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八四卷)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第四大段說法甚深,德首菩薩偈頌第七首看起,我們將經文念一段:
【亦如地界一,能生種種芽,非地有殊異,諸佛法如是。】
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給我們說,「地一芽異,答無量莊嚴,芽莖華實爲藻飾故」。注得雖然不多,這個意思也很明顯的顯示出來,『地』是大地,大地是『一』,可是大地上所生的這些植物千千萬萬種,太多太多了,不一樣,生的『芽』不一樣。也許有人要問,地也不一樣,土壤不相同,氣候不相同,有些北方的植物南方不能種,熱帶有些(你看很多)水果,在溫帶、寒帶不能種植。這個疑問有沒有道理?聽起來好象是有道理,實際上似是而非,地球是一個。地球上許許多多生物,在佛法裏面講緣生,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種?會有這麼多差別?緣不同,有時候因同緣不同,有時候緣同因不同,所以生出許許多多不同的植物。
但是這些植物,現代人知道少一樣都不行,爲什麼?少一樣,這個地球生態平衡就出問題了。實在說,這個地球很大,如果我們把範圍縮小,把人身來做比喻,你就更容易懂。人身是一,器官很多,不一樣。在我們這個身,外表有眼耳鼻舌身,五官不一樣,內裏頭五髒六腑,個個不相同;組成器官,細胞沒有差別,但是細胞的組成有差別,我們現在一般人講它排列的方程式不相同,變成個個不同的器官。在這個人的身體上,少一個器官人就不健康,人就生病,那我們這個人的生態,身體的生態平衡就失掉了。身體生病,人生病就是你身體生態平衡發生問題,這個道理我們很容易懂。
地球上這些生物,無論是動物也好,植物也好,礦物也好,如果失去生態平衡,地球就病了,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你知道嗎?如果你要是知道了,那你就要愛惜地球,不能不愛!任意的破壞自然環境就讓地球生病。地球生病,那個病態是什麼?洪水、地震、臺風、火山爆發,這是什麼?這是它的病態,生病了。我們稱它作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是地球的病態,是不是真的自然災害?不然,它與人心行有密切的關系。人心要都向善,心善行善,感應的就是風調雨順,這災害沒有了;人的心行不善,這種災害就非常之多、非常普遍,也非常嚴重。你怎麼能說它沒關系?
爲什麼我們一個人的心行會影響自然環境?這裏頭有很深的道理,在《華嚴經》裏面講得非常明白,也非常透徹。那就是比喻說,性是一,相是多,正是文殊菩薩所問的,諸佛所悟的是一法,唯是一法,爲什麼說無量法,現無量剎?這個地方再問到「化無量衆」,無量莊嚴,爲什麼會有這些情形?法性是一,法相無量無邊,道理在此地。法相是法性變現的,法相的體就是法性,既然是一個性,你怎麼能說沒關系?整個宇宙是一體,就好象我們這人身體,許許多多的器官、許許多多的細胞組成一個身體,身上一根汗毛都跟全身都有關系,怎麼會說沒有關系?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
知道這個身體所有的器官、所有的細胞跟這身體有密切關系,然後你就推想整個地球。地球上所有一切的生物,不但是生物,現在還講叫無生物、非生物,我們講礦物,礦物還是法性變的。法性有見聞覺知、有色聲香味。有見聞覺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整個宇宙,我們現在的話說是個有機體,活生生的。難得現在科學家用科學的方法證明礦物也有見聞覺知,我聽到這個訊息很歡喜。
我們學佛的人,對于佛在經典上講的這些事情我們相信,但是有很多人講沒有科學證據,難得科學家把它實驗出來了。雖然實驗現在只有一種物質,水,水是礦物,氫氧化合物,這大家都肯定的,但是現在證明什麼?水它會聽,它會看,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以善意對它,它的結晶非常之美;以惡意對它,它結晶就很醜陋,反應很快,在顯微鏡之下觀察。這個反應的是色相,我們看到了;實在講反應不止是色相,還有音聲、還有香氣、還有味道,這個科學家還沒有發覺出來。我告訴作實驗的江本博士,我說你繼續努力,還有,還有秘密,什麼時候你能夠把它發現出來,無量功德。不單是水,泥沙、石頭,各種不同的礦石統統都有見聞覺知、都有色聲香味,道理就是它的體是法性。法性本來就具有見聞覺知、色聲香味,所以它變現的一切現相,法相,當然都具足,哪裏會缺少的!我們相信佛經上講的這個道理,深信不疑!
你明白這個道理,肯定這個道理,你才會真正接受大乘教裏頭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爲什麼會有這個一切法?一切法就是從心想生。我們不要說別人,就是自己妄念。妄念就是心想,前念滅後念生,念念不一樣,所有一切物質環境都隨著你的念頭在變,它怎麼會一樣?你說這東西從哪來的?就這麼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裏頭變現出來的。離妄想分別執著只有一法,如來所證;這一法所現的相,相也是一法,叫一真法界。所以淨土宗殊勝,淨土宗是直捷去證一真法界。它修的什麼?修一心,一心是能證,一真是所證,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是哲學。哲學有能有所,能不是所,所不是能;佛法有能有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諸法實相。
所以這個地方答,用這個比喻來「答無量莊嚴」。莊嚴是指境界,境界裏面有正報、有依報。正報的莊嚴,我們常常贊佛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每個人面貌不相同,無論是面貌好、不好,都叫莊嚴;依報是環境,生活環境。通常我們解釋「莊嚴」這兩個字都用「美好」來解釋,而實際上它的含義統統圓滿包括。從佛菩薩到餓鬼、畜生、地獄,每個法界有每個法界的莊嚴,依正莊嚴不同!
大地這個比喻也比喻得好,你看大地上有很高、高大的樹木,千年的神木,莊嚴!有不到一寸的小草,那壽命很短。千差萬別,這是講我們舉這個近的例子,如果把它引伸起來說,佛法界裏面的依正莊嚴,像《華嚴經》上所講的,不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正報如是,依報亦如是,像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這些現象都是法性變現的,唯心所現。
儒家說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心善、言善、行善,本來就善,所以它現出來的境界,現出來的相是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爲什麼又會有十法界?有菩薩、有聲聞、有緣覺、有六道、有叁途,那什麼原因?迷失了本性。佛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儒家講一切衆生本性本善,迷了,迷了之後就不善了。迷有淺深不同,迷得深的,叁途六道;迷得淺的,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是迷失自性變現出來的。
十法界裏面的依正莊嚴跟一真法界依正莊嚴一樣不一樣?給諸位說,完全一樣。從性上講,絲毫差別都沒有;從相上講,差別懸殊很大,這個道理我們很不好懂。古大德爲我們講這個道理做了一個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極樂世界、華藏世界也一樣,這都是一真法界,性所現的相全是金色的,我們用這個做比喻,全是金色,美不勝收。十法界裏面還是這個性,實在講完全沒有差別,但是什麼?迷了,迷了就好比什麼?有了染汙,有了塵垢。菩薩法界這個色彩就沒有佛色彩那麼好看,爲什麼?佛那個幹淨,一塵不染,它這個已有染汙,光彩比不上,必須把染汙磨掉,光彩原來是一樣的。到最低的法界是地獄法界,餓鬼、地獄。餓鬼、地獄裏面好象這個金器一看起來就髒得不得了,很難看,根本看不出它是黃金,嚴重的染汙。雖然是嚴重染汙,你要知道它是真金,你慢慢去把它那個染汙洗刷掉,把它磨掉,它的真,那個金色光明又現前了,跟佛沒兩樣!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確實是如此。
爲什麼諸佛如來看一切衆生都是諸佛?諸佛如來識貨,知道什麼?知道我們完全相同。你只是迷,迷得太深了,迷就有染,被什麼所染?被自私自利、貪瞋癡慢染汙了。要知道自性裏頭沒這東西,自性裏頭不但沒有煩惱,分別都沒有;不但沒有分別,起心動念都沒有。起心動念是染汙最輕的,菩薩;分別,那就重了;再加上執著,那更嚴重。執著是六道,分別是四聖法界!我們有沒有把這個道理參透?有沒有把這個理論能夠應用在我們生活上?應用在生活上,菩提心就現前了。大乘教裏常講發菩提心,這個東西應用在生活上,你的心就是菩提心,真誠心現前了,清淨心現前了,平等心現前了,覺悟的心現前了,慈悲心現前了。
再告訴你,這個現前是自然的,一絲毫勉強都沒有,自自然然現前。只要你真正明白事實真相,你起心動念你會爲衆生,就像諸佛如來一樣,應化在世間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菩薩幹這工作辛不辛苦?不辛苦,爲什麼不辛苦?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誰辛苦?所以迷了就會辛苦,迷了什麼?迷了就生起我執、法執,執著這個身是我,執著這些幻相是真的,那叫法執。不知道眼前所有一切現象沒有生滅,一切法不生,既然不生,哪來的滅?這個道理就愈講愈深了,一切法確實不生。
一切法,佛說的「法爾如是」,法是自自然然,本來就是這樣的。衆生在這裏頭起了妄想分別執著,虧吃大了。我們如何能回頭?要跟佛學習。佛對我們沒有別的貢獻,只是把他自己修行證果的理論、方法傳授給我們,我們能夠依教修學,也能夠契入他的境界,他那個境界是事實真相。換句話說,我們所證得的跟他證得的沒有兩樣,這個教學就圓滿了,我們講佛度衆生就圓滿了。所以了解事實真相很重要。
十法界在迷的狀況之下,各有各的莊嚴,這個莊嚴不太好懂,我們換句話說,各有各的愛好,這大家好懂。譬如一切衆生都有愛美的心,那個美的標准各個人不一樣。就是在我們這個人間,隨著文化不相同,標准不一樣;隨著族群不相同,這莊嚴也不一樣。譬如中國人喜歡穿紅色的,認爲紅色的很美;去年我在…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八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