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九二卷)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目首菩薩偈頌第七首看起:
【亦如日出時,照耀于世間,佛福田如是,滅除諸黑暗。】
前面「阿揭陀藥」比喻能滅一切苦,說的是煩惱障,佛的說法是治病。六道衆生有身病、有心病,身心都有病。身病從哪裏來的?還是從心病來的;心如果沒有病,身就沒有病。佛給我們講叁毒煩惱,不但是一切病的根源,也是六道輪回生死的根本。這我們只要看看佛在一切經裏面所說的,只要把見思煩惱斷了,叁毒是在見思煩惱思惑裏面。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回就沒有了,這一點我們不能不重視。無量劫來,我們就在六道裏頭流轉,死死生生,佛在經上所說的「生死疲勞」。界外人看這個情形多麼可憐,所以很感歎的說了一句話,「可憐憫者」。這句話特別是指六道衆生,什麼事情可憐?輪回,久久不能出離,原因就是煩惱習氣不能斷。
佛出現在世間,爲一切衆生做大福田,田是比喻,比喻能生能長的意思。我們五榖雜糧種在田裏面,它就會生長,佛常常用這個做比喻。福田種福,我們將種子種在這個田地裏面會生福。六道衆生哪一個不求福報?那福報要到哪裏求?佛氏門中,佛是大福田。在過去,說佛氏門中很正確,沒有任何副作用。今天我們在佛門裏面種福田,能不能得福報?有問題,問題在哪裏?今天佛門變質了,田雖然還在,不似從前那麼肥沃。現在這個福田,就好象良田被洪水淹沒之後,水雖然退了,可是洪水帶來的沙石,把整個田都蓋覆了。現在田雖然還在,種東西不會生長,變成沙土了。這也是個比喻,比喻這佛門裏面,現在只講形式沒有實質,所以今天在佛門種福田,我們所收獲的遠遠不如古人,道理在此地。
你要再進一步來問,爲什麼會變質?不但佛法變了質,世法也變質了,整個社會都變質。過去古代太平盛世,現在整個世界動亂不安,人活在這個世間活得很可憐,物質生活雖然比過去有了進步,人活在世間沒有安全感。沒有倫理道德,無情無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利害,你說這多麼可怕。現在這種情形有沒有改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在自己有生之年你做一個反省,今天的社會比起十年前怎麼樣?十年十年的比,不如十年前。再往前面推個十年、二十年前,叁十年前,四十年前,五十年前,然後就想到什麼?一年不如一年。
世道人心,講通俗一點,人與人的關系一年不如一年,這是很可怕的現象。現在這個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了,所以世界上許多政府警覺到了,志士仁人沒有不關心化解沖突,促進安定和平,現在這個變成世界上最常聽到的口號。我們曉得這個事情著急了,沖突怎麼化解法?沖突的根源在家庭。全世界,整個社會,你看這社會健康不健康,從哪裏看?從家庭看。家庭是社會基本的結構,像一個人身體基本的結構是細胞,家庭出了問題,我們身體細胞出了問題,問題嚴重這個人沒救了。古時候爲什麼家庭不出問題?古時候不是沒有,極少數,沒有太大的影響;現在普遍,現在變成大多數。青少年吸毒,少女墮胎,我在澳洲聽說的中學生,初中學生十幾歲,比例很大很大。聽了叫人真是怵目驚心,不能把這個問題看輕了,這是嚴重問題、嚴重的病態。
古時候爲什麼能夠維系良好的家庭狀況、社會安全?教育。在中國五千年來,中國人重視「建國君民,教學爲先」。所以把教育看作人生第一樁大事,第一重要的大事,沒有人不重視教育。你有沒有念過書那其次,那個不要緊,要受過教育。教育兩個字怎麼講法你要懂得,什麼叫教育?中國文字,我說了很多,說了很多年,是智慧的符號,讓你看到這個符號,你就能體會裏面的意思。這個絕對不是拼音的文字能做得到的,智慧的符號,這個發明非常希有,非常之難得,我們要認知。
「教」,諸位要能夠看篆字,你才很明顯的看出它的意思,在篆字裏頭它是會意的,顯示出上行下效。上一代的人父母尊長他們怎樣做法,孩童自自然然他就在模仿,他就在學習,有意無意、有形無形,學習從來沒有中斷過。嬰兒生下來叁、四個月,他會看、他會聽,雖然他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他的學習開始了,從來沒有中斷過。所以過去的家庭,老人懂得代代相傳,在嬰孩面前要有很好的表演,讓他看,讓他聽,讓他學習,人都懂得。小孩面前不可以有沖突發生,夫妻不能吵架,凡是鬧情緒絕對不要讓孩子看到,爲什麼?怕他學壞了,在孩子面前表演的是正面的。現在誰懂?所以到小孩叁、四歲就很懂事了,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五、六歲用現在的話說,他的免疫能力就很強,不合理的事情、違背道德的事情,他能夠覺察到,他就會回避。
諸位現在,你們看看《弟子規》,聽聽楊老師、蔡老師這些人的講演,你就明白,《弟子規》是誰學的?父母,家裏面的長輩。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那是生活教育,不是學校課程,學校不教這個東西,在家裏,家裏頭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做。嬰兒從小就看到父母對他父母的孝順,對他長輩的尊敬,容貌、言詞、態度他都看到了、都聽到了,牢記在心,那是他終身的榜樣。即使這個人緣分不好,沒有念過書,沒有進過學校,你不能說他沒有受過教育,他懂事。雖然不認識字,他懂事,他懂得忠孝節義,他都能把這些德行落實在他自己生活當中。我們這個時代,這種教育沒有了。現在的兒童睜開眼睛他看到是什麼?不是父母,他看到是電視。電視裏面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他天天學這個東西,所以六、七歲心術就成了問題。
我聽蔡老師講《弟子規》,舉了很多例子,那都是現在真實的事情,不是虛構的。六、七歲的小朋友不愛父母。有一個老師問學生,你是愛爸爸多一點?還是愛媽媽多一點?他的回答是我兩個都不愛。還有一個七歲的小朋友,聽了《弟子規》的課程之後,很感慨的說了一句話,聽了《弟子規》,我才知道做人應該要孝順父母。這個大家聽了,不錯,學了有心得。接著他就說:我在沒有學《弟子規》之前,我常常想謀害父母,七歲!這些問題怎麼産生的?家教疏忽了,教學爲先,這個教學爲先從哪做?小孩一生下來。從前人懂,小孩生下來第一樁大事是什麼?教學爲先,天天教他,時時刻刻要教他。我們自己做父母的人,對待自己的父母沒有孝敬,小孩從小看到,他怎麼會孝順你?沒這個道理!這些例子太多太多,不勝枚舉。
所以《弟子規》的講座,希望大家要很認真的去聽,很認真的去學習,爲什麼?關系你一生的幸福。你現在要疏忽了對兒女的教育、教誨,你到中年以後,你的兒女長成了,這個苦難你就會受到了。你的兒女不會照顧你,甚至于你的兒女會遺棄你,會給你帶來很多痛苦。你不能說他的過失,你要反求諸己,他沒有過失,過失是誰的?自己的過失。從小我沒有把他教好,沒有給他好的影響,孩子沒有過!所以做父母的人要深深去反省。今天家庭普遍出了問題,寺院庵堂、道場裏頭也出了問題,家裏頭沒有孝子,道場裏面還有好學生嗎?當然沒有。不孝父母他怎麼會尊敬師長?沒這個道理。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家庭出了問題,佛法當然出問題,連帶的。
從前家庭是福田,佛講這個福田有叁種,也有講到四種。佛講福田第一個恩田,父母,孝養父母,父母對你恩德大,生你、教你、養你,這個恩德大。可是父母今天生你也養你,沒有教你,這個不行,最重要要教。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面,關于這些事情講得很多,我相信每一個人讀《印光大師文鈔》,會對這樁事情有很深的印象,他是多次說到這個問題。婦女的責任重大,不只是關系你一個家庭的興旺,關系社會安全,關系國家興衰,這是事實。你看中國,從自古以來講五倫的教育,中國的教育是倫理道德的教育,「夫婦有別」。這別是什麼意思?夫婦組成一個家庭,兩個人各有各的任務,各有各的職責,別是分別。
家庭裏面兩樁大事,一個是家庭經濟,一般先生負擔,他出外工作謀生養家。另外一個重大的責任,比養家的責任還要嚴重,教子。做母親的人她在家裏頭,這是她一生當中最大的一樁大事情,她的天職。所以家裏有沒有後代,後代不是說有沒有兒女,有沒有好兒女,這後代是講好兒女,有沒有賢德之人,這要靠母親的教誨。家裏頭有賢德之人,社會、國家就有好的領導人。婦女的天職是爲國家民族培養下一代的人才,你看這個責任多重大。一般人認爲這個責任是學校的,是老師的,學校、老師那是第二個階段、第叁個階段的教學,最初的這個基本的教學是母親。所以家庭是教育的根基、根本,學校教育是家教的延續,傳授各種學問技能。那個德行,根本做人的道德觀念是父母從小教成的。這個根基好,以後接受這些學術、技能,他才能夠貢獻社會,爲衆人謀幸福。
我們前面講到「藥喻」,我們就講到過做醫生的,醫生從小受過父母倫理道德的教育,他的心是仁慈,他有愛心。所以家教,實在講,在倫理教育裏面,最重要就是「父子有親」。兒女跟父母有一種天然親愛的這個心,這是性德。父母對兒女的愛護,兒女對父母那種愛,是天然的,那不是人教的。這個現在有沒有?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兒女!嬰兒,你看從出生到還不會走路,懷抱當中,你看父母愛不愛他,他也愛父母,你仔細觀察這是自然的。教育,做父母的人要覺悟到,這一種親愛怎樣能夠永恒保持,一生到老死都不會改變,家庭教育教這個。他會愛父母,他就會愛兄弟、愛家庭,他會愛家庭他就會愛國家,他會愛國家就會愛人類。父子有親,那個親就是愛的原點。教育教什麼?就是那一個種子怎麼樣把它培養,讓它生根、讓它茁壯開花結果。
所以倫理道德的教育,愛的教育。我們在講席裏面也是多次特別強調,這宗教教…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九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