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釋▪P3

  ..續本文上一頁)信佛土。(4)信法門。(5)信自心。(6)信事理。(7)信因果。

  (1)信佛言:信此念佛法門,非是一切邪魔外道所能得知,更不是鬼神等無稽之談,這是釋迦如來金口所親說的。佛陀是大聖人,叁界的大導師,四生的大慈父,可信之!決無妄語欺人,如金剛經雲:“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不異語。”以現代之有道君子,尚不妄語,況佛是出世之大聖人,豈有妄語之爲!故當深信,受佛真實教誨,勿生疑惑爲善,古德雲:“佛言不信,誰言可信。”可惜!有一班未深達佛法者,嘗疑此經是佛寓言,認爲佛陀欲引誘衆生入道,假設方便之談,既如此則彌陀極樂終成想像,佛口金言亦屬虛妄了。更有教宗門下之輩,自恃聰明,藐視此經,甚至排斥,例如日本僧日蓮,毀謗此經是僞造,真是罪過也!似此,實令人可驚可歎!

  當知佛爲一大事因緣,所以才出現于世,如法華雲:“欲令衆生,開佛之知見,示佛之知見,悟佛之知見,入佛之知見。”總而言之,是欲使一切衆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的妙道。奈何!衆生業重垢深,迷昧不覺,一時不能深入大法,成佛之道,直下不敢承當,故使如來四十九年不休息的說法,或權、或實、或漸、或頓、或偏、或圓,無不是對病與藥,鑒機施教的。唯此彌陀一經來說,這豈不是如來慈悲至極之談,特爲憐愍末法的衆生,根性鈍劣,智慧淺薄,壽命短促,其余的法門難能深入,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極爲投機,故如來無問而自說。

  複次當知,世尊說此最簡便、最直捷、最妥當、最要妙的念佛法門,這是叁根普被,萬法圓收,誠如來一代普度衆生之絕上無比的勝妙法門,同時又不是阿含權漸之說可能比擬!在當時說阿含,這即是權巧方便的法門,故法華有化城之喻,及至方等般若會上,佛陀則開始種種的彈斥,使令一切有情棄小向大,廢權就實,及至法華會上,根機已純熟,世尊就直接開示入佛之知見,凡有緣者,皆同成佛,鹹能得著印可的授記別。所謂阿含權漸之教,終是必受棄斥的,唯此念佛殊勝的法門,不見他經余典,佛陀有所彈斥之語,這可證明此經非是權漸、引誘、假設之說!

  蓋佛說此經時,曾感動六方諸佛,異口同音,稱揚贊歎。更有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的專門倡導此法的奧妙,至于妙冠群經,世稱經王的法華,亦倡往生之說,彼雲:“誦斯經者,命終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更說是王于叁藏,世稱經母的華嚴,末後的普賢菩薩也以十大願王,導引善財及華藏海衆諸大菩薩,同歸淨土。勝于諸部,世稱經寶的楞嚴,在勢至念佛章,亦極致提倡念佛法門;彼雲:“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淨土。”又鼓音王經雲:“若有四衆受持阿彌陀名號,臨命終時,佛與聖衆接引往生。”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門而得度脫生死。”般舟叁昧經雲:“菩薩入是叁昧,即見阿彌陀佛國。”目連所問經雲:“我說無量壽國易往易生,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種外道,我說是人無眼無耳。”大雲經雲:“西方世界,有國名安養,佛號無量壽,現在說法。”其余如悲華經、觀佛叁昧經、十住斷結經、文殊般若經、寶積經、坐禅叁昧經等也都提倡念佛法門。至于諸大乘論部,如龍樹菩薩所造的大智度論說:“念佛能除種種煩惱及滅先世罪業,乃至念佛有大福德,能度衆生……諸叁昧中無如念佛叁昧福德。”又婆娑論、示念佛爲易行道,速出生死,彼雲:“佛有無量法門,如世間行路有難有易,徒步則難,乘船則易,欲易生,疾當念阿彌陀佛。”至于馬鳴,會宗百部的大乘經,而造大乘起信論,末後也示人專念彌陀,即可往生西方,彼雲:“生彼國者,常見佛故,終得不退。”乃至天親菩薩所造的“往生淨土論”,亦極力發揮淨土莊嚴的利益,天臺智者大師之“十疑論”更專志西方。攝大乘論、念佛叁昧寶王論等,都是極力提倡念佛法門,其他勸修念佛法門的經論甚多,散見大藏,現在不便一一引證。又如諸菩薩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他也向往西方,求生極樂,曾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其求生偈說:“願我命終時,盡除諸煩惱,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刹。”又雲:“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親前授我記。”普賢菩薩發願求生偈雲:“願我臨命欲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又雲:“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衆生界。”(出華嚴行願品)其余如觀音、勢至等諸大菩薩,亦莫不發大願求生西方,親近彌陀。至于西天東土曆代的祖師,如龍樹、馬鳴,已如上說。其他,如廬山遠公大師創立蓮社專志弘揚淨土。禅宗著名的百丈禅師,謂:修行以念佛爲最穩當。宋永明禅師,著四料簡,終身念佛。慈恩宗的窺基大師、賢首之清涼國師、律宗之靈芝律師、紫柏老人(見紫柏老人集)、憨山大師(見示念佛切要),他們都是弘揚本宗之列,極力贊揚淨土。至于幽溪大師著圓中鈔,智旭大師著要解,蓮池大師著疏鈔,這也不出是爲專志弘揚淨土。

  再來談談近代禅宗的高僧,虛雲和尚、臺宗泰鬥的谛閑法師(見開示念佛緊要)、唯識宗的太虛大師(見淨土法門集)、律宗的弘一律師(人生最後)、畢生專弘淨土的印光大師等,除印老外,他們雖各有專宗,然皆極力勸修念佛,贊頌彌陀的功德,稱揚淨土的勝妙。並且古今的賢哲,依之修持而得往生極樂的明驗者,亦不可勝計(見往生淨土聖賢錄),由是觀之,大藏經論中既處處稱頌指歸,又得曆代賢聖,相繼弘揚而修證,這怎能可以妄擬彌陀是理想?極樂是想像?釋迦是寓言?這豈不自獲罪戾,誤人誤己的一大不利!當知大覺世尊的妙言,句句是從慈悲心的底奧流出來的,無非爲利益人天,使衆生離一切苦,得一切樂,故祈敬重之!深信之!切勿輕生疑惑,而失去不可思議的利益!願諸行者學者們,慎之思之!

  (2)信佛願:佛,是指西方教主的阿彌陀佛,願,即願力,這是說彌陀如來的願力,稱實無虛,我們可以信,他的依正莊嚴的極樂世界,是其大願力用所造成就的。祂在過去久遠世中爲法藏比丘時,曾于世自在王佛前發大菩提心,誓立四十八種宏願(四十八願參看彌陀略曆文),造成殊勝無比的極樂淨土,爲廣度一切衆生。經無量劫如一日的行菩薩道,世世依願修行,不退初心,願願莊嚴淨土,現在既是功行圓滿成佛,號稱阿彌陀,本經雲:“彼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當知!佛是萬德之尊,決無虛誓。凡是世間一切事,無論大小,悉皆由願誓力所能成。古雲:“有志竟成,有願必酬。”斯言真不謬哉!況佛是大聖人,絕對無有其願而不成其事之理。又彌陀所發四十八大願,乃超絕十方諸佛(如鼓音王經明),故雲:“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願大家當深信之!

  (3)信佛土:謂信極樂國土殊勝莊嚴,超絕十方一切淨土,無論是依報、正報,一一勝妙無比,這無他,是彌陀願力的大作用,故能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如本經中明(廣載在無量壽經)。

  (4)信法門:謂信這念佛法門,是叁根普被,上至等覺,如觀音、勢至等;中而西域東土曆代祖師,如馬鳴、龍樹、遠公、智者、蕅益、蓮池等;下至愚夫、愚婦,乃至五逆十惡、鹦鹉、八哥等;如是肯發大心念佛求生,也能夠可以帶業往生,蒙佛的慈悲能受接引的。雖是等覺菩薩,也不能越其阃,故信此法門是萬法圓修,一句洪名則萬德具備,衆行齊赅,疏鈔雲:“舉其名兮衆德而具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由斯可知這法門,最爲方便,不論僧俗男女,無分賢愚老少,至于動靜閑忙,均可修持,單念一句彌陀,則能往生極樂世界。信此法門,最爲圓頓,不曆叁祇,不經次第,只是執持名號,一日乃至七日中,能得一心不亂,或臨終十念心不顛倒,即得往生。信此法門,最爲了義,能得到往生,即得不退轉,直至成佛,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信此法門,最爲要妙,不必再用力修持另余的法門,可以永遠度脫生死,究竟成佛,雖是說見思煩惱未斷,亦可帶業往生,橫超叁界的殊勝。

  總而言之:信此念佛一法,是最殊勝無比的妙法門,扼要的說:它有叁種殊勝,一、單持一佛號便可永了生死;二、可能帶業往生,橫超叁界;叁、一生極樂,即得不退轉的大利益。

  (5)信自心:這是說信自己現前一念靈覺不昧的本性,常住不變的真心,與彌陀是無二無別的,但自無始以來深被煩惱所蔽,所以枉受的生死不休。一念發心念佛,以萬德之洪名的彌陀,可消億劫深重的業障,同時惑盡自然會成正覺,親見自心的彌陀,華嚴經所謂:“一切衆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皆得現前。”當知此真心,人人本具,唯心淨土,大家都有份,請勿說我是凡夫身,業重垢深,沒有極樂的緣分,不肯誠實發心念佛修行,自願永處生死,長受輪回,如來說:“最爲可憐愍者。”我們雖是凡夫,迷昧倒惑,而此妙心不失,苟能一念回光返照,堅持佛號,這決定會往生的,切不可自卑自棄,而讓能于諸佛菩薩才是。如儒書雲:“舜亦人也,我亦人也,有爲者亦若是。”換言之:“佛亦人也,我亦人也,肯發心者亦若是。”總之,認得自心即是佛性,祈願大家深信無疑吧!複次當知:吾人的心性,原本是不可思議,彌陀的願力亦不可思議,彌陀六字的洪名更不可思議,以不思議心持不思議名號,往生到不思議佛力所成的極樂,最爲當然,願深信之!

  (6)信事理:即信事理圓融。信事—這是信由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的西邊,經過十萬億佛土之外,確實有一個極樂世界,國內的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爲阿彌陀佛所化的清淨國土,觀音、勢至,二大菩薩,暨清淨海衆,無量聖賢僧,時常共聚圍繞,恭聽佛陀說法,我們如果能夠一生其中,即得清淨蓮花化…

《佛說阿彌陀經要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涅槃是什麼?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