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七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七七卷)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寶首菩薩偈頌第五首看起:

  

  【如機關木人,能出種種聲,彼無我非我,業性亦如是。】

  

  這一首是用(古時候常見,現在比較少見了)木偶戲,『機關木人』,木偶戲。在抗戰期間那個時代,我住在福建,福建這些木偶戲很多。民間各種慶典的節日,迎神賽會,還有富有的人家婚禮或者是作壽,都常常邀請戲班在家裏堂屋裏面演木偶戲,我們小時候看得很多,也叫傀儡戲。它能出聲,出聲完全是機械,這個木人『無我』也無『非我』,我與非我都說不上,它是人製作的,是一種娛樂。可是娛樂裏頭也有教育,它演作的人大概只要一、兩個人就夠,也扮演像戲劇裏面的一些人物故事,小朋友是非常歡喜。佛用這個做比喻,由此可知,這種戲劇玩具從古老的時代就有,佛講經是叁千年前,一定當時社會裏面這是很常見的,所以舉這個比喻,我們很容易體會得到。『業性亦如是』。

  

  我們看清涼大師的《疏》,「機關出聲,喻無造受者」,這個聲不是它自己造的,也沒有受者。爲什麼?「機關緣造」,衆緣具足,這個東西現行了。你懂得這個道理,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特別是近代的科學技術,緣造的,衆緣和合而成就的。科學技術有給人帶來一些利益,可是也有能夠毀壞,所謂是大殺傷力的武器,像核武,這類科技是給人類帶來災難,非常可怕。我們到日本去旅遊,一定會去看看長崎、廣島,這是二戰結束之前被核武炸過的地方。那時候核武是剛剛發展出來,威力很小,相當于二十萬噸黃色*;現在核彈的威力大概是廣島那個時代的百倍、千倍。那個時候這一顆炸彈下來所炸到的面積,大概是叁公裏的樣子,這麼大的一個面積,現在就很難想象了。我們看長崎、廣島的資料,那時候炸彈下來之後,死亡的人數是八萬多人,以後因輻射而傷亡的十幾萬人。所以這個科技的發展是給人類帶來災害。

  

  現在全世界擁有核武的國家不少,科學家估計,所有擁有核武的這些原子彈、核彈超過十萬枚,可以毀滅這個地球至少可以毀滅兩百次,你說這個多麼可怕。所以西方宗教講世界末日,大家有意無意都會想到,第叁次世界大戰大概是核武戰爭,那就是世界毀滅,也就是世界末日,這種看法也不無道理。世界末日實在講有許多種的講法,而我們所感覺到,這末日現象已經明顯的爆發了。什麼叫世界末日?倫理道德沒有了,這就是世界末日。東方人失去了倫理道德的教育,西方人失去了宗教神聖的教育,諸位想想看,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世界?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欲望,沒有恩德、情義,真的像古人所講的,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

  

  佛經裏面講到,沒有講末日,講劫數,佛說我們現在是生在減劫,減劫就是一百年減一歲,平均年齡一百年減一歲。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人壽平均是一百歲,一百年減一歲,釋迦牟尼佛現在離我們已經叁千年,那就減了叁十歲,現在平均年齡是七十歲。佛說人壽命一年一年減,福報就(現在講世紀,一世紀剛剛好是一百年)一個世紀比一個世紀要差。現在實在講,一般人沒有感覺到,認爲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不斷的在進步,怎麼會比古人差?如果從生活品質上來說,比古人差多了。古人在一生當中,有恩、有德,有情、有義,有倫理、有道德,生活得非常充實、快樂,有意義,有價值。今天縱然你有很高的地位,你有很大的財富,問一問,你的生活快樂不快樂?人活在世間沒有樂趣,所以在品質上講是遠遠不如古人。

  

  在中國典籍裏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古時候人的生活,無論貧富貴賤、士農工商,無不是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都寫下可歌可泣的詩篇。想想我們現前這個社會,我們的生活品質,這樣就知道古聖先賢講的話沒錯,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什麼原因?道德在衰退,欲望在增長,欲望增長到飽和點,道德消失殆盡,末日就現前。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人壽減到十歲的時候是最低了,十歲是最低,到那個時候,他說草木都是兵器,人與人相見都像仇敵一樣,不要說財産,生命都沒有保障!今天不曉得明天還能不能活在世間,這豈不是一般宗教裏面講的世界末日!從十歲再一百年加一歲,佛說人壽最長八萬四千歲,那真長,人的壽命可以到八萬四千歲。這一增一減,佛家用這做一個時間的單位,叫小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經典裏面所說的這個劫,多半是講大劫,用這個來計算時間。

  

  這都是十法界、六道裏面的現象,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所以後面說「機關緣造,體虛無人,喻業從緣,故無造者」。業是怎麼生的?爲什麼會有?緣生,緣生無性,沒有自性,所以「業性亦如是」,無有自性。緣具足的時候它就現相,緣散掉的時候這個相就消失,緣聚雖有相,不能說相生,緣散也不能說相滅,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我們在講席裏面也舉了很多例子,最常見的,一提大家都知道,譬如建房屋,這個我們可以在每個城市、每個地區,幾乎天天都在建房屋、建高樓。你看看建築都先打圖樣,先繪圖,然後你到工地去看看,一堆一堆的建築材料,房子從哪裏來的?這些建築材料依照圖樣把它排列起來,房子現前了;這些材料要堆在那個地方一堆,那就沒有房屋。這個房子到底是真的是假的?

  

  我們一般人看到新的建築物,都在那裏欣賞,工程師看到這個建築物跟我們的看法不一樣,他怎麼看法?他看這棟房子有多少噸的鋼筋、多少磚瓦,他看多少木材,他看的是建築材料,就是還沒有蓋的時候,在場地裏頭一堆一堆的,他看那個東西。估計這個房子多少錢,再加上人工,能夠一看就知道成本,你看各人看法不一樣。工程師眼睛裏頭沒有房屋,他看到什麼?緣聚,房子整個拆掉的時候,緣散;緣聚不生,緣散不滅。不生不滅是什麼?是那些材料,把它依照圖案擺起來是這麼多,拆下來還是這麼多,只是擺的地方不一樣,可是我們一般人就被這個幻相迷住了。佛用這個比喻,比喻十法界依正莊嚴。

  

  與我們關系最密切的,我們這個身體,佛講這個身體(物質的身體)是四大組合,地水火風,衆緣和合。衆緣聚的時候,就有這麼個人的樣子,就像一棟大樓一樣,緣散掉的時候,這個現相就沒有了;緣聚的時候我們叫它做生,緣滅的時候我們叫它做死,其實從緣上講,沒有生滅,只有聚散。現在科學家證明出來,物質不滅,只有聚散。物質不滅,人還有生死嗎?我們要從這些地方去體會、去認識。所以佛法裏頭講「無我」,「我」尚且沒有,哪來的「我所」?我與我所都是緣聚緣散,懂得這個道理,你心就定了,所謂是理得心安,這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安了。

  

  心什麼安,什麼叫心安?不再起心動念,心真的安了;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于一切法,于身體也是如此,不分別、不執著,你得小安,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于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那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理得心安,心安理得了。我們一般人心不安,特別是現代世間人,你要去問問,哪一個不是生活在憂患之中?患得患失,憂慮非常多,他心不安,生活在疑惑、顧慮、恐怖之中。佛在經教裏面告訴我們,生活在疑慮、恐怖當中是餓鬼道,不是人道。

  

  鬼道沒有安全感,爲什麼?疑心太重,造的惡業多,常常怕人報複,時時刻刻感覺到有人來害他,有人來殺他。鬼道的壽命比人道長,這是就現前來說,現前人壽不滿百,實在講,人能活七十歲就是長壽了,不到七十歲過世的太多太多!所以古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個話是唐朝杜甫講的,唐朝距離我們現在有一千叁百多年,那個時候的人就感觸到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們展開中國曆史,中國曆史記載得很詳細,曆史上這些有成就的人,少數超過七十歲,不滿七十歲的太多太多了。

  

  緣生,知道一切都是緣生,佛教我們隨緣度日。大乘教裏常說,人活在世間,搞清楚、搞明白了,「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不要再造業了,隨緣消業。我們處順境,遇到都是善人,我們自己曉得,消我們過去生中造的善業,這消業;如果我們處的是逆境,所遇的都是惡人,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也不會生怨恨心。爲什麼?消我宿世所造的惡業,善、惡業都要消。爲什麼?善業感叁善道果報,惡業感叁惡道果報,如果你善、惡業都消掉了,你就脫離六道。

  

  真正覺悟的人,無論處在什麼環境,人事環境也好,物質環境也好,他都不在意;換句話說,都不放在心上,隨緣消業。自己日常生活當中,生活修淨業,這種善、惡業都叫染業,我不再沾染。那麼我們在世間應當積功累德,爲一般世人做個好樣子,這個好樣子,總的來說就是「于人無爭,于世無求」。如果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多,福報自己不享,給社會大衆去享,給苦難衆生去享。雖然自己放下了,並不執著我放下了,如果你還有放下的念頭,你還是不清淨。念佛的人,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就對了!心裏頭常常有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有很好,沒有也很好。

  

  有這個緣,爲一切衆生服務,服務裏頭最重要的,幫助衆生覺悟。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是整個世界動亂的時代,你看全世界多少志士仁人,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沖突,怎樣化解沖突?怎樣促進社會的安定和平?這個變成現在世界上第一樁大事情。我們在這些年來,從我們自己修學的心得上體驗到,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他說過,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提到孔孟學說,大家都知道四書五經、《十叁經》,我們把這些東西搬來講,能不能解決現在問題?不能!爲什麼不能?古人有言,「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乘佛法,我們今天天天在講…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