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八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七八卷)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寶首菩薩的偈頌第七首看起。七、八、九、十這四首是偈頌第四段,末後這一段。「喻體無來處,皆從緣來,即無來故,然亦不同」,這是清涼大師注解裏頭給我們說的。我們先看經文:

  

  【譬如胎髒中,諸根悉成就,體相無來處,業性亦如是。】

  

  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說,「四」,這個四就是偈頌的第四段,「有四偈」,從第七到第十,有四偈,這四首偈都是說「體無來處」。體無來處,爲什麼會來?「皆從緣來」,緣來就是無來處,所以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然亦不同」,這是一個講胎髒,一個講地獄,一個講轉輪王,一個講諸世界,這就把正報、依報全都說到了。「體」是物體,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物質的現象到底從哪來的?這樁事情自古至今都是個疑問,所以研究的人很多,科學家在研究,宗教家也在研究。有沒有令人心服口服的答案?衆說纭纭,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佛在經上說的,我們能不能接受?佛給我們講,整個萬事萬物緣生無性,這個性就當體說,體沒有來處,既沒有來,哪有去?所以《中觀論》裏面講八不,第一句給我們講「不滅亦不生」,不生當然就不滅,哪有滅?但是我們凡夫看眼前一切現象,有生有滅,有來有去,有常有斷;他說八不,我們看到全都是不然,跟佛所說的不然。到底是我們看錯了,還是佛說錯了?信仰佛教的人一定說是我們看錯了,佛沒有說錯。這能叫人心服嗎?好在佛教人一定要親自求證,這是我們對于佛非常尊重、敬仰之處,佛不是說「我講了,你們就要相信」,佛不如是說,佛說「我講了,你們去證明」,這句話說得好。

  

  我們要怎樣證明?我們要細心去觀察,觀察事實真相,必須真正了解諸法實相,才知道佛所講的緣生無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才知道。現代科學相當進步,科學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能解決,但是沒人相信。科學家發現了,有從無生,無中生有,有還歸無,這個發現跟佛經上講的非常接近,講物質現象是無中生有。空間不是真的,時間也不是真的,時空從哪裏來的?這個現象有,存在,從哪來的?佛跟我們說,從抽象概念當中産生的,抽象的概念,沒有憑據。它是從抽象概念生的,所以虛空是假的,不是真的,時間、空間都是假的。我們今天處在時空裏頭而不能夠突破,原因在哪裏?我們執著它有,我們觀念當中以爲它有,以爲它是真的。

  

  在《百法》裏面,空間跟時間都排列在不相應行法裏面,不相應行法就是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心所法,也不是色法,也不是無爲法,所以叫它不相應行法。就是什麼?它跟前面四法都不相應。但是跟前面這個四法還都有關系,脫不了關系,它不屬于任何一法,把它說作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就是我們現在的名詞稱爲抽象的概念,它是從抽象概念裏面産生的,沒有自體。

  

  現在這個地方講到,一切衆生體無來處,這個講得就深了。佛講一切法有叁種性:依他起性、遍計執性、圓成實性,抽象概念是遍計執性。我們一般看到的色法、心法是依他起性,依他起,「他」就是緣,就是緣生的。實在講,遍計所執也離不開緣,「因緣所生法」,《中論》裏面講,「我說即是空」。所以《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總的綱領,總的原則,我們要記住。佛在此地說這些比喻,實在講是引導我們去證實,證明這個事實真相。

  

  事實真相,佛說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很微細,我們不能覺察。譬如,這個比喻講『胎髒』,胎髒包括四生,四生是胎卵濕化。這四種生裏頭,我們感覺得最明顯的是胎生跟卵生。胎生的動物多,哺乳類的,母體在懷胎的時候,『諸根悉成就』。這個母親是人,他生下來就像個人;那個母親是牛,生下來它就是牛;母親是馬,生下來就是馬,牛不會生馬,馬也不會生牛。諺語所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它怎麼成就的?誰製造的?爲什麼會造得那麼精巧?五髒六腑那是器官,樣樣具足,聯系在其中是筋脈、血管,整個身體的循環暢通無阻。怎麼製造的?這個『體相』從哪裏來的?佛說『無來處』。

  

  大師注解裏面末後一句給我們說出,就說這首偈,「初一喻」,這個初一就是第七首,「因含于果,故無來處」。因有沒有?有,可是因可不是物質。因是什麼?阿賴耶裏面的習氣種子,習氣種子可多了。每個衆生(有情衆生)無量劫來在六道裏頭輪回,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大慈大悲,示現在六道廣度衆生,爲一切衆生說法,這個說法包括身教,他以身作則。一切衆生無量劫來在六道裏頭,我們講熏習成種,六道裏面的狀況他親自接觸的,我們現在講印象深刻,這個印象就是經上講的習氣種子;印象不是物質,印象在哪裏你也找不到,佛說在阿賴耶裏頭。

  

  佛菩薩的教誨,使我們對于六道之外的狀況也有印象,這個印象雖然不是親自證得的,親證的印象,我聽聞的,聽佛說的、聽菩薩說的、聽羅漢說的,叁界之外;于是每個衆生阿賴耶裏面,十法界的種子統統具足。佛在經上說得很好,他說阿賴耶裏面含藏的業習種子,它沒有形相,就是它不是物質。如果它要有形色,哪怕那個物質再小,小到像我們科學家比喻的,說一根頭發的直徑可以排宇宙原點一百萬億億億個,那麼小,佛說盡虛空也容納不下。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能相信。爲什麼?念念都是習氣種子,種子熏成現行,現行又熏成種子,這個循環永遠不斷。

  

  它的速度太快了,存在的時間真叫億萬分之一秒,《金剛經》上講「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露,露是露水,存在的時間不長,太陽一出來露水就沒有了。這兩個字是形容一切幻相是相續相,我們講相續大家好懂,好象這個相存在。如電,電是閃電,那是講什麼?那是講生滅相。相續相就像我們在螢光幕上看的色相,這是如露;如電,就是螢光幕上這個色相剎那生滅,那是講真相。螢光幕上爲什麼會現相?你懂得這個原理你就曉得了,這個相在不在?所以說「即相離相」,從這個地方我們慢慢去體會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是什麼?一切現相之生,從心想生。這個相一現,現了馬上就滅掉,第二個心想跟第一個心想很接近,很相似,但它確實不是一個。

  

  我們的念頭很粗,叫粗心大意,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外面六塵現象,一秒鍾它的生滅真是叫億萬次。所以我們迷在裏面,以爲它是真有,不知道這個相是影像,夢幻泡影,根本就不存在。你要把這樁事情參透了,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在一切境界裏面,真的像佛所說的,你不會起心動念,你不會分別執著。這叫什麼?這叫自性本定,那就是真心。相有沒有?相,有不礙事,無也不礙事,有跟無是一不是二。唯有離妄想分別執著,才能了解事實真相,才能入諸佛所證的不二法門,這個不二,整個宇宙不二。

  

  佛在經上這麼說,他證得了,有人證得,還不圓滿,那是法身菩薩。從證得一分、二分,漸漸的他也能證得圓滿,《華嚴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分一分證,四十一分就圓滿了。這是佛法教我們一定要求證,不是說我們聽了就算數,不行,聽了你不得受用,你一定要證,那才是你自己的;你自己的,跟諸佛如來已經證得的,無二無別。這個不好講,講都不好講了,當然不好懂。所以真正契入,法身菩薩跟法身菩薩們在一起,跟諸佛如來在一起,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他們還會有講經說法?沒有,爲什麼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統統都放下了。

  

  再跟諸位說,形相也沒有,這是什麼境界?這個境界佛法裏面叫常寂光境界。你看諸佛的四土,最高的是常寂光土,常寂光是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常寂光土在哪裏?實報土就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也是分分證,就像夜晚的月光一樣,從初一到十五,初一沒有月光,初二、初叁有點月牙,初七、初八有半個月亮,十五月圓。分分證,不是一下就證得,那就是實報土裏面有叁輩九品,隨著品級往上提升,逐漸逐漸達到究竟圓滿。

  

  寂光是自性,寂光是宇宙衆生的本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常寂光。我們今天迷了,迷了之後,常寂光雖然有,我們見不到,變成什麼?無明,無明的相是暗相,我們把常寂光變成了無明。諸位要知道,我們今天能看見,靠什麼?靠太陽,靠月亮,靠燈光,日月燈,我們要靠這個。要把日月燈統統都拿掉,那是什麼境界?一片漆黑。我們現在講,這個事實真相是一片漆黑,無明;如果無明破了,日月燈都沒有,你所見的是明亮的,無明破了;無明破了,夜晚不必要用燈光。我們自己的無明有沒有破,從這個地方可以就勘驗出來。

  

  有沒有人破無明?有,你看《虛雲老和尚年譜》裏面就有,但是短暫的。老和尚黃昏的時候,天還沒有黑,他從廟裏頭回到他的茅蓬,茅蓬有段距離。走在半路上,有兩個出家人,那時天已經黑了,拿著燈籠,在路上碰到虛老和尚。虛老和尚在定中,就是一路走路走回去,心裏一個妄念都沒有,在他感覺當中,天永遠就是黃昏的樣子,天沒有黑。遇到這個人告訴他:虛老和尚,天這麼黑了,你到哪裏去?他一聽這個話,天馬上就黑了,念頭起來,這個念就是什麼?這個念就是起心動念,念頭一起來,天果然黑了。他把這個境界告訴他的同伴:你沒有提醒我的時候,我沒有感覺,天是亮的,怎麼一提醒,馬上就黑了。你想,這是不是一切法從心想生?

  

  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要細心去體會,所有一切胎卵濕化這四類生的一切衆生,都是阿賴耶裏面的業習種子。這個種子是我們沒有辦法看見的,它不是物質,我們現在一般人講印象。過去生中的印象忘掉了,其實忘是你暫時記不起來,實際上呢?實際上並沒有忘掉,決定沒有失掉。這是佛在經上說「假使百千…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