世界名曰極樂,有佛號阿彌陀。”是佛親口所指示,當深信之—勸信。“極樂世界”,此示勝妙淨土,欲令聞者發願求生—勸願。“阿彌陀”,此示萬德洪名,欲令聞者發心稱念—勸行。如來澈底悲心,殷勤勸告,諄諄善誘,真不愧叁界的大慈父。
【顯理】“爾時”表體用冥契,“佛告舍利弗”表從體起用,“從是”表五蘊身(“是”即指娑婆,娑婆有五濁,即同五蘊色身),“西方”表堅固清淨心(西屬金其體堅固,則清淨義),“過十萬億佛土”表斷十萬億煩惱(國土是隔礙義,極樂有十萬億土之隔,正如衆生爲十萬億煩惱所蔽,過十萬億土即到極樂,喻斷十萬億煩惱,即成佛道),“有世界”表自性豎窮橫遍(“世”是叁際豎窮義,“界”是十方即橫遍義),“名極樂”表究竟涅槃(離生死苦得解脫樂即涅槃也),言由此五蘊之身,能發一念堅固清淨心,來念佛修行,念到一心不亂,功夫則到手,可能斷除一切煩惱障礙,自然證到自性不生不滅之理,此即究竟涅槃的大安樂。“其土有佛”表色身中,有一主人翁(真性),其土表色身,佛表其性。“號阿彌陀”表是名法身。“今現在說法”表法身隨緣妙用,時時顯現,未嘗須臾離也。所謂見色聞聲大用現前,穿衣吃飯,承渠恩力,我們日常作爲知寒知饑,乃至一切事中,此法身,真性無不處處親切叮咛,而我們不認識它—法身真性,殊爲可惜!
正宗是正明一經的宗要,從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起,至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止,共七百九十一字爲正宗分的文。
講入正宗分,須先分科:
┌丙初─詳陳依正莊嚴以啓信分二──┬丁初總釋極樂名義分二┐
乙二正宗分分叁┼丙二─特勸應求往生以發願 └丁二別示依正莊嚴 │
└丙叁─正示執持名號以立行 │
┌───────────────────────────┘
├戊初—約衆生正報
└戊二—約國土依報
今戊初…
《佛說阿彌陀經要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