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五一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五一集)

  

     請看「菩薩問明品」第二大段教化甚深,文殊菩薩所問的第四句:

  

  【隨其行。】

  

  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注得很簡單,「行謂叁業善惡」;在《鈔》裏面他有注解,「行二義者,一隨修何行時,二以何行化之,其能化行與所行行未必全同,如行施行時,或以施行化,或以禅慧行化故」。由此可知,經文每句都含義甚深,境界深廣無盡。

  

  佛菩薩幫助衆生,應機說法,他現在需要什麼,我們就要用什麼來幫助他。譬如我們這個世間現前這個階段,在這個地球上不僅僅是在我們這個國家,在全世界,諸位都知道這個世界動亂到極處,災難之頻繁史無前例,過去曆史上從來沒有這麼樣嚴重,這是果,這是一切衆生行業所感之果報。從果我們就要想到因。像這種情形雖然在我們這個世界曆史上過去沒有發生過的,但是諸佛菩薩他們的智慧神通不可思議,像這種情形他們有沒有經曆過?我們在想象當中,他們經曆得太多太多!也許在這個世界見的,也許在他方世界見的。總而言之,是不善的叁業。那就此地講的叁業善惡,就是叁業惡所感召的,絕對不是叁業純善。叁業純善所感召的是極樂世界,至少是我們一般所講的天堂、天園、天國。爲什麼?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太多了。上品十善果報在天上,愛欲沒斷生欲界天;禅定功深,愛欲完全伏住、不起作用了生色界天;禅定功夫更深一層生無色界天;大乘教裏面純淨純善生華藏世界、生極樂世界,諸佛報土裏面去了,無不是『隨其行』。

  

  今天我們看到這個果報,就要想到這一切衆生造的業因。這個業因是累積的,累積到現在爆發了。累積是因,當然現前有緣,緣是什麼?內有煩惱,外有誘惑,不善的誘惑!現在我們六根所接觸的電視、電影、戲劇、歌舞,乃至于廣告,甚至于你到街頭上去看看形形色色、來來往往的人,他們所表現的色情、暴力、貪瞋癡慢,這樣變成風氣,這災難怎麼能免得了?所以今天衆生的行業堪慮、可怕!我們怎樣在這個環境裏面得到安穩,不受這個環境的影響?《華嚴經》好!這經裏頭文殊菩薩問的「十隨」,我們在下面可以看到財首菩薩的回答,有十首偈,每首裏面答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有從事上答,有從理上答,事是事相,俗谛,就是我們一般人都能夠理解的。深一層,這是教化甚深,深的是從體性上答,那真能解決問題。事相上有善惡,叁業善生天,叁業惡在叁惡道。六道裏頭有叁善道、叁惡道,什麼樣的業因感什麼樣的果報。甚深那就不一樣。所以財首菩薩開頭這叁首偈,這裏頭很深的意思,人空法空。從人法二空再推展到整個宇宙,這是真解脫,這是真的解決問題,那才是真正的教化甚深。我們不但超越六道,還超越十法界。

  

  確實諸佛菩薩真的是希望我們效法善財童子一生證得圓滿菩提,徹底悟得諸法實相,這才叫做甚深教化。但是甚深還是要從最淺顯的下手,像我們讀書一樣。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讀書目的是要拿到最高的學位,成就真正圓滿的德行學問。從哪裏讀起?還得從幼稚園讀起,從小學讀起。所以小學、中學就像這個經上所講的事相,大學研究所就好比講的理性,面面都講到。雖然面面都講到,這畢竟是大經,對象是法身菩薩,所以重點在後不在前。那我們學習?我們不是法身菩薩,我們是凡夫,我們學習這個經的重點要在前面不在後面。後面能夠悟入當然是好事情,不能悟入,前面的開示我們真的要是明白、覺悟了,依教奉行,能轉眼前的業報。現在一般人講確實能夠化解眼前的災難,可以化解。你要問這是不是迷信?這不是迷信。那有沒有什麼科學的根據?有,佛在經上講得太多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就是理論的依據,從心想生。

  

  所以大乘經教裏佛常說宇宙之間一切法(包括時間、空間),從哪裏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心很難懂,不是我們世間人概念當中所講的心,我們世間概念當中講的是什麼心?講的是念頭,西方哲學家所謂「我思故我在」,這就比一般人講得高。能夠思惟想象的是我們的心,這不是大乘教所說的,大乘教不是這個意思。那什麼是心?用哲學的名詞來講「宇宙萬有的本體」,佛家講的心是宇宙萬有本體,能現一切的現象。宇宙所有的現象從哪裏來的?從這個心現的。至于所現的這些現象很複雜,千變萬化。它爲什麼會變?這個變就是念頭,唯識所變!那就是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從心想生,心想,那個「想」就是識,大乘教裏頭所說的。

  

  這樁事情在最近被日本江本勝博士他研究水的結晶,水是礦物,也是偶然的一個機緣觸動了他(這個工作做了十年,很有成效),發現水是活的不是死的。水能看、能聽,它會聽音樂,它能看文字。他寫個「和平」,寫個「愛」,無論寫哪一個國家的文字,你把這個文字貼在水瓶上,貼上一、二個小時,然後再把這瓶水放在冷凍庫裏面,攝氏零下五度它就結成雪花,在顯微鏡下面你看它的結晶非常之美。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文字,只要寫的是愛,意思是愛、是和平,它懂;如果寫的是戰爭,寫的是厭惡,討厭你,恨你,那個結晶就非常難看。發現水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人以善意、以愛心來對它,結晶跟它看的、聽的時候一樣的美,非常美。這就證明佛所講的,宇宙之間一切法確確實實唯識所變,這個唯識所變就是從心想生。

  

  如果我們大家念頭都善,思想善,行爲善,這整個山河大地、整個宇宙萬物沒有一樣不善,它怎麼會有災害?絕定不會有地震,不會有海嘯,不會有火山爆發,不會有臺風,這些災難統統沒有!佛給我們講的這些災難是怎麼來的?都是人心感召的。水災、水患,人的貪心變的水災,火災是人的瞋恚變出來的,風災是愚癡變出來的,地震是傲慢、嫉妒、不平變出來的。佛講這是真因,我們如果能把這個因消除,那就不受這個災難。縱然這個世間有災難,你遇不到,即使遇到之後,你能夠很平安,你能夠度過。如果我們普遍的勸導世人,現在江本勝博士在做,希望全世界能夠相信的人,信得過的人,我們在同一個時間來爲世界和平祈禱,一個月是一次或二次。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所明白的比他更深,所以我們華藏衛星電視臺每個星期有一次,祈請全世界學佛的同修,我們同一個時間念佛,時間不必很長,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足夠了。祈求世界和平,化解世界一切的沖突、誤會。

  

  祈求世界的安定和平有理論根據,也有科學的根據。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知道這個道理了。諸佛如來怎麼成佛的?菩薩羅漢怎麼成就的?沒有別的,斷惡修善而已。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斷了就成菩薩。什麼叫見思煩惱?我們換句話說大家容易懂,執著,對于一切人事物、一切諸法堅固的執著,這是錯誤的。我們把執著放下。阿羅漢對于一切人事物執著的念頭沒有了,我們常常講控製的念頭、占有的念頭,這都屬于執著,執著的念頭沒有了,他出六道!我們對于一切人事物還要有控製的念頭,還有占有的念頭,那麼你就出不了六道輪回。阿羅漢再提升一層,不但是占有、控製沒有了,連分別也沒有了。分別這個念頭沒有,他就出十法界,真的成爲聖人,那不是假的,《華嚴經》裏面講的法身菩薩。人到這個境界,他住哪裏?他住華藏世界,他住極樂世界,永遠離苦!離苦我們就叫做得樂,所有一切世間苦他都不受。這個世間講十法界,十法界的苦他都不受了。這個理事我們都要明了,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學習,是真的不是假的。

  

  《華嚴經》要多讀、要多聽,經是太長,長有長的好處,長時熏修。這個地方講沒聽懂沒關系,後面還會講到,反複的開示。希望這部經從頭到尾你聽了,聽到後面真的覺悟了,這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所以斷惡修善,諸佛菩薩隨著衆生的心意,衆生有意斷惡修善,佛菩薩就會很認真的來教導、來幫助你。如果一昧作惡,不肯回頭,不相信世間有善,總以爲人善被人欺,人不可以作善人,作善人很可憐的。這就是錯誤觀念誤導了他,堅固執著,死都不回頭,那麼將來他有不善的果報。

  

  他墮落在叁途,佛菩薩看見了,佛菩薩有沒有慈悲心?佛菩薩要不要去救他?佛菩薩真有慈悲,慈悲裏頭有智慧,他的業沒有消掉不行,幫不上忙。這是大乘教裏常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力量是相等的,衆生就是業力。你看看心能現能變,這個力量太大了,佛的力量也很大,可是衆生的業力也了不起,他造的善業、惡業。他造的善業必定在叁善道享受果報,享受果報就是消他的善業,他在叁惡道受苦是消他的惡業。這我們就曉得六道輪回是怎麼回事情。六道輪回是你造的善惡業感得的果報,這個果報是替你消業,你一定要知道。

  

  清淨心中沒有善惡,善惡是從迷惑自性而生起來的,覺悟了之後沒有善惡。善惡是相對的,善惡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人我是非都是相對,人我相對,是非相對,迷了才有相對,覺悟了就沒有。所以永嘉大師講「夢裏明明有六趣」,作夢是不覺,這個六趣就是六道輪回;「覺後空空無大千」,你醒過來了,覺悟了,夢境沒有了。我們現在不覺都在做大夢,不知道自己是在作夢,把這個夢以爲是真的,所以起妄想分別執著,跟人家競爭鬥爭,造無量無邊的業習,這輪回有得輪、有得報了,這事情可麻煩!

  

  所以佛菩薩觀機說法,觀機施教。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的病根是什麼?病根是不知道做人,這個事情麻煩大!不知道做好人。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學佛也好,佛門裏面有大乘、有小乘、有顯教、有密教、有宗門、有教下,正如同一個大學科系繁多,佛家講八萬四千法門!無論修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原因在哪裏?再看看其他的,在中國儒教,學儒的我們也沒有看到有成就的,中國還有修道的也沒有看到成就的;再看看…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五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