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甚为难得。乞善保任。
复新架坡普陀寺转道和尚
窃念祖庭零落。既任仔肩。当始终其事。今处此时局。顾念三位祖师。真身所在。既是一脉儿孙。责在藐躬。安忍抛弃。人生假体。本是空花。有何轻重。祗以随缘运任。逆来顺受。倘祖师遗蜕。劫运亦且难逃。则祗有相与存亡。同归于尽而已。所不能去心者。顾此十方来众。同为宗下儿孙。涉远逃灾。前来依止。安忍拒绝。现计堂中食指三百余众。烽火之厄。尚无已时。虽佛祖龙天。冥加庇护。不曾别遭险事。然首阳薇蕨。眼前将尽。亦惟有随夷齐一路同作饿莩耳。我公热肠。素所钦佩。来教称此后若有相当因缘。虽毫厘亦当为力。愿仗公福。现身为流水长者。济彼池鱼。纵西江一勺。涸辙之鲋。亦同拜恩无尽也。
复韬公老法师
接读大札。知尽心尽力。为法为人。既羡且慰。承嘱为法藏寺书一联。自愧无文。曷敢当此。过蒙爱及。聊且塞责。勉选二联。另邮呈阅。祈酌舍取。上款亦然。如以为写作皆不足取。望代另撰书文为幸。拙联二首。其一。“东西佛诚实言。南北佛诚实言。上下佛诚实言。为我护念见此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问君买饼点何心。”其二。“举手低头皆当作佛。出息入息转如是经。”云自到曹溪。忽已数年。为工程所役。堂舍多未完成。但残躯幸庇平安。聊堪告慰耳。
复陶冶公居士
承示 撝谦过当。虽君子善颂。然云何敢当。佛谓豪贵学道难。广学博究尤难。居士于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之旨。既有入处。现又恰寓重庆。歇马乡。高台丘。第二号。正好体会。果能狂心顿歇。选佛场中。称第一法门。则透过禅关。在世间则高耀名宿。然后广度有情。虽云落在第二。方之终去一丘。此乃居士之愿也。谓遇境恒为物转。望点化垂询。云实惭惶。敢借古德遗训。互相研味。宗镜录末后垂示有偈云。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若问吾宗旨。泥牛水上行。赵州老人上堂云。金佛不度罏。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实际地。甚么处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重蒙垂询。即是前义。谬为取法名宽冶。字佛罏。并付归依牒一纸。望检收。玉老昔时与云同参江天禅寺。丁丑示寂。闻之惕然。五阴虚幻。三界无安。愿与居士共勉之。
答陶冶公居士十二问
(一)问 经云理可顿悟。若人信得自心之理。可称悟否。抑属知解。不名为悟。答顿悟断惑亲见。名正见。由闻入信。惑业未脱。名为知解。
(二)问 所谓实悟者。果别有一番境界。刹那真性流露耶。答喻以二人。一人亲到缙云山。一目了然。一人未到。依图表说。疑惑不无。
(三)问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其界说如何。亦同三关否。答由习有厚薄。权有关辨之说。若本具自性。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四)问 祖云若人一念顿了自心。是名为心。作何解说。答果真明自心。如伶人登台。一任悲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五)问 参话头。看起看落。执者为当。真参实学下手功夫如何。答若真用功人。法法皆圆。若初心人。返观能参看者是谁。
(六)问 欲塞意根。除著看话头。尚有其他方便否。答放下一著。
(七)问 吾人日常见色闻声。是真性起用否。抑系识用事耶。答是则总是。非则皆非。
(八)问 欲在一念未生前著力。有何方便。答早生了也。
(九)问 宗云何离心意识参。意识当离。心性亦应离乎。离之云者。殆即无住心之 谓欤。答是离离者。
(十)问 欲做反闻闻自性功夫。但耳不能如眼之可以闭而不见。有何方便。答心不逐境。境不碍人。返是何物。
(十一)问 独头意识从何而来。起时如何对治。答来亦是幻。对治什么。
(十二)问 若人信得及即心即佛。平日但做保任功夫。不令走作攀缘。不参话头可乎 。答知即便休。参与不参。妄想恁么。
复圆瑛法师
顷奉来函。谓接待圆明讲席事忙。真乘愿再来。赴应浊运。砥柱中流。弘法自务。导化遐迩。不辞劳瘁。僧俗均赖。想诸佛祖于大寂定中。欣赞无量。云识浅德薄。鼓山数年。实出不得已也。今老病催逐。风烛残年。不过勉支一时。久待贤能。谁知鼓山交典未克。而粤中夙债忽催。岂非罗网自投。今到曹溪。虽是祖庭。早成蔓草荆棘。百无一就。既已来之则安之。莫非定业。因兹二边都是祖庭。如其不顾。甚怖因果相加。自维力弱。实难全负。故于鼓山无能顾及。前曾屡函告辞。请举高德。昨常住遣复宝二监院来粤妥商。特修芜函。派二师前来礼座。面呈一切。望 公不吝慈悲。分神祖刹。则常住幸甚。大众幸甚。不必再议选举。伏祈法驾早降。龙天同感。
复云南圆通寺自性宏净二和尚
想汝等白业增进。行愿坚深。为慰。朽为孽缘所羁。夙债难却。脱却一笼。又投一网。莫非定业。现今身体朽坏。百不能为。加之常住空虚。人财两乏。遭兹时局。因苦万般。夏间至港二月余。捐募不多。回山未久。身患重病。至今尚未复原。接汝来函。谓住持丹霞圆通寺。要续源流。闻之不禁悲喜交集。喜汝发心。是为难得。悲斯时世。实非容易。见古人时时以道德为念。度生为怀。损己利人。果因不昧。慎重行持。切勿错过。诫之诫之。再宏净等。前在南华。望为相助。共扶祖庭。不料以诸缘未顺而去。物件在寺。无人送返。兹将汝之衣被等。与人结缘。其余书籍尚在。若观看。可能邮寄。来函问源流。吾济洞之法。均授汝师。应向汝师处要。乃为合理。今问吾要。汝是吾孙。吾若付汝。恐汝师有别意。若不付。又负汝诚意。吾今不得已。将汝与自性。各书一张。应低一字。乃为合格。善自珍重。自性有嗣佛耀。吾有济洞二法。均授耀师。耀既已授汝。都是一样。吾若另书与汝。恐耀师不会意。如耀师授汝之卷。不是吾之法派。汝今定要吾之源流。汝乃吾戒子。侍吾已辛苦多年。吾若不书。恐动汝念。今不得已书付。善自护持。朽因病嫌烦。概杜笔砚。及交通隔碍。故复函迟延。再汝将自悟修圆佛耀恍然等。吾书伊之表信偈及派名。录抄一份来。现时滇中缁素情形近况。得便录来。以慰远念。
复郭涵斋宽慧居士
衲为南华建设计画。常时发生种种困难。其间尤以塑佛像事。为难更甚。不得已赴香港作将伯之呼。甫于古历本月初四返寺。案列手书二件。及宝公大札一件。均阅悉。承蒙宝公及诸檀那不弃。以大沩山家风嘱咐。殊不敢当。然藉此可以偿回乡之愿。亦是快事。惟南华功行。至圆满之日尚远。观本监院。今春放戒。另有其他因缘。衲并未将南华寺传与。不过仿福建鼓山旧例。临时开戒一期而已。远道传闻。或有失实。况修造南华。值此进退维谷。万分困难之际。此事既由衲担任。似有全始全终之必要。便不能因困难而退。就此卸责。衲既不能离南华。自难分身于南岳。只得有负雅爱。及宝公盛情。疚歉之处。容后领责。讲经一节。亦姑俟诸将来也。此间荷六祖庇荫。一切甚为安全。敌机虽常过境。并无举动。南华又与市镇远隔。似无其他危险。如风声紧急。请至荒山暂避何如。
附录郭涵斋宽慧居士来书(其一)
师尊座下。昨上一笺。谅蒙 垂察。湘省近来信佛者多。苦无领导。吾师为宗门山斗。后进楷模。故敢请屈驾回乡。讲经开示。俾末法众生。发生善根。增长慧命。亦息灾救劫之初愿也。瞻望杖锡。毋任迫切。
(其二)
师尊座下。久疏笺问。孺慕弥深。敬维杖履康强为祝。南华修造。计必日新。闻寺事正交观本法师。传付得人。道场光大。幸慰无量。广州连被敌机轰炸。摧残达于极点。闻曲江亦时虞不靖。不审南华可安居否。此间居士林同人。拟接法驾还湘暂避。去春曾闻吾师谈及出家后。迄今未回乡。如精神尚健。为桑梓弘法一行。亦是一段大因缘。在四众中莫不馨香祷祝者也。大沩密印寺。粗具规模。一切尚须整理。宝生大师。备函奉请驻锡兹山。出于至诚。山中与外缘隔绝。洵为高年养静之地。于工程经费琐屑之事。决不敢以此上累清修也。禅宗衰替。继续乏人。孤负祖庭。令人增歉。务恳俯允贲临。成就众生之愿为荷。如已定局。请即电示。或快函告知。以便由林中寺中公推二人加函前往欢迎也。
弟子 郭宽慧顶礼六月十一日
复远峰(在滇还俗)
昨接来函。惊喜交集。何也。惊者惊叹法门不幸。岂是水浅难潜鲲鲸乎。非也。若其然者。清祖岂肯弃其帝位而披缁。总之菩萨济世。悲愿宏深。随机示现。顺逆皆方便。岂定相乎。是以明祖由释而作国主。振兴大教。谁能测之。朽忆侍者于鼓山。舍双指而奉佛。何其精进。何其勇猛。岂有我哉。为众所钦。尤属难得。今兹和光。岂广孝再临。又法门不幸之大幸也。因之喜出望外。至于大作二章令和。朽生平文字缘薄。平仄不解。音调不谐。谅已洞悉。聊附梦语一章见笑。
雁音从空来。拟议意难开。昔是吾侍者。亦或将相材。世事苦难测。善哉抑苦哉。化身无定相。何事起惊猜。
扬州邓契一居士问念佛
答。世人若真为生死念佛。贵先放下万缘。果能放下。情不恋世。于二六时中。将一句弥陀放在心里。念念不间。念来念去。心口如一。不念自念。念至一心不乱。休管生与不生。莫问佛接不接。直至临终寸丝不挂。自然决定往生无疑矣。又问。参禅念佛同否。以偈答云。佛说一切法。莫非表显心。安得禅净门。妄自别浅深。一称南无佛。心光自发宣。了此话头源。当下达本宗。识兹佛来去。参禅证无生。动静是如如。净土即此间。又云。时人念佛愿生西。生贵信行愿力坚。忏悔现前犹放下。恒忆佛号在心田。四句百非一齐遣。直使妄念绝所缘。行人志能力行去。西方此土一齐圆。
示王居士竹村宽禅说性
处此身中者。谓之性。而不知生天地备万物皆性也。是天地万物者。此性之现量也。大其性。则尽虚空法界。居吾性内。故曰。“空生…
《虚云和尚法汇—书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