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四卷▪P3

  ..續本文上一頁業依無明造」,無明造,造是個動詞,我們平常把它省了,業依無明,加上個「造」意思就非常明顯。無明造的是業,無明是對于諸法實相一無所知,雖然每天讀誦大乘,每天在聽教,你的迷惑非常嚴重。雖然天天讀誦、天天聽教,境界現前,還是無明當家,你不能覺悟。境界現前怎麼樣?立刻起貪瞋癡,他不起戒定慧。如果境界現前,念念起戒定慧,這個人覺悟了,這個人不造業了。這個人是造什麼?我們說,在佛門裏面講,這個人修淨業。

  

  淨業,叁界六道裏頭沒有果報,沒有淨業的果報;善有叁善道的果報,惡有叁惡道的果報,淨業在六道裏頭沒有果報。淨業到哪裏?如果求生淨土,淨業的果報在極樂世界;如果不求生淨土,淨業的果報是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裏面的四聖法界。超越六道輪回,起心動念不離戒定慧。起心動念就是菩提心,這個要記住。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菩提心!這裏頭沒有貪瞋癡慢,這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惡見,都沒有。菩提心是真心,不生煩惱,善惡兩邊都離。不但兩邊都離,你再細心觀察,四相不存在,爲什麼?四相是分別、執著起來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分別執著裏面生出來的。分別執著沒有了,四相哪有?我們今天業依無明,這是六道裏面的衆生。

  

  那無明依什麼?「無明依所造」。所造的是什麼?所造是苦。你所造的善業也苦,善業是什麼?善業叁善道,我們今天在人道,人道是算善道,活在人間苦不苦?古大德常講,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幾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一生都稱心如意?沒有,確確實實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定要覺悟。所以,惑、業、苦是循環的,苦依業,業依無明,無明又因苦,這是輪回的相;像個漩渦,它不是往上漩,它往下漩,像水裏面我們看的漩渦,往下漩,這是事實。這個事實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在曆史上能看到,曆史是個傳記,中國曆史上有明顯的記載,轉世,真有這麼回事情。轉世的結果怎麼樣?一代不如一代,往下轉,它不是往上。這個現象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惕。

  

  你要是了解、明白了,真的,佛菩薩、祖師大德給我們說的,生路只有一條,求生淨土。你要不求生淨土,肯定出不了叁界;出不了叁界,這個漩渦裏頭一定是往下旋轉。這一生修得不錯,真正是斷惡修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經教相應,沒有違背聖賢教誨。來生怎麼樣?來生是往上升,得大福報,這一生修得好!可是來生一享福,享福就迷惑了,享受這一生所修積的福報,善果,不知道再繼續修善。來生福報享盡了,說不定還有余福,余福可以再得人身,但是那一生的福報就比不上上一生了。譬如說,你這一生修的福報修得不錯,來生做人可以做個部長,部長還是個善人,沒有造重大的惡業;再一生,你再得人身,你的地位就下降了,部長這麼高的地位就沒有了,可能做個縣長,可能做個科長;如果不知道再修善,失掉人身恐怕得人身就成問題。這是佛經上講的「叁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叁世開始往下墜落,這種現象太多太多了。

  

  佛爲給我們說出,我們細心觀察,這世間果然如是!看清楚了,看明白了,然後你才真正警覺到這一生重要。這一生決定求生淨土,我不想再搞叁世怨,這一生所修積的善業,統統回向求生淨土的品位,這就對了。什麼都不求,決不求人間富貴,不但人間富貴不求,天上富貴也不求,決心求往生,這才叫一了百了,這才是真正聰明人。

  

  經裏面所說的這些,縱然在法上統統都是顯示出各各不相知。所以他引用古大德一句話說,「厚載萬物而不仁也」,厚是指大地,大地載萬物,不仁是什麼意思?不以爲這是仁慈。爲什麼不以爲仁慈?「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我們常常講,人生在世,天有覆蓋之恩,地有厚載之恩,我們做人要感天地的恩德。天地有沒有這個意思?沒有。人應當懂得感恩戴德,這是性德的流露。仁民愛物,對待天地萬物,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諸佛如來如是,菩薩、羅漢如是;我們要學佛、要學菩薩亦如是。像天、像地沒有一絲毫私心,沒有一絲毫分別、執著,平等的照顧一切衆生。

  

  佛法裏面對大地,用地藏菩薩來代表,地就是大地。地能生人、能養人,天地生萬物,養活萬物,萬物之靈是人,人爲萬物之靈。人之所以成爲人,是人能接受聖賢教誨,這是古德對我們人說的。我們學了佛之後,我們才曉得,除人之外,所有衆生都受到諸佛菩薩的教誨,真是經上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畜生道裏面種類很多,我們在《物猶如此》裏面看到過,菩薩要度豬,他就到那裏面去投胎做一頭豬,跟那些豬天天混在一起,給他講經說法。當然不是所有的豬都是這樣的,菩薩現豬身度那個豬,那是什麼豬?那個豬是過去修行人,一念之差墮到惡道裏來。但是他的熏修還是有相當功夫,墮到豬身,自己知道前世是修行人。菩薩看出來,到惡道裏面去教它,幫助它。它受這個身就是一世,第二世,好的到極樂世界去,其次的生天,再其次的,又到人間來修行。

  

  同樣的道理,如果這個人墮落在飛禽走獸裏面,佛菩薩化同樣的身;墮落在螞蟻裏面,菩薩就現螞蟻身;墮落在花草樹木,去做樹神、花神、草木神,菩薩也示現在其中,慈悲到了極處。但是,任何一道教化衆生的成就比不上人道多,所以人爲萬物之靈,這個話還是能講得通。一切衆生修行證果成佛一定在人道。所以,你看在天道,所示現的是菩薩身,菩薩示現佛身必定在人道,這也是法爾如是。所以,厚載萬物而不仁,我們要學。學什麼?沒有分別、執著。但是,我們對于天地萬物要常生感恩之心,天經地義。

  

  心性或者說法性,法性裏面的大德就是愛跟感恩,法性裏面的大能就是舍己爲人。學佛、學道,如果對于這點都沒有體會到,你什麼都沒有學到。真正學到是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愛心就生出來,感恩的心就生出來,自自然然生出來,流露出來。貪瞋癡慢,種種不善,惡念、惡行自然就沒有了,因爲什麼?那是妄,那不是真,那個東西要有外緣才生得起來;性德不需要外緣,自然流露,根塵一接觸自然流露。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要保持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佛菩薩教我們頭一堂課,叁自皈,也稱之爲叁皈戒。

  

  下面「約異類」,我們再看看清涼大師給我們的開示,「二約異類者,如下文,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虛空,虛空無所依」,我們就看這段文。這段文說約異類,異類是講外表,不是地球本身,地球本身是講地心跟地面,這是講外面。你看外面說「地輪依水輪」,大地的外面是海洋,這些說法我們要懂得。佛菩薩說法全叫方便法,方便裏頭有真實,真實裏面有方便,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否則的話,你看到這個:這不合乎科學!你要曉得在那個時代,依一般衆生的常識、知見,我們的大地,大地依什麼?大地依水,依海洋,你看大地的四面都是海洋。輪在此地是表圓滿,表法的意思我們要懂,地是圓圓滿滿依著海洋。海洋?海洋依虛空,看到海並沒有邊際,海那邊是虛空,虛空無所依。這是講的異類的現象,它也有所表。

  

  下面說,「准此,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識,本識依如來藏,如來藏無所依,是故若離如來藏,余諸妄法,各互相依,無體能相知,是則妄法無不皆盡」。這是從這個比喻裏面來看一切法,一切法虛妄不實,一切法各各不相知,讓你從這些現象裏面去領悟,你去觀察。所以《華嚴》在哪裏?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不是《大方廣佛華嚴》,你懂得這個意思嗎?這首偈裏面教我們看大地,從地的表面到地心,然後再叫你看地的,這是從前的世界觀,其實佛已經暗中講到地是圓的,沒有明說。怎麼是暗中說?你看《彌陀經》上講的六方,玄奘大師翻的講的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這就暗示,還有下方,下方有世界,這在《華嚴》裏面講得更多、更詳細。佛是在暗示,沒有把它點出來,這隨順世人知見來說的,然後教你仔細體會這一切法虛妄不實。現在時間到了,這段意思我們下一堂課再續講。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四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