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甚爲難得。乞善保任。
複新架坡普陀寺轉道和尚
竊念祖庭零落。既任仔肩。當始終其事。今處此時局。顧念叁位祖師。真身所在。既是一脈兒孫。責在藐躬。安忍抛棄。人生假體。本是空花。有何輕重。祗以隨緣運任。逆來順受。倘祖師遺蛻。劫運亦且難逃。則祗有相與存亡。同歸于盡而已。所不能去心者。顧此十方來衆。同爲宗下兒孫。涉遠逃災。前來依止。安忍拒絕。現計堂中食指叁百余衆。烽火之厄。尚無已時。雖佛祖龍天。冥加庇護。不曾別遭險事。然首陽薇蕨。眼前將盡。亦惟有隨夷齊一路同作餓莩耳。我公熱腸。素所欽佩。來教稱此後若有相當因緣。雖毫厘亦當爲力。願仗公福。現身爲流水長者。濟彼池魚。縱西江一勺。涸轍之鲋。亦同拜恩無盡也。
複韬公老法師
接讀大劄。知盡心盡力。爲法爲人。既羨且慰。承囑爲法藏寺書一聯。自愧無文。曷敢當此。過蒙愛及。聊且塞責。勉選二聯。另郵呈閱。祈酌舍取。上款亦然。如以爲寫作皆不足取。望代另撰書文爲幸。拙聯二首。其一。“東西佛誠實言。南北佛誠實言。上下佛誠實言。爲我護念見此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問君買餅點何心。”其二。“舉手低頭皆當作佛。出息入息轉如是經。”雲自到曹溪。忽已數年。爲工程所役。堂舍多未完成。但殘軀幸庇平安。聊堪告慰耳。
複陶冶公居士
承示 撝謙過當。雖君子善頌。然雲何敢當。佛謂豪貴學道難。廣學博究尤難。居士于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之旨。既有入處。現又恰寓重慶。歇馬鄉。高臺丘。第二號。正好體會。果能狂心頓歇。選佛場中。稱第一法門。則透過禅關。在世間則高耀名宿。然後廣度有情。雖雲落在第二。方之終去一丘。此乃居士之願也。謂遇境恒爲物轉。望點化垂詢。雲實慚惶。敢借古德遺訓。互相研味。宗鏡錄末後垂示有偈雲。化人問幻士。谷響答泉聲。若問吾宗旨。泥牛水上行。趙州老人上堂雲。金佛不度罏。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裏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盡是貼體衣服。亦名煩惱。實際地。甚麼處著。一心不生。萬法無咎。汝但究理坐看叁二十年。若不會。截取老僧頭去。重蒙垂詢。即是前義。謬爲取法名寬冶。字佛罏。並付歸依牒一紙。望檢收。玉老昔時與雲同參江天禅寺。丁醜示寂。聞之惕然。五陰虛幻。叁界無安。願與居士共勉之。
答陶冶公居士十二問
(一)問 經雲理可頓悟。若人信得自心之理。可稱悟否。抑屬知解。不名爲悟。答頓悟斷惑親見。名正見。由聞入信。惑業未脫。名爲知解。
(二)問 所謂實悟者。果別有一番境界。刹那真性流露耶。答喻以二人。一人親到缙雲山。一目了然。一人未到。依圖表說。疑惑不無。
(叁)問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其界說如何。亦同叁關否。答由習有厚薄。權有關辨之說。若本具自性。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四)問 祖雲若人一念頓了自心。是名爲心。作何解說。答果真明自心。如伶人登臺。一任悲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五)問 參話頭。看起看落。執者爲當。真參實學下手功夫如何。答若真用功人。法法皆圓。若初心人。返觀能參看者是誰。
(六)問 欲塞意根。除著看話頭。尚有其他方便否。答放下一著。
(七)問 吾人日常見色聞聲。是真性起用否。抑系識用事耶。答是則總是。非則皆非。
(八)問 欲在一念未生前著力。有何方便。答早生了也。
(九)問 宗雲何離心意識參。意識當離。心性亦應離乎。離之雲者。殆即無住心之 謂欤。答是離離者。
(十)問 欲做反聞聞自性功夫。但耳不能如眼之可以閉而不見。有何方便。答心不逐境。境不礙人。返是何物。
(十一)問 獨頭意識從何而來。起時如何對治。答來亦是幻。對治什麼。
(十二)問 若人信得及即心即佛。平日但做保任功夫。不令走作攀緣。不參話頭可乎 。答知即便休。參與不參。妄想恁麼。
複圓瑛法師
頃奉來函。謂接待圓明講席事忙。真乘願再來。赴應濁運。砥柱中流。弘法自務。導化遐迩。不辭勞瘁。僧俗均賴。想諸佛祖于大寂定中。欣贊無量。雲識淺德薄。鼓山數年。實出不得已也。今老病催逐。風燭殘年。不過勉支一時。久待賢能。誰知鼓山交典未克。而粵中夙債忽催。豈非羅網自投。今到曹溪。雖是祖庭。早成蔓草荊棘。百無一就。既已來之則安之。莫非定業。因茲二邊都是祖庭。如其不顧。甚怖因果相加。自維力弱。實難全負。故于鼓山無能顧及。前曾屢函告辭。請舉高德。昨常住遣複寶二監院來粵妥商。特修蕪函。派二師前來禮座。面呈一切。望 公不吝慈悲。分神祖刹。則常住幸甚。大衆幸甚。不必再議選舉。伏祈法駕早降。龍天同感。
複雲南圓通寺自性宏淨二和尚
想汝等白業增進。行願堅深。爲慰。朽爲孽緣所羁。夙債難卻。脫卻一籠。又投一網。莫非定業。現今身體朽壞。百不能爲。加之常住空虛。人財兩乏。遭茲時局。因苦萬般。夏間至港二月余。捐募不多。回山未久。身患重病。至今尚未複原。接汝來函。謂住持丹霞圓通寺。要續源流。聞之不禁悲喜交集。喜汝發心。是爲難得。悲斯時世。實非容易。見古人時時以道德爲念。度生爲懷。損己利人。果因不昧。慎重行持。切勿錯過。誡之誡之。再宏淨等。前在南華。望爲相助。共扶祖庭。不料以諸緣未順而去。物件在寺。無人送返。茲將汝之衣被等。與人結緣。其余書籍尚在。若觀看。可能郵寄。來函問源流。吾濟洞之法。均授汝師。應向汝師處要。乃爲合理。今問吾要。汝是吾孫。吾若付汝。恐汝師有別意。若不付。又負汝誠意。吾今不得已。將汝與自性。各書一張。應低一字。乃爲合格。善自珍重。自性有嗣佛耀。吾有濟洞二法。均授耀師。耀既已授汝。都是一樣。吾若另書與汝。恐耀師不會意。如耀師授汝之卷。不是吾之法派。汝今定要吾之源流。汝乃吾戒子。侍吾已辛苦多年。吾若不書。恐動汝念。今不得已書付。善自護持。朽因病嫌煩。概杜筆硯。及交通隔礙。故複函遲延。再汝將自悟修圓佛耀恍然等。吾書伊之表信偈及派名。錄抄一份來。現時滇中缁素情形近況。得便錄來。以慰遠念。
複郭涵齋寬慧居士
衲爲南華建設計畫。常時發生種種困難。其間尤以塑佛像事。爲難更甚。不得已赴香港作將伯之呼。甫于古曆本月初四返寺。案列手書二件。及寶公大劄一件。均閱悉。承蒙寶公及諸檀那不棄。以大沩山家風囑咐。殊不敢當。然藉此可以償回鄉之願。亦是快事。惟南華功行。至圓滿之日尚遠。觀本監院。今春放戒。另有其他因緣。衲並未將南華寺傳與。不過仿福建鼓山舊例。臨時開戒一期而已。遠道傳聞。或有失實。況修造南華。值此進退維谷。萬分困難之際。此事既由衲擔任。似有全始全終之必要。便不能因困難而退。就此卸責。衲既不能離南華。自難分身于南嶽。只得有負雅愛。及寶公盛情。疚歉之處。容後領責。講經一節。亦姑俟諸將來也。此間荷六祖庇蔭。一切甚爲安全。敵機雖常過境。並無舉動。南華又與市鎮遠隔。似無其他危險。如風聲緊急。請至荒山暫避何如。
附錄郭涵齋寬慧居士來書(其一)
師尊座下。昨上一箋。諒蒙 垂察。湘省近來信佛者多。苦無領導。吾師爲宗門山鬥。後進楷模。故敢請屈駕回鄉。講經開示。俾末法衆生。發生善根。增長慧命。亦息災救劫之初願也。瞻望杖錫。毋任迫切。
(其二)
師尊座下。久疏箋問。孺慕彌深。敬維杖履康強爲祝。南華修造。計必日新。聞寺事正交觀本法師。傳付得人。道場光大。幸慰無量。廣州連被敵機轟炸。摧殘達于極點。聞曲江亦時虞不靖。不審南華可安居否。此間居士林同人。擬接法駕還湘暫避。去春曾聞吾師談及出家後。迄今未回鄉。如精神尚健。爲桑梓弘法一行。亦是一段大因緣。在四衆中莫不馨香禱祝者也。大沩密印寺。粗具規模。一切尚須整理。寶生大師。備函奉請駐錫茲山。出于至誠。山中與外緣隔絕。洵爲高年養靜之地。于工程經費瑣屑之事。決不敢以此上累清修也。禅宗衰替。繼續乏人。孤負祖庭。令人增歉。務懇俯允贲臨。成就衆生之願爲荷。如已定局。請即電示。或快函告知。以便由林中寺中公推二人加函前往歡迎也。
弟子 郭寬慧頂禮六月十一日
複遠峰(在滇還俗)
昨接來函。驚喜交集。何也。驚者驚歎法門不幸。豈是水淺難潛鲲鯨乎。非也。若其然者。清祖豈肯棄其帝位而披缁。總之菩薩濟世。悲願宏深。隨機示現。順逆皆方便。豈定相乎。是以明祖由釋而作國主。振興大教。誰能測之。朽憶侍者于鼓山。舍雙指而奉佛。何其精進。何其勇猛。豈有我哉。爲衆所欽。尤屬難得。今茲和光。豈廣孝再臨。又法門不幸之大幸也。因之喜出望外。至于大作二章令和。朽生平文字緣薄。平仄不解。音調不諧。諒已洞悉。聊附夢語一章見笑。
雁音從空來。擬議意難開。昔是吾侍者。亦或將相材。世事苦難測。善哉抑苦哉。化身無定相。何事起驚猜。
揚州鄧契一居士問念佛
答。世人若真爲生死念佛。貴先放下萬緣。果能放下。情不戀世。于二六時中。將一句彌陀放在心裏。念念不間。念來念去。心口如一。不念自念。念至一心不亂。休管生與不生。莫問佛接不接。直至臨終寸絲不挂。自然決定往生無疑矣。又問。參禅念佛同否。以偈答雲。佛說一切法。莫非表顯心。安得禅淨門。妄自別淺深。一稱南無佛。心光自發宣。了此話頭源。當下達本宗。識茲佛來去。參禅證無生。動靜是如如。淨土即此間。又雲。時人念佛願生西。生貴信行願力堅。忏悔現前猶放下。恒憶佛號在心田。四句百非一齊遣。直使妄念絕所緣。行人志能力行去。西方此土一齊圓。
示王居士竹村寬禅說性
處此身中者。謂之性。而不知生天地備萬物皆性也。是天地萬物者。此性之現量也。大其性。則盡虛空法界。居吾性內。故曰。“空生…
《虛雲和尚法彙—書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