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虛雲和尚法彙—文記▪P5

  ..續本文上一頁門砥柱。天啓六年創蓮社庵。鑿放生池四。專志淨修。日課彌陀十萬。再建鳌山寺青蓮庵旃檀林。四寺接衆。遐迩慕其道風。與蓮池大師相同。于順治乙亥七月十叁午。無疾。告衆努力。宏揚佛法。說畢。端坐念佛而逝。世壽七十叁。僧臘四十八。度人無數。逝世經百日如生。香風不散。知州羅公與紳耆善信。留肉身供養于蓮社庵。迄今叁百余載。仍然如生。俗時著有官箴青螺集。法門著有禅淨雙修集淨土詩行世。贊曰。

  和氣初臨。萬物皆春。大哉造化。能使枯榮。

  一句彌陀。四大皆空。金剛體固。景仰高風。

  雞足山用周水月禅師《西天六十八世南嶽叁十五世》

  師常德王氏子。少業儒。因閱金剛般若經。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省。年十六。投古林脫白。志切向上。自謂識量依通。非究竟法。遍參古宿。深求決策。至峨嵋忽獲證琉璃叁昧。胸中瑩徹。了悟無滯。晚見雪峤信和尚。呈所見。信颔之。旋滇結茆雞足。額曰水月。遂以名焉。一日集衆。以法道相勉。端坐而逝。壽六十有四。贊曰。

  未明這個。騎牛覓牛。一言投契。碎身難酬。

  琉璃叁昧。法海遨遊。水月何在。雨散雲收。

  九溪山知空中峰禅師《西天六十九世南嶽叁十六世》

  師湘鄉人。張氏子。十歲。投水月脫白。精究毗尼。參柏樹話。苦不得入。一日禮萬佛名經。至叁卷。舉南無二字。忽身心脫落。即說偈雲。虛空是佛身。我本世間人。我性與空合。非佛亦非人。遂創居九臺。有密行老人者。居衡州南雲。令人以衣拂致師爲臨濟叁十二世。師拜受開法。一日謂衆曰。叁日後必雨。雨時相報。吾將去矣。至時果雨。侍者報師。含須繞殿叁市。坐翹一足而逝。世壽七十七。有語錄及草堂集行世。贊曰。

  一聲南無。震倒柏樹。萬派朝宗。千山獨露。

  虛空粉碎。氣參佛祖。末法軌範。狂瀾砥柱。

  古林庵慧雲古心如馨律師《律宗古林第一世》

  師江甯溧陽楊氏子。生時異香盈闾。面有朱痣叁十六。弱冠就攝山薙發。夙禀洪願。步叩清涼。感文殊授衣摩頂曰。爲汝受戒竟。師于言下頓悟五篇叁聚心地法門。專持梵律。皎若冰霜。建古林庵。中興戒法。神宗皇帝賜紫。命至五臺開皇戒。感慶雲現空。賜號慧雲律師。得法十二人。大啓律門。贊曰。

  文殊舒臂。梵戒圓成。塔幸優波。隨類現容。

  人天鹹慶。玄化神功。律日永耀。萬古昌隆。

  雞足山定堂本帖禅師《西天六十九世南嶽叁十六世》

  師尋甸楊氏子。嘉靖間。遊依秀嵩山白齋和尚脫白。參萬法歸一話。發明心地。後住雞山金龍潭。屢見金龍出現。又感椒樹放光。故創庵以花椒名焉。臨化書偈曰。性無加減豈悟迷。本無來去巧妝奇。幾回力盡心圓處。坐脫娘生鐵面皮。贊曰。

  萬法歸一。忘筌得魚。鯨吞海水。露出珊瑚。

  椒樹放光。金龍現瑞。力盡心圓。不可思議。

  金山鐵舟行海禅師《西天六十九世南嶽叁十六世》

  師新安蔣氏。幼孤。嘗至忠靈院。見像教端嚴。欣然忘返。即僦食院中。佛前瞻禮經行。俨若老衲。脫白圓具後。專心向上。發明大事。印記箬庵。後出世江天寺。師嘗夢乘舟于煙波浩渺中。至住金山。與昔夢契。示微疾逝。年登七十。贊曰。

  大寢未醒。夢中說夢。煙波浩渺。風波誰動。

  箬師喚起。應江天任。睜開兩眼。法何欠剩。

  華嚴肉身聖可禅師

  師西蜀王氏子。業儒。生于崇祯元年。七月十叁日亥時。十五歲避姚黃罹難。遇老僧囑念觀音聖號脫險。二十七歲遇遼陽禅師薙發。取名得玉。至洪雅八面山澄江和尚圓具後。遍參南北名宿。及見雙桂老人。叁句投機。得受印記。四十一歲由南旋蜀。至渝城。衆士庶請住華岩洞。創華岩寺。爲法勤勞。有語錄九卷行世。贊曰。

  吾無隱乎。礙膺如鐵。精勤不怠。目不交睫。

  爍破唇皮。虛空流血。雙桂叁句。了無所得。

  明戒臺知幻律師

  師江浦蔣氏子。世稱飛缽禅師。年叁十。出家于金陵靈谷。圓具參方。自誓此行不蹋曹溪路。不敢回頭見故鄉。參無字話。發明心地。正統間。北遊。诏賜紫衣。敕建戒壇。命師開法。四月傳戒。歲以爲常。師頂額隆起。帝見奇之。呼爲鳳頭祖師。師應聲曰。亦鵝頭耳。敢附鳳邪。帝益美其謙德。賜號萬壽。贊曰。

  易說難行。戒爲道本。繼武南山。腳跟密穩。

  狗子性無。不涉唇吻。額有圓珠。風神凝遠。

  雞足山悉檀釋禅本無禅師《西天六十九世南嶽叁十六世》

  師昆明張氏子。早孤。一日遊昆明池。見青蓮浮于水面。余人無睹。衆異之。年十九。依秀山空公祝發。受心法于所庵禅師。每嗟法眼未明。銳志參究。一日托缽洱海城中。聞鄰室有人唱雲。張豆腐。李豆腐。枕上思想千條路。起來依舊賣豆腐。忽然打失布袋。沐公鎮滇南。特建悉檀。請師開法。著有風響集。贊曰。

  沿門托缽。不忘己躬。一句截流。迸裂虛空。

  粗言細語。勝義同工。如虎戴角。大扇玄風。

  叁峰法藏禅師《西天六十九世南嶽叁十六世》

  師錫山蘇氏子。研究首楞嚴。修觀音耳根圓通。會僧夾籬聞破竹聲若迅雷。乃大徹。參金粟密雲和尚。一日粟舉僧問古德。朗月當空時如何。德雲。猶是階下漢。僧雲。請師接上階。德曰。月落後來相見。且道月落後如何相見。師便出堂。粟休去。開法叁峰。大弘濟宗。遷化後。塔于木山。贊曰。

  竹聲破裂。深入圓通。森羅萬象。鹹令斯宗。

  階前月落。觌面相逢。拂袖而去。獨坐叁峰。

  理安性音迦陵禅師《西天七十世南嶽叁十七世》

  師俗姓李。籍隸沈陽。年二十四。投高陽毗盧寺祝發受具。參本來面目話有省。詣杭州禮理安夢庵。呈所見。蒙印心。曆主理安歸宗柏林諸名刹。法道大行。名動九重。雍正四年九月二十九日示寂。敕封圓通妙智大覺禅師。著有語錄二十卷。宗鑒法林七十二卷。是名正句八卷。宗統一絲十二卷。雜毒海八卷。宗鑒指要一卷行世。贊曰。

  這個阿師。費盡唇嘴。棒喝縱橫。實沒道理。

  兒孫頌德。無能贊毀。爲王者師。人天歡喜。

  海會溟波禅師《西天七十世南嶽叁十七世》

  師畿南武清郭氏子。年七歲。父母送往本邑天仙廟出家圓具。與德心體真結侶參方。至天津如庵。禮大博。問如何是某甲本來面目。博豎拳。師曰。除此別還有麼。博便打。師疑情頓發。目不交睫。四晝夜。因上單脫履有省。依止叁載。溫研密稔。始蒙印可。結茆西山。又十年。始應檀護請。開法海會焉。有語錄行世。贊曰。

  辟鹿荒山。法界門寬。翠竹黃花。溪聲鳥還。

  法身般若。豈二奇觀。諸賢側耳。天展笑顔。

  寶洪山讀徹蒼雪禅師賢首

  師字蒼雪滇南呈貢趙氏子。童年隨父祝發昆明妙湛寺。圓具後。侍水月和尚久。明慧敏達。以詩名于時。崇祯間。杖錫莅吳會。與一雨禅師投契。雨舉爲座元。繼席中峰。望重諸方。後于寶華山講楞嚴經次。一日告衆據座而逝。著有華嚴海印四十二卷行世。贊曰。

  虛空爲口。萬象爲舌。一句全提。晝夜常說。

  約住德山棒。拈卻臨濟喝。別別。烈焰爐中撈明月。

  金山法乳超樂禅師《西天七十世南嶽叁十七世》

  師海鹽陳氏。父母好禅悅。構庵延僧居之。師聞梵呗。即依依欣慕。及失恃。乃就庵剃染。得法鐵舟海。究明大事。繼位江天。清聖祖南

  巡。奏對稱旨。恩眷甚隆。賜紫。著有頌古。于野鴨子頌曰。一群野鴨貼天飛。何用邀名鼓是非。恨殺馬師施毒手。錯將鼻痛當知歸。贊曰。

  梵呗感覺。是豈偶然。金鼓驚世。震起前緣。

  頌出野鴨。早隔天淵。人主欽崇。伽黎橫肩。

  明鼓山澄芳性清律師律宗

  師又名遠清。皖之新安人。具姿□玮。謝塵俗。習華嚴。負笠至越。時慧雲律師說戒靈隱。夢有人語雲。明日文殊化身來乞戒。可方便授之。次日師果至乞戒。及登壇。師病不能風。慧率衆就之。得戒後居五臺。研律藏。奏建戒壇。嗣慧公席。後命住鼓山。世壽僧臘失考。塔在清涼。贊曰。

  大士乞戒。神太饒舌。受與不受。何盈何缺。

  悲願智轉。若隨流月。光輝閩晉。東西南北。

  寶華叁昧寂光律師

  師姓錢氏。世居瓜渚。母感異夢而生。年二十一。就禮彌陀庵出家。從雪浪恩。習賢守宗。嗣遍參名宿。受具于慧雲律師。一見器重。囑以宏律。即嗣其席。結茆衡嶽等處。後至寶華山。大開法會。肇啓皇壇。開法席數十處。壽六十有六。無疾告逝。其諸靈異事迹。廣于行術。著有梵網直解四卷。贊曰。

  千華律製。父作子述。叁壇前唱。後和二持。

  繼武南山。衆生病治。稽首吾師。梵網撈世。

  鼓山爲霖道霈禅師《西天七十世青原叁十七世》

  師建安丁氏子。年十五出家。十八納戒。遍曆講席。久參永覺。針芥投契。覺年八十。付以衣拂。說偈曰。曾在壽昌橋上過。豈隨流水漫生枝。一發欲存千聖脈。此心能有幾人知。潦倒殘年今八十。大事于茲方付伊。叁十年中鹽醬事。古人有語不相欺。逆風把柁千鈞力。方便能定天下基。康熙壬午九月初七日。集衆示寂。壽八十八。興鼓山寶福白雲廣福開元四刹。著有華嚴疏論纂要等經論。共二十八種。一百九十六卷行世。贊曰。

  重來石鼓。全提正令。醉心華嚴。卅年考證。

  棗柏清涼。後先輝映。盜玺窺符。得說究竟。

  仰瞻道貌。肅然起敬。

  鼓山惟靜道安禅師《西天七十世青原叁十七世》

  師晉江人。俗姓胡。于德化戴雲山脫白。初參古杭和尚。無大省發。嗣依永覺。發明心地。初住鼓山。複遷金陵攝山。有聲于時。康熙戊辰四月朔日示寂。壽七十有二。有語錄行世。贊曰。

  吹無孔笛。唱太平調。鼓山攝山。千江月照。

  諸聖不傳。向上一竅。全身放下。靈光獨耀。

  怡山空隱宗寶禅師《西天七十世青原叁十七世》

  師南海陸姓。年十六。自攜刀就盤石禮佛剃落。縛茅于龍山。參向上事。一日閱語錄。言石壓筍斜出。崖懸華倒生。豁然冰釋。事母至孝。母卒。廬墓叁月。後參博山。山一日以倒騎牛入佛殿話。命衆下語。師呈頌曰。貪呈不覺曉…

《虛雲和尚法彙—文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