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壁峰寶金禅師《西天五十六世南嶽二十叁世》
師乾州永壽石氏子。誕時白光盈室。六歲出家。遍曆講肆。忽歎爲非。遂更衣谒如海于缙雲。偶攜筐撷蔬。入定叁時方寤。呈解不契。海謂師曰。此塵勞暫息耳。必使心路絕。祖關透。然後大法始明。師由是脅不至席者叁年。一日聞伐木聲。汗下如雨。乃曰。古人道大悟十八遍。小悟無數。豈欺我哉。未生前事。今日方知。尋受記□。出世五臺。衆至萬指。至正洪武間。兩蒙召對。問法稱旨。壬子六月示寂。荼毗。舍利五色。贊曰。
白光烨烨。法中之瑞。伐木聞聲。更有何事。
兩入帝庭。高提祖印。皇恩正渥。浩歌歸去。
明獅子山應文禅師
師朱明建文皇帝也。燕藩之變。金川門破。內臣出高皇遺命。得度牒叁。曰應文。應賢。應能。伽黎俱備。宮中火。帝易僧服自居應文。自複道出。從行者禦史葉希賢。吳王教授楊應能。並易僧服。分居應賢應能。曆吳楚黔蜀。輾轉入滇。隱居獅子山有年。今遺像猶存。晚歲東歸。坐化宮中。世壽八十余。葬于西山。贊曰。
人王法王。各行正令。千日並照。有感斯應。
必竟如何。路絕凡聖。葉落歸根。無欠無剩。
附建文皇帝出家詩二首于下
牢落西南四十秋 蕭蕭白發已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氣散 朝元閣上雨聲收 新蒲細柳年年綠 野老吞聲哭未休
風塵一夕忽南侵 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 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環拱 夜漏無聲水自沈 遙相禁城今夜月 六宮猶望翠華臨
松隱茂禅師《西天五十六世南嶽二十叁世》
師奉化鄭氏子。年十八出家。奮志參方。首谒保甯。甯問來作甚麼。師曰。生死事大。特求出離。甯曰。明知四大五蘊是生死根本。何緣入此革囊。師擬對。甯便打。師豁然悟入。晚歲退隱東堂。一日示微疾。集衆訣別。衆請偈。師舉手自指曰。此中廓然。何偈之爲。端坐憑幾。握右拳枕額而逝。世壽八十有五。荼毗有天花之祥。舍利無數。塔于瑞雲西崗。贊曰。
無量劫來。抱此革囊。毒手一擊。如雪沃湯。
通身是口。毛孔放光。光前絕後。天花飛揚。
絕學世誠禅師《西天五十六世南嶽二十叁世》
師示衆曰。有志之士。趁衆中柴幹水便。僧堂溫暖。發願叁年不出門。決定有大受用。有等才作工夫。覺得胸次輕安。目前清淨。便一時放下。作偈作頌。口快舌便。將謂是大了當。誤了一生。可惜前來許多心機。中途而廢。叁寸氣斷。將何保任。衆兄弟欲出離生死。參須真參。悟須實悟始得。贊曰。
水便柴幹。實悟真參。曠劫生死。豈是等閑。
婆心片片。痛切心肝。叁界火宅。露地自安。
太華無照玄鑒禅師《西天五十七世南嶽二十四世》
師滇之曲靖普魯吉人。父任安甯。師乃誕焉。長依虎丘雲岩淨公剃染。與念庵爲友。初習教觀。歎非究竟。曆參空庵一。高峰妙。契心印于中峰。峰命分講爲第一座。未幾還滇。出世太華。大弘拈花之旨。終于太華。壽叁十七。塔于本山。贊曰。
祖意教意。不容擬議。鈍根阿師。草鞋空費。
疏存德峤。講弘良遂。法法無礙。光燭天地。
徑山季潭泐禅師《西天五十七世南嶽二十四世》
師臺之臨海人。八歲。依笑隱學佛。十四薙染。出世徑山。有聲于時。明太祖召住天界。寵遇優渥。宋學士濂贊師曰。笑隱之子。晦機之孫。具大福德。證大智慧。其推重如此。師著有全室集。並箋注金剛般若心經楞伽叁經行世。贊曰。
龍飛五位。法運更新。如雲之從。爲國之珍。
不染世榮。天語益溫。末後傾出。誰赓其音。
碧雞山華亭玄峰禅師《西天五十七世南嶽二十四世》
師本楚人。族姓周。因祖父宦滇南。遂籍昆明。母夢祥雲繞屋而生師。師少具威儀。有夙慧。年十二博通儒典。十四厭塵勞。依雄辯法師出家禀具。參寶積壇主。與雪庭禅師爲友。一日看柏樹子話。疑情現前。晏坐樹下。經七日。聞鵲噪。乃出定。東遊參天目于中峰。一語忘筌。遂獲印心。返滇。峰示偈雲。百億日月繞四欄。光射銀山穿鐵壁。一庵內外赤條條。拈來總是心王苗。出世華亭。道風遠被。至正九年己醜嘉平叁日。示衆曰。記取臘八。吾將歸去。師生于中統丙寅。世壽八十四。僧臘七十。塔于本山。集有高僧傳及語錄行世。贊曰。
柏樹子話。有甚妙玄。中峰拈出。動地驚天。
爍破面門。鼻無半邊。華亭毓秀。慧燈永傳。
盤龍山宗照蓮峰禅師《西天五十七世南嶽二十四世》
師晉甯段氏子。生而穎異。天性絕倫。年十八。禮雲峰薙染。以生死爲念。不忘參究。一日聞伐木聲有省。出滇見空庵。複叩中峰。乃獲印證。至正間回滇。開法盤龍山。有黑井爲毒龍窟宅。頗爲民害。師既建寺。書咒沈水而害息。甯州有虎患。辄傷人。師噀水驅之。虎亦潛迹。其神異甚多。師之肉身龛于盤龍。至今歲月朝禮者不絕。贊曰。
刹刹塵塵。隨應現身。百川之月。百花之春。
手眼快便。伐木丁丁。盤龍道啓。萬古傳燈。
古庭善堅禅師《西天六十世南嶽叁十七世》
師昆明丁氏子。誕時紅光燭天。異香滿室。十歲依慈宗于五華。易名善賢。初參無際于金陵。際示以萬法歸一話。一日閱圓覺經。至身心俱幻。豁然有省。十九禮柏岩。遂改今名。再參無際。始蒙印記。付以衣拂。囑曰。吾道自子大興。臨濟慧命。勿令斷絕。師掩耳而出。曆主浮度天界諸名刹。後返滇。即創歸化。大弘直指之旨。著有“山雲水石集”行世。贊曰。
香光盈室。古聖再來。龜毛拈出。照遍九陔。
這個非別。石上花栽。道並盤龍。甘露同開。
雞足山真圓月潭禅師《西天六十六世南嶽叁十叁世》
師湘人。族姓蕭。父宦金陵。乃誕師焉。年十八。出家天界。秉具後。遍叩當代名宿白齋無際遍融諸老。皆相器重。後印記于月心老人。嘉靖初卓庵雞足。聿成名刹。即今之華岩寺。是時南诏大法。得盤龍古庭及師相繼。再振宗風。贊曰。
大士化世。弘法自任。月照千江。無水不印。
性月共圓。諸德同證。南滇載德。大法永盛。
明雲棲蓮池大師蓮宗八祖
師俗姓沈。籍仁和。十七補邑庠。書生死事大四字于案頭。一日失手碎茶瓯。有省。北遊谒笑岩。求開示。岩曰。阿你叁千裏外來開示我。我有甚麼開示。師恍然。辭歸。過東昌。聞谯樓鼓聲。忽悟。說偈雲。二十年前事可疑。叁千裏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閑事。魔佛空爭是與非。萬曆乙卯七月。師將示寂。預別衆曰。半月後吾將他往。至期示微疾。面西而逝。著有彌陀疏鈔。雲棲法彙行世。贊曰。
老實念佛。不須捏怪。甯待融通。當場捉敗。
一聲塗毒。漆桶不快。更問如何。叁千裏外。
明回龍聞谷廣印禅師
師嘉善周氏子。母夢神人。翼衛入室而誕。七歲送開元寺剃度。參儀峰。峰令看雲門露字因緣。至忘寢食。結茆雙徑。閱亮坐主參馬祖幾話。疑情頓發。一日睹瑞光花大悟。曆參雲棲龍池。皆爲印可。龍送至門。撫師背曰。老侄。我還疑你在。師曰。甚處疑某甲。龍曰。如何是密啓其意。師曰。今日不打宜興轉。龍呵呵大笑。師戴笠便行。後主真寂。天下向風。贊曰。
生有自來。神人衛送。頂笠便行。一任拈弄。疑則別參。凡聖不共。一滴苕溪逆流。知他是濟是洞。
雞足山如滿月輪禅師《西天六十七世南嶽叁十四世》
師馬龍易氏子。十八出家受具。參月潭。盤桓有年。得受心印。莊嚴萬行。不以得少爲足。遍參南北名宿。留燕都二十有六載。名動九重。兩蒙賜紫衣龍藏。晚歲返滇。曆主華亭華嚴兩名刹。大振宗風。有語錄行世。贊曰。
心印月潭。名動阙庭。化被六诏。賜紫匪榮。
描真作絕。風骨棱棱。龍藏重頒。華嚴華亭。
真可紫柏禅師《西天六十七世南嶽叁十四世》
師吳江灘缺沈氏子。遊方聞誦張拙偈。至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大疑。一日齋次忽悟。乃曰。使我在臨濟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萬曆癸卯秋。忌師者以他事陷師罹難。被逮拷訊。神色自若。抵死以傳燈未續。爲我出世慧命一大負。余無他言。法司定案欲死師。師曰。世法如此。久住何爲。乃索浴說偈端坐而逝。禦史曹學程聞訊趨視。師複張目一笑而別。塔于徑山。著有紫柏集行世。贊曰。
其骨如鐵。其氣如虹。肩荷大法。力挽頹風。
如護君父。甯顧厥躬。雖罹其難。不辱門風。
南華憨山德清禅師《西天六十七世南嶽叁十四世》
師金陵全椒人也。姓蔡氏。父彥高。母洪氏。夢大士攜童子入門。抱之。隨有娠。及誕。白衣重胞。有異香。出家報恩。參笑岩。岩示以本分鉗錘。後結茆北臺龍門。一日粥罷經行。忽立定。不見身心。惟一大光明藏湛滿圓寂。如大圓鏡。說偈雲。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此滅。後因宏法。致嬰世難。而道望益高。天啓癸亥。坐化曹溪。壽七十八。著有夢遊集行世。贊曰。
弘道嬰難。其道益弘。曹溪一滴。千裏同風。
龍象蹴蹋。振瞆啓聾。一靈皮袋。輝映盧公。
雞足山本安無心禅師《西天六十八世南嶽叁十五世》
師湖南平江舒氏子。隨母之燕。年十六。于法海寺披缁圓具。究心宗乘。久依南明廣。于言下密契。與妙峰友善。萬曆己醜。诏賜紫衣。慈聖太後懿旨。命師與妙峰同送龍藏至雞山華嚴。衆因迎師駐錫大覺寺。于時滇南祖道稱極盛焉。贊曰。
黃卷赤軸。光被南天。蠻夷同慶。至化無邊。
紅波浩渺。雞足峰前。面目現在。倒卻刹竿。
明南雄蓮社庵肉身念純大師蓮宗
師諱智一。字念純。江西太和郭氏子。母夢白蓮而孕。生于萬曆丁亥冬月十九日子時。生時祥光滿室。幼不群。厭腥膻。十歲通內典。十八登進士。曆官都禦使。巡撫黔粵。二十五歲權臣當道。棄官出家。投丹霞大素禅師薙染。素師廣孝。是沩仰法派。受戒于雲棲蓮池大師。參方十載。發明心地。禅淨並行。紫柏憨山印可。許爲法…
《虛雲和尚法彙—文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