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四0卷▪P4

  ..續本文上一頁我,你看西方哲學家所謂是「我思故我在」,他不執著這個身體,我能夠有想象,我能夠有思惟,這個能想象、能思惟的是我。能思惟、能想象的是什麼?不就是第七識、第六識!正是佛法裏面講的神識,中國人講的靈魂,他執著這個是我,其實這個還不是我。執著這個東西是我,不能開悟,不能見性,這個東西還不是我。到底什麼是我?第八識的性體,第八識是依真心,依真性,那才是我。佛法裏面稱爲法性,所以大經上常講,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那真正是我。宗門裏面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本來面目不是神識,也不是中國人講靈魂,是本性!佛法裏面講真心、講法性、講佛性、講本性,甚至于講第一義谛,名詞術語很多,都是說這個,那才真正把自己找到了。

  

  這個東西找到有什麼好處?好處太大了,曉得整個宇宙是自己變現的。我們現在心量很小,不能包容人,你要哪一天真正發現整個宇宙是自己變現的,你包不包容?包容這個念頭都沒有,自然的,就好象我們身體一樣。我們身體是一個整體,我們現在曉得,我們身體裏頭五髒六腑,你包不包容?你能不能說,我這個地方不要了,我心髒不要了,我丟掉它,肝髒不要了,我丟掉它,行不行?乃至于我全身每個細胞都是自己,你能不能說這個細胞不要了?這塊肉不要了?不可能!所以包容都講不上,自自然然的。這叫什麼?這叫本善,儒家講「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佛家講的法性;身,身是法身。我們今天迷的時候,不知道整個宇宙是自己,不曉得整個宇宙是一體,整個宇宙就是自己心性變現的。文殊菩薩講得好,「心性是一,雲何種種」,種種是心性所現所變,心性是種種能現能變,能所是一不是二,沒有沖突。

  

  下面說,「余六名識,于六別境」,什麼叫別境?境是境界,譬如眼對色,它的作用,別是分別,後面講了別,了是明了,別是分別。眼分別外面的色,耳分別外面的音聲,鼻分別氣味,舌分別味道,身分別感觸。譬如說天氣寒冷、炎熱,它有感受,不同。意分別法,所以前面這個六根統統叫識,識是了別爲義。這個地方文字雖然不多,說得也很好,他講什麼?「粗動,間斷,了別轉故」,粗是很明顯,不像前面講的第八識跟第七識,那個不明顯。這個六根起作用非常明顯,眼能見、耳能聽,這粗相,粗動。間斷,它不是相續的,它不像第七識,第七識是不間斷。所以前面六識很容易間斷,譬如眼,我們眼睛閉著,外面色相就沒有,就斷掉了。在黑的境界裏頭,夜晚沒有燈光的時候,什麼都看不見,就斷掉了。所以它必須要具備很多條件,譬如說經上講「眼識九緣生」,基本上它能見要具備九個條件,少一個它就見不到。這個我們在此地就不細說,說什麼?它起作用,它分別。

  

  現在我們知道,這種分別執著對外面境界起很大的作用。日本江本博士,十年用水做實驗,我們得到很大的啓示,知道了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善的念頭,水結晶的圖案非常之美;惡的念頭,顯現的圖案就很醜陋,你看那個樣子好象很悲哀。水是礦物,隨著人的念頭産生變化,于是我們就明了,極樂跟我們娑婆有沒有兩樣?給諸位說沒有兩樣。遍法界虛空界諸佛剎土跟地獄都沒有兩樣,所有一切境界從心想生,就是這個地方的有情衆生。有情衆生我們講就是動物,動物裏最重要的,幻想最多的是人;換句話說,人的念頭要都善,這個境界就是極樂世界;人的念頭都惡,這個世界就變成餓鬼、地獄。大乘經教裏佛常常講,境隨心轉,隨著這個地方居住衆生的心。

  

  所以,佛菩薩來救度一切衆生,用什麼方法?用教育!教大家了解事實真相,人人都存個善心善意,這個世界多美好!我們在這幾年提出兩句話,做了一副對聯,用的名詞很淺顯,「愛心遍寰宇,善意滿人間」。我們人人都以愛心來對整個世界,善意來對一切動物,這個世界就非常美好,就是天堂。這兩句話我本來寫的是「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怕的是一般不學佛的人聽不懂。什麼叫慈悲?什麼叫法界?什麼叫娑婆?不用這個名詞,改一改,把慈悲改成愛心,這個大家好懂。寰宇是宇宙,「愛心遍宇宙,善意滿人間」,這個大家好懂。

  

  教育教什麼?就教這個,人人都能夠包容人,人人都能包容萬物,人人都能夠愛人,都能夠愛萬物,以善意對人、對事、對物,這完全稱性,這是性德流露。境隨心轉,這種好心善心,愛心善心,天堂原來就在眼前。如果我們還是用惡心、惡念,那個不得了,我們這個世間就變成地獄,就變成餓鬼。十法界十種境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從心想生;離開心想沒有一法可得。這個理跟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清涼大師這個地方注解看起來好象不多,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淺深由人,程度深的人看得深,程度淺的人看得淺,這就是聖賢的典籍,活活潑潑。所以我們學習不要說是一生學不厭,生生世世都學不厭,爲什麼?它的義理沒有窮盡,沒有止境的。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四0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