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四卷▪P3

  ..续本文上一页业依无明造」,无明造,造是个动词,我们平常把它省了,业依无明,加上个「造」意思就非常明显。无明造的是业,无明是对于诸法实相一无所知,虽然每天读诵大乘,每天在听教,你的迷惑非常严重。虽然天天读诵、天天听教,境界现前,还是无明当家,你不能觉悟。境界现前怎么样?立刻起贪瞋痴,他不起戒定慧。如果境界现前,念念起戒定慧,这个人觉悟了,这个人不造业了。这个人是造什么?我们说,在佛门里面讲,这个人修净业。

  

  净业,三界六道里头没有果报,没有净业的果报;善有三善道的果报,恶有三恶道的果报,净业在六道里头没有果报。净业到哪里?如果求生净土,净业的果报在极乐世界;如果不求生净土,净业的果报是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超越六道轮回,起心动念不离戒定慧。起心动念就是菩提心,这个要记住。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菩提心!这里头没有贪瞋痴慢,这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都没有。菩提心是真心,不生烦恼,善恶两边都离。不但两边都离,你再细心观察,四相不存在,为什么?四相是分别、执着起来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分别执着里面生出来的。分别执着没有了,四相哪有?我们今天业依无明,这是六道里面的众生。

  

  那无明依什么?「无明依所造」。所造的是什么?所造是苦。你所造的善业也苦,善业是什么?善业三善道,我们今天在人道,人道是算善道,活在人间苦不苦?古大德常讲,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几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一生都称心如意?没有,确确实实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定要觉悟。所以,惑、业、苦是循环的,苦依业,业依无明,无明又因苦,这是轮回的相;像个漩涡,它不是往上漩,它往下漩,像水里面我们看的漩涡,往下漩,这是事实。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在历史上能看到,历史是个传记,中国历史上有明显的记载,转世,真有这么回事情。转世的结果怎么样?一代不如一代,往下转,它不是往上。这个现象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惕。

  

  你要是了解、明白了,真的,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说的,生路只有一条,求生净土。你要不求生净土,肯定出不了三界;出不了三界,这个漩涡里头一定是往下旋转。这一生修得不错,真正是断恶修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经教相应,没有违背圣贤教诲。来生怎么样?来生是往上升,得大福报,这一生修得好!可是来生一享福,享福就迷惑了,享受这一生所修积的福报,善果,不知道再继续修善。来生福报享尽了,说不定还有余福,余福可以再得人身,但是那一生的福报就比不上上一生了。譬如说,你这一生修的福报修得不错,来生做人可以做个部长,部长还是个善人,没有造重大的恶业;再一生,你再得人身,你的地位就下降了,部长这么高的地位就没有了,可能做个县长,可能做个科长;如果不知道再修善,失掉人身恐怕得人身就成问题。这是佛经上讲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开始往下坠落,这种现象太多太多了。

  

  佛为给我们说出,我们细心观察,这世间果然如是!看清楚了,看明白了,然后你才真正警觉到这一生重要。这一生决定求生净土,我不想再搞三世怨,这一生所修积的善业,统统回向求生净土的品位,这就对了。什么都不求,决不求人间富贵,不但人间富贵不求,天上富贵也不求,决心求往生,这才叫一了百了,这才是真正聪明人。

  

  经里面所说的这些,纵然在法上统统都是显示出各各不相知。所以他引用古大德一句话说,「厚载万物而不仁也」,厚是指大地,大地载万物,不仁是什么意思?不以为这是仁慈。为什么不以为仁慈?「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我们常常讲,人生在世,天有覆盖之恩,地有厚载之恩,我们做人要感天地的恩德。天地有没有这个意思?没有。人应当懂得感恩戴德,这是性德的流露。仁民爱物,对待天地万物,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诸佛如来如是,菩萨、罗汉如是;我们要学佛、要学菩萨亦如是。像天、像地没有一丝毫私心,没有一丝毫分别、执着,平等的照顾一切众生。

  

  佛法里面对大地,用地藏菩萨来代表,地就是大地。地能生人、能养人,天地生万物,养活万物,万物之灵是人,人为万物之灵。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人能接受圣贤教诲,这是古德对我们人说的。我们学了佛之后,我们才晓得,除人之外,所有众生都受到诸佛菩萨的教诲,真是经上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畜生道里面种类很多,我们在《物犹如此》里面看到过,菩萨要度猪,他就到那里面去投胎做一头猪,跟那些猪天天混在一起,给他讲经说法。当然不是所有的猪都是这样的,菩萨现猪身度那个猪,那是什么猪?那个猪是过去修行人,一念之差堕到恶道里来。但是他的熏修还是有相当功夫,堕到猪身,自己知道前世是修行人。菩萨看出来,到恶道里面去教它,帮助它。它受这个身就是一世,第二世,好的到极乐世界去,其次的生天,再其次的,又到人间来修行。

  

  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个人堕落在飞禽走兽里面,佛菩萨化同样的身;堕落在蚂蚁里面,菩萨就现蚂蚁身;堕落在花草树木,去做树神、花神、草木神,菩萨也示现在其中,慈悲到了极处。但是,任何一道教化众生的成就比不上人道多,所以人为万物之灵,这个话还是能讲得通。一切众生修行证果成佛一定在人道。所以,你看在天道,所示现的是菩萨身,菩萨示现佛身必定在人道,这也是法尔如是。所以,厚载万物而不仁,我们要学。学什么?没有分别、执着。但是,我们对于天地万物要常生感恩之心,天经地义。

  

  心性或者说法性,法性里面的大德就是爱跟感恩,法性里面的大能就是舍己为人。学佛、学道,如果对于这点都没有体会到,你什么都没有学到。真正学到是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爱心就生出来,感恩的心就生出来,自自然然生出来,流露出来。贪瞋痴慢,种种不善,恶念、恶行自然就没有了,因为什么?那是妄,那不是真,那个东西要有外缘才生得起来;性德不需要外缘,自然流露,根尘一接触自然流露。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要保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菩萨教我们头一堂课,三自皈,也称之为三皈戒。

  

  下面「约异类」,我们再看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二约异类者,如下文,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虚空,虚空无所依」,我们就看这段文。这段文说约异类,异类是讲外表,不是地球本身,地球本身是讲地心跟地面,这是讲外面。你看外面说「地轮依水轮」,大地的外面是海洋,这些说法我们要懂得。佛菩萨说法全叫方便法,方便里头有真实,真实里面有方便,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否则的话,你看到这个:这不合乎科学!你要晓得在那个时代,依一般众生的常识、知见,我们的大地,大地依什么?大地依水,依海洋,你看大地的四面都是海洋。轮在此地是表圆满,表法的意思我们要懂,地是圆圆满满依着海洋。海洋?海洋依虚空,看到海并没有边际,海那边是虚空,虚空无所依。这是讲的异类的现象,它也有所表。

  

  下面说,「准此,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识,本识依如来藏,如来藏无所依,是故若离如来藏,余诸妄法,各互相依,无体能相知,是则妄法无不皆尽」。这是从这个比喻里面来看一切法,一切法虚妄不实,一切法各各不相知,让你从这些现象里面去领悟,你去观察。所以《华严》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法不是《大方广佛华严》,你懂得这个意思吗?这首偈里面教我们看大地,从地的表面到地心,然后再叫你看地的,这是从前的世界观,其实佛已经暗中讲到地是圆的,没有明说。怎么是暗中说?你看《弥陀经》上讲的六方,玄奘大师翻的讲的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就暗示,还有下方,下方有世界,这在《华严》里面讲得更多、更详细。佛是在暗示,没有把它点出来,这随顺世人知见来说的,然后教你仔细体会这一切法虚妄不实。现在时间到了,这段意思我们下一堂课再续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四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