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可怕。爲什麼?我將來恐怕也是這樣走法。這個果報肯定是在地獄,地獄出來之後,要變畜生要還債,你吃它半斤,你要還它八兩。
佛在諸經,我們一共查到了二十五部經論都講到地獄,比《地藏經》上講得詳細,比道教的《玉曆寶鈔》講得是更詳細,業因果報。現在我們把世尊講地獄這些經論,我們把它抄在一起單獨流通。古人講別行流通,會集在一起我們起了個名字,《諸經佛說地獄集要》。這經我們在臺灣做版來印行流通,應該差不多快要完成了,我相信再一、二個月當中諸位都能看到。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境界現前,我們懂得怎麼轉,人家來毀謗我、來侮辱我、來陷害我,我都感恩,沒有一絲毫怨恨,絕對沒有報複的念頭,感恩。感什麼恩?替我消業障。我過去、今生沒有學佛之前業障很重,替我消業障,業障消除,我智慧就增長。所以你只要能夠一轉,你的怨恨就沒有了,不怨天、不尤人。他之所以這種態度對我,我應該接受,歡歡喜喜接受,業障消除,逆來順受,用感恩的心來順受。
我離開美國、離開臺灣寫了六句話,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離開新加坡也寫了一副對聯,「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下聯是「處順境,遇善緣,無貪癡,福慧全現」。順境沒有貪癡,決沒有貪愛,決沒有留戀,逆境裏頭決定沒有瞋恚,貪瞋癡!貪瞋癡是根本煩惱,是六道的根源,你能把貪瞋癡斷掉,六道就沒有了。所以順逆境界我們要會轉,那就是把貪瞋癡磨掉;你要是沒有境界,這個貪瞋癡叁毒煩惱你從什麼地方斷?你怎麼個斷法?一定要有境界來磨煉。你看看《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叁參,清涼大師注解的「曆事煉心」。我們今天要經曆這些境界,這是事,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們要經曆,在這裏頭把我們的貪瞋癡慢這個煩惱斷掉,在這裏頭磨煉,把它磨斷掉。
前幾天,我在《六祖壇經》節錄了幾條,特別提供大家做參考,禅宗的,教外別傳,你看六祖惠能大師怎麼講?他說得好!他講《壇經》的宗旨,最重要的宗旨,這是解門,我們講看破。要知道「一切萬法皆從自性生」,自性就是自心,就是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法的宗旨。六祖這幾句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證實佛祖所說的,完全相應。修行重要下手處要依法修行,修須自修,行要實行,實實在在去真幹。其所修行的是什麼?先除去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到貪瞋癡,十惡。你看看這不是《十善業道經》嗎?十惡除掉了就是十善。宗門教外別傳修行從哪裏做起?十善業,從這裏下手。十惡除掉之後再去除八邪,八邪是什麼?諸位曉得,佛在經論常講「八正道」,八正道的反面就是八邪。八正道講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講這些。它的反面就邪見、邪思、邪語、邪業,一直到邪念、邪定,這八邪去掉,八正道就現前。簡單,講得真好!
爲什麼要去十惡八邪?十惡八邪真的除掉了,這自性裏面的不善心就沒有了。哪些是自性裏頭的不善心?惡毒的心。現在我們聽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我聽了很多遍,聽了十遍,小朋友六、七歲沒有聽《弟子規》,他有惡毒心。他講有個七歲的小朋友聽了這個課程,提出他的報告,他說:我聽了《弟子規》,才知道人應該要孝順父母。大家都很驚訝!他接著又說:我在沒有聽《弟子規》之前,我天天都在想怎樣謀害父母。謀害父母是惡毒心,六、七歲的小孩就有,這還得了!這是什麼世界?這世界末日。所以這聖賢教誨真的産生作用,能夠叫七歲的小孩回頭。蔡老師講他說這個話的時候,他母親也在座,他母親非常驚訝!臉色都變了,在流眼淚。這個小朋友這才知道應該要孝順父母。
你說中國這個聖賢教誨如果要不提倡,不能普及到全世界,這些小朋友從小,真的從出生眼睛睜開會看就看什麼?看電視,他就在學習。電視裏面是什麼?殺盜淫妄、暴力、色情,天天看這些東西,天天接觸這些東西,不善的心生起來。「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沒有了,被不善取而代之,這不善就是惡毒心、劫害心、邪迷心,嫉妒、谄媚、貢高、狂妄、自大、輕慢人。這是我們在這個社會上,你天天接觸到,你天天看到,天天聽到的。心不正、不善,行爲怎麼會善、怎麼會正?所造的都是傷害別人的事情,損人利己。這社會上一般人都這麼說法,我在講席裏頭把它修正,損人絕對不利己,損人決定害己。怎樣才是真正利己,利人才真正叫利己,這個道理要懂。所以這些似是而非的術語要加以修正。如果真的懂得損人不利己,我想這個人絕對不會做損人的事情。
利益衆生是真正利益自己,自己再困難,我們只要還有飯吃,還有衣服穿,另外還有一點點多余的,都應該幫助這個社會苦難衆生,都應當給社會做一點好事。不要說等我很富裕的時候我再來做,遲了,機會失掉了。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所以我們自己的生活要懂得節儉,我們才有余力幫助別人;自己要過豪華奢侈生活,當然你自己還不足,你怎麼能幫助別人?所以要想幫助別人,最重要的生活要節儉,節儉的生活過慣了,很自在。一生真正做到「于人無爭,于世無求」,于人無爭就于人沒有利害沖突,那就能和睦相處。你爭我讓,就沒事!你爭我也要爭,問題沖突就發生,你爭我讓。
讓決定不吃虧,不要認爲好象讓這是吃虧了,不吃虧,福在後面。這樁事情學佛的人懂得,經典裏面講得太多了;不學佛的人你要念念《了凡四訓》,你也會明白,你命裏有的丟都丟不掉。我命裏有的富貴,我讓能讓得掉嗎?讓不掉,這個地方讓了,那個地方就來了。你怎麼會吃虧?而且來得更多、更殊勝,愈讓愈多。如果是爭,愈爭愈少,爭是什麼?爭是你命裏所有的虧折了,因爲你的心行不善,你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于你自己的福報都有加減乘除。你的心是善、行爲是善,你那個福報加,大善就乘;如果你是惡的念頭,欺騙別人、陷害別人,減;對別人造成重大的傷害,或者傷害人很多,傷害這個社會,傷害這個國家,那你就是除。我們在今天這是冷眼旁觀,這個世間人過去生中修大福德的人不是沒有,有很多大富大貴。但是什麼?他的心行不善,他的福德是大幅度的除掉了。命裏頭有一百億的財富,就變成一個億,他還自己覺得了不起,其實他命裏是一百億,現在這一生他所得到的只有得一個億。這是說明什麼?幹那麼多虧心事情,害那麼多人,他還有那麼大福報,你就曉得他的福報只有他百分之一。百分之一還有這麼可觀,你才曉得他過去生中修的是多大的福。
一樣造很重的罪業,他還能做大官,你就曉得過去生中他所修的。像我們過去的曆史,帝王時代,他的福報可以享國叁百年,可以傳二、叁十代,那麼大的福報,結果他怎麼樣?他這一生當中心行不正,完全不是用正當的手段,都是用很不正當的手段欺騙衆生,巧取豪奪得到那麼高的地位,甚至于做到總統。能做幾年?一任四年,兩任八年,叁任十二年,他有叁百年的福報,帝王的福報,十二年就完了。你就想想看他的損失多大!這是不讀佛經、不懂得因果的人他不知道。所以他看到這個人,這個人不是個好人,爲什麼還發大財?爲什麼還做大官?你不曉得這個道理。
所以佛講的這個話我們決定不能疏忽,人生酬業。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是酬償他過去生中的業報。過去生中他修的善業,他應當來享福的;過去生中造作惡業,他應當要受罪,就是這麼個道理。貧富貴賤不是閻王定的,是自作自受,所以你真正明白心就平了,別人富貴你也不會羨慕。爲什麼?他過去修的,應該如此得到;我貧賤的時候我不會怨人,過去沒修。明白這個道理,我現在來補修,還來得及。我在中年明白,我好好的修個十年、二十年,晚年福報現前。袁了凡先生就是給我們做了個例子,做個模範,我學他。
我二十六歲,朱鏡宙老居士送這一本書給我。我記得他送這一本書給我的時候,我好象在一、二個月當中看十幾遍,有很深的感觸,我相信因果報應。了凡先生所有的那些不善的習氣,我反省我自己,統統具足,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命裏頭那一點點福報,我還沒有,我比他更慘,不如他!他壽命五十叁歲,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這一覺悟之後,認真反省檢討、改過自新,認真斷惡修善,處事待人接物改毛病,才有今天。如果我要沒有讀到《了凡四訓》,沒有遇到佛法,我早就不在世了。縱然是學佛,你沒有遇到真正的好老師,真正善知識,那也就像我從前兩個出家的同參一樣,明演法師、法融法師沒有過四十五歲。我們叁個人同年命運相同。
所以善知識、好老師比什麼都重要,真的是你一生成敗關鍵之所在。遇善知識的條件,沒有別的就是真正好學,真正懂得尊師重道。對于老師這個恩德,沒有別的就是依教奉行,老師怎麼教我,我就怎麼樣去做,盡一切的努力把老師教誨做到,這就對了;如果是陽奉陰違,對老師怎麼樣孝敬都是假的。老師一生,特別是在晚年,他心中唯一的希望是傳人,傳道的人。什麼人能傳他的道?依教奉行的人能傳,陽奉陰違的人不能傳。要找一個依教奉行,尤其是百分之百依教奉行,可不容易找!所以老師常常感歎的說:師生之道,可遇不可求。學生找個好老師不容易,老師要找個好學生更難,一生找不到那怎麼辦?著書,希望用這種方式把他的道傳下去。後來的有緣人讀他的書開悟,那就是他真正的學生,用這種手段。
現在就更困難了,不但是求一個學生難,傳法的學生難,你今天說是留一些書本也難。誰讀?誰肯依教奉行?原因是什麼?我們倫理道德的環境被破壞,破壞殆盡。人們對于倫理道德喪失信心,認爲這個社會那就是競爭,就是要拼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我活就是你死,一定…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六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